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研究(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班级管理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班级管理研究(4篇)

第一篇:高校班级管理四重四强研究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仍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高校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活动,强化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班主任要特别重视班级参加的每一次活动,因为班级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在班级活动中,学生能够广泛地接触自然、社会、科学技术与文艺体育。班级活动空间广阔,人际交往增多,从中他们体察生活,拓展文化视野,真善美高尚情操,提高各种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培养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活动中,我们的班级口号是:做最好的自己!在赛前的训练中,我的要求近乎苛刻:歌咏比赛声音必须完全亮出来,表情要到位,指挥的动作要绝对干净漂亮;国旗下讲话必须脱稿,语言要有感染力;礼仪岗同学的站姿必须挺拔,微笑一定自然亲切……每次的训练师生都很苦很累,但学生的收获都很大很大,会学到很多很多。但真正比赛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要求却不高,我对他们说: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老想着去和别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尽力了,有收获就行,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尽心尽力的目的是希望用勤奋执着去感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从我身上看到一种精神,获得一种力量的感召,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班主任的魅力在于能让他的学生对他和他所带的班级充满信心和希望。

二、重疏导,强化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目前,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中十之八九都是高考的失利者,受到过或大或小的心理打击,性格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我很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我班上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专家”——一个文章写得好,感情细腻丰富的女孩子。班上有个抱养孩子,因为她高中毕业那年父母有了自己亲生的小宝宝,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管她,她交上了不好的朋友,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导致高考失利。进了高校后她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还吸上了烟。了解到了她的家庭情况后,我苦口婆心和她谈过话,但收效甚微。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后来找来我班心理辅导专家,和她谈起这事,女孩子呵呵一笑:“没效果是因为有代沟呀!怎么不让我出马呢?”我心头一亮,如梦初醒,立刻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和她商量起我们的拯救计划来。因为有我这个高手在暗处指点,心理辅导小专家在明处取得节节胜利,半个月后,我们成功拿下了这个叛逆的孩子。

三、重谈心,强化情感投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讲的就是通过谈心进行情感教育。和学生谈心,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班主任在和学生交流时要始终保持热情真诚,热情会使人感到亲切,能迅速缩短情感的距离。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可以选择操场,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等方式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微笑无需成本,但能创造很多价值。和学生谈心,不能端架子,始终要保持微笑。要让他从你的语言中感觉到你对他的关注。他自然会把你当朋友。每次我和学生讲话的时候,他们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很高兴,至少说明我们的交谈很愉快。和我交谈,他们没有对老师的畏惧,我的亲和力让他们从心底里觉得我就是他们的朋友、哥们儿。班上有个调皮学生,经常惹是生非,但他是个特别仗义的人,而且很懂感恩。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我亲自带他到医院去看病,陪他输液。他很感动,从此我们就成了朋友,他和我无话不说谈。通过我的引导,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再也没有欺负过别人,还帮我把班级打理得井井有条。

四、重肯定,强化高职教育赏识主旋律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赏识,是为师之道。威廉•杰姆斯也曾言道:“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和鼓励。”欣赏学生,首先对他们要宽容和理解。高职学生内心都比较自卑,学习习惯大多不好。如果老师一味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认为高职高专学生不如名牌大学学生,他们对你也会非常反感,可能破罐子破摔。但是,如果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你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之处。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都看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制造机会和平台把他们各自的优势展示出来,明白人才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从而获得满满的自信。班主任不仅要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的缺点和失误。真善美假丑恶是非曲直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我们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审视学生,值得赏识的东西会扑面而来。有了赏识,学生就有了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就一定能向好发展。

作者:黄元力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与信息系

第二篇:高校班级管理与柔性管理应用

摘要:

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管理工作尤其重要。高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应从高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高校班级管理的独特性,推行和实施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与刚性管理有着根本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积极作用。试以一所新建高校为案例,分析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

柔性管理;高校;班级管理

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校园风气、办学质量和发展前途,而且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各高校非常重视班级管理工作,力求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柔性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同样可以在教育管理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笔者在本地一所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已有多年,本文就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独特性,分析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

