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格教育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实践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人格能够反映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而且人格把生理素质作为基础,让个体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展现出一种稳定、独特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人格具备较强的社会性、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特征,学生正处于塑造人格、培养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开展人格教育,不仅要在主题班会中渗透人格教育,还要实现学科教育和人格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拥有积极的人生观、情感观、文化观,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格教育;运用策略
当前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把所有的管理重点都放在提高学生成绩、约束学生行为规范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教育,导致学生存在心理、伦理道德方面的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改变以往轻视人格教育、重视智力培养的情况,积极扩展学校的班级管理教育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氛围、效果。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格教育,教师要注重开展社交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意志训练教育、情绪管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智慧教育等,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社会生活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同时,在班级管理人格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生活需要、认知需求及意志力、情感、性格、气质、能力等开展人格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社会生活中有目标,引导学生之间友爱互助,共同营造积极、温馨、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改正自我的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当前学校班级管理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较为片面
在当前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教育目标较为片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当前很多学校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格教育,导致德育教育空洞无效、流于形式,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格教育不仅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无法让人格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的社会公德、品质教育较为浅层化,根本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把人格教育和班级管理融合在一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依然运用口头讲解、规则约束的方法渗透人格教育,虽然学生会遵守班规,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是仍旧无法实现班级管理和人格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成长。同时,很多家长、教师、学生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排解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的途径,很容易出现人格障碍。目前班级管理人格教育工作只是片面强调学生要尊重教师、尊重长辈,却缺乏抗挫折教育的渗透,没有把善良、公正、勇敢、正直、诚实等品格融入人格教育中,无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三)人格教育缺乏针对性
当前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缺乏渗透人格教育的意识,导致人格教育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很多教师缺乏人格教育专业知识,只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向学生灌输人格教育,没有融合学生真实的学习困惑、生活困惑、情感困惑落实人格教育,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无法展示人格教育的优势、作用。同时,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只是形式化地落实人格教育,缺乏和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没有有效借助家校联合开展人格教育活动,人格教育质量、效率有待提升。
二、人格教育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原则
(一)早期教育原则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早期的意志力训练、情感培养、智力开发对于个人人格的发展与形成有很大作用,如果耽误、忽视早期教育,就会对个人人格的形成、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也要遵循早期教育的原则,注重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人格教育,实现学生知、情、意的协同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为其之后参与社会活动、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社会化和个性化原则
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格教育需要遵循社会化、个性化原则。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习经验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分层设定人格教育方案、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融入人格教育活动中,从中真正获得成长、发展、提升,促进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同时,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人格发展、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特征,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反相存,教师不仅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还要培养学生社会发展中需要的人格,让学生成为具备独特个性的人,但是又能全面遵守社会规则,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全面渗透原则
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格教育需要遵循全面渗透原则,把人格教育全面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接受长期、全方位的训练与教育熏陶。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单独落实人格教育,各个学科之间需要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在共同协作下才能够获得理想的人格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基于人格教育角度设定课程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师不再单纯是教书匠,而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楷模,要让学生意识到渗透、落实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学科技能,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坚强、勇敢的人格特征,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四)情绪体验和行为训练相结合原则
在学校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人格教育需要遵循情绪体验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人格特征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而是行为、情绪、认知之间的融合,要让学生保持外在行为、内在心理的一致性,教师不仅要通过内在思想观念渗透认知教育,还需要结合外在行为方式开展行为训练,让学生在行为训练的过程中实施情绪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从而让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调节自身的行为。
(五)终身教育与自我教育原则
人格教育属于一种终身性质的自我教育,因此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格教育一定要遵循终身教育和自我教育原则,锻炼学生的自主约束能力,让学生能够注重自我完善、自重、自爱、自尊,拥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能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态度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这样才能够让人格教育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如此才能够获得理想的人格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拥有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三、人格教育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强化对于人格教育的重视
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强化对于人格教育的重视,真正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人格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教师要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班级管理活动中,如此既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对于学生来讲也能获得综合提升。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品德修养等,以此扩展班级管理教育内容———由之前的“智力开发”转化为“人格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求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自我建设,这样才能够展现人格教育的优势与作用。另外,教师要发挥推动者、组织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掌握自我建设、自主管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责任感。
(二)重视行为训练和情感熏陶
要想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全面渗透人格教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和情感熏陶,实现知、情、意、行各要素融合的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意志教育、情感教育,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格感染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展示人格教育的教育功能和艺术熏陶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以此开展情感训练,锻炼学生的事物辨析能力,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炼意、育情、获知,实现身心的统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
要想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全面渗透人格教育,学校、教师要注重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互动、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困惑、情感困惑,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让学生能够找到排解心理压力的正确途径,塑造健康的人格,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同时,因为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轻易不愿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声,因此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咨询,以此落实人格教育、心理教育。
(四)在团队活动中渗透人格教育
要想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全面渗透人格教育,教师要在团队活动中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成长、发展。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要强化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科教师多组织一些团队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象,通过共同努力主宰生活、学习,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教师要把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融合在一起,从中渗透人格教育,科学设定人格教育目标、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融入教育活动中,取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人格教育效果。教师要通过环境熏陶渗透人格教育,保持教室环境的美观、整洁、舒适,良好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带头塑造良好的校风、班风,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集体活动中,端正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塑造健康的人格。
(五)创新人格教育方法
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创新人格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把人格教育理念渗透在学科教育、班级管理活动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采用认知法渗透人格教育,在班级主题活动中通过听故事、阅读会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拥有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蕴含人格教育意义的视频、图片,培养学生不畏惧困难、艰苦的精神,让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活动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严于律己、不怕困难,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道德素养。同时,在学校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要通过艺术欣赏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创造美、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思想感悟与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借助角色扮演法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表演哑剧,这对于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讲是一次次磨炼与成长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之间共同成长与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成绩管理、规则管理,更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拥有稳定的情绪、心理,让学生能够以最佳、轻松、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格教育,教师要讲究技巧与方法,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征科学设定人格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让学生从中真正有所提升、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作者:韩晓谆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苏武镇教学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