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快递标准化体系构建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冷链快递标准化体系构建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冷链快递标准化体系构建探讨

摘要:梳理了国内冷链标准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快递业冷链标准构建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标准体系带动服务标准体系升级、大力发挥企业试点示范作用、加大冷链快递标准实施监督力度等方面探讨了构建冷链快递标准化体系策略。

关键词:冷链;标准体系;服务模式

近年来,以顺丰、京东、雅玛多为代表的快递企业纷纷涉足冷链行业,不断探索市场定位、市场策略以及产品设计,定制开发高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冷链快递效率。随着冷链市场步入良好发展态势,冷链快递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市场份额快速增加,尤其是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初步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跨越。冷链物流,即将冷冻工艺与制冷技术应用至生鲜产品的物流过程中,从而确保易腐易损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以求保证质量、减少损耗,通常应用于食品与农产品领域。物流行业和部门层面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涉及采收、仓储、运输、再加工、配送、服务及信息管理等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对比冷链物流概念,冷链快递是典型的既让快件发生时空变化,又让快件维持温度不变的服务产品类型,与冷链物流一样,其重要属性是标准化。但是,与快递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对冷链快递的实际需求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市场主体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冷链快递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标准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部分领域的标准规范仍然空缺。

1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现状

早在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冷链运输物流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物流效率。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2017年8月2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营监管,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冷链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制定了较多的冷链物流地方性标准并逐步加以推广实施。行业企业设立冷链服务部,专项研究冷链物流技术和物流设施设备,企业层面冷链物流的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也日渐成熟。目前,国家标准委和中国与物流采购联合会的冷链标准共188项,主要标准类型包括:冷链物流基础性标准、冷链物流作业技术与管理规范、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冷链物流技术方法规范、冷链物流服务信息标准、冷链物流安全环保卫生规范和冷链物流相关检验与实验标准等。从技术类型看,冷链物流基础性标准11项(5.9%),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标准35项(18.6%),冷链物流作业技术与管理规范111项(59.0%),其他生鲜及食品标准15项(8.0%),医药冷链标准16项(8.5%)。从标准层级看,国家标准89项(47.3%),行业和部门标准99项(52.7%);强制性标准7项(3.7%),推荐性标准181项(96.3%)。

2冷链快递标准化难点

2.1上游产品不易标准化

冷链快递寄送的物品,从大类上可分为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和特殊品。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和花卉产品;加工食品包括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奶制品、巧克力和快餐原料;特殊商品包括药品、特殊化工品和技术装备。由于每种冷链产品具有不同的天然属性,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致,需要设备、技术等服务体系逐一配合这些非标准化的主体,即仓储、配送、车辆设备、系统等都要根据上游产品进行调整,因此标准化运营较难。

2.2定制化服务模式不易标准化

冷链快递小而散的市场现状,使得全程全网一站式冷链快递服务模式较难维系。目前,从服务模式看,快递企业开展冷链快递业务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运用保温箱加冷媒的方式包装冷链快件,优先分拣和投递;另一种是收寄环节入冷库,运输环节运用冷藏(保温)车或车载冰柜,投递环节采用保温箱进行作业。从服务温度区间看,由于-18℃~0℃温度范围与其他温度范围的冷链快递相比,对服务的要求差异较大,市场需求有待培育,且相关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处于发展中,快递服务组织提供的冷链快递有三个温控区间:-18℃以下(冷冻快递)、0℃~10℃(冷藏快递)以及10℃~30℃。因此,冷链快递标准体系的建设不得不考虑服务模式对标准化的影响,服务模式和寄递温度的区别,导致冷链快递作业技术、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设备设施标准等无法一以贯之。

2.3设备改造不易标准化

推动冷链快递发展的,不是设施设备具备的先进技术含量,而是设施设备良好的适应性,只有适应快递市场的装备,才能对冷链快递起到推动作用。快递企业在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制定配套服务时,必然会在设施设备上进行适应性改造,这个改造可能是超前改造,也可能是被动改造。如果是超前改造,那么标准则要侧重于设备在制造先进性标准方面的引导;如果是被动改造,标准则要侧重于运营、管理、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引导。

3冷链快递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3.1用技术标准体系带动服务标准体系升级

根据快递作业特点和业务发展新趋势,冷链快递的标准体系重点环节应在末端服务、设施设备、信息化和质量评价等方面。本文提出冷链快递技术标准体系,如表1所示。

3.2大力发挥企业试点示范作用

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冷链快递标准化体系,应从企业现场的基础运作入手,狠抓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构建标准体系。发挥企业试点的引领作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试点工作模式,支持企业从事冷链快递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工作,鼓励企业投入到标准的研究、制定、培训、宣贯与实施工作中去。选拔优秀的快递企业进行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试点,让标准在企业实践中进行检验,规范标准宣传和实施工作,引导标准的推广和落实。

3.3加大冷链快递标准实施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冷链快递标准体系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在食品安全寄递领域,适时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冷链快递质量安全屏障。

作者:张辛 单位: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