1案例调研

笔者所在地的这所高校是一所新建公办高校,其前身为两所中专学校,201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高等职业学院,并于2012年开始普通高考招生,现有在校生近九千人(含中职),在校班级126个。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近几年该院校高职生的招生情况来看,入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如2013年共招收普通专科生560名,其中文史类最低分182分,最高分385分,理工类最低分236分,最高分401分;2014年共招收普通专科生962名,其中文史类最低分169分,最高分386分,理工类最低分245分,最高分426分;2015年共招收普通专科生1459名,其中文史类最低分176分,最高分439分,理工类最低分248分,最高分487分。另外,该院校还招收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但存在的问题是,各专业录取人数差距较大,其中卫生类专业生源相对充足,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旅游类和农学类专业生源严重不足,并且录取分数都较低。面对全国高校整体格局的新变化,对于高校尤其是新建高校,形势会更加严峻。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开拓管理思路,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推行和实施柔性管理,从而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

2高校班级管理的独特性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学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首先取决于管理客体即学生。通过这几年对该院校高职生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1理想信念更缺失

通过对该院校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气较重,没有责任感,得过且过。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增加,有的学生怕吃苦,表现懒散,缺乏集体意识,追求享乐主义。相反,他们的知识观念、艰苦奋斗观念淡化,对未来普遍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2.2学习意识更淡薄

由于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校后,学习意识普遍淡薄,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上不刻苦,学习方法不科学,不求上进。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计划性,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甚至有部分高职生产生厌学情绪,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睡觉、聊天。

2.3行为失范更严重

从该院校近三年入学的高职学生来看,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普遍纪律性差,自由散漫,不服从班级管理,不愿意被管束,对辅导员的管理表露出抵触情绪,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受,吃喝玩乐,并时常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如上网、早恋、迟到、早退、旷课、吸烟、打架斗殴等,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秩序和校园的稳定,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难。

2.4心理问题更明显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加之有的因生活和感情上的波折等原因,个别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该院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经常会表现出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种种消极心理。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3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柔性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与刚性管理相对。所谓柔性管理,是一种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而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方式,在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刚性管理则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等手段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与刚性管理有着根本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积极作用。通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可以看出,柔性管理理念更加适合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柔性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由于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力,而是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名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最终实现全面发展。高校的学生更需要由内而外的管理模式,相对于本科生,他们更加排斥外在的强制力量,如果单纯依靠严厉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激化矛盾,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

3.2柔性管理对学生的影响更持久

柔性管理的目标是将外在的各种管理规定转变为学生内心的自愿承诺,并最终将这种内心承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虽然这一转变过程需要辅导员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然而一旦实现这种转变,便会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上获得相对独立性,它将对学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柔性管理是持久稳定的,刚性管理是暂时不稳定的。所以,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更能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特征。

3.3柔性管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柔性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倡人的自主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柔性管理主要就是通过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来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高度热情,因而柔性管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性,具有更有效的激励作用。所以,柔性管理更加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3.4柔性管理方式更加灵活

柔性管理能够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高职生这一群体,因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在行为、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班级管理极其复杂。如果仅仅依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从而实现管理目标。总之,柔性管理的特征可以系统概括为: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生理,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推行柔性管理,更能体现柔性管理的价值追求,相对于刚性管理,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4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就不能完全照搬中学生或本科生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实施柔性管理。具体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建立柔性管理目标

4.1.1制订柔性规范,塑造班级精神

柔性规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柔性规范有利于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从而用班级精神来沟通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与班级结合起来,自觉地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3]。以该院护理专业某班级为例,辅导员从入学开始就开展班训征集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设计出很多班训,最后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遴选,最终形成班训:立志立德、求真求精,并张贴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后来该班班委会又集思广益,设计出班级座右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并贴在教室后墙上。有了班训,就有了班级文化,就能凝聚班级精神,形成大家共同的价值目标。后来这个班级在学院脱颖而出,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市级和院级优秀班集体。

