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选课走班下班级管理功能弱化问题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选课走班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途径。学生自主选课,学校根据选课结果安排教师授课,这种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固定班级模式,导致行政班和教学班分立,班级管理功能弱化。而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的问题主要有班级内部管理分化、班主任管理作用边缘化、学生集体意识淡化、师生双向互动关系虚化等。对此可以采取明确班级管理权限、建立班主任助理制度、培养学生班级参与意识、加强家校合作力度等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选课走班;班级管理功能;新课程改革
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仍在持续发展,各省纷纷响应国家推行的新高考改革政策,针对自身的教育情况颁布相应的配套实施文件。2011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倡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在教学中尝试推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以及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1]。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各省结合地方的办学情况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走班模式,归纳起来有四种:不走班模式、小走班模式、大走班模式、全走班模式。走班的规模扩大,程度加深,难度也随之递增,相应地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本文中的“走班”指的是“大走班”,在此模式下探讨班级管理弱化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选课走班背景下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的表现
选课走班制是新高考改革下的一项创新。在保证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必修科目的前提下,学生在剩余的几门科目中自由组合,随后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结果安排学生走班学习。这种灵活的选课模式与走班教学紧密结合,符合当今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诉求。此外,走班教学是对传统班级管理与教学的一种突破,行政班与教学班二者不再完全统一,教学班的学生成分变得更为复杂。这可能会使目前教学班的教师承担了一部分原先行政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角色,造成两班教师之间角色分工混乱,不利于班级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选课走班背景下班级管理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班级功能单一化传统班级集教、管、研于一体,主要负责常规的教育教学、日常事务的管理以及新课程资源的研发,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组织。教师通过班级授课以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塑造学生的心智以及培养完整的人格。新时代所倡导的发展是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在内的全面发展,因此班级要综合发挥其多样化的功能。而选课走班下班级处于一种相对流动的状态,部分课程在班级内进行,教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了。走班教学可能会占用师生额外的心力,教学班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类事务上,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审美培养教育以及劳动组织教育等方面,导致班级功能单一化。2.班级管理分散化选课走班教学加剧了班级管理的分散程度,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更大了。教学班数量增多了,但教师资源却是有限的,有些教师就不得不担任更多的角色。原来的班级管理活动都由班主任统一主持,现在的班级活动受限于学生的流动课程而难以集中开展。组织班会、卫生检查、心理辅导等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班主任动员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以及调整每个学生的课余时间,恰好这些又很难协调,因此班级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了。3.班级组织形式化灵活的分班形式和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班级内的一些组织趋于形式化,班级内的一些组织特别是某些班干部角色被弱化了。学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用在走班学习,精力和时间被消耗掉了,对班级组织的活动消极懈怠,导致班级组织处于边缘化状态,班级凝聚力不强。长此以往,不仅班级组织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学校的一些集体项目也会因为大家参与意识不强而难以组织起来,不利于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选课走班背景下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的原因
选课走班教学客观上满足了学生对自主权利的渴望,唤醒了学生的个性,但给班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班级功能单一化、班级管理分散化以及班级组织边缘化等是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的充分表现[2]。班级管理功能弱化在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表现明显。
1.班级内部管理分化。班级内部管理分化集中表现为班级由原来的教管一体被分散成教管各自为阵,教学班、行政班各自独立。各类教学班的出现使行政班原有的教学机会大大减少,行政班的教学功能极大地削弱了,另外,教学班的功能趋于窄化,有些教师对教学以外的职责漠不关心,使行政班和教学班的交汇地带可能出现管理真空[3]。现在教学班数目增多,班级学生数额增大,教学任务的完成难度值也成倍增加,阻碍了教学班其他功能的拓展。两种班型的分立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实效,进而会阻碍班集体的建设,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种分班而立的处境下降低,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被分化了,不利于班级内部的管理和建设[4]。
2.班主任管理作用边缘化。班主任管理作用边缘化是选课走班发展到高潮的产物。走班教学下,很多学生与班主任教师不是直接的教学关系,他们的学习过程也不是时刻处在班主任的监督下,班主任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削弱了班主任管理的作用。另外,学生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太一样,他们所处的教学班也不一样,班主任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学生的教学班上去考察每个学生所处班级的纪律情况,班级纪律管理更多地被委派给教学班的各科教师,因此教学班的存在也分散了班主任管理纪律的作用。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教学班上的授课教师不是自己的班主任而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对此一无所知,提高了班主任管理的难度。不只班主任就连同班同学对彼此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无法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同伴的异常状况,这致使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管理作用滞后了[5]。
