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物《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智移云物《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智移云物《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思考

摘要:“大智移云物”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变革提高了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当下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课程的建设和线上资源的运用,提出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与方法,以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大智移云物”;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都在推动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基于“大智移云物”等科学技术的推广,社会对于财务管理的需求在不断转变和升级,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应当在需求中不断转型。《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与必修课程,在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财务管理既能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传授学生如何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正是非常契合“大智移云物”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高校应当“打造金课”“拒绝水课”,随着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的开放,各大高校也开始致力于打造和推广有自身特色的在线课程[1]。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如何满足对于高品质在线课程的需求,运用好线上教学的工具与平台,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效果服务,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尝试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现状分析

(一)现实运用需求与教学理论化的矛盾

与其他财会专业课程类似,《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不易理解,长期以来以授课式教学为主,课后以大量做题进行巩固,在整个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单向传递,但是传递的效果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理论化教学方式首先不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违背了一直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也与现实的知识运用需求相悖。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计算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课程,理论化的授课方式是不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理性体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部分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所谓的财务管理实践性课程往往仅是简单的案例介绍,依然浮于理论甚至还不重视案例的实效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就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或者从书本到案例上,既不能紧密理论与实践联系,也不能提升实操能力,更遑论探索与创新了。

(二)人才能力培养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随着“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对企业的商业模式、生产经营和管理需求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企业需要在发展和竞争中不断转型,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更加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操能力。在2021年由权威机构公布的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IT信息技术依次是:财务云、电子发票、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电子会计档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新一代ERP、移动支付、数据中台、数据挖掘、智能流程自动化(IPA)[2-3]。然而这些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得到的实际介绍和运用都非常有限,而这种有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信息资源有限和实践资源有限。信息资源的有限首先体现在教师教学手段的技术含量较低,可以使用的工具匮乏,脱离了真实情境联系的“PPT教学”和案例讲解,既不能根据实际的财务管理内容让学生体验最新的智能财务软件,也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展示财务大数据的可视化流程;信息资源的有限还体现在,教师本身对于“大智移云物”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教学的领悟不足。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很多,客观来说既源于教师个体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偏差,同时也是因为高校对于课程建设和配套设施投入的欠缺。实践资源的有限从根本上来说是课程目标设置时就缺乏对于人才培养需求更新的考虑,许多高校在第二课堂或者实践基地的建设上也缺乏投入。如果在课程设置之初就满足于对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旨在培养理解基础财务核算工作的学生,那么自然就会忽视对于学科安排和教学方式的实践和创新需求。而长期“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既不能鞭策教师自我提升,主动学习与课程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信心和竞争能力。此外,虽然很多高校尝试开展第二课堂并开拓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受限于客观条件和实践深度,仍然无法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

(三)学科高速发展与教师局限性的矛盾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除了具有学科知识专业性强的特点,也与经济学、统计学等紧密相关,客观上对于授课者的数理统计和实证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企业对于实践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又与高校缺乏具备实务经验的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即使是具备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又有可能因为缺乏持续的实践教育,而未能跟进学习新兴技术和了解企业需求。很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对于现实运用的需求仅仅是在形式上做出了尝试,但过时的案例介绍和落后的财会软件并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速度。此外,许多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经验的局限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及时将“大智移云物”等技术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这种授课者本身的脱节既不利于向学生传授财务管理在当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应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上,虽然高校中大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其中一部分也具备事务所和企业顾问经历,但是总体来说缺乏可以实时了解行业变化发展的实践机会。而针对高校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又相对不足,授课者本身不能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在课程中无法引入发展中的学科知识,就更难培育出了解“大智移云物”技术信息并且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课程实践

