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班组安全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作为衡量现代企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与重视度日趋增加。班组,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元素,是组成企业最为基本的成分,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关乎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关乎员工家庭和睦幸福;如何做好班组安全生产,切实保证每位员工平安上班、平安下班,是一个企业所有员工所共同关心的事情。
关键词:班组安全;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0引言
班组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做好班组安全工作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
1要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增强员工安全意识,让员工由心底自发的认可安全,认定安全是其工作内容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安全一切都将无从说起,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以下5方面着手:
1.1提升预防意识
做好班组安全生产,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要具有强烈的预防意识,预防在前,防范于未然,将事故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让事故的严重后果在预防中烟消云散,这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安全收益的首要方法。
1.2打造全局意识
班组,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元素,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员工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幸福。车间管理层以及班组全员必须树立全局观,让安全在全局管理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强调安全是“1”,后面的所有“0”都是以“1”作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
1.3树立安全“不让步”意识
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会遇到来自成本、快速响应等多方面的挑战,班组要树立安全“不让步”意识,安全工作必须是第一位的,是需要被快速响应的,安全问题必须放在所有问题的第一位来分析与解决,安全管理必须作为班组管理的核心,不能让步于任何挑战。
1.4确立以人为本意识
班组是由每位员工构成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做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宣传教育,夯实安全基础知识掌握,用安全的盔甲来武装自己。员工是班组的一份子,更是车间的一份子,安全管理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理解与配合。让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设立与实施过程中,既是对员工贡献的一种肯定,又能充分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浪费员工的创造力。
1.5立足创新意识
在科技日益更新的现在,要适应企业的发展,在夯实基础安全管理地同时,也要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进行革新,期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员工是最为熟悉班组环境的人,是亲身在班组工作的人,对于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创新能够从使用者的角度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要根据行业不同特点,创建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进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健康发展。
2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支撑
安全管理制度,是衡量安全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标尺。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有利于让基础管理者有“法”可依。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效率,要做好如下5方面的工作:
2.1组织、分工与责任
通过责任状、责任书的签署,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分工与职责,树立“我要安全,我是安全责任人”的理念。
2.2安全责任的落实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结合区域网格化制度,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打造“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安全我有责”的理念。
2.3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
把安全生产与管理层及员工的技能考评、晋升条件挂钩,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员工的工作过程中,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2.4强化预防安全管理能力
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杜绝由于组织结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得力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与事故。
2.5安全工作要细化
制定详细安全管理目标与计划以及改进方案,切实按照计划实施培训、考核、演练等,提升员工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实战能力。
3要营造安全的氛围
做好班组安全条件“硬件管理”和文化“软盘管理”的有效结合,既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文化“软盘管理”,打造人人参与班组安全管理的氛围,促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高效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议与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整体统一的安全思想,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管理。对于文化“软盘管理”方面,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危险源辨识活动、实际操作与演习活动,让员工切实参与到班组的安全管理中来,以亲身体验代替理论填鸭,进而提升员工对于安全的重视,也提升员工的实际安全操作水平。
4结语
班组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班组全员的事情,切实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安全标准化班组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Z].2017-6-5.
作者: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