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探微(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探微(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探微(3篇)

第一篇: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在铁路施工线路中,时常会因为遇到特殊地质条件而修建铁路隧道,可以说铁路隧道施工是铁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其施工工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系数高,因此必须做好铁路隧道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文章基于这一背景,从铁路隧道的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提升铁路工程质量,推动我国铁路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铁路隧道;安全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广,铁路覆盖面积逐年增加。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载体之一,铁路线路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施工技术受到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施工难度大,安全管理难度高。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其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它是保障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一些铁路隧道工程在进行施工时,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地质勘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防范措施。通常,施工安全管理是通过前期的地质周边环境勘测制定的,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应包含具体施工方案以及事故应急方案等,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与扩大,确保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1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铁路隧道工程的建设量也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健全,导致隧道施工事故时有发生,一些重大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追究这些事故的根源可以发现,铁路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原因大多在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施工队伍对于施工工程缺乏完整的认识以及强烈的安全意识。同时一些工程在施工前,没有彻底地勘测当地的地质地貌,从而导致其施工方案不合理;一些施工队伍对施工技术的难度估计存在误差认识,从而导致技术人员的专业性缺乏,在施工时难以严格按照当时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最终导致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铁路隧道安全施工工作的管理,不仅可以确定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开支,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铁路隧道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铁路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2.1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不理想

目前,一些建设单位难以良好意识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施工过程中不易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度难以完善,这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同时,施工监理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检测机制,对于风险评估的能力较弱,重难点部位的施工验收不到位,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堆积。

2.2隧道施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敏感性不强

在铁路隧道施工工程中,工程建设部位的地质条件一般较为复杂,因此施工难度大,施工工序繁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隧道建设前期一定要考虑好隧道的初期支护强度,最大程度上考虑地质的变形,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对于周边的围岩,必须进行加强处理,一旦发现施工实际情况与设计情况相悖,必须及时调整。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按设计施工或者擅自变更设计的施工队伍,一些施工人员编造监控测量数据,偷工减料,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产生。另外,一些施工人员对于洞内用火以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安全敏感度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3地质勘查的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不尽合理

地质勘查是铁路隧道施工工作前期的重要工作,因为铁路隧道部位的地质情况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周全的地质勘察工作,为后期设计提供完善准确的数据,降低设计方面造成的施工错误。但是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约工期,通常按照经验做事,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度不够,从而造成实际施工时地质条件与设计的相距甚远。有时对于隧道内部的熔岩以及碎石带的判断不够,造成设计强度及坡度的不合理,使得隧道施工的难度加大,极易导致重大的坍塌事故发生。

2.4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施工作业不规范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障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但是由于铁路的施工作业周期长,施工环境差、施工空间小、劳动强度大等原因,通常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素养强的施工人员参与其中,这使得多数铁路施工队伍中的人员为农民工或临时合同工,其专业素质一般较差,对于施工时的一些安全技术要求知之甚少,同时对于安全施工的防范意识较差。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这些人员缺乏及时应变的能力以及自救能力,甚至可能因为惊慌而造成二次事故,给铁路隧道的安全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3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3.1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防隧道坍塌

隧道坍塌将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铁路隧道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隧道坍塌。首先,预防隧道坍塌必须做好地质的预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不良地质地段的周围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预报;其次,对于一些围岩支护系统以及稳固系统需进行实时监测,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再次,对于地质的勘测必须选取专业素养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勘测,一些结构容易发生异常的部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及时疏散人群;同时在开挖隧道前,必须采取科学的开挖方式,避免开挖方法的不合理。另外,开挖工作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挖后要进行仔细监测,尽可能地减少岩层变形,确保施工安全。

3.2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

铁路隧道施工中,施工机械以及爆破器材等的使用也可能造成意外事故产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在施工中应做到,确保所有的入洞车辆的制动状态良好,洞中车辆应严厉禁止超载以及超负荷运转。对于常用的施工机械,应当定期修养和维护,设备运行时,确保运行通道的畅通;对于爆破机械应当加强其安全管理,确保爆破机械的完整性,同时严厉禁止非相关人员靠近和使用爆破机械;购买爆破机械时,必须选取专业人员进行购买;使用时需要记录好每一次的使用状况,按照有关程序使用爆破机械,爆破手需要具有相关从业资格,爆破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在安全区域内。

3.3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钻爆施工的管理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事爆破的机械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施工。在爆破过程中,要按设计图进行合理施工,对光面进行科学爆破,防止造成超欠挖、塌方等不安全事故出现;保证爆破面平顺,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开挖面掉块、初期支护开裂等不安全事件发生,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隧道施工各班组间要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让施工循序渐进地开展。

4结束语

在许多铁路建设施工项目中,隧道建设属于重难点的高风险项目,其施工难度高,安全隐患多,施工规模大,施工环境复杂,因此各方必须重视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对隧道中可能发生的一切相关问题进行仔细防范,确保施工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降低铁路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刘树明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青丽.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措施[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1):76-77.

