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班级管理探析(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班级管理是各所学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当前我国各个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问题。而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在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提升其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班级是培养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等精神的主要场所,教师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借助各类型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提升班集体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职能,是当前我国教职人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1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一方面,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十分的重视一些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忽视对“差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另一个方面,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内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处于优势处境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也是所有中小学班主任存在的通病。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和交际能力、家庭经济情况和心理状态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班主任的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将会导致“优等生”愈发的优秀,“差生”越差。
1.2管理方法过于简单: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日常工作过程中采用的办法都过于简单,这使得班级管理从表面上来看严谨、统一,但是其管理方法的内部却缺乏特色与活力。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班级管理缺乏主要的管理目标,或者是已经制定完成的教育目标无法依靠班级管理工作实现等情况的出现,造成班级管理存在随意性强且计划性差的情况。
1.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自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事业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一些西方文化的的融入,使得我国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伴随电子和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在接触了较多西方信息之后,自己的思想往往过于的早熟,并且,学生的思想在早熟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来自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导致中小学内部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解决班主任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不仅没有配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还没有对教职人员展开有关提升其自身心理教育能力和素质和培训工作,这使得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中小学生心理层面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品德课、班会课和综合性的活动课程等,在这些课程中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发现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之后,需要在课下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此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2.2转变班级管理思想:
首先,教职人员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平台。其次,班主任需要树立起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思想观念[1]。因为现代化教育理念倡导的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审美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培养,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2.3加强班级管理理论的学习:
就班级管理工作本身来讲,其讲求的是科学和艺术,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任务。这样一来,就要求班主任需要具备较高的班级教育理论和十分扎实的专业管理知识,以便能够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革的今天也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效用[2]。因此,班主任需要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2.4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班主任做学联系学生与学校、家庭与学校重要的纽带,是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媒介。为了能够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好地保障,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以便能够进一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3]。此外,学校领导者还需要尽可能的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将班主任从复杂且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和自己负责科目复杂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此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学生和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对班级工作实行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帮助人们我国中小学实现根本教育目标的重要要求。因此,为了让中小学院校中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且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帮助教职人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向芹 李永涛 单位:临沂市沂南县苏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赖文庆.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1,02(06):3-5.
[2]陈伟利.浅谈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2,03(02):180.
[3]王怡.中小学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7(07):26-28.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探微
关键词: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主任则是这个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成长起到引导性作用。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班级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沟通艺术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灵魂任务,其个人教学管理经验和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管理,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如何与小学生沟通、更好地管理好班级,成为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能够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无疑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1沟通艺术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沟通艺术,就是要能够弄清楚小学生想听什么、探寻其想说什么,应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表达,适时回应、确认理解。沟通的目的是将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和情感能够为对方理解并促成其行动,衡量沟通的品质的基本标准是对方的回应,未能得到对方有效回应的沟通都可以说是无效的沟通。小学班级管理不是十分有难度的工作,但要真想将班级管好却并不容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小学生,采用成人的沟通方式显然不适宜,如何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小学班主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开展班级管理的前提。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是100%的责任沟通,沟通责任应彻底归于班主任,而不能苛责小学生,而这正是考验小学班主任能力的地方,只有掌握了沟通艺术,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有效的互动,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总结
2.1沟通的针对性
有效沟通的实现取决与沟通双方的了解程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处于核心地位,掌握着沟通的主动权,应对班级成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个体调查研究,来增强沟通的针对性,包括对班干部的调查、中等生的调查以及成绩较差、较顽皮学生的调查,如通过约谈班干部来了解班级课堂学习情况,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表现等。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会有不同的想法,应给予足够的尊重,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去了解,促进其健康发展。
2.2沟通的广泛性
班级是一个集体学习、活动的场所,无论是开展教学还是组织活动,都要面对整个班集体成员,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保持畅通、公开的交流,而公开交流则势必要保证沟通的广泛性,班主任表扬一名同学,在全班公布,实际上是在树立榜样,希望对其他同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纠正某一项错误时,则是希望引起所有同学的注意,同时还应引导全班范围的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内部沟通,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2.3沟通的感染性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应将优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对其充满敬佩和喜欢。一方面,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对象,首先要能够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整个班集体,为班级管理打好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面对的群体较为特殊,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通过有感染力的沟通交流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感情,与小学生打成一片,得到学生的认同,成为小学生群体中公认的“孩子王”,班主任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也能使自己获得新的认识和体验。
2.4沟通的可行性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点和什么样的学生进行沟通,采用的方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正式或非正式、委婉或直接等方式,合理选择沟通方式能够增加沟通的可行性。沟通的可行性以平等为基础,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一视同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然后在找合适的时机与其进行沟通。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时候需要家长的“助攻”,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有必要与家长交换意见,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同时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再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才能更为理想、有效,从而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3结论
综上所述,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也是每一位班主任履行其在班级管理中职责的重要体现,小学班主任不断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保证沟通的针对性、广泛性、感染性和可行性,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均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作者:魏亚男 丁瑞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
参考文献:
[1]池景春.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及沟通方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97(9):186.
