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10篇)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预算不到位,使用监管不完善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基于往年数据,没有进行零基预算,往往预算项目不够细致和完善,未涵盖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缺乏经费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预见性,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调整和追加的被动局面。各单位缺乏横向协调,各自为政,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整体的行政运行成本难以压缩。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虽然一般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总体监控,但事实上很多环节浮于表面。比如2014年实行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后,财政预算及支付系统进行了同步更新,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日益加强,但是使用过程中却发现监控系统太呆板,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从计划上报到支付申请环环有监控,但是莫名其妙的“被监控”时有发生,以至于经常是与财政专管员沟通后“通过监控”。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失去了监管的真正作用。同时因财政专管员不了解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详细流程,也导致了资金在监督和使用上脱节,使专项资金失去了“专款”的意义,无法做到专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控制的十分严谨,核销手续和数额都有严格控制。相比之下,“专项经费支出”成了稍具“弹性”的“支出缺口”。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在使用中会出现混用,明细账无法与真正的支出一一对应,很难判断项目经费是否使用到位。

(二)财务部门不独立,内部控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因编制限制,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通常是综合部门代管,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近几年倡导的轮岗制度还造就了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负责财务部门工作的怪现象。同时,内控制度未从“墙上”落到实处,多流于形式,没有严格做到按制度办事、按规定办事。这两年的整顿作风“老虎苍蝇一起抓”,揪出社会蛀虫的同时,显现出的是多年行政部门缺少监管造成的个个黑洞。相对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比较单一,单位内部不可能设置总会计师具体执行财务管理事物,内控要求相对较低。经费支出控制和管理过于简单,多局限在事后审批上,部分资金使用不当,铺张浪费,支出混乱。而财政体制的改革带来的是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目标,使预算控制不流于表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财务队伍较薄弱,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简单,业务单一,基本是收付两条线。因此,财务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部门仅设有报账员岗位,甚至采用兼职的方式,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半路出家”屡屡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会计核算水平不高的现象屡屡皆是。财务人员一般鲜少参与单位的直接管理,仅仅停留在做账报账的层面上,只能就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站在单位宏观管理的层面全面作出财务分析,不能主动挖掘问题做出分析,更不能为单位财务收支的运行及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要有:《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2014年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修订的新《制度》涵盖了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通过修订《制度》有效解决原《制度》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意味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地行政事业单位要随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按规范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行政宏观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着其特殊性,必须体现国家及上级机关的意志。各管理机构要依法利用行政权力,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提高国家管理机构的凝聚力,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财政计划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受到内外动荡因素影响时,采取行政干预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广泛推广零基预算,通过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法,使预算更加合理有效,全面覆盖单位的经济事项,使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能够与实际工作要求密切结合。持续推行政府采购各项规定,财务部门参与到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资金流转的有效监控,预防各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通过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立长效监督约束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在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强综合调配能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严格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制度,切实按轻重缓急,按政府政策导向进行倾斜扶持。对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严格审定,在执行年度及时下拨资金,督促项目执行单位按预算实施项目进度。要杜绝下拨资金时的“厚此薄彼”,避免有的单位每年到4月底才能收到下拨资金,造成不得已通过保留账户开支的违规现象发生。建议在预算批复前,预付一部分资金以保障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切实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以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工作流程及各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细化各管理层职权,建立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部门、单位、岗位之间的协调,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全面清理固定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制度

将审计部门逐步独立出来,进行垂直管理,可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必要时还可以跨地区交叉审计。一是要建立有章可循的有效机制定期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二是要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避免通过项目支出“走捷径”;三是要完善采购程序,使采购制度既能约束不合规行为,又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真正做到快捷便利公平公正;四是要外审和内审相结合,认真执法严肃纪律。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培训教育,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不定期地组织财务人员集中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做到人人业务熟练,个个是行家里手。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使财务人员各尽其职,坚决杜绝不相容岗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整体工作效能。让广大财务人员懂得以德服人,谨守道德底线,当好单位的内当家。

作者:胡滨 单位:宜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策略

一、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相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保障相关工作计划完成的基础。