(一)授课群体的角色定位和技能提升

在“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变革之下,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信念。明确“终身学习”的任务,持续关注时代需求和行业变革,与专业相结合,不断调整课程定位。在加强对“大智移云物”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增强《财务管理》课程的趣味性。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还要关注教学的成果,专注知识传授过程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对于教学成果的忽视其实是源于教学理念的落后,需要教师转变理念“以生为本”,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现场反馈,在课堂外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发展,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其自主性[4]。高校本身也应当负起“全过程育人”的责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教师“持续充电”。除了提供教师能进行学术研究与分享的平台,也需要关注学科发展与行业实际,帮助教师走进企业、事务所和政府单位,了解最新的财务实践信息和软件运用情况,并且加大对于跨学科交流的支持力度,综合类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利之便”促进跨学院定期交流和学习,财经类院校则需要为教师打通跨校交流的途径,让授课者真正有能力在教学中及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内容引入课程,精准发力打造金课的同时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线上课程的资源挖掘和投入应用

虽然受限于高校对于实践基地和专业软件的投入与更新力度,但是信息资源和实践资源的局限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的建设和线上资源的运用来弥补。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量的精品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和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发展迅速,在线课程与传统《财务管理》课程的融合既可以弥补现实教学中的资源不足,也能创造更好的教学体验。首先,应尝试在本校建立教改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财务管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配合,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其次,引入成熟的线上课程,例如,名校名师的在线金课,筛选出适应“大智移云物”需求的理论和案例课程,结合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思考。除了在线课程的运用,还可以挖掘在线实践平台,尤其是与“财务云、电子发票、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电子会计档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新一代ERP、移动支付、数据中台、数据挖掘、智能流程自动化(IPA)”等技术相关的实践平台[2-3],锻炼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既然学生难以深入持久地参与企业的财务实践,就尝试开发线上的实践基地,例如,与事务所合作线上审计实习,与企业对接线上财务实习,在专门的学生实训软件之外帮助学生拓展其他可能。

(三)教学设计的不断强化和模式创新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但是跨专业的知识融合和运用还是需要《财务管理》课程教师自己探索,毕竟数学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并不能实际了解经管类学生具体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的跨专业研究还需要本专业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教学设计中要强化“大智移云物”技术与财务管理教学的深度融合[1],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现有需求和培养方案选择或者编写适应“大智移云物”背景的财务管理教材,并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对于数据分析、信息挖掘、云财务等知识的介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也需要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相关单位或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学习与参观,同时邀请一些行业的校外导师向学生介绍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日常工作,真正以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为育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四)学生需求的有效针对和差异满足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职责,既应当在“大智移云物”等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商科人才,同时也应当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涵养储备人才。对于网络平台的利用除了开展线上教学、组织线上答疑、布置线上作业等,线上实训和在线企业实习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开始实践教育尝试,部分企业开发了适应员工居家办公的财务工作系统,也逐渐开始有高校与企业尝试合作帮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线平台也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到对于先进技术的行业探讨和学术会议中去。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许多行业会议和学术研讨也开通了线上参与通道,针对培养目标和《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了解专业前沿信息的途径,组织学生参与到权威机构和学术团体组织的在线研讨会中去,在更大的平台接收更多的信息,也可以满足日趋差异化的人才培养需求。作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学生也应当成为在线平台的主角,除了充分利用教师上传的资源,学生可以自行主持在线workshop,充分利用平台的直播和互动功能进行学术论文的分享和研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保存成果、分享观点。

(五)考核机制的因时制宜和健全完善

与单一线下教学相比,结合了线上教学的《财务管理》课程不仅可把讲台从教室延伸到了网络端,同时也拓展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向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资源,势必需要将课前学习、课堂表现、课后成果、阶段性测验和学生自主组织的课程相关活动等纳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在线平台除了可以作为资源呈现的平台和线上课程的场所,也方便了师生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做出解答,而这种互动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计入综合评价[5]。例如,学生使用平台资源的频率、视频观看的时长、项目分工的情况,包括了学生的组内互评,小组之间评价以及教师的反馈,而这些信息也可以公开透明、实时更新并向学生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这种重视“课前”“课上”“课后”全部环节的考核机制也正体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在重视课程育人的同时也兼顾了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以“大智移云物”的新发展新变革作为课程转型的动力,将教学信息化作为课程创新的手段,重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培养。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作者:赵一凡 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财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