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思考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思考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思考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教学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建设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验室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标准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提出具体指标: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专业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同时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也会向应用型转变。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办学经费的不断投入、实验室内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相关软件的不断增加给实验室建设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课程相应的也不断增加,对实验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训练等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以往的高职教育[2]。实验室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始,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类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实验实训室的数量、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采购数量以及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实验实践课程比例加大,实验实训室使用频率明显提高,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建设,由于种种原因[3],高职院校仍然存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不完善,实验设备短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落后,实验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1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

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或者论证不够充分等原因造成了高职实验室存在着实验实训仪器设备陈旧、软件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部分学校实验室面积狭小、空间分散,老旧的设备、落后的技术打消了学生探索新领域、练习新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技能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学生在校内实验室掌握的实验实践技能与毕业后工作岗位所用的技能相差较大,致使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岗位。

1.2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政策和机制不完善

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实验室开放共享意识不足,不能将教学实验、科创活动、学生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实验室管理机制死板落后,除完成传统实验教学任务外,不能充分结合实践学习需求利用实验室进行实训学习,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一些教学实验室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4]。多数高职院校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实践现象,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室共享管理、课外活动、社会服务等工作未有效得纳入工作绩效,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人员和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1.3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落后

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结构老化,自身素质偏低,实验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强的繁杂事务上,实验室管理员成了管理钥匙的门卫、打扫卫生的保洁员、仓库保管员。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少,专业技术职务提升机会小,致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实验技术队伍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职称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实验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激励机制,人员流动性强[5]。实验技术队伍中年龄偏大工作人员较多,且职称普遍较高,继续上升机会又较小,工作中普遍存在不思创新、不求进取的现象。实验技术队伍中年龄较小人员由于工作量与福利待遇脱节、专业培训机会少、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慢等原因,不能安于实验室管理、深入研究实验教学、设备使用维护等基础工作,精力主要转向如何调换岗位,如何加快个人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而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本职工作。

1.4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与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已引起高职院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就整体情况来看[6],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意识薄弱、投入资金少、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管理培训机会少,不能及时有效获取最新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相关规范要求,同时学校也缺少突发实验室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5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健全与安全管理不到位

实验室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虽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应急制度等。然而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部门多,责任落实不明确,导致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缓慢。

2高职院校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建议

2.1加大投入,提供软硬件保障,改善实验室环境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应有计划的投入经费进行实验室软件的更新、硬件的维修和替换等工作,使之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开展。实验室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创造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可以更好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2.2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进行信息化管理

引进或者自主研发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仪器设备的全过程网络化管理,随时随地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还能将设备的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等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师生及时准确获取信息。学校各个院系都可以通过网络非常方便查询到设备、药品的库存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方便了学校各院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有效杜绝了各类药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重复过量采购,实现了药品和每一台仪器设备从验收入库到报废处理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2.3加强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

组建各类科创小组或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由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带队以教促学,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学校出台实验技术人员职业规划方案,让实验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做好实验管理类的本职工作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提升。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会议交流、培训、进修等学习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和兄弟院校的同行交流经验、学习国内外同行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了解本专业前沿的研究动态及先进的实验技术,认识到本校管理制度的不足和自身实验和管理水平的缺陷。制订和完善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职称评审制度,合理计算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提高相应福利待遇,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成就感。

2.4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力度

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需长期坚持、不能懈怠的工作[7]。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领域和行政部门众多,所以可多部门协同合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可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管理阶段来完成[8]。事前管理首先分析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投入必要的物资设备,建设符合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的应急处理设施。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对强化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校内安全监督小组,及时制止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定期组织巡查,排查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和学生对有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模拟事故处理演练,通过模拟演练不仅能提高师生对风险源的警惕意识,增强应急意识和掌握突发事故处理技能,还能检验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的有效性、可执行性和完善性。对火灾、危化品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处理演练,可联合学校多个部门、消防队和医院做紧急疏散救援演练。事中管理包括危化品购置申报与审批、实验室安全使用制度、废液废品处理等。危化品购置必须严格遵守采购程序,专人、专地、分级管理。实验教师操作特种设备时要持证上岗,师生在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生物标本时,需认真落实和执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各种设备需定期检验、检测。实验室废品废液处理和特种设备的处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如果要回收或短期储存实验室废品废液应由政府环保部门审批后,经有资质的环保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事后管理主要在于通过分析事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实验室安全评估。分析实验室安全事故原因,尤其是分析实验室日常维护管理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易被忽视的小的安全事故,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实验教学的安全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组建校内安全事故分析小组,对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违反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等人为因素引发,还是由于设备老化、强度不够等物的因素引发,或是实验室物品摆放不合理、通风条件差等环境因素所引发。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人追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对安全环境不达标的实验室进行改造,及时处理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点。从小的事故中汲取教训,改正错误、弥补缺陷,减少和防止同类安全事故以及杜绝和防范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3结语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而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教学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建议,希望对建设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验室有所借鉴。

作者:李龙 李树波 喜全芳 赵巧丽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物资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