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论文

1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弱化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机构相互作弊、人员互相推卸责任、中层管理大手笔花钱,账务报销双管齐下、规避国家法律体系的专业化走向等发展趋势。这种管理弱化的取向,最终导致了国家的投资会逐渐被个人或其他权力部门抽走,投资的效率几乎为零。虽然酷法能够暂时震慑住一部分人的欲望,但从长远看,法律的作用在渐趋式微。“政策不出中南海”的主流话语体系更加助长了国企大胆制造假账的信心和决心。具体讲,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弱化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云计算的数据集合技术限制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数据操控性

所谓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在云计算模式下,使用者最为难以理解的是这一计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云搜索可以实现资源的便捷使用和快速的复制和粘贴,但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云计算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财务工作人员是否懂得云分析技术,从而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明分梳理;财务部门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是否精通云搜索的引擎和传播规律;不同行业的云数据能否实现资源的共享等问题。在数据叠加层面上,云计算的数据集合技术限制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操控性,从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能。

1.2大数据的海量数据流制约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准入权限

在比特级的数据计算领域,信息是按照“兆”级来度量的,但在一般的数据分类中,数据是按照“束”或者“丛”等流媒介来捕捉的。当一种计算超出千万级了,一般的人工几乎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必须借助于server,也就是服务器的中介才能实现。尽管一个单位的特定财务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但在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的长远历史上,这些数据的量还是比较大的,单靠几千兆的存储媒介已经很难实现数据的调用和使用。所以必须由单位自行购置服务器,并且保证服务器的数据流不会因为二级缓存的空间有限性而制约了财务数据的实践拓展性。不仅海量数据的收集,而且大规模数据的分析,甚或财务数据的初始权限和密码的保护等都制约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准入资格。在现实的操作中,容易导致财务管理资源的混乱和各种“黑箱财务”的出现。

1.3生态审计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理念冲击,使得他们很难应付会计电算化的生态化转型

所谓“生态审计”是指在审计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法则,实行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辩证统一、审计方法和审计价值的辩证统一、审计理性和审计道德的辩证统一、审计手段和审计目的的辩证统一、审计经济效益和审计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辩证统一、风险审计和传统审计的辩证统一、电算化审计和实体化审计的辩证统一。关于这一概念,应该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生态审计是一种辩证关系,绝非单向度的考量;二是生态审计是指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之间的有机的、可再生的、质量升华式的变迁过程,而不是胡乱的联系和随机的会计活动。“生态审计”概念最早由荷兰环境主义学者LindaS.Spedding提出,斯伯丁指出:“生态审计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环境意识增强及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1991年召开的欧共体国家环境部长会议上,与会专家明确提出了“生态审计(Eco-audit)”和“生态认证(Eco-labeling)”两个概念,在会议出台的官方文件中,生态审计被定义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生态审计、温室气体削减、ISO14001、旅游环境标志计划。分析欧洲学者的认识,我们发现,在西方人看来“,生态审计”一般是指环境审计,也就是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等程序化理念相联系的一组审计形态,它强调按照一定标准,依法独立检查被审单位和项目的环境经济活动,对其进行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的内容包括: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是否合法合规;环保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是否合法;环保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此外,在低碳经济主流背景下,环境合规性审计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对低碳经济法规、政策以及低碳标准的执行情况等。环境财务审计重点应当关注对企业环境报告完整性、公允性的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环境政策法规执行的效率性;对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如企业能源利用率,即能源投入产出率,环境资源成本和社会效益比是否达标等;环保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的效益性;环保投资和建设项目的效益性。在低碳经济主流背景下,还应当注意对低碳经济资金进行绩效审计,主要对资金预算、筹措、管理、使用、投资等进行审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做出评价。

2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我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一般比较低下,财务管理也特别混乱,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的呆账和坏账名目繁多,账目不清、账实不符和资产不明的现象屡见不鲜。某些企业还设立有账外资产,形成小金库运作模式;对应收账款的催收也不积极,人为导致债权损失增大。根据对全国60家国有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因债权管理混乱没有及时索回债款导致国有企业三年以上难以收回的呆账损失有2万亿元;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小集团利益(甚至是企业负责人的利益),进行虚假经营,损及国家利益。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多列费用,虚开成本,截留或转移国有资产收益等。从财务效能学的角度讲,试图通过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来保住国有资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大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培训的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数据存储业务的素质。一般来讲,技术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培训,被训人员的地域活动主要集中于国内的各个省市自治区或直辖市,由于国内科学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千差万别,所以大多数的培训都会流于形式。不仅如此,有些有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的职业培训,大多都变味成随团旅游或者观光活动,再加上这几年党中央一律反对变相利用公款进行考察,所以一些单位为了规避政府审查,就采取了会议的方式。无论怎样变换手法,诸多国有企业利用会议陷阱花掉公款的年头还大量存在,腐败的人性根源还没有产出;党的法律震慑力只是治理了表面现象,并没有治本。二是出国培训,被训人员的地域活动主要集中于国外的各个州、县、或者自治市。由于近几年国家一般地反对投机活动,使得成果培训大多流于形式。一是领导为了到国外变相旅游大多采取了培训的方式。这种方式名正言顺,不会引起中国高层官方的怀疑,而且花费还高,出去的时间也长,玩的地方和花样也多,最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睐。

2.2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

所谓保密意识是指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严守国家的财务机密,不在私人或公共场合泄露国家或者单位的人事信息和财务信息。据统计,中国大多数在大学浪潮中风起云涌的所谓大学城,大多存在严重的财产赤字,比如山东临沂大学的债务就由临沂市政府全部填空。有些地方为了利用政策的漏洞竟然私下里先期建造大学,有的大学根本就没有招生过。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只是先在的预设了人性的可猜度性,事实上人性的数据修复是最为困难的;受不同家庭背景和民族习惯以及生活作风的影响,大多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是很有限的。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执行国家的公务,实际上是在出卖国家的保密数据。因为数据可以卖钱。2.3改变不适合财务管理岗位领导的公务独占权做过公务员的人都知道,作为一级权力部门,所有的职员的最高追求就是提升。职位的提升有两种:一是正常擢升;二是破格提拔。在第一种意义上,独占公务岗位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男人为之激愤、女人为之唠叨。在后一种意义上,独占的时间虽然充满变数,但也令大多数在职的公务人员不满。所以要想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弱化不至于衍生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强国家管理者独占鳌头现象的制约,必须建立官员岗位的常态流动机制。

作者:田惠东 单位:保定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