(一)没有给予政府采购足够的重视。

目前,就事业单位对于政府采购环节的重视程度来看,其认识程度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过于单纯的将政府采购环节看做节省政府部门的经济开支,却没有注意到到采购优化的重要性,加之政府部门对于采购行为上不具备有效的制度管束,导致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借助采购名义进行贪污,借此来满足个人的一己私欲,致使政府公众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系数。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比较可知,前者的风险系数要比后者的风险系数高很多,也不是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风险系数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到位,致使政府部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线负债情况,同时这也是财务上的一种风险,一旦事业单位长时间处在一种负债的状态上,就会出现恶性循环,不仅导致了政府部门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还会对该地区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还存在一定不足,自身职责不明确。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归属到公务员范畴内,招聘方式也是使用同一招考的方式进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通过考试进入的人员大多是应届毕业的学生,相应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价值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给予财务管理工作足够的认识,导致相关工作人员自身财务管理意识较为落后,并且在其整体素质上还存在欠缺,基于以上原因,就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展。

(四)事业代为在预制管理方面还很薄弱。

首先,在部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对各项开支进行严格控制,导致资金使用过于宽泛,并且出现了严重超支等现象发生,例如,使用公款进行旅游、大量购买汽车、使用公款进行报销等。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支出都超过了预期标准。其次,由于各项费用在支出方面没有明确的界限,导致费用种类归属不明确,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使得应该履行的部门职能丧失。

(五)没有给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足够的监督。

由于在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查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出现不规范、不具备相应的系统系等情况的发生。

二、提升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一)使用有效措施,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规范。

在我国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政府部门的采购行为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还会给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的影响。实际上,政府采购是一项政府行为,其中不仅包含了对于货物进行购买,还包含了一些工程采购,因此,为了有效的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规范,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计划,做好相关账目的记录,并且还要对政府人员进行规范。此外还要对政府采购流程进行标准管理,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工作,保证各项开支公开透明。

(二)降低财务管理自身风险系数,推动地区的稳定发展。

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其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偏激和不正确,这是由于他们认为所有的预算资金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不存在财政亏空的现象发生,即使出现财政赤字最后也是由国家进行填补和买单,因此不需要担心资金的问题。然而我国财政预算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发生,并且还会带来一天串的问题发生。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部门都要完善自身部门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财务管理的优化工作。基于此,事业单位要对自身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制定财务风险控制标准,并且还要构建起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推动地方经济提升。

(三)提升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提高相关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事业单位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良好的掌握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其次,要不断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效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再次,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议,正确引导相关财务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完善其自身的道德品质。最后,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促进员工工作热情,保证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

(四)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相应的执行力度。

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也打不到实际标准,致使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长时间得不到提升。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工作中的重点,就要构建完善、科学、严谨的预算体系,对相关人员行为的进行规范。

三、结论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且复杂的工作,想要保证其良好的发展,就不断的完善相应的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更好的面对新时期背景下的挑战,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

作者:高学礼 单位:河南省会计学校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浅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1.概念

它是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发挥财政资金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重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管理。

2.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决定了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预算管理的主导性。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向行政事业单位分配财政资金;同时,财政部门通过对单位预算的管理,将单位取得的包括财政拨款在内的各项财务收支,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主要是通过预算进行管理的。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单位预算而展开的,它在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行政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城乡,点多面广。行政单位有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各派机关、人民团体等,事业单位有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社会优托事业单位、农林水气事业单位等。第三,管理办法的多样性。行政事业单位种类很多,业务特点各异,财务收支状况也不尽相同。为了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这一特点,国家对不同类型的单位实行了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比如,财政部颁布、实施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财务制度和规范。在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拨款形式和数额上,国家根据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有的实行全额拨款,有的实行差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差别较大。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不完善,控制体系缺乏

