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摘要:人们的道德认知与形成都是依靠着道德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学校履行教育义务的过程中,为更好地管理班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它可以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班中学生的认知皆是来自于此,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调节道德行为与思想品德的关系等都是班级管理制度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正向德育功能需要借助相对应的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班级管理;正向德育;实现路径

社会、学校与家庭对道德形成的监督作用对于解决学生道德缺失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的作用更为重要。学校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强调了学校不仅仅是负责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使用恰当管理方法教学生怎样做一个拥有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本文在探索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与实现路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对学生班级进行正确道德制度的管理,培育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

一、班级管理制度中所蕴含的德育意识

学生在修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几乎是将所有的中心都放在了内在精神文化上,选择性地忽视了品德修行的其他规律以及约束品行培育的制度和机制,侧面反映出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忽略了“育人”的职责。班级管理制度将学校德育作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确立道德修养的有关制度,用强硬的方法来约束学生的思想道德,引领其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填补其在品德修养上的缺陷。

1.班级管理制度的含义

班级管理制度就是班级管理者经营班级过程中所需的一种方法及手段,即班级管理者以学校要求为依据,协调性地使用班级内部的力量与资源,对班级组织教育活动,并对其进行指导、控制等活动。作为教育制度组成部分之一的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规范来约束老师与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协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等活动。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班级氛围的友好和谐发展,还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因此,班级管理制度是一项内容复杂、奖惩分明的管理系统。从横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班级活动管理制度三个大部分。从纵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二是依据上述制度制定的校内规则;三是班级组织自己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1]。本文所研究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在以国家与学校传达的规则和制度作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本班特有的班级文化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从横向来看,可将这种管理制度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所制定的制度;二是为班级组织建设得更为完整与优秀所制定的制度;三是为有序管理班级活动而制定的制度。

2.“渗透式”的德育

德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宽广,如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等方面,本文所探讨的德育为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上级部门所下达的一系列关于德育的要求制定出相应政策制度,形成一种特定的影响力,并策划出与这种影响力紧密相关的品德教育活动,从而将这种影响力施加至受教育者身上,后期受教育者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制度与德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与德育虽然在规范学生行为时属于不同的途径,但两者却始于同一个源头,内容、影响以及作用上形成互补的同时,也在相互制约。

二、班级管理制度潜存的正向德育功能

1.规范化的正向德育功能

班级管理制度所制定的规则明确了学生个体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调节了彼此之间相处的氛围,明确了学生道德行为的范围。一方面,德育功能对班级管理的制度内容以及班级所管理的主体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第一,班级管理制度所指定的规则明确说明了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了正确的选择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做错事将得到怎样的惩罚,以此来引导学生辨别事物的对与错,学会除恶扬善,潜意识里对建立健全优秀人格与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一个大致思考过程。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不仅体现在制度内容上,还规范了制度内容的表达形式。班级管理制度内容是以书面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其具有了口头表达形式所没有的可靠性与正规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保障服务。书面文字表达形式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提供了非常明确、具体的执行依据;除此之外,书面文字的表达形式在用词方面也要十分讲究,在规范学生行为执行方式时,应尽量使用符合道德规范的语言与词语,明确使用“禁止”“不准”“不行”等词语来规范学生行为,可防止学生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同样,“建议”“正确”“肯定”等肯定词的使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第三,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解释了老师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使用规则来保持两者关系的平衡状态。老师如若将权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或是过度地将权力下放至学生手中,那会导致老师的权威、被认可度以及学生对其尊重信任的程度受到影响,且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利也会随之受到不好的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能够调节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防止学生权利、教师权力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正向德育功能规范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第一,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受到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学生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内容带有学生的自主意愿,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这些制度的约束时,更愿意主动按照规定实施自身道德行为。第二,班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某种行为是被禁止的,学生一旦触及到这种被禁止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此种惩罚机制有利于维护班级秩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防止学生做出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2.引导学生品德形成的功能

班级管理制度在学生形成良好优秀品德过程中的作用极为有效,它为优秀品德的形成选择了最为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追求方向,推动学生从被动形成品德意识到主动形成品德意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过程中,管理者始终贯彻着正确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为学生品德修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伦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将道德教育的规则或是道德价值完全呈现在学生眼前,且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时刻都在受到制度伦理道德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会逐渐地对伦理制度中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利于学生据此分辨出善与恶的道德标准,带领学生向社会共同价值目标前行。班级管理制度可以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道德教育到主动接受道德教育,形成优秀品德意识。班级管理制度中形成的德性环境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一分子,且处于主体的地位,所以应该要积极地加入到管理班级的活动中去,努力与班级管理制度的道德价值追求形成一致,并将其转换成自身道德价值追求目标。此外,班级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强制性、权威性以及系统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到学生未来行为。因此,学生可根据班级管理制度来判断自己即将做出的行为是否违反道德标准,便于及时做出调整,选择最为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来约束自身道德行为。

3.协调功能

每个学生个性不一,其品德发展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社会所期待的价值共同目标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快速跟上的,而班级管理制度的作用就是协调学生个体品德发展水平与规章制度明确、具体的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关系;班级管理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便于管理者经营班级,而班级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重实用的德育手段,所以,班级管理制度需对此进行调节。每个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与所处生活环境都大为不同,导致他们的品德个性也有所不同,而班级管理制度是根据大部分社会群体品德而制定的,所以班级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与学生个性化品德发展水平产生矛盾,此时,管理者需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使其符合学生个性化品德发展水平。班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对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伦理观念对班级管理制度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帮助班级管理者制定出善与恶的标准,推动班级形成良好、和谐的道德氛围。

4.熏陶作用

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功能、引导功能以及协调功能衍生班级管理制度的熏陶作用。班级管理制度下的班级管理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教育意义十分浓厚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当中能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感受到德育的魅力所在,并通过进一步的体验悟出其中的德育价值。因此,学生长期处于这么一种环境中,他们的品德与人格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熏陶,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

三、实现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路径

虽然班级管理制度因为其具有的正向德育功能而成为资源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系统,但却在班级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想要避免此现象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班级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重视道德教育的科学合理性

第一,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与当代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相互呼应,让班级管理制度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样既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又培养了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第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学生个性化的品德发展水平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且制度内容能让学生认识正确道德标准。

2.公平、公正地执行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一,坚持服从班级管理制度。教师与学生不知不觉中会受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影响,从心里开始认同班级管理制度所蕴含的价值追求,所以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消除功利主义或是独裁主义对班级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明确地规范学生道德行为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提升,防止管理者在管理班级时过于随意,以至于对班级经营毫无意义。第二,教师在班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应随时“待命”。教师应比学生更早认同班级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熟悉掌握之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对制度进行理解,帮助学生从心里上去认可班级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第三,家长共同参与。家长是学生最为亲近的人,其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式对学生成长环境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家长应参与其中,对学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在家里也能坚持贯彻执行制度价值追求,同时也为支持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班级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让班级管理评价的活动得到规范化发展,道德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制定过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制定奖惩制的评价标准来增加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与教师对彼此的理解,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利于规范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因此,对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规则体系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班级管理制度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系统,应抛开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符合当代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班级管理制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2).

[2]康永久.“制度教育学”管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1).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兼与谢维和教授商榷[J].教育研究,1999(07).

[4]王家军.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5]陈琦.学校制度文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8).

作者:成欣欣 米俊魁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