4.1.2设立柔性目标,实现自我管理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柔性目标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的心理动力,其中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前进。对学生来说,设立柔性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自我管理”。辅导员要经常引导学生体验战胜自我的快乐,同时帮助学生制订具体有效的自我管理目标,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笔者在该院校曾担任过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有很深的感触,现在的高职学生自尊心强,心理较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容易自暴自弃。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激励性的小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针对经常旷课的学生,坚持用鼓励代替批评,用奖励代替惩罚,效果也许更好。

4.1.3实施柔性决策,鼓励学生参与

柔性决策是一种“人人参与”的众人决策,是班级管理中有效的方法,它超越了辅导员的个人智慧。通过共同参与,可以适当把管理权分散给学生,如班级的考勤、纪律、卫生、文体活动以及班规的制定等都可以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以该院校学生管理为例,如果过分强调刚性管理,单纯依赖严格的校纪校规和班规,通过批评、惩罚、通知家长甚至开除等手段进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教育的尴尬境地,就如同该校某领导所说的,如果这样做的话,学院将会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高职教育会更加举步维艰。因此,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不能照搬本科生的管理模式,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实施班级管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育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

4.1.4运用柔性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个体差异较大,所以要管好学生就要求班级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管理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表扬,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柔性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事情大小,都要加以鼓励[4]。运用柔性策略,需要辅导员做一个有心人,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比如该院校的高职学生虽然入学分数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但他们也具有自身的优点,如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等。所以,在高职生管理中运用柔性策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促进其在学习、纪律和行为方面的改善。

4.2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具备柔性管理特质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柔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种充满信任、理解、关爱、宽容和自由等的班级氛围[5]。这种班级氛围形成的决定因素在于辅导员对学生的一些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表达。笔者认为,柔性管理取决于管理者的如下4种基本特质。

4.2.1平等

平等态度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其他态度得到充分表达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高校录取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普遍较低,被称为“差生”、“低等生”甚至是“问题生”,他们以“失败者”自居。在对该院校新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当被问及“你是否觉得别人都看不起你”时,有64%的学生回答“是”,有23%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只有13%的学生回答“否”。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较低,学生普遍容易感到自卑。所以,辅导员的平等特质在高职生的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4.2.2同感

同感就是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去了解学生,不仅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而且还要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理解和关爱。

4.2.3真诚

真诚是所有心理学家都极为强调的一种品质,辅导员的真诚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目前,该院校共有126个在校班级,各个班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高职生对简单的说教和粗暴的批评、处罚已无动于衷,但唯一能打动他的,也许就是真诚,哪怕是真诚的批评和处罚。

4.2.4接纳

接纳是对一个人的整体性接纳,也有人称这种态度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其本质就是真正地爱学生。高校的学生尤其需要这种“爱”。因此,辅导员在对高职生的管理中,要表现出宽容、理解,而不能表现出厌恶、拒绝和批判。以该学院为例,那些优秀的班级无一不是源于爱的教育,反之,那些冰冷的教育只能带来混乱。

5结语

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比刚性管理表现出了更大的优越性,将柔性管理理念融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更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主流文化。强调柔性管理并不是全盘否定刚性管理,其实,两种管理模式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

作者:汪金杰 单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杨建伟.论柔性化高校管理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86-87.

[3]李伟胜.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韩大勇.柔性管理智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周晋.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134-135.

第三篇: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危机处理研究

【摘要】

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质量。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及独立意识都很强,大大加大了辅导员班级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使得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

辅导员;班级管理;高校

高校班级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改的实行,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改实施后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素质文化水平不一,个性发展千差万别。面对这种形式辅导员如何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

1.1辅导员班级管理思想落后

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与以往学生大大不同,因此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但是很多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效果很差。尤其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极为前卫和新潮,对刻板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屑一顾,因此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管理效果。

1.2高校班级学生集体意识感差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班级的班额,这本身就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此外,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严厉的班级管理之后,对自由更为向往,自主意识很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较差,如同一盘散沙,辅导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3班级制度难以深入人心

高校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明确、心智基本成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世界观基本形成,对外界事物有自己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加上高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且自由,学生多用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如同摆设。