首先,预算管理的意识单薄,没有形成预算一盘棋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预算管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单位员工一般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和领导的事情,而一些职能部门负责人更多注重本部门内部利益,不论部门是否需要都尽量争取资金,对预算管理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财务部门对预算的管理也仅限于预算的表面平衡,着重经费的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预算管理的龙头效应未能体现。其次,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随意性较大。财政部门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报表先于工作计划,部门预算编制主要实行“二上二下”,各职能部门再经过层层布置、下达,留给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比较仓促,一些单位为了应付上级,不得不编制一套粗放的预算报表,编制的内容只有大概的框架,并不精确、详细,等到具体工作开展时发现上报预算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可能导致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在预算的执行上,一些年度预算经费下达较晚也是导致预算、决算两张皮的一个原因。在预算执行没有正式下达前,许多单位预算执行出现“真空期”,无法及时开展工作,部分项目执行一拖再拖,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预算管理质量难以提高。第三,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城乡,点多面广,预算涉及项目多,内容繁杂,即使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项目中预算也有很大差别,这给完善预算的评价体系带来困难。

2.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些单位只重视对现金的管理,而忽视其他资产的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没有实现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使得固定资产处于疏于管理的状态,出了问题没有具体的实物负责人,难以追究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二,资产使用的内部控制失效,普遍存在重购轻管现象。比如没有建立定期财产清查制度,或财产清查制度流于形式,忽视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资产账面情况失真。

3.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清晰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支出(体现为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和日常办公支出的经费;项目支出是在基本支出以外,财政预算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一般称为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购置等资金。首先,基本支出尤其是日常公务经费紧张,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根据财政预算系统完成的日常公务经费很少,全年人均办公经费大概在数千元(一般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5000元左右),经费非常紧张,财政部门不可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的资金需求,部分工作没有资金安排,无应急资金,再加上专项资金预算不尽合理,不得不靠挤占专项资金来完成日常工作。其次,有的单位账务体系设置不够科学,专项资金没有单独核算,与公务经费混合核算,无法辨清哪部分是专项资金,导致使用范围不清晰,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不能正确反映单位实际使用专项资金情况。第三,重视资金使用,忽视资金使用效益。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工作重心前移

财务管理是一个经济主体管理的基础,是内部管理的中枢,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龙头作用,就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应由传统的事后核算、分析,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管理,改变传统的财务收支管理为重点,把管理重心前移,从前端的预算到后期的绩效评价各个环节都必须把握,深入到各个业务流程,以调查为依据进行预算,以预算的执行和绩效评价来检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重视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破除重投入轻管理的观念,结合预算及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资产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其次,专项资金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实时追踪资金的流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在具体操作程序上,一是做好事前评估、预测;二是加强事中的参与监督,梳理各个业务流程,抓住各个流程的风险控制点,把握各个环节的控制;三是做好事后核算、评价、分析。在准确核算的前提下,分析评价各项经济活动的绩效,为单位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建立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本着预算一盘棋的原则统筹安排,对预算实行精细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首先,领导干部应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前开展充分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发动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编制过程,使预算管理决策机构了解单位各职能部门或处室的真实情况,避免“天书预算”。在具体操作上,单位财务部门应将经费支出预算精细分解到每个经济分类科目,首先保障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以维持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安排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的项目支出。对于一些不易区分的项目,可以通过总额控制(柔性控制),对于一些重大支出,则需要审核其支出的合理性,实行刚性控制,未经批准调整预算,不得超支,结余也不得自行调整使用。通过精细的预算控制,我们基本上从年初的预算安排就可以预知年终的决算情况,能够较好地掌控全局,杜绝挤占专项资金,实现预算控制目标。

3.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必须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预算的完成情况,将经费预算执行率、项目实施效果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提高资金绩效性。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2)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3)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4)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5)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建立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确立绩效考核目标、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这些可以根据各评价对象的特点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然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最后应用其绩效评价结果。

四、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要与单位内部控制相结合,将会计和财务工作重心前移,会计记录必须与真实活动相符,财务人员要参与各项业务流程的过程控制,而不仅仅只是后台处理。严格控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强化绩效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要运用,从而规范单位财务运行。

作者:宋世芳 单位:重庆市武隆县交通委员会财务科

第四篇: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财务会计制度落后,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

现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经济时期的背景下,进行及时的制度革新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中,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的一成不变逐渐成为了阻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利因素。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我国新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传统会计制度进行适时革新将是我国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合理的财务预算