[2]黄颖.做智慧型的管理者——小学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艺术探讨[J].吉林教育,2014,20(8):120.
[3]黄娟.架起沟通的桥梁——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5):194
第三篇:小学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应用
摘要:
班级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引导者。衡量一个班集体的好坏,与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联系。近几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实施,在推进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日常管理实际情况,探索小学班主任如何将“以人为本”思想观念有机融入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
关键词: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主体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班集体和班主任是他们进入学校学习后最先接触也最重要的。班集体的好坏,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好坏。新形势下,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在此过程中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各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较低阶段,采取的管理模式大多沿袭传统套路,即强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绝对地位,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一言一行以学校的规章和《小学生守则》为主。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管理方式严肃、刻板,缺少人情味。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对此,小学班主任有必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强化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思想,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更好推进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时期,是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无疑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整体情况来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并未真正深入,仍旧停留在表面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手段过于简单,大多以纪律管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关怀。这种方式不仅落后,而且无法适应个性化鲜明的当代学生。与此同时,这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管理模式可能致使学生主体人格意识丧失,压抑学生主观意志,与新课程改革初衷相违背。二是部分小学班主任素质良莠不齐,管理班级的专业水平不足,严重阻碍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三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使小学阶段教育管理的重点偏重于知识理论教学,真正留给管理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工作点多面广,内容复杂多样,涵盖方方面面,如此重的任务却只有较少的时间,致使很多班主任实行具体管理工作时处处受限,难以实施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以人为本”管理内涵及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在讨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之前,应当先明确什么是“以人为本”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良好、和谐、合作、共赢的氛围,帮助提升教学整体效率。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管理观念,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的说服力,帮助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岁至13岁之间,这一年龄层学生大多好玩、好动,喜欢新奇事物,好胜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都较为强烈。同时,他们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可持续性差和畏难情绪重等“短板”特征,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性格特点会不断放大。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
三、小学班级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管理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意义重大。以下,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并在管理过程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及情感需求发展,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人。
2.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既是学科教师,又是学习工作中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最终成效。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将自己定位成师者、朋友和亲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3.制定科学的制度
班主任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学生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以尊重学生发展为基础,结合具体校情、学情,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激发小学生潜能,发扬个性优点,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
作者:王燕丽 单位:荣成市上庄镇上庄完小
参考文献:
[1]杨晓艳.基于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J].雪莲,2015(27).
[2]李桂珠.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第四篇:小学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小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展开了讨论,期望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
以人为本;小学;班级管理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注重应试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小学教师只注重应试教育,把分数视为班级管理的标准。
2.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通常小学班级最少有35人,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自身又肩负着教学任务,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性格调查,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导致管理方法没有实效。由于教师仅具备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以至于无法保证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规章制度不合理
教师通常的管理方式是制订班规,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制订的制度是否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仅依靠贴在学习墙上的制度条文来约束学生,强制要求学生被动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那么就无法有效管理班级,从而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下。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以人为本”思想建立良好班风
(1)规章制度合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好说、好动、好奇心重,没有强烈的是非对错观念,所以教师要确立合理、有奖有罚的规章制度,才能起到约束和管理作用。
(2)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都应遵守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只有先遵守班规,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基于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3)集体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小学教师要经常宣扬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的集体概念,强调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位学生都是彼此的朋友,鼓励学生真诚待人。只有集体氛围融洽,学生间互帮互助,学生才能具备主人翁及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班风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及风气,帮助学生养成爱学习、懂礼貌的良好品质。
2.“以人为本”思想组建班级管理小队
作为小学教师,自身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教师可以培养班干部,组建班级管理小队,把管理权力分散。同时,教师要把选拔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争当班干部,在竞争中培养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心及荣誉感。对于选拔出的班干部,教师要一视同仁,充分信任,通过把权力分散给班干部,达到管理整个班级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培养班干部的管理和组织才能,适度放权给班干部,帮助他们建立威信,以便更好地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沟通的艺术
1.教师与学生沟通
优秀的班主任应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不对任何学生有所偏袒,做到只对事不对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性格特质,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绪,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只有多帮助、理解、宽容、鼓励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亲近教师,愿意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召开班会和家长会,让家长定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家长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家长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心灵的成长,实现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的目标。
3.教师与教师的沟通
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班级课堂管理,互相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四、结语
小学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施以爱的教育,切记严厉批评,还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性格特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处理好班级管理与学校教学的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赵琳琳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韩庄完小
参考文献:
[1]佟瑛.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研究,2013,(9).