1.4班级干部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比于初高中的班级干部,高校的班级干部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很少。此外一些班级干部班级管理意识很差,不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能;另外一些学生不满于班级干部的管理,也无视其存在。

2.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处理办法

固然,现阶段高校存在的班级管理危机严重影响着高校极其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高校发展及学生思想的进步,因此必须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2.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想要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认识水平、班级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先进思想及理念的学习。此外可以建立先进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并定期组织各高校辅导员到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2.2扩大辅导员队伍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辅导员却很少,有的学校一个系、几个班级只有一个辅导员。这种形式必然决定了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地下。面对这种现状各高校应该扩大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将院系的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工作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几个学生的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2.3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高校必须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学生犯错误时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极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高校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升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括班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卫生环境建设、学习习惯培养等一系列班级文化现象。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当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教育机构、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促进高校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婧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婧.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网络模型构建与运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2):146-148.

第四篇: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研究

【摘要】

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和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优化。本文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展开研究与分析,为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

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研究

班级是高校基本的教学和管理单元,其制度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班级管理需求,如何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创设,建设符合当前社会和高校管理需求的班级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高校管理自由度比较高,这种自由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和提高,但却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中,重点是要平衡好学生学习和生活自由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党团组织管理、班级日常管理、宿舍管理三方面。党团管理制度要基于班级的青年党团组织为基础建设,通过优秀的学生负责人选拔和教师辅助,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发挥学生在党团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党团员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班级日常管理制度是正常教学和活动组织的纲领,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中,首先要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民主评选和教师参考,选择适合班级管理的干部。其次,班级管理制度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实现培养学生能力、训练思维的目的。最后,管理制度要给予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参与集体活动的积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成长。宿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宿舍管理制度不仅要强调秩序,还要实现爱国主义、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有效的宿舍管理制度建设,能够让学生融入并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加强班级干部选拔、培养、任用制度建设

班级干部是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班级和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和学生、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还要加大对班级干部选拔、培养、任用制度的建设。干部选拔不仅要把握好公平公开原则,还要保证班级干部能够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发挥班干部的表率和榜样作用。班干部培养要教师参与,通过对具有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培训,激发其工作自信息和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其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助理辅导员的模式,对培养班干部进行岗位培训与考核,从而确保培养的班干部在投入工作后能够担负起责任。班干部的任用首先要把握民主选举原则,只有同学自己选出的班干部,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选拔出的班干部辅导员和老师要给予其绝对的信任,并做好班干部的辅导员,让班干部能够以自己的思维管理班级。

三、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的制度建设应该以校学生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学校的学风建设为根基。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有助于创建符合校风的良好班风,才能有助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仅要做好新生的教育指导,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情有效把握,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建班级文化。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班集体与个人评价制度的建设,班集体评价制度的建设需要从思想政治、班团组织、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品德表现等方面评价考量。学生评价则从个人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激励制度两方面建设,积极鼓励班级中的优秀个人,对于学生的健康特长要给予制度扶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取长补短。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建设,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才能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四、加强班级信息化建设

现如今,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班级管理也要实现信息化。班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依托于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还要利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QQ、微信、微博等平台,通过班级个性化移动终端管理交流平台的搭建,与学生构建紧密的联系。首先,要做好班级信息管理数据库的建设,该数据库中应该包含学生联系方式、家庭构成、个人信息等要素,并有包括家长联系方式、开学信息、成绩档案、成绩等模块,囊括学生主要的学生管理工作,并全方位记录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善于利用手机、微信、QQ等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向家长定期推送学生现状、学校通知于管理信息等,构建和学生家长的可靠信息传递平台,从而让家长能够配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要利用微博、QQ、微信等加强和学生的沟通,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和质量。最后,要善于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家长学校的建设、网络家长会的举办和班级主页建设,构建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积极革新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如果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能够把握好日常管理制度、干部培养选聘、班级制度等要素,并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质量必然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作者:陈倩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俊程,胡红霞,李学舒.制度化建设推进高校学风、班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考勤班委轮岗制和考勤汇总通报制度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