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应当养成良好习惯,具备强烈参与意识,对学习应有浓厚兴趣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当紧跟时展脚步,优化各个管理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新课改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村小学更是成为新课改重点关注对象。然而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纪律意识较为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等,这些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城市小学生自幼儿园开始就接受良好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相比之下,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较差,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故而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需从细微点滴处着手,采取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一、导致农村小学班主任难以管理好班级的因素
(一)学生不会倾听。低年级学生年纪较小,自我表现欲望较强,为了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总会在课堂中抢答问题,高高将手举起,身体也站立起来,并且嘴里还不停喊着“我来!我来!”不听其他同学发言,导致课堂发生混乱、无序现象。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教师表扬或引起教师注意,会挺直身体,将双手放在课桌上,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或者教师,实际上这属于一种假听现象[1-2]。
(二)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且依赖性较强。在日常活动、学习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教师与家长的依赖性较强,他们缺乏主动性、意志力,在处理事情时通常需要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监督下才能够完成。此外,他们常常在上课时忘记带书包、学习用品,忘记戴红领巾,丢三落四,课桌太乱,不会擦鼻涕,大声喊着要上厕所等。种种现象都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使班主任难以管理好班级。
(三)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意识较为淡薄。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30分钟,通常是凭借兴趣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会全神贯注去做,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心不在焉,不断出现各种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学习意识较为淡薄主要体现为下课贪玩,上课迟到,逃学,不做作业,记不住所学知识等,不仅会影响到整体教学进度,而且会增加班主任管理难度。
(四)家庭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农村学生家长大多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一切事情亲力亲为,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委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时,就应当归教师管理,将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不读书都没什么差别,将来一样能够挣钱,而且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照样找不着工作,思想上存在“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念,对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除此之外,大部分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学生通常由爷爷奶奶带,但是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且忙于田间劳作与家务事,只能对学生提供物质上支持,无法对学生的品德与习惯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出现一系列不成熟的表现,如纪律松散,缺乏劳动观念,自觉性较差,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差,学习意识较为薄弱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3-4]。
二、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各项工作,除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以外,还应当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具备高尚人格,采取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方式,成为学生的榜样,并在学生心中树立威望。由于农村小学学校环境、学习条件及资源都较为落后,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外界,对于外界事物了解较少,目光较为短浅。教师作为一个中间桥梁,需要将学生与外界相连接,扩宽学生眼界,带领他们了解未知世界。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在处理事情时较为依赖长辈,但是接受能力与模仿能力较强,故而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班主任想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应当发挥示范作用,即:要想让学生懂礼貌,讲文明,那么班主任自身言行举止应文明;要想让学生讲卫生,那么班主任就应当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要想学生不早退,不迟到,那么班主任应当准时上班、上课,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班主任若能够以自身德行与智慧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那么在管理班级时,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不令而行的效果[5-6]。
(二)将“法、德、情”作为治班理念。“法”是指在班级内部制订班规,让学生按照班规展开自我管理,此过程被称作以法治班;“德”是指教师应利用自身言语与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进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此过程为以德治班;“情”是指在对待每个学生时,班主任能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从学生的角度去探讨、思考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应采取教育方式,以真情去感化学生,不能滥用各种惩罚方式,也不可采取冷处理方式。
(三)结合学生情况制订出合理、科学的班规。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班级也应当有班规,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与纪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故而班主任应重视对班规的制订。在制订班规时,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特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等。很多农村小学生并未上过幼儿园或者学前班,而是直接上小学,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且爷爷奶奶的年纪较大,导致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缺乏管束。教师在制订班规时,应当明确列出该做事项与不该做事项,如不要迟到、早退、课上吃东西、打闹等,应爱卫生,认真听讲等,结合学生实际与生活状况制订出合理、可行的班规。
(四)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做到一视同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班主任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除了重视教学文化知识,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自我完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认识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情感、良好的心理以及高尚的精神。
(五)开展家校合作,明确家长权利与家长义务。开展家校合作,不仅能让家长对教师有所了解,而且能提高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度。家长权利指的是针对班级管理以及教学,家长具备提出意见的权利;家长义务指的是家长具有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的义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指路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很多农村小学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仅要根据学校要求管理学生,而且应当通过家访、发短信、微信、打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如是否完成作业、思想动态等。这样做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引导家长关注学生成长情况,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7-8]。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管理低年级班级时,应当投入更多精力,做到“平等、耐心、细心”。班主任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指导学生,细心留意学生变化情况,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当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多总结,多思考,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榜样,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促使学生在健康环境下学习与成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曾华娟 单位:荔浦市杜莫镇龙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