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班级管理解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德育教育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小学阶段承担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的主要责任,在学习中不断帮助学生发展道德素养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本文章主要研究道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渗透,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渗透;对策
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只针对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兼顾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只侧重于其中的一方面。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持续过程较长比较复杂的工作,然而小学阶段是进行的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这个阶段的工作就尤为重要。
一、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用语,需要教师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学生的眼中是怎样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是有帮助。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展现给学生最好的一面,比如得体的穿着,良好的用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礼貌大方等等。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给学生的人,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设置良好的德育情境
情境教学针对德育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充分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时间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期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所教授的德育内容,在一次次的情境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故事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取对他们讲故事的方法。小学生对于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可以充分抓住这一个特点,通过一些故事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故事题材可以根据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来确定,故事的选择必须要贴近实际情况,不能胡编乱造选一些晦涩难懂的故事。可以引经据典,这样不仅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方便理解和体会,可以极大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无论是类似于孔融让梨这种经典故事,还是身边优秀同学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成长,有助于他们学习优良的品质,有助于他们的思想素质的提升。
四、榜样教育
对“榜样人物”的崇拜情节,是每个阶段学生都存在的心理,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向榜样学习,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物精神品质,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班级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定期选举“劳模”“学习之星”“助人之星”等优秀榜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自觉或者互相督促的去规范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五、激励鼓励学生
鼓励激励是人获得自信的源泉,同样,对小学生进行鼓励激励会增强其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与赞美,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到德育教育中去。教师的鼓励认同不仅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会让学生在受到鼓励的时候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样会让学生认同老师的想法,去主动学习和进步,甚至在班级上会帮助老师带动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承担一些管理责任,比如督促他人学习等等。有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表现,长久下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采取直接批评,冷嘲热讽或者当众批评,甚至于体罚的错误方法,这样的不当方法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感到失望厌烦,极大程度的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当主动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否遇到困难,当了解完以后再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采取合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通过引导自己认识错误,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去改正错误,这样的方式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感激的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六、形式丰富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学形式是单一的,久而久之它的效果便有限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最大程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达到应有的德育教育目的。
七、结语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渗透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师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具有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人才,为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
【2】王元元.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3】颜冶.特色德育教育下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J】.经贸实践,2016(24)
作者:雒凌兰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教管中心贾庄小学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自然转换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关键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渴望积极参与探索,其外化表现容易带来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不喜欢被约束,这无形中给班级管理带来压力。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整个班级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强调秩序,势必扼杀学生天性,这也不是明智的做法。如何将学生情绪释放和班级理性管理相互转化,甚至是有机融合,使其成为重要管理资源和管理契机,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宽严相济,运用理性化解情绪
小学学生比较好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律性比较差,起哄捣乱、聊天说话、打打闹闹、不听安排、不好好上课,很常见。面对班级秩序乱象,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管理的技巧。首先,要向学生明确传递信息,班级秩序有严格的制度,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制度管理。其次,执行纪律和制度时,其目的是教育、爱护,而不是整人、制裁。只要班主任合理执行管理制度,一定能够掌控班级管理主动权。学生课下违纪现象比较多,班主任整天有处理不完的“案件”,虽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如果班主任不能秉公处理,便会造成更多负面影响。为此,班主任让学生民主选举,成立了若干班级纪律管理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定范围学生的纪律管理,发现违纪现象,要及时加以干预,如果不能化解矛盾,可以交给班主任处理。管理小组有量化积分,如果管理不佳,积分被扣除,定期积分排名就要下降。这个管理新措施执行以来,违纪现象瞬间得到遏制,班主任很难再接到违纪“案件”了。班主任针对学生心理实际,用学生来管理学生,用制度来约束班级,获得了绝佳管理效果。这是典型的理性化解情绪,使班级管理纳入正规。学生过分的亢奋情绪也得到梳理,班级管理气氛趋于和谐。
二、适时发动,利用情绪突破理性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班级管理也是这样。在班级日常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做好发动工作,用情绪化解理性,提升课堂学习气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班级组织集体活动时,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主动,这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关注,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充分做好思想工作,激活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整个班级管理效度。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些实践活动,班主任要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学校也会举办一些活动。这是学生自我历练成长的好机会,但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障碍,遇到这样的活动,常常会选择回避。这个时候,需要班主任给出有效的发动,利用情绪来化解理性了。首先,班主任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心理诉求,掌握第一手学情信息。其次,班主任要推出班级活动设计,发挥班级活跃分子的带头作用,吸引其他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再就是,班主任要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学生做出示范,和学生一起活动,消除学生心理顾虑。经过一番调整,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为给学生以更多动力,班主任还专门设立了活动“大奖”,吸引更多学生主动行动起来。班级管理需要理性化解情绪,而班级活动又需要情绪化解理性。这种相互制约关系并不矛盾,关键要看班主任是如何合理操作和设计的。