[2]邢利华.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探索[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249-250.

[3]关少航.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3,10:44-46.

第二篇:铁路工务系统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针对当前工务系统现场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采用定位手机、单兵视频终端等先进设备,加强现场作业管理台建设,加强现场作业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以及采用现场作业“三确认”制度等措施,丰富现场检查手段和方法,提高现场作业的检查监控效率,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标准,进而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

关键词:

工务系统;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可视化;作业标准化

1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作业现场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与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组织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并消除现场作业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1-3]。

2现场作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目前,尽管工务系统规章之全、制度之细、追责之严,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但工务系统现场作业还存在管理人员指挥不当、上道作业防护简化、防护标准落实不严谨、随意变更作业计划等问题。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及人为等内在原因,如何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力度,成为各级管理者面临的一大课题。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提高标准作业意识和标准作业能力;第二,加强现场作业过程中的盯岗检查力度和关键环节的安全卡控;第三,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技防已是不可或缺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高频次、高密度、高强度、高科技的检查及监控,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杜绝现场作业不标准现象的出现。

2.1加强现场作业管理台建设

为加强现场作业管理,实时掌握现场作业情况,确保对现场作业盯控的全覆盖,开展标准化作业管理台建设,打造过硬的管理队伍。为能够更好地盯控和指挥现场,科室内部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互相交流活动,通过讲规章、讲案例、讲问题全面覆盖所需掌握知识,从专业上进一步优化监管人员的知识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的履职能力。实行监管人员轮班制度。通过轮班制度确保24h全天候监控,实现对现场作业监管的全覆盖,保障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制止、及时整改”的措施,由表及里剖析诊断问题背后的管理原因,研究解决问题,追踪复查整改结果,定期下发闭环管理通报,对不落实整改的班组进行曝光并纳入考核。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定期对监管系统进行维护,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登记、处理,确保设备状态完好。

2.2通过“三确认制度”实现作业人员上下道可控

在到达现场作业地点后,施工负责人首先将所有人员和机具通过定位手机(一种带有定位、拍照上传等功能的专用手机,能够实时反馈现场作业人员的地理位置)拍照上传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核对作业人员和主要机具。在进入护网前,施工负责人通过便携式视频终端与指挥中心作业管理工程师核对派工单后,方可允许进入护网开始作业,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防护不到位和违章提前上道作业的惯性问题。在作业人员、机具全部撤离线路后,作业负责人组织人员在护网外照相上传,并向指挥中心确认下道,同时上报主要工作量,指挥中心进行核对。

2.3通过先进设备实现现场作业及应急处置可视化

2.3.1现场作业可视化

通过视频设备实现现场作业可视化。为规范现场施工作业组织,落实各项施工安全卡控措施,提高施工作业效率,组织人员较多的多班组施工及维修作业时,在现场架设便携式视频监控终端,将现场作业情况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督促现场认真落实安全卡控措施,执行标准化施工作业流程,提高作业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如通过单兵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对现场检查、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控,重点监控人员进入护网、作业前上道、作业中避车、作业后下道等确保人身安全的关键环节,有效杜绝违法上道、简化防护体系、设备检查制度不落实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定位手机等设备实现人员上下道确认可视化。驻站联络员到达车站后向指挥中心报到登记,指挥中心通过安全风险监控系统,随时掌握驻站联络员所在的准确位置;天窗结束后,作业人员、机具全部按规定拍照上传至指挥中心,撤离线路后销记,同时上报主要工作量。指挥中心根据作业计划,督促驻站联络员在天窗点前40min到车站登记申请临时天窗;天窗结束后,督促作业人员撤离线路。指挥中心通过照片核对上道人员和机具,未上传照片或人员、机具与计划不相符时,严禁上道作业。

