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班级管理心理疏导策略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职业高中的学生存在着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作为教师与班主任,我们从事的是“有温度”的教育事业,应该帮助学生走出沼泽与困惑。本文就心理疏导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因为心理疏导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方法与教育手段,它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心理疏导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人类个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方法。
关键词:
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今的“两会”也将政策向职业教育倾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家长仍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往普通高中,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就读的。所以,职业学校的生源仍较普通高中要差。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着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例如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网、厌学,甚至逃课、抽烟、打架、赌博等。再加上随着十几岁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学生们愈发叛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基于以上因素,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但我们不能过多地抱怨所面对的现实,而是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余晓灵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心理问题。《黄帝内经》里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这段文字本讲的是医患关系,但笔者觉得引入到师生关系中也未为不可。的确如此,没有哪个学生不愿意自己是优秀的,但若已是“不道人”了,该如何去将这些学生转化为“有道之人”呢?这就是我们职业院校的班主任面临的问题。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笔者尝试了心理疏导的方法(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继承祖国古代医学中的精华并吸取国内外各学科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疏通和引导的方法),总体看来效果不错。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告之以其败,即明确告诉学生错在哪里
多数学生易犯错误,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极度缺少自觉性,对所犯的错误往往屡教不改,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性的错误。此时,若不采取惩罚的教育手段,一是对遵守纪律同学的不公平,二是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负责,三是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要求而言也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惩罚作为一种规范学生行为的有效手段,该用的时候还是应该用。但使用惩罚的教育手段也要讲究艺术,为了减少师生冲突,避免激化矛盾,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错在哪里,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对犯错误的学生劈头盖脸一通训斥。例如,在课堂上有学生讲话,注意力不集中,笔者的处理方式是:针对课堂上教师刚讲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请说话的学生起来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答不上来,笔者就会客气地请他坐下。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笔者也不会追究。但往往有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过了一会儿又犯错误,笔者就会明确地告诉他,课堂上讲话是不合适也是不合时的。向学生说明:尽管人长了嘴巴就是要吃饭、讲话的,老师并不是要剥夺学生说话的权利,但是不应该在课堂上不经老师的允许随意讲话(重点强调课堂上),在老师没有要求大家讨论的时候讲话,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认真听讲的同学的不尊重。让学生明白尊重是相互的,告诉学生在合适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很重要。笔者处理这类事情时往往是先“放”再“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反感。
二、语之以其善,即对问题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师要在言语与行动上传递正能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心急气躁,最担心的就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出言伤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对待初中老师的批评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历经磨炼”,早就“百毒不侵”了。可如果中职班主任仍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话,想必不会有太大成效,倒不如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来感化他们,用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的理解来尊重他们,从而变强迫改变为自愿改变。职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一个表现就是上课时精神萎靡不振,趴在桌上“养精蓄锐”;下课时,生龙活虎、“大闹天宫”、追追打打,满教室、操场疯跑。对于趴在课桌上睡觉的同学,老师如果不理他,倒正合他意,继续神游万里,影响教学效果;老师如果叫他,几次下来,学生可能会“火冒三丈”,认为老师故意为难他,极易产生冲突。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学生,处理这一现象呢?首先,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睡觉。申明老师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如果有同学上课时精神状态不好,可以自己站起来提提神,但趴在桌上睡觉是绝对不允许的。其次,一定要抓典型。千万不能让个别同学趴在桌上而老师不管他,不能让此种现象蔓延,否则,极易形成“攀比”心理。再次,如果有学生一定要趴在桌上,老师可以仔细、耐心地询问他是否身体不舒服。如果不舒服,老师可亲自带他到校医室诊治,根据他所描述的情况请校医诊断并开药给他吃,老师最好亲自端水让其服下。如果学生真的生病了,老师理应对学生付出关怀;如果个别学生装病,想必此次之后也不敢再装病趴在桌上了。如果学生没有生病,再趴在桌上不听课,老师批评他,他也没有反驳老师的理由了,也不可能理直气壮了。