三、适时调控,促使理性和情绪兼容
班级管理呈现动态特征,作为班主任,不光要有崭新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丰富的管理方法,适时调节班级气氛,促使学生理性和情绪的有机融合。这样能够快速激活班级成长力,学生有个性追求,情绪化特征十分突出。班级管理制度属于理性范畴,在学生情绪和班级管理理性对冲中,班主任需要把握好尺度,促使学生合理释放情绪,正确对待管理。班级管理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复杂工程,在情绪和理性相互转换中呈现机遇与挑战。班级管理内容丰富多彩,班主任也应该有多元意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关键期,一些时候需要严肃,另一些时候又需要活泼,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这是我们班主任最需要直面的问题。理性和情绪在班级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两极,任何走向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兼容、兼顾、融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这应该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操作的最终追求。上课时,班级需要轻松、活泼的气氛,也需要严肃认真的精神;下课后,班级秩序下的自由活动,也要体现张弛有度,不能出现失控现象。班主任在具体实施管理举措时,需要随时掌握班级管理发展走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成长环境,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完善人格。班级管理充满机遇和挑战,班主任管理方式设计合理科学,操作会事半功倍,反之,班主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驾驭班级,维护好班级秩序。总之,班主任需要科学利用管理制度,对学生情绪和理性进行转化,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情绪场。情绪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需要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全面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苏学玲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东户屯中心小学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并能提升每个人幸福感的应用科学。班级管理的根本就是希望每个孩子可以幸福地成长,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班级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本文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期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men-nonSheldon和LauraKing。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的科学,是一门能使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获得发展的应用科学。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意图让人们在身体、心理和情绪等方面达到最佳功能状态,进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意义。
二、为什么班级管理需要积极心理学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上,每天都忙于对抗那些破坏班级秩序的力量,忽略了大多数普通孩子的需求,往往都是事倍功半。人是生而积极的,所有的孩子都盼望获得老师和同伴的肯定。积极心理学就是让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的优秀力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而愉快的班级氛围,激发孩子对于自身优秀力量的运用,让班级管理变为自主管理,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地成长。因此,若是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班级管理实践
(一)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同时,该阶段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人格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培养积极品质。
1.积极的语言表达
言语交流是教师和学生每天最频繁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班主任可能每天会想很多方法去管理班级,但是却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准确地用语言去传递积极情绪或者纠正消极情绪。班主任随意的一句消极评价,自己可能很快就不记得了,但是对于被评价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永远存在,因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各个方面。因此,班主任在语言表达方面要起模范作用,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积极的赞美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表达方式。每天早上,我都会尽量和班里的孩子一一问候,找到他们情绪、德行、贡献等方面进行积极评价,给一整天的学校生活奠定一个积极愉悦的基调。比如我会对到得比较早的孩子说:“早上好,XXX。你今天到得真早,表现真积极,相信今天一整天你都会过得很开心、很充实。”或者是肯定某个孩子最近的努力:“早上好,XXX。老师注意到你这几天上课举手越来越多了呢!今天也要加油哦!”当有些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比起直接批评,我更愿意使用一些积极的词句去提醒他们。比如,“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如果你今天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出所有的问题,其他同学一定会很佩服你的”。
2.积极的榜样示范
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积极品质的培养也不例外。我带的班级是低年级,由于孩子认知水平的限制,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掘自身的优秀力量并在生活中使用这些优秀力量是不太容易的。因此,给他们提供一些优秀的榜样去模仿和学习,在模仿中探索自己的优秀品质,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看电影、视频或者阅读书本去发现一些优秀的榜样,是比较直观和常见的方式。我教的学科是语文,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经常引导孩子们把书本里的东西和现实世界里的东西联系起来,让他们自由讨论从故事中观察到的情感和优秀力量。比如学《沉香救母》时,我会让孩子们讨论“这个故事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你从沉香身上学到了些什么”。最有效的模仿其实还是人与人面对面的观察。在学校,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所以老师和同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强大的,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都应该被模仿和学习。因此,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最积极、最正能量的一面。另外,孩子们也会相互观察各自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优秀力量,并把其中认为有用的部分纳入自己的优秀力量体系。而老师要做的往往只是引导。比如在一次学校趣味运动会上,部分同学因为没有挑选到自己最喜欢的项目而不高兴。当时班里有一个小女生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参加任何一个项目,但是整个活动过程她都积极地配合我管理好班级秩序,做好后勤工作,热情地为每一个同学加油。事后,我特意抽出时间让大家讨论了这件事。我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让大家讨论“这个女生是如何面对不能参加运动会的事情的?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假如下次你也碰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去做呢?”。
(二)创建和打造积极班级文化
积极心理学表明,每个人的情绪和积极力量的形成都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学生,班级就是他们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因此,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方面。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方面,每一学年我们都会换到一个新教室,孩子们就会和我共同布置这个教室。我们会一起贴墙贴,一起布置照片墙、作品展示墙。孩子们还会带来自己心爱的书本布置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角,从家里搬来可爱的盆栽布置温馨的植物角。一个自己亲手布置的温馨美丽的教室,会极大地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和集体凝聚力。在软文化方面,教师也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建设,打造出一个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
1.积极的班级公约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首先就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生活准则。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班级公约是由大家一起商量制定的,这就等于是一种公开承诺,这样的承诺会增强孩子们在感情上对于实现承诺的行为加以认同,也会促进孩子对于自己行为的控制,把简单的遵守变为主动的维护。另外,班级公约的内容也要积极向上,尽量使用正面的语词描述,把“不要”变为“要”。积极正面的描述往往会给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2.积极的班会