2.3.2应急处置可视化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通过定位手机、单兵视频监控终端等设备,将现场信息上传至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结合各类应急物资、机械、工具、材料、人员队伍等信息,在段领导的指挥下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指令,并根据现场突发事件的性质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置时,采用看板管理、可视化管理等可使应急处置效率提高60%。(1)通过定位手机实现应急处置可视化。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负责人必须携带定位手机,同时在进入护网前必须将应急处置人员、应急料具等按规定拍照上传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安全风险监控系统随时掌握现场人员所在的准确位置、作业人员的轨迹等信息。例如在防洪应急处置时,负责人可以将防洪检查发现的险情通过定位手机实时上传至指挥中心,同时指挥中心专业工程师通过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可调取作业人员准确位置,并通过轨迹回放来掌握现场防洪检查情况。(2)通过单兵视频终端实现应急处置的“现场直播”。在应急处置时,现场负责人必须携带单兵视频终端并保证正常开机,指挥中心专业工程师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盯控整个处置过程,同时也为段领导更好地调度指挥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了应急处置的远程控制。

2.4加强现场作业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

为了能够清楚掌握和管理现场作业信息,指挥中心专业工程师可通过“现场作业实时盯控表”准确掌握作业车间班组的作业项目、上下道报到时间、单兵视频终端监控动态和上下道照片上传情况等具体信息,不仅能够更好指挥和盯控作业现场,同时有助于将各类信息归类管理。针对单轨小车、平板小车事故时有发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天窗点外使用小车造成,为了严格管理小车的使用,要求所有单轨小车或平板小车必须在天窗点内使用,同时,在使用前必须由专业工程师仔细核对天窗作业计划派工单、作业项目等,严格执行专人负责制度,对符合小车使用要求的作业,方可向负责人下达命令号。

3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成效

通过科技化管理手段在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其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创新了科学的检查监控手段、丰富了多元化的检查监控方法,也为日常安全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有效遏制了现场违章违纪问题,提高了现场标准化作业能力,大幅度降低了现场违章违纪作业导致的风险隐患。

3.1提高现场作业检查监控效率

现场作业监控系统的运用,使现场作业的检查监控效率和覆盖面至少提高了40%,对工务段各班组现场作业实时监控,只要通过电脑操作进入系统,就能直观看到现场作业情况,对作业情况进行“现场直播”,丰富了现场检查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预判、预报、预警、预控”的“四预”管理机制,将安全风险隐患及时预警和预控,促进现场作业标准化,实现检查整改的常态化。

3.2提高现场作业标准化的执行力度

通过可视化监控手段的应用,提高了现场作业的检查密度、强度和力度,有效规范了现场作业行为标准,对遏制违章违纪问题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通过对现场作业进行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压缩了打违章“擦边球”的空间、降低了违章违纪问题的风险,使现场指挥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不敢违章、不便违章、不能违章,通过长时间的约束和管理,最终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作者:张亚强 单位: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

4参考文献

[1]陈亮.关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铁路,2013(5):22-24.

[2]苗慧.基层站段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J].中国铁路,2013(3):31-32.

[3]吴细水,吕关仁.《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试行)》主要内容及特点[J].中国铁路,2014(8):12-15

第三篇:铁路安全管理七项制度风险管理运用

摘要:

在分析铁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和具体实施流程,对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每周安全分析、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典型事故定期通报、典型问题交班分析、安全对话会、安全预警等工作方法进行说明,列举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实施取得的效果,充分体现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对实现管理规范化目标的重要性。

关键词:

铁路安全;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安全信息分析;安全预警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铁路安全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其实质是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加强管理基础、强化过程控制、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非正常行为,能够及时应急处置,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变发生事故后的调查处理为发现问题后的分析防范[1-3]。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每周安全分析、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典型事故定期通报、典型问题交班分析、安全对话会、安全预警等安全管理七项工作制度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在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新形势、新要求下推行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是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一种安全工作方法。