我国事业单位是国家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成立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将会产生巨大的资金流转,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将会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现代化发展中对财务预算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形成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导致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财务预算与单位项目活动之间产生了脱节,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对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形成了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缺乏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财务问题。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今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普遍偏低且缺乏及时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加之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问题频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积极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实表明,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落后的现状,我国事业单位应积极学习2012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并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即新的事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学习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对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革新,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以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之下,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科学的财务预算,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以及未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可在预算体制革新中,从财务预算的内容入手促成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革新工作的完成。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中,事业单位可以改变传统的资金拨付形式,采用全新的直接拨付方式,将事业单位项目活动资金提前进行资金的预算以及拨付,从项目活动的根源入手,简化事业单位项目活动的资金预算流程、降低事业单位资金的再分配次数,将有效的提高我国事业单位项目活动资金的利用率,为事业单位获得良好的社会服务业绩提供有利支撑。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我国的事业单位要在新社会主义经济形势下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做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工作,人才作为新时期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方面同样有着积极意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管理人员的知识修养以及职业责任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养,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修养,以便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提高职业责任的引导,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对自身的职业责任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效率,对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三、结束语

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革新,对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我国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积极的学习新会计制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以及预算体制,并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为推动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发展增添动力。

作者:刘琦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执行不严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性的原因。正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才会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权、财力比较分散化,最终导致有部分的部门的经费会较为紧张,有些部门的经费则出现了浪费的现象,致使经费的结构不合理,难以对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分配,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2.宏观调控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就是宏观的调控决定的,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宏观调控还不能够完善,这就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财务的预算机制不够科学、财务管理的范围不够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合理化等问题的显现,故而,宏观调控的不完善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进行动态管理,不能进行良好运行的主要原因。

3.监督体制不够严格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的体系,没有可以提供财务咨询的机构,也没有一个可以独立进行财务决策的机构。在对财务管理的讨论中,也是比较偏向与财务管理执行的一面,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的一面则被忽视掉了,有的时候,甚至将财务管理的执行与财务管理的决策混成一体,让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不仅担任了执行者的角色,同时也做了决策者的工作,这就很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中监督的只能被淡化。

4.财务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队伍薄弱

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依然使用原来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出现了业务处理不当,资金短缺,无法进行正常开支等问题,这就是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的结果,而且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不明确,出现账目漏洞问题。此外,财务管理队伍薄弱,人员工作消极保守,没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素养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措施

1.推进机制改革、引进现代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制应当审时度势,摒弃落后制度,开创崭新局面。一方面积极整改单位部门的构架、财政的制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改革的力度,对不正规、不科学、不可理、旧模式进行重建,使新制度得以落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如使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来代替人工整理账目,利用有关的软件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等。

2.补充、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首先,大力宣传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如《会计法》、《预算法》的宣传工作,这对提高单位会计意识有促进的作用;其次,进一步对有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制定出一些行为规范的准则;再次,大力推进新制度的改革工作,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单位制定不同类型的财务制度,先分开制定行政、会计的制度,然后再进行制度的融合;最后,加大审计部门对财政管理的审查力度,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

3.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内部检查机制

在加大监督力度的途径上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是国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改变原本对行政事业单位放任自流的被动管理方式,变为掌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走向,采用定期跟踪、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禁止资金挪用,监守自盗行为的出现,达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致化目的。另一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监督管理,使财务管理更加的透明化,改善财务管理的内部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以达到在单位的内部形成良性的循环的目的,大力发挥群众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提出合理建议的个人提出嘉奖,对违纪的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鼓励职工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工作。

4.进行人员培训,建立队伍

改善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消极心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其具体的措施如下,定期对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做专业的技能培训,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待遇,制定一些奖罚机制以及责任机制,以达到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严谨工作的目的,还可以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以落实财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政策。