3.学生集体意识淡化。选课走班下,学生的选课情况有所差异,选修科目的差别导致大家就学习方面的讨论很难开展下去,合作学习的机会随之递减,同伴之间的交往趋于淡漠。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空间。学生对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充满新奇感,满足于这种新鲜浅显的人际交往体验,反而与行政班上的同学产生了距离和隔阂[6]。学生对班级自愿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最后只能强制按照学号轮流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各种抵触心理,配合度不高,不仅违背了参与活动的本意,还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形象。再加上学生当前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班主任管理作用的边缘化使学生对班级共同章程的遵守缺少公信力,学生对班级内约定俗成的班规班训持以一种跟风漠视的态度,导致班训班规成为一种“形象化工程”,不利于组建团结统一的班集体。
4.师生双向互动关系虚化。选课走班下,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虚化。行政班上的班主任管理作用被削弱了,因为这种走班式学习使学生的时间管理流动起来,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不多,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不够熟悉,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感,而从教学班的组织管理来看,班上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起来的,因此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此外,教学班上“”班主任职位更多情况下形同虚设,班主任对学生基本信息的了解可能比科任老师掌握得更少。单一化的教学互动模式导致教师不熟悉班上大部分学生,学生也不了解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外的人格魅力,双方还是一种陌生转到熟悉的过渡状态。师生双向互动关系虚化容易在走班教学下产生情感缺失问题,既不利于民主型教师的培养,也不利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选课走班背景下强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选课走班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会带来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的现实问题,因此应探究问题背后的真实情况,继而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1.明确班级管理权限新高考改革在组织形式、考核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分立的现象,但二者之间的管理界限还很模糊,导致行政班管理功能削弱,教学班管理功能窄化。要想克服这两类班级的缺陷,就要明确班级管理的权限,行政班管理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学班管理起辅助作用。行政班班主任要克服因流动的学习场所造成的班级管理困难,与教学班的科任教师定期交流,及时了解班上每位学生的各种情况,联合教学班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形成统一的教育影响[7]。教学班教师不应把眼光局限在固化的教学功能上,为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应该仿效行政班设置临时性的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等职位,保证教学班的管理正常运行。
2.建立班主任助理制度。选课走班制实施以后,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更灵活,班主任管理的难度就更大了。这时候需要设置一名班主任助理来充当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班主任助理负责帮助班主任以及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异常情况,尤其是在学生不方便与班主任交谈的时候,助理就要充当传达双方想法的角色[8]。最关键的是,在班主任视线范围之外的教学班中,班主任助理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了,助理能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直观感受传递给教师,让班主任或者所属的教学班老师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班主任助理可以由学生推举或者轮流当值,这样学生也会配合助理的工作。
3.培养学生班级参与意识。在行政班上,学生轮流当班级干部,激发学生在当值过程中主动关心班级事务,增强学生为班集体服务的参与意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组织班级同学参加一些提升合作能力的小游戏,以培养同伴之间的默契感与亲密度。一个班级最重要且最不可缺少的是班级文化,动员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来,为每次活动留影并制成纪念册,这也是提升集体凝聚力的关键措施。在教学班上,学生轮流担任课代表一职,课代表不仅负责收发作业,还要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向科任教师汇报,增加每位学生的班级融入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或校庆晚会等活动,有才艺的尽情展示才艺,没有才艺的可以为大家服务,增强同伴熟知度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体会“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焕发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生机与活力[9]。
4.加强家校合作力度。学校可以不定期地安排“家访”活动,与父母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可以适时地安排家长到学校观摩孩子的表现,加强家校合作力度。促进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主动地接近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师生能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运动会上的师徒接力赛,文艺表演上师生大合唱等项目,在活动中建立亲厚的师生情谊,无论如何教师不能因为走班制的限制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10]。选课走班会受现实条件限制,在班级组建过程中,多个教学班的出现会导致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给教学带来不便。这时候需要动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力量,探索走班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新高考改革的持续进展,满足学生的自主化发展需求,让选课走班制能够朝着有序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作者:邵紫微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