1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实施前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安全管理七项制度以前,由于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存在对各类安全信息、突出问题在信息来源掌握、追踪落实分析、问题追责考核和教训吸取等方面管理不连贯、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1)安全信息分析整改不及时。由于每日未对管内发生的所有安全信息、上级和段检查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和上会通报,导致段领导、相关科室不掌握段、车间、班组每日存在的各类问题倾向,不能很好地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要求,造成问题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短板,也无法及时进行针对性分析并研究部署改进措施,问题分析整改方面存在滞后现象。(2)每周安全分析不全面。由于未对每日所有安全信息、检查信息进行有效梳理,造成每周安全情况分析不全面,不能全面掌握每周安全突出问题的倾向并准确研判、制定重点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导致一定周期内对安全情况的准确掌握和分析不到位。(3)安全突出问题分析不深入。虽然对发生的事故、故障、安全突出问题等进行了认真分析,但没有明确的具体分析手段和项点,造成对突出问题的分析大多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查找各种问题隐患,以及培训教育、人力资源、作业管理、预警预控等管理漏洞,无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来补强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也无法及时分析研判、控制和阻断安全风险。(4)典型问题通报不迅速。对全路、全局和全段发生的相关事故、故障、突出问题转发和通报不及时,造成相关专业管理科室、车间、班组不能及时吸取问题教训,无法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在本单位发生,造成教训吸取和措施制定滞后,安全工作相对被动。(5)典型问题分析不认真。发生典型性、突出性问题后,在组织相关责任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时,专业管理科室主管人员参与积极性不够,责任车间、班组重视度不够,存在对问题的分析不及时、不认真、不专业等现象,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原因并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6)安全对话不规范。虽然根据季节性工作重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由段不定期组织和相关车间进行安全生产视频对话会,但存在参加视频对话的车间不全、对话会时间和周期不固定、对相关安全重点工作和领导重要讲话传达不及时等问题。(7)安全预警手段不丰富。对于需吸取教训的各类问题、阶段性重点安全工作,由于没有明确的预警手段和预警机制,造成安全预警混乱,流程不规范,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部署,对预警落实情况也不能完全做到全面的督导检查。

2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实施的主要做法

安全管理七项制度主要适用于段层面,是对安全管理整体工作方式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适用于在车间层面予以推行,结合车间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不断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

2.1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制度

安全信息日分析工作是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检查整治常态化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强化安全管理、集中解决突出安全隐患和惯性问题的重要手段。(1)安全信息日分析工作“三步走”程序。制定符合段实际情况的安全信息日分析制度,每日由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日安全信息分析会,分三个步骤开展。第一步,相关科室对前一日追踪信息的落实情况、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及考核意见进行分析汇报;第二步,安全科对前24h内发生的各类安全信息和检查问题汇总后逐条进行通报,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对前24h内管内发生的行车安全信息进行通报,通报完后会议主持人对通报的信息逐条组织分析,根据问题性质,确定需要在今日挂网追踪的安全信息,安排相关科室具体人员进行追踪落实并于次日安全信息分析会上进行汇报,并对当日安全重点工作进行安排;第三步,日安全信息分析会后形成通知对需追踪分析的信息进行挂网,并通知相关科室和车间及时查看、落实分析整改并上报。(2)安全信息日分析工作的主要标准。安全信息日分析工作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查明信息原因,二是要分析应急处置情况,三是要分析暴露出的管理问题,四是要分析干部履职情况。通过每日重点安全信息的追踪落实和调查分析,及时查明原因,深入查找管理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补强安全管理薄弱环节,防范同类信息重复发生。同时,保持各层级的管理和沟通渠道畅通,真正形成安全信息“调查—分析—整改—提高”的管理闭环态势。

2.2每周安全分析制度

制定每周安全分析制度,及时对每周全段安全基本情况、检查发现的突出性和倾向性问题及分析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结合每日安全信息追踪分析情况,对一周内发生的事故、故障、安全信息及日常检查信息进行汇总,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判出一周内发生的倾向性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共性原因和管理层面的突出问题,每周在段周交班会上进行通报,由段领导和职能科室共同研究,部署制定下周安全重点工作和风险预警预控措施,《周重点安全风险预警预控表》和《周安全分析通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堵塞风险漏洞。通过每周定期对事故、故障及突出安全问题等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分析、预警,充分研判和掌握安全规律,查找问题背后的管理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并逐步丰富安全问题数据库,为综合研判风险、研究安全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并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的针对性。

2.3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制度

制定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制度,由主管领导牵头组织成立调查小组,对发生的事故、故障及违反“红线”“禁令”等典型问题进行深度调查剖析。发生事故、故障或突出安全问题时,段安排调查工作小组,现场对规对标查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召开专题扩大分析会,通过对专业管理、标准流程落实、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作业控制、干部履职、职工培训、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深度剖析问题产生的管理原因和症结,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形成深度分析报告,并下发专题分析通报,提示其他科室、车间、班组吸取教训,帮助指导现场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对发生的事故、故障及典型安全问题,在按照“四不放过”(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在落实整改的基础上,加强问题整改情况的专项检查督导和追踪复查,并充分发挥安全专家团队作用,抓好典型问题深度分析成果运用,专项攻关,总结积累好的做法和措施,固化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彻底。