三、结束语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清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阶段出现的缺陷,经过总结,可知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问题,即财务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不够完善,其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监督力量不足以及人员的思想观念上和整体队伍上的问题。针对财务管理上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分别是,推进体制的改革、引进相关的技术以加大财务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补充完善相关的制度以提高财务管理的体制建设,加大监督的力度以增强管理中的监督工作,进行人员培训,建立素质良好的队伍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作者:董莉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六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和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1.1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即便是掌握了一些电算化的会计人员,也存在岗位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认真负责态度的问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营利性质的,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方法等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

1.2财务管理思想陈旧落后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思想观念过于落后,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将会计核算看作是简单的单位收支情况整理,从而忽略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并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以至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1.3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经常出现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多时候,经常发生财务信息滞后,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没有监督到位等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单位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上级对下级部门的管理,都需要有对称的财务信息为依据来进行。而对称财务信息的获取,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处理平台。只有获取对称的财务信息,才能有助于单位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指导与规划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负责以及支持。但是,自发性以及个性特征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严重缺乏指导以及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信息网络化以及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不透明问题将会渐渐得到解决。在信息网络化平台逐步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审计等都将会逐步实现透明化,并被人民群众监督,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2.2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软件互相结合

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计电算化将在现行同一模式的基础上,与不同单位的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能满足财政统一性要求,又能充分反映不同单位的工作业务。例如,执法部门的财务软件将更加明确地反映执法成本的合理性,国资部门的软件将更加明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益,不再千篇一律地用唯一的会计科目涵盖所有的核算内容。

2.3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报表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因此,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仅仅懂得记账的会计员将不能适应工作形势的要求,必将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措施

3.1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和依据。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又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与完善的前提和条件。另外,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在不违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来进行。同时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权限,有所不同的是,财务管理标准的制定比传统会计标准要高。

3.2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不但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在加强内部控制的时候,除了要加强财务管理手工操作,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方面的控制。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分析、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这三方面是不能够相连的,避免系统用户参与日常业务以及经济管理,以及系统之外的物资财产管理,只负责数据的处理,不能擅自更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数据。

3.3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因此,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电算化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运用能力,加强电算化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时候,不但要对电算化的系统设计、程序设计以及系统维护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培训,同时要进行会计证考试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考核内容,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时候,主要负责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除此之外,会计人员电算化的培训主要是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培训。

3.4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结合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加强会计资料的全面分析、加工、整理与预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智能化、多样化、多层次化的会计信息网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人事管理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使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无谓的工作量,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技能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与时俱进。

作者:雷忠智 单位:银川市路灯管理处

第七篇:新常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思想上不重视。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单位长远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纵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领导层和各部门员工思想上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他们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与其它部门和人员毫无关系,在管理理念上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新时展的要求。一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和领导层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常识和基本任务,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经验,对相关的财务法规和准则不熟悉,导致资金使用率较低、对单位财务经费的管理不够严格,资金损失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相关的财经法规,在具体财务管理中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财政支出不明确、铺张浪费的情况。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只重视财务开支等各类具体的经济活动,不重视开支后的档案归集整理,对财务信息没有分类建档、记录,对后续具体管理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2.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限。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中,由于受到单位管理者和领导者管理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对单位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没有在单位内部营造一种重视财务管理的良好氛围,对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也缺必要的管理和培训,导致许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新常态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由于受到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和限制,部分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实现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上级领导的意愿对相关的账务进行处理,财务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外,由于单位领导层思想上不够重视,很少有单位会定期主动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有些单位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工作要求,象征性地举办一两次业务培训或是网上在线学习,后期继续教育多数则流于形式,无法让财务工作者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的积极性,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将严重阻碍单位财务管理的知识化和信息化进程,对单位长远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之所以在财务管理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会计预算、财务审计和监管制度。一些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支出管理不够严格,在进行资金分配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的方法;在进行相关财务核算时不够规范,极大地降低了事业单位对收入管理的有效性。单位内部在进行会计岗位设置时缺乏科学合理性,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将保管人员与经办人员职务实行分离,二者之间缺乏有效地制约和监督,从而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秩序,财务失控的状况时有发生。此外,很多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财务审计和监督制度缺失,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仍处于比较滞后的阶段,不能充分发挥出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二、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途径探析

