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模式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模式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模式思考

【内容摘要】自政府部门于2016年正式就新型医疗组织形式提出宏伟蓝图开始,全国各地区都开始积极探索并努力尝试对新型财务管理中心建设及运行模式实施。在经过长达几年的艰难摸索、发展后,在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模式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该模式成为县域医共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不得不承认该模式在实践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加强完善。本文主要就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模式展开探讨,通过对之前人们研究成果大量总结基础上,对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概念展开介绍,从四个层面对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运行模式

一、引言

2016年我国卫生计划委员会组织就新的医疗组织形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各地区的情况、形式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路径展开重点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地将资源创新管理优势发挥出来,具体这几项模式:专科联盟会诊模式、远程医疗操作模式、医共体模式及医联体模式。文献报告称[1],医共体模式主要指在特定区域下统一制定医疗资产管理制度,并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对资产合理配置和处理,从而实现资产高效化使用的组织管理模式。学者周金辉(2020)研究认为[2]:为了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各县区都会在其各自所管辖领域内统一建立财务管理中心,以确保统一调配并管理财务资源及人力资源等,并借助于财务中心、审计中心及结算中心等,以达到强化财务监控、管理等目的。学者鄂敬萍(2020)认为[3]:这种组织模式下,审计工作由公立医院负责完成,核算中心由主管部门负责构建,并成为县域共体建设的工作蓝本。学者吴世貌认为[4]:建立财务管理中心是县域内实现医共体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构建医共体模式的重要途径,属于新型的财务管理架构。建立新的财务中心及部门是财务管理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有利于对各乡镇公立医院、医疗组织及相应医疗部门财务数据、财务报表等一体化管理工作。研究指出[5],在还未建立医共体新型管理模式时,县域医疗组织整体比较复杂,由于受到基层财务人员专业素养限制,以至于财务管理水平层次不齐。而通过在县域内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中心,则能够使这一问题获得有效解决,进而有助于整个医疗系统中财务管理及监督水平获得有效提升,使得医疗资源被充分利用。

二、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建立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通过建立医共体共享中心,有利于使得县域内医疗组织与市场需求之间相互满足,并通过对区域内沉余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与整合,并对这些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加以配置,有利于将医共体医疗保健方面作用充分发挥。也有研究发现,医共体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则必须要实现对资源重新配置,并将市场机会与外部需求努力抓住。因此,医共体财务管理工作中需在医疗系统财务管理水平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促进医共体持续发展。另外,随着近几年社会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度改革也成为重点工作,因此医疗卫生体系在运行机制、组织建设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一系列制度改革的前提则是要不断提升医疗组织财务核算水平,同时也要求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数据核算实现统一性。通过加强建设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有利于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并推动各项改革政策落实,为政策制定提出明确方向。通过研究表明,建立财务管理中心后,使得县域内分散化的医疗卫生系统模式向中心领导统一管理模式转变,从而增加了整体管理及整体规划的可操作性。通过采用集中化管理手段,可使得之前分散管理中部分不易发觉的财务隐患能及时查明,同时有助于资金健康流通,资金利用率有效提高,财务风险也能得到明显控制,从而促进医共体持续性发展。

三、运行中的问题与挑战

(一)新模式新机制缺乏行业标准。较传统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不同,县域共体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是1+N的组合模式,其主要通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手段,构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财务数据体系,从而统一对医共体财务核心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5]。但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政府会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于由医疗联合机构所制定的服务模式均未予以明确、详细的财务核算。因此,县级医院如何实现集中化、统一化的会计核算、预算控制、资金分配及资产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追究其原因:一是相较于医疗机构改革实践而言,医疗行业顶层制度设计严重缺乏。二是新的模式下统一财务管理标准匮乏。

(二)内控管理体系运行时间较短。梁艳发现[6],下属的6家卫生院整体呈三大三小特征,以至于其资产负债、床位数量、业务量规模及组织架构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性,且在管理方面暴露出同一问题:缺乏制约机制、控制意识薄弱、预算管理水平缺失、预算能力不足等,进而导致财务管理难度间接增加。针对这类问题,虽然目前构建了相较完善的医共财务管理制度,但鉴于考虑到新的体系运行时间较短,且后期磨合势必会有各种问题暴露出来,因此新的体系运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三)医共体信息化整合程度较低。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水平目前还相对较为滞后,还需进一步提高财务融合力度。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医共体模式下,各单位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均处于独立运行状态下,尤其库房管理系统和HIS系统,比如卫生院使用的是金塘系统,而总院则用的是卫宁系统,这种信息孤岛现象势必会造成管理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二是虽然卫生院及总院已完成财务接口改造工作,但由于整体融合水平较低,只能通过手动方式完成数据从一个系统向另外一个系统导入,不仅严重消耗时间、精力,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且接口系统稳定性极差。对此,信息系统整合度低、完善性,势必会严重影响到牵头医院卫生管理方面工作的落实与开展,且会严重影响到医共体实际效率情况。

(四)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低,对财务管理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建立县域医共体后对财务管理水平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势必会对财务人员造成挑战。整体而言,目前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学历水平偏低、业务能力差、专业能力不足等,甚至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难以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甚至也会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四、推动医共体模式平稳发展的对策

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所需,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医疗资源整合的必然结果,因此县域医共体发展过程中需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并加强开展会计工作统一核心、财务工作统一管理,推动医共体模式平稳发展。

(一)加强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将医共体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最近,在由浙江省政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表的《加强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从构建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医共体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资产统筹管理、推动绩效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就如何规范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从而使医共体能够健康、稳定发展,不但为当前体系的完善,及财务管理中心工作落实等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对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欠缺做了弥补。接下来需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具体工作情况,并根据《意见》,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已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快对新型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财务人员是开展县域医共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医共体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人员团队建设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使其工作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另外,加强对信息化改革理念的灌输,并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提高财务管理效果,并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出错率,从而提高工作质量。财务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对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政府政策的掌握和解读,并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加强责任心,提高专业素养。为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能有效执行,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保证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还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来增长其经验,不断去探索、挖掘新的财务管理技能,促使医共管理制度不断趋于成熟和健全。

(三)提高信息化兼容性,展开县域医共体信息一体化建设。就目前医共体机制来看,做好财务集中化管理的前提是保证各县域均需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水平,除了需要做到统一财务管理外,还需做到数据共享、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及批量转化数据等操作,要求实现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一是对各成员单位统筹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改造,并使各单位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努力搭建一个信息流、资金流及物资流均相互融合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二是各成员单位建立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及财务报告一体化管理的智能管理体系,便于相互之间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有助于加强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并为上级领导制定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依据。

五、结语

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模式是应市场需求及政府政策要求前提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模式,经过这几年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者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基础上,对县域医共体发展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展开介绍,并进一步对其发展对策做了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医院医共体发展建设方面提供可行性思路。

作者:刀春芳 单位: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