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模式在各教育阶段的不断渗透,要求农村学校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小班化班级管理评价机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本研究就对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评价机制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班化;班级管理;评价机制
在农村班级小班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进行转变,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且积极推进新课改的贯彻落实。
一、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应体现精致性
在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维度以及全面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构建一个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这就需要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内容具有多样化,评价的视角应该体现出多维度特点。班级管理评价机制的内容应该突破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的去对小组和小组成员进行评价。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健康以及能力培养等较为注重。教师应该突破对评价的理解,评价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打分,避免评价趋于形式,应该突破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小班化的教育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小班化教育管理中,教师应该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来对教育模式进行精心的设计,进而构建一个体艺活动、行为纪律、加分项目、课堂学习以及劳动卫生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机制,在多维度的评价内容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小组合作突破课堂合作的单一性,进而将小组合作延伸到课外以及学生的生活中。
二、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应体现鲜活性
在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活动中,应该遵循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的教育原则,捆绑式的互动性评价机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机制。在一个小班化班级管理中,在小组评价中将学生个人的评价融入其中,将评价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成员,并且由学生去对其进行互动评价,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变,保证评价方式的鲜活性。具体而言,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扣分或者加分都与小组有着直接的关联,也就是整个小组成员是一体的。在这种的小班化班级管理中采用捆绑式评价模式,能将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小组成员之间能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和进步。这样的评价方式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进步,这一群体在课堂上再也不是不发声群体,久而久之,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从原来的厌学、沉默以及胆怯,转变为能积极、勇敢且自信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小组组长与小组成员也会较为主动地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留给组内的学困生,这样一来,其理解能力、学习积极性以及表达能力也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学困生在行为纪律方面也能越来越自律,因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捆绑评价模式中得到了提高,要是自己的行为被扣分,那么整个小组都被扣分,所以在小组捆绑式评价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自律性会越来越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好学生评价汇总表。在小组评价中,课堂纪律、劳动卫生、加分项目、行为纪律以及体艺活动等都与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表中的评价项目相一致。在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总分进行结算,将小组中的纪律标兵、体艺标兵、好学标兵、劳动标兵以及奉献标兵等评选出来,同时在班会上对这些学生给予充分的表扬。这样的评价模式能使其他学生的向上心理受到刺激,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三、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应该具备恒久性
在小班化班级管理中,激励是构建班级管理评价机制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机制构建的时候,应该对激励这样的原则进行充分的考虑,采取晋级反馈式的激励机制,在每个星期所评选的纪律标兵、体艺标兵、好学标兵、劳动标兵以及奉献标兵中,可以在网上为学生购买一些他们喜欢的创意文具,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奖励。当然,这样的评价并不是持续短暂的时间就不再采用,应该保证评价机制的恒久性,对学生的整个初中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评价活动,这样既能将评价的恒久性体现出来。
四、总结
在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过程中,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以及意义是比较深远的,教师要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应对其所带来的挑战。小班化班级管理措施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直接的关联。所以,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对班级管理评价机制进行不断的探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姚高燕.农村小班化班级管理评价机制的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22):33-36.
[2]厉云.农村“小班化”管理与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结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1):27-28.
[3]杜哇麻东主.农村“小班额”模式下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5(12):179.
[4]李术华,刘艳明.小班化背景下农村班级精细化流程管理研究[J].东方教育,2015(9):290.
作者:李启新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双茨科教学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