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业务也不断增加,事业单位与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往来账款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往来资金挂账不断增加,时间跨度越来越长,金额累积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清理往来款,一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笔者曾在一家省属事业单位工作,亲自清理该单位的往来账款,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感受,现就事业单位往来款清理不及时及长期挂账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地改进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往来账款;解决措施

1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暂收款、暂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统称为往来账款。往来账款是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息息相关。应收类往来账款回收不及时,容易形成坏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应付类往来账款反映不正确,会存在支付风险。往来款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清理往来款,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能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往来账款管理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虽然政府会计制度对往来账款的核算、坏账计提等方面有一些规定,但由于往来账款涉及的经济事项较复杂,在财务核算会计科目中又分布在应收、预付、应付、预收等众多明细科目中,事业单位对往来款项管理职责的归属、往来款项形成的审核审批管理、往来款项的清收清理、往来款项的函证制度、往来款项的核销等事项缺乏系统性的支撑文件来进行统一规范,使得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详细的规则、标准作为指导,存在往来账款管理约束力不强、往来款的挂账较为随意、往来账款形成时审核审批把关不严、回收不及时、核销不规范、清理工作不深入等现象,久而久之造成往来款长期挂账,形成坏账。同时,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缺少外部监督机制,财务系统的内部管理存在脱节问题,这就打破了财务会计制度与往来款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制衡关系,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往来款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

2.2死账、长期挂账现象严重

有的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长期挂账,短的有三四年未清理,长一点的有十多年未清理,甚至有的接近三十年的老账未清理。综合起来,出现死账、长期挂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事业单位对往来款的清理不及时、不彻底,久拖不结,随着挂账时间的推迟,当年的报账资料早已遗失,导致账务一直无法处理,处于挂账状态;二是事业单位职能调整,机构整合,账套合并,原有单位往来账款未清理,又合并到新设账套或者新设单位中,之后也没有及时清理,时间一长,凭证资料保管不善遗失,进而形成呆账甚至是死账;三是往来账款处理不及时,一些关键的业务经办人要么找不到,要么退休,要么回忆不起来,要么推诿扯皮,导致挂账一直无法处理;四是财务经办人员或者财务领导变动,新任会计人员不了解往来款的形成原因,无法对这些往来款进行催收,或者存在“不是我经手,不由我管”的想法,导致往来款一直挂在账上;五是一些业务经办人和财务人员存在不作为思想,责任心不强,能拖则拖,抱着不清理不了结所经手的业务,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影响的想法,导致挂账越来越多;六是不及时清理往来挂账,待清理时,对方单位发生合并或者注销,导致推诿扯皮,无法收回应收款。这样一来,往来款日积月累,金额越来越大,挂账笔数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大往来款的清理难度。

2.3利用往来款收支的时间差随意调整财务报表

现在市场经济环境竞争激烈,僧多粥少,为了开展业务,延迟收款或付款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些事业单位还会经常面临着资金困难,经常要去银行借款来进行周转。银行借贷会涉及查看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工作,很多事业单位为了获得贷款,会通过人为控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付款期限,随意调整财务报表,从而达到获得贷款的目的。有些事业单位为了当下少缴税款,人为地调整应收款的收款时间,用以调整财务报表来达到避税的目的。以上这些现象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隐瞒了单位的收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年度的收支情况,还会利用往来账款收支的时间差人为调整财务报表,造成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以及国家税收损失的风险。

2.4事业单位业务经办人员及财务人员频繁变动,交接不清

事业单位往来款业务经办人员辞职、退休等,没有进行很好的业务交接,加上讲究责任归属,后人不理前人账,导致往来款业务久拖不结。一些财务经办人责任心不强,只管挂账,不管清账,即使领导多次提醒清理往来款,财务经办人仍然没有引起重视,挂账一旦增多,清理困难增加,辞职或退休时也没有交接清楚,挂账一直处于无人管理或无法清理的境地。