[2]李纪秋.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J].河南教育,2014,(9).
第五篇: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要: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更加健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更能提高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够对低学龄化的学生心理教育起到全方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班级管理。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的前置条件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低学龄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进展和生活状况都是教师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的班级管理基础内容,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能够将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引导其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受社会舆论信息、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在年幼时期就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冷漠等态度,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发生极端消极行为,这时候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能够让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之上进行疏导,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二是能够将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扼杀在萌芽当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心理困惑和压力也会随之产生,如果这些困惑和压力不能够得到及时纾解,就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这时候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能够让教师及时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从而让班级管理更加顺畅。三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被人肯定的欲望比较强烈,在心理健康引导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所在,从而保持自信,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小学学段中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筹划、参与活动来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成长自我、认可自我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甚至还能够消除学生紧张、孤僻、不自信等不良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内容概要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心思单纯等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如此说来,可以从情感、学习心理、自我认识心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情感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具有良好的情感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他们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容易明显地表现出来,积极的情绪对于个人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的行为也会阻碍班级的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协调他们的情感机制,使他们根据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来约束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程中增进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二是学习心理内容。进入小学学段的学生,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更是他们心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状态是小学生心理将康的重要标志。对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引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是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刺激,让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符合自己的动机,只有在符合自己心理承受力的学习动机才会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激发动力;其次是引导心理结构相对不够成熟的小学快乐地学习,而不是被逼、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消除为了完成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实现学习目标,克服焦虑等情绪;最后是引导学生克服恐惧,焦虑及畏惧情绪等不良考试心理心态,正确地面对考试,维护其身心健康。
三是自我认识的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随之出现一些认识的绝对性和片面性的弊端,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尊、自爱、自我约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在自我约束的同时去引导别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准确的自我评价和认识,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能够理想地对待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更加自信、乐观。四是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生活观念、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折射到学生的成长中来,并且带到班级中,这些学生的观念对班级的成长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加正确地与人交往,保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保持班级的团结一致,保持高尚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风气等。
三、总结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从而在师生的合力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作者:李崇伟 刘静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郑凯.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山西教育,2014,(11).
[2]王芝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班主任之友,2013,(8).
第六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摘要: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创新实践的时候,要联系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制度的完善,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原有基础上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实践。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秩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一般来说,对于刚上学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是最具权威性的,尤其是班主任。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利用好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威信和亲和力,对以后管理会产生很大的益处。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学生。对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懂得互帮互助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迟到、调皮的学生要进行小小的惩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设置奖励之后,对于满足条件的学生一定要实行相应的奖励,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答应学生第二天做游戏,那么在次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有助于学生成长或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表现好的孩子发一些糖果、小红花等来提高学习兴趣。
二、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在初入学的阶段,由于其年龄较小,且很多孩子在家中是被长辈宠爱着。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的脾气较为蛮横,对于教师的话丝毫不放在眼里,也不认真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期望和关爱,慢慢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逐渐去改正。学生一旦觉得自己受到教师的重视,就容易产生内疚的心理,并产生一种责任感,想要为关心自己的老师减少麻烦,从而不再胡乱捣蛋,影响课堂纪律。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会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要热情关心和爱护学生
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班级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心理上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学习表现较好,成绩也不错,但不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或是在家里或外面容易乱发脾气等,这大多是学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遇到这种现象,教师要向学生的家长了解情况,再根据学生平常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教导,防止学生养成自私、暴戾的性格,避免对以后身心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今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在呵护中成长的,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懂得劳动。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安排学生去劳动,也不可自己包办一切,让学生不去劳动。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并学会与同学合作。例如,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布置现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起去扎气球、牵线、抬椅子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乐趣,融入到各种活动中,现场布置结束后学生还能产生一种成就感。
