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一、文化作用的方式具有特殊性,它以“内化”的方式,在悄然无声中融入人的内心世界,而后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

文化讲究的是一个“化”字,也就是对人的深层的关爱、关注和关心,甚至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儒家文化可以流传至今,与其在人性方面对人的要求息息相关。只有把文化真正看作是人的文化,文化方可“化人”。

二、我比较关注大学的文化建设,因为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从而塑造健康活力的优秀大学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趋向于庸俗化,偏离了其传播真善美,引导社会价值观的初衷,反被“官本位”“拜金主义”社会浪潮侵蚀。大学班级文化建虽有一席之地,但是方法不科学,形式过于单一,后续工作跟不上,导致文化建设走向了形式主义。从大的范围来看,班级建设趋向简单化、一致化,使得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被掐死在萌芽状态,那种命令式的、乏味的,可以被随意复制班级管理模式大行其道,班风也是每日渐下。追其根源,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细致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更需要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者。文化的软实力不可或缺,如果因为困难而逃避,就必然会导致人心涣散,班级凝聚力差,效率低下。作为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和自觉遵循的班级目标,价值观念,制度规范,班级文化决定着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因此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加以正视。管理不仅仅是管,更要理,如果仅仅是“管”这项单一的行政手段,无论是辅导员还是班级负责人都难以树立很高的威信,从而失去集中的优势。只有“理”才能真正的得民心,这个“理”就是“化”的表现,具体点说就是“柔性管理”,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本主义精神。因此新时期文化应该重视和挖掘其先驱性、专业性、人文性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好“化”作用。

(一)文化先行

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群体,潜移默化对他们是最佳的“被接受”方式。只有承认并接受文化“化”的作用,才会看到文化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的独到之处。“上兵伐谋”就是说在处理问题之先,首先看重文化的先导作用。如果采用强势的手段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把人得罪了,然后再用“胜利者”的姿态解释自己的行为还有什么意义吗?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每一项规则的顺利推广和实施需要积极向上的班风的支持,班风作为班级文化的一种,是强大班级凝聚力的内部支持,是攻坚克难的重要保证,是形成一个优秀班级的必然条件。

(二)专业为基

班级文化不再是仅仅写上“距考研还有60天”之类的条幅,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要想让文化发挥更高效的作用,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还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做到对症下药,就像商家要做好经营,就要了解一些关于消费的心理学知识。班级文化不是走过场,不是形式主义,既然要花费人力、物力去搞,就应该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首先,要抓住当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学习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用文化的方式化解班级矛盾。班级文化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文化,还包括物质层面的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是核心和灵魂,而制度层文化的“规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背景让不同人的需求层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做工作的时候不可一刀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要着眼全局,营造全方位的文化,让班级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之中。把握学生的需求变化,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其动机变化,驱动力随之减弱,因此班级文化如果不符合实际、时代的要求,就会成为一种束缚。

(三)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是班级文化构建的出发点,也是班级建设的最终归宿。这种人文关怀可以产生潜在的说服力、影响力和驱动力,可以不必通过强制的手段解决问题。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班级和谐,和谐即以人为本,也只有以人为本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三、总结

“学生自治”这一论题的提出,就是着眼于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这也是与当前的实际相符的,大学需要锻炼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自治中感受文化的重要作用。学生自治是一个舞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风采,并且在这个犯错改错中成长。这样比以高压的封建家长姿态去告诉孩子什么正确什么不正确有效得多。

作者:王智 孙世友 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