2.5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够、业务素质不高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很多事业单位由于业务繁忙,会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来财务部帮忙,逐渐变成财务部的一员,这些人半路出家,很多人缺乏财务知识,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对财务一知半解。另有一些财务人员虽然是科班出身,但是缺乏财务经验,或者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这些均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业务素质会导致在账务处理上随意挂账,往来账款信息记录方面也存在摘要不清晰、科目挂错、往来单位名称不详细等现象。

3往来账款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第一,完善往来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往来款核算机制,形成有效监督。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规范往来账款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往来款的核算机制,提高往来款核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首先,规范往来款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明确往来款的核算主体,严格要求按照往来款的性质正确入账。其次,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流程进行往来款的核算,统一保管原始凭证,依据凭证登记入账,合理编制财务报表,规范事业单位往来款的核算过程。再次,保管好往来款相关的档案资料,可以安排专人管理。最后,明确往来款管理和清理的责任归属,一是谁经办,谁负责催收和清理;二是会计人员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年末都要清查往来款,每半年和每年末还要出具往来款清查报告,定期向领导反映往来账款的清理情况;三是直接负责领导要定期查看往来款会计科目余额情况,有问题要及时处理。通过良好的往来款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效地监督往来款的管理。第二,对涉及往来款的经济业务交易进行风险分析,加强往来款的全过程管理。首先,加强往来款的事前防控,在现代经济业务往来中,涉及往来款业务是常态,尤其大金额业务。那么交易之前要进行严格审核,包括与对方企业以往交易的信用情况、付款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其次,对已经产生的往来款,财务要及时入账,经常对账,并及时定期与业务部门经办人进行对账,提醒业务经办人及时催收。最后,要建立往来款管理分析制度,除了要分析往来账款回收情况外,也要分析往来账款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长年往来款情况,展现存在的坏账、呆账、死账的风险。通过深入具体的分析,揭示往来账款管理不当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以引起公司管理层的充分重视。第三,加强外单位对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的监督。事业单位应该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进行审计。审计时提醒注册会计师加强对往来账款的审计,针对往来账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和控制对策。财政部门应该定期开展对事业单位的检查,防止事业单位通过往来账款随意调整账务,影响财政收支。税务部门应该定期对事业单位开展税务检查,防止事业单位通过往来款调整财务报表,达到避税的目的。第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及涉及往来账款的业务部门经办人员离职时的交接手续。财务人员离职时要整理好手中的账务情况,分门别类交接清楚,对涉及的往来账款未了结情况,要说明情况,形成情况报告,交接清楚才能离职。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会亲自参与本单位的项目业务,其中涉及很多往来款都是由财务人员经办,有的财务人员没有尽到催收义务,离职时没有交接清楚,导致账务一直无法处理。所以财务人员离职时一定要交接清楚,并且直接负责领导还要负责监督。业务部门经办人员离职时也要做好必要的往来款交接手续,防止日后加大往来款的处理难度。第五,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担当。财务管理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担当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强化自身责任担当,真正体现财务人员的主人公意识。一是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要设置一些门槛,比如具备中级会计师职称或者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年限和工作经验。二是单位鼓励财务人员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具备一定的资质,单位针对取得资质的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规定单位担任财务中层领导以上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三是单位要定期参加或者举行财务相关课程的培训,让财务人员有目的地参加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四是单位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担当,可以通过制度管人和约束人,让财务人员自觉培养担当意识。

4结语

在防范往来账款管理风险的工作中,事业单位首先要通过先关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完善自身的审核和把控机制,从而使资金安全得到保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事业单位对各项款项的时效进行规划并构建预警机制,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往来款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郭凤玲.对企业往来账款有效管理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5(05).

[2]张会云.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长期挂账问题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

[3]樊卫雄.企业往来款项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纳税,2018(26).

[4]施慧.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5(04).

作者:张丽 单位:昆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