1.强化思想认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跟不上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规律,新常态下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给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单位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加强思想上的重视,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单位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积极调整财务管理方法。单位领导层和管理者应在单位内部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加强单位各部门各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将全面预算工作落到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财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调动全体职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和支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应不断拓宽各项资金筹集的来源和渠道,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合理安排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合理分配收益,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制度和配套的相关机制,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

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新形势下,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专业知识,精通相关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关的预决算的运作规律;而且也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财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科学地分析和核算相关的财务资料;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因此,新常态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进行创新,善于将各种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到具体的业务操作中。只有不断培养复合型的财务人员,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财务管理的前提,但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在单位日常财务管理中,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单位内部原有的较为薄弱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积极建立配套的会计核算、财务审计和监督等相关制度。应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定严格的支出管理制度,对相关账务的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区分单位的会计机构和财务管理工作,杜绝直接让会计人员连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明确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两者相互监督和制约,避免财务管理出现失控的局面。此外,单位内部应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不断完善财务审计和监督制度,从而真正有效发挥出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和管理者应积极加强思想认识,不断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及配套的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健康的发展。

作者:陈芳 单位:淄博市博山区医疗保险事业处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认识深度不够,财务人员存在“满、慢、软”现象

在现行内外部环境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依靠财政,支出相对稳定,不需要核算成本,财务管理只是简单的算账,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上,从而导致财务人员存在自我定位“满”、思维反应“慢”、工作态度“软”的现象,财务管理水平一直在中低位徘徊。

(二)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单一,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缺陷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常通过规章制度这种单一的制度控制模式,用于规范和限制单位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但从控制程序或控制环节角度看,有些单位只重视制度制定,忽视制度执行、制度考核及奖惩。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常是嘴上说、纸上印、墙上挂,成为一种摆设、流于形式。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因受体制所限,加之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单位很少采用以制度控制为主,以预算控制、评价控制和激励控制为辅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事前无预算、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前,部分单位只注重了预算编制管理,忽略了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管理。事前目标设定不科学,事中跟踪监控不到位,事后目标完成不评价,预算编制管理薄弱、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与考核等环节管理缺位。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影响财务管理水平及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采用了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用电脑代替了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促进了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但受会计软件发展模式和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限,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单位极少,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并不能对单位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加之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年龄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债务管理不规范,监控缺乏力度

一是举债随意性大。有的单位未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批,随意高息借款和变更设计推动项目建设,增加单位债务。二是债务管理办法形同虚设。四川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规定,年初出台了《四川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要求“量力而行、风险可控”,对债务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等四方面进行严格限制。但仍有个别单位不按规定程序申报,违规举债新增债务。三是存在隐形债务。有的乡(镇)或村为躲避检查,将债务长期不纳入账务,做“包包账”、“坨坨账”,形成隐性债务。四是违规挪用偿债资金。个别乡镇未将县财政拨付的偿债资金及时兑付,存在挤占、滞留、挪用的现象。五是举债项目管理不到位。有的单位为了“出政绩”,举债项目超概算、新增工程较为普遍,采用“挖东墙补西墙”方式成为无奈的选择。六是债务形成缺乏监督。有的单位对债务形成,事前无审批,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监督。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报废处置随意性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以及维修保养、处置等各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但有些单位重购置、轻管理,不按程序报废,随意处置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如:有的项目早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但未记入固定资产;有的固定资产早已报废处置,但账上仍未核销。

(六)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强

内控制度建设本质是对工作人员的权力进行限制,将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最终目的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制衡性和适用性较差,风险控制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不合理,重制度建立、轻制度执行,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

二、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理财理念,在观念上实现“三破”

财务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来认识,用全新的措施来推进,用全新的机制来保障,用全新的业绩来检验。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职能,在观念理念上要实现“三破”。首先,在定位上要破“满”。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财务人员要敢于冲破旧的思想,抛弃陈规陋习,消除自满情绪。其次,在速度上要破“慢”。破“慢”就是要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观念,树立超常思维和跨越发展理念,快节奏、高效率、大强度、严要求地开展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最后,在状态上要破“软”。财务人员要强化政策法纪意识,硬化管理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理财,做到按规则做事不走火,按制度办事不走样,按法纪办事不越轨。

