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类招生模式下班级管理现状与优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深入改革,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各大高校逐渐采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大类招生模式主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但这种新模式对专业分流后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对大类招生体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比较,探讨大类招生带来的优势以及该模式下班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1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概况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把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一个院系的专业归并招生。同一大类招生的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经过一或两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学生兴趣、学业成绩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是各大高校实施“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采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业分流作为目前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是近些年来各大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的措施[1]。自2016年9月开始,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施行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三个专业方向合并为一个生物科学类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及培养。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本科前两年施行大类基础课程的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根据本人意向、学习成绩和双向选择原则等进行专业分流,继续完成所选专业要求课程。专业分流后,同一专业的学生重新分配班级、新班级重新选举班干部,原宿舍保持不变。
2大类招生模式下的现状与对比
为了探究学生对大类招生模式的了解程度、专业分流时的选择因素和专业分流后的现状对比,探讨大类招生的优势及该模式下班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本文选取了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按照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63人,并采用问卷调査法获取数据,呈现出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体制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继而对相关结果进行阐析。根据前期访谈,问卷整理了4个相关问题:“是否对大类招生模式有清楚的认识”“更愿意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专业分流”“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新班级建设角度”,并要求被调査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263份,收回份数为249份,回收率94.7%,其中有效问卷共计246份,有效率为98.8%。结果显示,高考报名时54.8%的学生对大类招生模式没有清楚的认识,仅有1.6%的学生查阅过相关资料,对大类招生模式非常了解。在经过两年的大类基础课程培养后,有78.3%的学生表示加深了对大类招生模式的认识,并且表示进行专业选择时可以更加慎重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什么时间进行分流这个问题上,37.0%的学生选择大二上学期、而12.0%的学生选择大三上学期。在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中,79.0%的学生考虑就业前景、77.4%的学生会参考个人兴趣。从班级建设的角度看,61.2%的学生认为新班级同学熟悉度不高,宿舍相对分散,班级认同感差,且37.0%的学生认为新的班委缺乏配合,同学们也对这些新班委不熟悉,信任感较低。从这些数据中发现,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人际交往、以及班级建设等。本文结合了实际情况,分析该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1)专业分流后学生的专业和学业适应性等问题突出。优秀学生更倾向优势专业,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成绩较差同学集中的班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生源好的学生集中的班级,竞争压力大,按照人数比例分配的奖学金、党员发展、学生干部等资源紧张,锻炼的机会减少,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2)专业分流之后重新组成的新班级凝聚力差,班级缺少活力。学生初入大学,军训、主题班会、学生活动等丰富,对于所属班级有强烈归属感。专业分流以后,原有班级的学生根据分流的结果重新进行分配,虽然所在宿舍保持不变,但是学生已经形成的社交圈被打乱,较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到新班级,形成新的社交圈。同时,学生对新班级新班委不熟悉,班级凝聚力较差,这样重组的班级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3)给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工作中所形成的“辅导员——班团——宿舍长”的信息互通的网络结构体系,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动向。重新分专业后,原先已经形成的班级责任体系出现较大的变动,工作配合需要磨合期。
3大类招生人才培养的意义
(1)“大类招生”适应高考改革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人才培养理念的充分体现。在教育学科和专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学科之间逐渐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专业之间的界限开始逐渐淡化[2]。实施大类招生是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课程综合的加强,有利于培养知识面更广、适应性更强的新型人才。(2)大类招生为广大高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储备了高素质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更加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壮大学生干部的队伍,使得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3)实施“大类招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每个大类都包含许多专业,通过一至两年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让学生和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发展,从而避免像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盲目选择。实施“大类招生”不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还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再整合,从而提高学校的生源质量[3]。
4大类招生模式带来的优势
4.1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相比较于以往传统的招生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安排,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来说,更容易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基础教育、通识教育阶段,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于专业分流后想学习专业的想法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通常会更加努力学习,在宿舍、班级、学院中都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2有利于避免或者减少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很多考生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由于对考虑填报的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选择时会出现盲目与不知所措,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采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这种盲目与无措,学生在入校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多方面了解自己选择的学科、专业,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4.3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
由于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大类专业中会同时包括有“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提高“冷门”专业方向学生的质量,可以淡化因为过分强调专业热度而造成的种种矛盾[5]。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学有所爱。
4.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加适合社会需求
学生入学时不确定学习的具体专业,经过一些基础课的共同学习后,可以在专业分流时再次选择具体的方向,这样可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人才市场了解当前的人才需求,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更准确、及时地了解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就业情况,这样选择的专业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利。大类招生模式在实际施行中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不同学校所施行的培养方案会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必然会存在差别,再加上各高校甚至各院系所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与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大类招生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学校和所在院系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进行尝试、不断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大学班级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朝荣.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69-70.
[2]谷进军.高校按类招生培养策略及协调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57-61.
[3]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4]杨赫岩,齐春雷,王勇,等.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7(2):89-91.
[5]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5):83-86.
作者:李文静 牛颜冰 温娟 张利环 王宏剑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太原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