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地质事业单位承担着调查地质资源、持续供给资源的重任,对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有直接影响。考虑到地质事业单位在日常运作与发展中面临着财务风险,要想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必须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重要财务工作、构建财务预警体系、打造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加强考核与评估等措施,不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进程之中,矿产品价格震荡,地质行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借助前期资本积累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但是国内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历史尚短,一些单位在改制过程中经常因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弱而陷入危机。地质事业单位在多元化经营改革中逐渐扩展生存经营范围,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
一、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财务风险是地质事业单位经营风险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指的是单位在经营环节因为内外部环境不稳定,导致一系列财务活动产生的实际成果和预期成果之间出现差异的不确定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客观性,因为形成因素不确定,单位只能尽量利用决策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无法彻底消除风险;第二,普遍性,单位财务风险不仅关系到各个经营环节,在组织内部也是广泛存在的;第三,兼顾不确定性和可度量性,前者反映在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事件、概率和结果等方面,后者体现在单位可以利用概率知识、统计方法估计相应期望值,基于比较规避财务风险;第四,双重性,财务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利润空间越可观,这要求单位基于正确的定位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处于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之中,经济和市场、法律等环境都非常复杂,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较大。而且,外部环境通常是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变化容易使单位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根据地质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的实施,内部影响因素通常是可控的,需要依托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大财务风险管控力度。具体而言,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第一,单位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覆盖范围大,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影响着预决算、支出控制以及绩效评价等。随着地质事业单位不断扩大发展规模,财务管理愈加复杂,无形中增大财务管理工作难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重要财务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而增加风险。第二,处理效果不佳。当地质事业单位发生经营不善或者投资失误等情况时,资金周转失灵,威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难以进行正常的经营,也难以支付日常费用,可能面临财务危机,出现财务风险。对于这一因素,需要单位利用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执行效果,但当下的风险预警不够有力,可能滋生财务风险。第三,地质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习惯以利益为先,出现财务决策失误。同时,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和审计缺少有序性,单位财务考核不力,对相关人员缺少约束力,而且风险评估不到位也使得部分管理者忽视财务风险管理,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引发财务风险。
三、地质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只要地质事业单位存在经营行为,财务风险就客观存在,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还使得风险管理与控制存在复杂性,需要单位管理者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措施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尽量使其处于可控范围,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一)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地质事业单位只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才能使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容应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降低财务风险。这主要包括: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提升核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各期会计数据具有可比性,方便及时发现单位财务风险;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做到账实相符,预防出现现金管理及内部控制风险;完善投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投资可行性分析和投资审批流程,预防发生“拍脑袋”的冲动决策现象,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完善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制度,明确支出成本费用的标准以及审批流程,从单位业务源头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防范成本费用风险;完善考核分配制度,提升单位领导与普通人员的风险管理积极性,促进单位经营的合理增长,控制风险。
(二)全面落实重要财务工作。第一,提高地质调查项目的盈利能力。地质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很容易被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影响,导致地质调查项目盈利不稳定,甚至一些项目的盈利能力波动较大,致使财务收支受到不利影响。为此,单位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新型地质调查勘探技术,体现专业技术优势,从而拓宽经营领域,走向市场;注重科技成果,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转化,获取更稳定、更好的收益,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经营过程中更慎重地选择地质调查研究项目,基于单位资金和调查能力的角度确定合适项目,保障项目盈利能力更强,并且在项目运行中落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第二,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地质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容易造成其经营能力低下,要重视解决应收账款回收问题,促使应收账款更高效地周转,及时淘汰不良客户,从而盘活资金存量,提升单位资金运营效率,使资金更加安全,预防坏账形成,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第三,坚持多渠道融资。地质事业单位的项目投入和设备设施投入等在不断增多,需要更多资金。而在进行体制改革之后,单位资金来源以企业融资为主,偿债能力较低,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单位要按照财务状况积极实施多元化筹资,例如发行债券、租赁、增股等,避免过度依赖短期借款,降低筹资风险。还可以开辟融资新渠道,最大限度降低资本成本,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进而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单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预警是地质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实行事前识别和分析、判断、发出警报和提示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所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优化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地质事业单位的理财对象以现金及其流动为主,从短期发展看,单位能否维持经营并非完全由盈利与否来决定,还会受到现金是否足以支付各种费用的影响,要通过准确进行现金流量预算,提供财务预警信号,让经营者及早应对。同时,构建财务分析指标,形成长期预警体系。地质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济效益、发展潜力等属于代表性指标,完善建立财务预警体系有利于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对资本经营中的财务活动变动迹象进行跟踪、调查和监督,提前防范,大大降低风险。另外,地质事业单位的经营面临着投资、生产、销售等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并且要应对次贷危机对地质行业和各类矿产品价格造成的巨大冲击,涉及到利率和汇率、证券、矿产品价格变动等引发的财务风险,需要在发展环节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控制财务风险,例如使用期货、期权、远期契约等建立无风险投资组合,消除不确定因素,在某个合理区间锁定未来收益。
(四)打造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在多元化经营中,地质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做出科学财务决策的关键在于及时获取完整的、准确的财务信息。但是,针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因为单位涉及较多业务板块,处理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也存在差异,很难保证相关财务信息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决策质量。所以,地质事业单位要善于依托ERP系统打造和采购、物流、仓储、生产、营销、投资、筹资等业务一体化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使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更加便捷,保证财务信息准确、完整,据此制定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基于ERP系统完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方便单位财务人员从以往机械式的财务信息微观处理向财务风险信息宏观监控转变,使单位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控制得到有力保障。目前,很多地质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都囊括了资金集中结算、集中化会计核算等,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间并不长,尚未整合单位资源进入ERP系统管理,对单位的财务信息流、物流信息流、行政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等缺少进一步的整合,所以也没有基于ERP系统实施对资产、供应商、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质事业单位要按照多元化经营快步打造分业务板块的ERP子系统,以此为基础全面建设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服务单位多元化决策,更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
(五)加强财务考核与风险评估。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绩效管理的重视度都不大,缺少成本意识和支出管理意识,降低了资金使用率。为了适应单位改制,地质事业单位开始越来越重视财务绩效管理,这意味着使用财务资金和绩效结果直接挂钩了,个人利益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效果评价也联系起来,增强成本意识和支出管理意识。而且财务绩效管理要求地质事业单位更充分地体现资金使用效益,鼓励通过收入的多元化盈利、筹资等途径优化资产结构,科学安排、使用闲置资金,实现财务利润创收,降低风险。同时,发挥好财务绩效考核的作用,不能只依靠对内部资金进行管理,还要体现审计监督的功能,加强对资源的整合,积极接受审计监督部门的监督与审查,做好财务情况评价工作,获得财务管理建议,尽可能减少财务舞弊、资源浪费等问题。注重审计,在提高地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同时形成全面的财务审核监督机制,有利于单位更有效地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还可以整合外部资源,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外部审计和视察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
总之,在市场经济时代,地质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为了解决好财务风险问题,单位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者都致力于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结合实际情况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想办法转变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立足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不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确保管理好每一个地质调查研究项目,以优化单位经营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稳定持续运行,最终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庞伟 李韬舟 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