(二)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

为了有效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和设置会计账簿。树立危机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学习,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熟悉财政经济相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接受内外部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其次,要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对会计人员来讲不只是一种权力,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工作管理与监督,应从教条式的定期检查或突击性的监督检查转变到经常性的日常监督管理上来。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适应现今理财环境的变化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有反馈、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大力推广“零基预算”和“全面预算”,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的原则,科学设置指标,细化预算收支项目,全程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让单位纪检监察、内审机构和业务部门参与监督之中,共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改变过去“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重收入管理、轻支出管理”的财务管理现象,建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业绩考评有机结合,效益导向,数字说话,责任到人,奖罚到位。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胆战心惊,从而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提高资金配置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四)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对存量债务进行清理审核,及时锁定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金额并纳入预算管理,实现统一管理和动态监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健全防范化解措施,加强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将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和风险管控情况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审计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违法违规举债务行为严追责任。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减少错误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目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简单,往往忽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给错误和腐败留下了空间。因此,内审部门或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内控制度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让内控制度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

三、结束语

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对财务管理认识深度不够、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缺陷、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债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灵魂”作用。

作者:陈雄 单位:平昌县审计局

第九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议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入,虽然财务管理得到了加强,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制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单一,采用的是会计财务管理制度,而这种制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弊端也越来越凸显。这种制度缺乏对单位的财务实际收支进行统计,无法有效和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二)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机制

预算是财务支出的重要环节,而在事业单位中,因为一些人认为:反正用的都是国家的钱,少用不如多用。所以,在对各项费用做出预算时,第一、采用的都是基本的、简单的增量预算法,导致预算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第二、盲目预算,实际不需要那么多支出,而在预算中的数字却大大超出实际需要的支出的数字。

(三)缺乏规范的资产管理

许多事业单位在这两方面的管理混乱。在资金管理方面,财务人员的使用不当,缺乏监督,导致账外账、公款私用、白条抵库等不良现象存在。在固定资产方面,盘点和清理不及时甚至混乱,资产流失便成为一种常态。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属性的特点,使得事业单位往往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较多,从而滋生违纪违规现象,使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形象受到影响。同时在内部控制方面,缺乏相应的措施,导致审核缺乏严谨,财务报告缺乏真实性、有效性,工作流于形式。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如果将事业单位比喻为一艘船,则制度好比船上的舵,指引这艘船前进的方向。财务管理方面也一样,健全的财务制度就是财务管理这艘船的舵,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在支出、报销、预算等方面都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并辅之相关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将这些机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必能保障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提高事业单位的功效。

1.建立综合性财务管理制度

综合性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各部门、各级别都通用的一些管理制度。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报销制度、支出制度等,这些经费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流程,杜绝漏洞,避免给人徇私的机会。

2.建立单项财务管理

针对单项的费用收支,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招待费管理制度、电话费管理制度、出国费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培训费管理制度、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对这些单项管理,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二)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在内部建立专门的审核监督人员,这样使得财务流程都得到监管,制度更能落实到位,确保职能明确,程序严格。再次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外部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内部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有相应的外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则能大大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支出的第一道关卡,它的合不合理、适不适度,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事业单位本身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机制。预算不能是建立的想当然、很随意的基础上,而是要脚踏实地,内外统筹,科学合理,严加控制。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考评机制,这样,才能使得资金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才能做好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四)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主要是从资金和固定资产两方面入手。在对资金的管理上,事业单位要建立详细的账本,使得资金的出入都有一个明细。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制度定期进行盘点和清查,固定资产入账的和报废都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确保添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账目一目了然。

(五)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

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它也是一个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这就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既要加大审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也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配备人员,防止工作的交叉或重复。这样,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便能得到有效加强。

(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的编制往往不是按专业来进行分配,所以导致相当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基础,必然导致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要去进行摸索和学习,但由于专业基础欠缺,底子较为薄弱,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人员分配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用专业性人才,并加强对他们进行考核,使其能自觉去提升自己,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三、结语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机制越来越不适应,而其弊端对事业单位功能的发挥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要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按照上述措施和建议进行改革,必能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作者:许俊 单位:十堰市交通物流发展局