四、要联系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只有学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并有能力在竞争中得到优势,才能够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下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考虑到小学生以后所面临的困难,从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能力和态度,让学生以后能更好地面对并适应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时,可以采用班干部轮流制度。也就是在选用班干部时,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场。由学生自动报名,当选后管理一段时间。结束后让全班同学对候选班干部进行投票,选出同学心中最好的班干部。这就使得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竞争中,使学生从小具有竞争意识。在班干部上任期间,同学要对其进行监督,防止班干部在管理中出现问题。当班干部没有尽好自己职责的时候,学生和班主任要一起纠正其错误,帮助班干部管理好整个班级。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价,表现好的继续任用,表现不够积极的就重新进行选拔,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平常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就要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班主任就应大胆改革创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作者:赵君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何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
[2]柳淑琴:《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亚太教育,2015(25)。
第七篇:小学班级管理探讨
【摘要】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开始的领路人,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文化知识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要管理好一个小学的班级,班主任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班主任要抓好全方位的教育工作,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与极强的事业心去关心学生,加强班级管理,才能给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最基础的支持工作。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主任;关爱学生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家,而班主任就是每个大家庭的家长,此外,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家庭特点决定了班主任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来进行管理工作。在教学生活中,教育大纲的要求也就要求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爱护学生,培养良好的风气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以一种感恩和理解的心态在班级中快乐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用鼓励的方式正面引导学生
由于当今学生存在个性明显的特点,所以学生在接受事物的方式和心理活动方面大相径庭,所以需要班主任去做很多的工作来掌握全面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然后对后续的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张,有效的安抚学生心理,让学生自发、感恩的去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和家庭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来进行后续的管理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应抓住小学生好胜、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特点,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励、表扬学生,让他们积极自发的去发扬自己的有点,以多树立榜样、典范的方式,去让典型带动大众,因势利导,来让学生能更上一层楼。鼓励表现好的学生,也就相当于在学生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摒弃单纯接受的学习模式,自发积极的去挖掘日常学习知识之外的更多重要的东西。但是,此处应注意一点,不应只是单一的去夸奖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他身上也会存在其他学生不曾拥有的优点,要学会因材施教,不能仅为了某个特定的教学指标,而抹杀某些可能在这方面不突出的学生。
二、建立班级规范制度,不单以成绩论英雄
所谓规范制度,就是全体成员均认可并能按要求执行的行事方法。所以,班级集中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全体成员认可、共识的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对于提高、促进班级发张这一愿望所产生的强烈要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需要多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接纳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让班级的规范制度成为学生自己提出的规范制度,学生才能自觉遵守。在实施过程中,更要坚持公平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指定规章制度具有威严性与信服度。班主任更要严格要求,并且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不搞前后矛盾,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井井有序。
三、培养优秀学生领袖,锻造优秀的班风
相对于老师来说,学生更容易倾听学生的声音,所以优秀的学生领袖更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也就是优秀的班干部更应该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优秀的班干部需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于班风建设、班级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班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班风、学风的建设,班干部的选举工作更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在选举班干部时,务必要秉着民主公平的原则,以民主投票的形式来评选,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采用民主的方式,让学生自发参与,自发选举,让选出的班干部能被学生拥护爱戴,并有一定的威信、信任和号召力。在选出班干部后,班主任要重视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要从学生领袖的角度去教育班干部,让他们从责任和方法上均有不同的理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交给班干部任务,又要交给班干部方法,注重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重点对他们进行传、帮、带,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可以让每个班干部轮流履行部分班主任职责,锻炼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在班干部带领下,同学会受到无形的影响,全心身的投入得到氛围良好的班集体中去。
四、因材施教,做好所有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当今教育行业,很容易以成绩来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标准,其实这样是很不全面的,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没有缺点,学习差的学生不一定没有优点,所以,班主任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辅导计划。对于思想、成绩双方面都优秀的同学,要交给他们好上加好、精益求精的思想,让他们对自己有跟高的要求,此外,要有责任心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或者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同学;对于某些成绩、个人习惯不好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去爱护、引导他们,发掘他们身上那些珍贵的闪光点,去引发、激励,让优点可以燎原,可以迸发出更大的正能量。对于处于其他层次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文化教育、个人素质、集体素质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不同提高。
五、善于发掘与鼓励,让学生都能迸发自己闪光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他们没有特别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他们的内心里更多的是得到认可与鼓励,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多次遇到所谓的“刺头”学生,但是,当你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他的鼓励和认可时,他们表现出的更多是兴奋和害羞,然后就是对于提高自己更强烈的愿望。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感化他们的突破口,用爱心去融化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冰墙,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于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六、与家长沟通,发动各部分能动力量
家庭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不可或缺的力量,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沟通,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那里获得有效的信息与有力的帮助,此外,要给家长灌输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家长在班级管理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责任重大,任务繁重,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做好班级管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德全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光耀;如何管理好学生[J];管理观察;2008年14期
[2]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
[3]刘丰编著《打包中国教育》,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