除了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定期开展与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相关的主题班会也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班会的形式是不固定的,可以是分享型班会,也可以是问题解决型班会,或者是课程讲授型班会。关键是要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良好的沟通和真诚的互助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我经常在班会上跟大家分享绘本故事。这样的方式,既能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孩子们也有话可说。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故事中,让学生寻找和学习其中的积极品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管理的方式还有很多。班级管理说到底就是有关学生心理的管理,而积极心理学便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如果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够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班级管理,相信我们的教室每天都会充满欢声笑语。
作者:周晨曦 单位: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
第四篇: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摘要: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管理对象复杂的问题。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效,需要班主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工具参与班级管理,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班级管理;农村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发智力,健全人格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班级管理方式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常见工具。新形势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创新小学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邯郸市武安市一所农村小学为例展开调查。该所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软硬件条件比城市小学落后。全校的教职员工总数为80人,在校生数量约1800人。其中,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全校共2间机房,每班都配有多媒体,每位班主任配一台台式电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到这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理念落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班级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的重要载体。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展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存在对学生进行硬性管理的情况。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是否符合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为主,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需求,甚至出现过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行为,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第二,管理方式单一。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重视管理方式的创新,而且由于自身年龄偏大和计算机水平偏低等原因,不能应用网络工具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普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单一管理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在高年级学生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象依然突出,除班干部外,大部分学生未能参与班级管理。第三,管理对象复杂。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中充斤着游戏、暴力、色情、虚假等不良信息,对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小学生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农村中电脑的普及率不如城市,但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设备,比如父母的手机,依然能接触到网络中大量混杂的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比以往更为复杂,也需要更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管理理念
教师要突破传统思维,能够接受并善于使用网络技术,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分类管理。特别是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多采用沟通和对话的方式影响学生,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成长,避免采用强硬的“命令”方式打击学生自信心。其次,班主任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排斥新事物,主动尝试用网络科技创新工作方法。
(二)引导学生善用网络信息,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要能够清楚的分辨出其中的有利信息和有害信息,以及不同信息可能对小学生造成的影响。这一代的小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无法避免接触网络。班主任不能将网络妖魔化,阻止学生使用网络,而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甄别网络信息和合理利用网络工具。比如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关注新闻时事、科技发展新动态,并且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及时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和分享网络上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降低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风险,并且在学生分享互动中增进彼此友谊,逐渐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三)利用网络工具增加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网络教育技术环境对教师和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也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利用建立线上学习小组的形式分享信息,拆解并完成小组任务。此外,互联网还是班级文化的展示平台,班主任或者学生干部可以将班级近况展示到互联网平台中。学生通过浏览、评价、提建议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固定的班干部或者流动的“每周班长”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总结和心得发至网络平台,在同学们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利用网络丰富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释放需求,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利用网络通讯工具的及时性,加强家校沟通
与城市不同,农村小学许多学生家长都不重视与学校的沟通,或者因为自己在外务工,没有条件经常与学校沟通。这时,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将学校的近期动态和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给学生家长。而且因为互联网可以传送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班主任提供给家长的信息也不局限于成绩,能够多介绍一些学生品德、心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情况,甚至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此外,通过即时的家校沟通,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家庭的近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总之,在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对人们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当与时俱进,接受新思维,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创新和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参与班级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并且在强化家校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虎麟.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促进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成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4-25.
[2]金燕.信息化在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内江科技,2017(02):18.
[3]卢永青.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82-183.
作者:井影 郭洁 范琳 李佳钰 李轩 单位: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