第十篇: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概述

财务管理作为对科学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运筹规划的一项综合管理活动,能够推动其完善发展和稳健进步,因此,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为切入点,对于提升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具有显著作用。一般而言,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专用基金的管理,同时各类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需要详细规范的会计制度予以支持,会计制度以基础要素的角色影响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明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相应地开展财务管理,能够有的放矢地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对科学事业单位的效能,提升其整体的经营和职能效益。

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影响的探析

(1)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对财政资金的核算管理。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接近企业会计制度,在财务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更,将科目予以细化,并对其确认、计量和具体的核算处理进行了全面的界定阐述,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更明确地进行相应的会计实务操作。而针对于财政资金的专项核算,在基础会计科目规范的同时,新的会计制度重新界定了政府财政补助的核算口径,具体而言,新会计制度明确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的详细核算内容和对应的账务处理流程,并在财务报表中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主要用于披露科学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运用状况。由此可以得知,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施行,有利于财务管理对财政资金的收支以准确的核算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调控管理,并强化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结合做好相应的精细化管理。

(2)提升财务管理对资产的管控能力。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特别新增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在建工程的核算内容,旨在能够更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价值,从而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对资产的管控能力,防止资产的无形流失,进一步将财务风险予以规范和降低。具体来看,关于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主要通过入账和对价值损耗的核算予以实现,新会计制度明确了对所有固定资产都要进行相应的入账处理,防止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而针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损耗,设置了累计折旧、待处置财产损益等科目予以反映,从而能够真实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状态,为资产的管控提供基础手段;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也要求根据资产类型予以准确反映,这也使得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以准确的会计核算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资产调配和把控;对于在建工程的核算,强化了对单位基本建设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资产对象能够更为准确和细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资产的管控效能。

(3)将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予以强化,并细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而成本核算则是预算管理的组成要素之一,新会计制度针对科技产品提出了改进后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结合预算管理予以运用,能够强化财务管理的效能。具体而言,新会计制度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在科技产品下设置生产成本和产成品两个二级科目,将科技产品实际发生的成本和结转的成本予以准确反映,使得财务管理能在对单位产品生产运转得以明晰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

三、强化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利用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健全单位的会计核算。

为了强化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作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一方面,应该组织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深入学习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认识新旧制度的变化,理解新制度会计核算的精髓,并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具体核算体系。另一方面,在核算内容的财务报表披露上,应该及时将报表要素予以修改,并将修改过后的会计科目反映的内容予以披露,将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都进行明确的划分和揭示,从而将单位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完整化。只有以新的会计制度为导向,健全会计核算,才能深化其对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2)充分运用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资产管理职能。

针对于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板块,应该以新会计制度为实践指导,在其确认入账方面,应该将无偿捐赠、盘盈获得的资产都进行规范性的入账,并且要强调入账时相关凭证的依据,缺乏凭证的情形也要通过名义价格的形式进行入账,并同时在附注中予以详细说明,留下单位管控监督的证据;在资产损耗的核算方面,应该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予以充分运用,动态准确的反映资产的使用损耗过程。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应该积极以新会计制度为指导,将其对资产入账与使用核算的会计处理予以准确反映,从而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以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准,落实新要求下的预算管理。

一般而言,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分为两类,包括投资的预算管理和生产经营的预算管理。各类单位应该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引下,将分类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予以深化。对于投资的预算管理,其编制应该关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损耗的预计,并且要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进行准确核算,以此在预算监督的过程中作为信息的反馈,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生产经营的预算管理,则要将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分离式的预算编制,强调对财政补助资金和非财政补助资金的彻底分开,从而在其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中,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后,需要将各类账户的结余信息予以披露分析,以明确预算编制的合理程度与科学性。科学事业单位应该将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作为一个发展进步的契机,以此健全单位的会计制度,并提升其财务管理的能力。

作者:周慧 单位:贵州省电子工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