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班组教学模式强化安全职业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于化工安全技术实践性、应用型、综合性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目标。依托“煤制甲醇仿真工厂”教学载体,探索构建了以“班组”教学为途径、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岗位”任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全面”评价为保障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境育人”,旨在加强岗位锻炼和实践体验,强化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化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业素养。
关键词:班组式;化工安全;职业素养;教学模式;实践体验
化工生产具有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高温高压等)、生产装置自动化、连续化、大型化以及原材料及产品特殊化学性质等的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化工行业的危险性。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多起由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众人“谈化色变”,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1]。但究其根本,绝大多数化工安全事故及其导致的系列问题均源自生产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2]。因此,加强化工安全生产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作为支撑。《化工安全技术》是化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应用性和综合性[3]。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以提升化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业素养为出发点,进行化工安全知识的学习。然而,通过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演示练习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对意识认知(如安全意识的树立、企业安全文化等)和风险认知(危险源的辨识、防火、防爆、防毒技术等)、风险操作(高空、受限空间作业等)内容的学习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缺少岗位体验和实践锻炼,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理解不透,对各类危险物质、危险设备及危险源缺乏深入理解,对化工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风险认知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4]。所以该门课程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以学院“煤制甲醇仿真工厂”为载体,探索构建了以“班组”教学为途径、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岗位”任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境育人”。
1“煤制甲醇”仿真工厂载体
2017年,我院建造的“煤制甲醇”仿真实训教学工厂开始投入使用。仿真教学工厂采用实体设备与仿真操作相结合、内操与外操相结合的模式,生产实际高度接近。参照实际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厂区内规范配备有室内消火栓、灭火器,按需配置气体防护设施;现场安全标志设置齐全,设置工艺流程中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卡,在醒目位置悬挂安全警示标语。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使仿真教学工厂具备了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故障模拟真实化特点,解决了“化工厂”进校园的难题,为化工安全课程提供了理实一体的教学平台并为该课“班组式”教学提供了载体。
2“班组”教学模式设计
2.1以“班组”教学为途径
参照化工行业车间班组式工作生产模式,为提前熟悉岗位环境、增强职业责任感,创设“班组式”体验。通过调研、走访化工类企业并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了与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相关的岗位主要有环保员、安全员、DCS控制操作员、生产技术员、工艺技术员及化学检测分析专员等,学生按照上述岗位需求分成若干个班组(6-7人/组),分别设置班长、副班长职务,组员分别扮演相应角色承担岗位职责。依托仿真教学工厂载体,如进行危险源辨识、扑救生产装置火灾等实训。通过班组构建、安全喊话、任务驱动、成果展示、竞争激励、情景模拟、应急演练等方式,旨在以“班组”为教学途径,增强学生的岗位职责任务体验感、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提高安全防护和操作技能。
2.2以“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其目的在于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营造、构建与实际生产相对接的模拟仿真工作环境,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以理论知识学习、微课导入、案例情景学习、虚拟仿真实训为教学模块,采用云班课、多媒体、情景动画、VR体验、3D仿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以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交流探讨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工安全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活跃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任务引领——交流讨论——实践操作——总结完善学习环节中,不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安全职业素养[5]。
2.3以“岗位”任务为导向
依托“煤制甲醇”仿真教学工厂载体,以“岗位”任务为导向,结合实际构建企业生产环境[6]。提出需要完成的生产任务(满足7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教师针对相应“岗位”设定工作任务,以“班组”为学习团队,解说完成相应任务的要求和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通过云班课及网络资源,进行“班组”讨论、共同设计、制定方案。经与教师讨论修改完善后,执行并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化工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安全防范职业技能、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如制作危险化学品标签;模拟受限空间作业过程,办理相关作业票;触电急救,应急救援演练等形式。培养熟悉化工企业危险品及危险源、安全工作措施、劳动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化工技术专业人才。
2.4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通过构建与真实生产对接的模拟工作环境和设计的对应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组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由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化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安全生产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5以“全面”评价为保障
为充分测评学生学习成果,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价为保障,打破传统终结性考核评价的局限性和不公平性,强化过程性职业技能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从“班组”各成员按时到岗情况、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班组”团结性及日常安全行为表现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起来进行评定。科学全面地体现“班组”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行为,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勤于动手、认真钻研的敬业精神,善于沟通、积极进取的班组文化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职能的掌握程度。
3结语
通过实践,“班组”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大大缩短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适应期。同时,通过教学,学生安全意识有明显提升,在日常教学及实践中处理突发事故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综合技能和素养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培养。此法适用于有综合实训设备的院校进行参照。
参考文献:
[1]邱罡.《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21):226-227.
[2]杜奕,陈定江,林章凛,等.化工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31—236.
[3]齐向阳.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肖文侠,刘震,于彭,等.“化工安全技术”实践教学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教改,2018(412):67-69.
[5]吴秋凤,李洪侠,沈杨.基于OBE视角的高等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97-98.
[6]唐文秀,李霞.一体化教学在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8(6):48—49.
作者:李生芳 单位: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