2.4典型事故定期通报制度

制定典型事故定期通报制度,将吸取事故教训、严密防范风险作为控制安全隐患的重要管理方法,对总公司、铁路局下发的事故、故障等各类通报全部转发至各科室、车间、班组,并作为班前安全教育和月度安全警示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是饭碗工程”的理念,始终保持警醒,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落实作业标准。通过典型事故、故障及安全问题的定期通报,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把别人的“事故”当作前车之鉴,善于从别人的失误和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做到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卡控措施,使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5典型问题交班分析制度

制定典型问题交班分析制度,对发生的一般D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及违反“红线”、劳动安全禁令等突出安全问题,由段长或主管领导组织职能科室、责任车间、班组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交班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深度分析。通过交班分析,帮助责任车间、班组诊断剖析专业管理、过程管控、干部履责、规章制度落实等方面的深层次管理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意见,形成专题分析通报,在帮促责任人得到教育、督促责任车间落实问题整改的同时,预警提示其他车间共同吸取教训,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6安全对话会制度

制定安全对话会制度,每周由段长或主管副段长主持,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各车间进行视频对话,对本周管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重点剖析问题的深层次管理原因,针对季节性特点和安全问题发生规律,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判安全风险,提出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意见,强化安全风险控制,帮助和督促车间强化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和工作落实能力。安全对话会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及时沟通情况、深入剖析问题、推广先进做法、部署安全工作、狠抓工作落实”的作用,努力实现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动态研判和过程管控。

2.7安全预警制度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预警,风险研判时,可采用《安全风险预警通知单》、指令书、安全对话、事故通报、交班分析、短信通知等多种方式进行预警,做到风险预警全面、及时。制定预控措施时,要做到分层预控,既要有作业层的预控措施,也要有管理层的预控措施,要做到预警项点具体明确,预警措施与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紧密结合,可操作、可量化,便于落实执行。坚持按照安全风险“7321”四预管理机制,围绕设备的不稳定状态、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外部的不良环境,从段、车间、班组层面,实行安全风险“7天预判、3天预报、2天预警、1天预控”的管理机制。根据典型事故故障、季节性重点工作、研判出的倾向性问题,对安全风险隐患进行预警,公布风险项点,结合实际制定风险预控措施,持续加强车间和班组在“7321”四预管理机制的落实力度。

3安全管理七项制度实施效果

(1)优化完善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并持续修订完善安全管理七项制度,重点突出其在安全风险分析、研判、预警和过程控制中的核心作用,明确各层级实施范围和基本工作流程,规范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素,使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可操作性强,并且与既有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杜绝多项制度不统一的现象。

(2)实现了各项安全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安全管理七项制度,注重与安全风险管理、“三化”(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四预”(预判、预报、预警、预控)建设相结合,对研判出的安全风险做到及时、动态完善安全风险库,明确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部门和管理责任;对分析出的管理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方面的问题,切实有效的按管理分工进行完善;将制定的管控措施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促进现场作业达标;把日分析、周分析、深度分析、交班分析与月度安全分析、季度安委会有机结合,构建了立体化的安全分析格局。

(3)拓展了安全风险研判角度。通过把分析研判作为安全管理七项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每个典型安全信息,严格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要求,做到既分析研判安全风险,也分析研判生产技术、劳动组织、考核考评等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既分析问题发生直接原因,也分析研判干部履职方面存在的不足;既分析研判突出的安全隐患,也分析研判惯性问题重复发生的根源。

(4)做到了安全工作成果有效运用。对分析出的问题和查找出的隐患做到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治要求,对研判出的突出安全风险及时开展预警。在落实安全管理七项制度过程中,初步实现了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安全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研判、预警防范的方式方法,风险研判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4结束语

安全管理七项工作制度是对既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遵循并体现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丰富了安全风险研判、预警手段,缩短了安全管理分析周期。能够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规律,加速从事后结果管理向事前预研预控转变,初步实现了安全风险管理与既有安全制度的有效对接和融合,是实施安全风险科学、有效管控的具体平台和良好载体。安全管理七项制度有助于紧紧围绕职责标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等重点,不断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作者:马广林 单位: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

5参考文献

[1]陈亮.关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铁路,2013(5):22-24.

[2]刘敬辉,戴贤春.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铁路,2013(3):8-11.

[3]苗慧.基层站段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J].中国铁路,2013(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