最后,在课堂上,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需要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清醒一下头脑,不至于昏昏欲睡。因为趴在桌上的学生大多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笔者通常的做法是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老师客气地请他坐下;如果学生再习惯性地趴在桌上,老师会再次让他回答问题。如果再不会,仍礼貌地请他坐下;如果学生回答出来了,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大加表扬,适当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此往复几次,一般都能将趴在桌上的“顽固分子”制服。所以,在笔者的课堂上,“抬头率”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极少有学生能趴在桌上睡觉。因为笔者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有耐心,能给予学生尊重,用宽容给予他们逐步转变的机会,用坚持赋予他们慢慢苏醒的信心。教师要摒弃说教,用实际行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如何当好班主任》中强调: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并提出教师要思考: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能做得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教师一旦和学生建立了互助关系,教育就会进入互相信任、理解的境界。
三、导之以其所便,即告诉学生该如何改正错误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建议和方法,让他们避免犯错。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是工艺美术班,走读学生占了全班总人数的71%,他们有的住在城关,有的因忍受不了住宿的“苦”而坚持住在了城关周边地区的家里。一方面由于距离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的性格原因导致班级内迟到、早退现象在高一年级时频频出现。如果让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将无法开展正常的日常教学工作,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成绩了。长此以往,那可真是“班将不班”了。所以,笔者以杜绝迟到为抓手,想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老师的办法想得再多,也无法保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其中就有一个个性张扬、行为放肆、脾气也比较急躁的学生被笔者在一个星期之内抓到了三四次迟到。笔者规定周五中午是“迟到时间补救清零”的时候,他需要在午后放学后留下来的时间长达40分钟。如此一来,必定没有多少时间吃午饭,而且下午上课的时间也比较紧了。于是,笔者提前给他准备了一盒方便面、两根火腿肠、一块蛋糕当午饭。放学之后,别的同学都回家了。笔者坐在讲台上备课,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东看看、西瞅瞅,心不在焉。等到快满40分钟的时候,他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耐烦的情绪。于是,笔者将午餐放在了他的桌子上,对他说:“老师今天留你,只是想让你有时间观念,同时懂得珍惜时间,并非是想惩罚你。这是给你的午饭,能吃得饱吗?”他本来是斜着眼睛看着笔者,随即愣了一下,继而点了点头。此时,笔者觉得无须太多的言语,如果学生认识到老师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话,那么改变这个学生的难度就不会太大。事后,笔者给这个学生提了一些避免迟到的建议:第一,晚上逐步提早上床睡觉的时间,逐渐减少玩电脑的时间;第二,准备好闹钟,把闹钟定时的时间稍微提早几分钟,争取走在时间的前面;第三,提早几分钟出门,以防止上学路上出现堵车等突发事件;第四,请父母帮忙,稍微早一点叫醒自己。他一改平日里桀骜不驯的样子,比较顺从地点了点头。后来,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他一些工作,如果干得好,就及时给予表扬,从一些小事中提高他的自信心,进而慢慢培养他的自尊心。现在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不是很优秀,但办事变得有条理,也学会了掌控情绪,尤其是行为习惯也慢慢符合了学校的要求,德育积分也由负分变成了正分。班主任还要意识到,学生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四、开之以其所苦,即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消极心理
教师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消极心理,从而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不足,进而取得进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心理困惑。如果班主任能及时和学生交流,耐心地做他们的倾听者,让他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就能很好地读懂学生,进而恰当地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让青春的阳光真正地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也让他们主动接受成长历程中风雨的洗礼。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所以,班主任要审时度势,及时把握特定学生的不良动态,敏锐地“化敌为友”,化不安定因素为积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积极与心理咨询室的教师沟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己,拥有正确的认知与健康的心态。就学生个体而言,要努力追求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不应只是应付生活的手段,不是把人变成“没有人生最终追求的机器人”,而是把人塑造成一个不仅拥有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同时又充满着激情的“一个理性与非理性协调发展的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耐心地等待、有效地引导、宽容地接纳,要根据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我们扶着走,而是需要我们陪着走。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有这样一种教育情怀,争取让孩子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双丰收,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成熟的人。从事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笔者的工作成绩虽然说不上斐然,但至少没有和学生形成对立,从未造成剑拔弩张的局面。因为笔者坚信,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心理疏导就是一种班级管理的必要的工作方法与教育手段,因为它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班主任的工作应该讲究方法、讲究策略,用教师的温暖之心去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走出迷茫,走向明天、走向辉煌!
作者:蒋翠华 董红燕 单位: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
[2]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