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培养安全意识
在约克大学,针对首次进实验室人员包括学生、新进职工、访问人员均签署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遵循其管理规定。特别是化学类实验室,新进入员必须先进行安全培训方可进入实验室区域,同时每人配备全套防护装备(包含护目镜、实验室衣服及鞋子),进实验室必须穿戴,否则不予入内。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国内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也有相关规定,然而从导师到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于表面。只要导师同意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没有经过正规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另外,约克大学在安全培训的时候反复强调:如果你感觉事故局势超出你的控制能力或不知道如何处理,应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电话报警或求助,同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同事撤离。这样的安全教育告诉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及同事。而笔者曾在国内遇到学生为了掩盖自己打翻致癌液体在地面,用大量酒精清洗的,导致液体挥发更严重的事情。由此可见,安全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如何处理临时突发安全事件时的重要性。
二、健全的安全制度
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在组织架构方面,约克大学设有校级和系级健康安全咨询委员会,由学校各专业代表组成,完善健康与安全的相关政策;安全管理的总负责人是约克大学的1位副校长,负责制定大学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健康与安全咨询委员会聘用3位专家,分别负责为放射性防护、生物安全和职业健康提出建议。大学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具体事宜。各学院领导全权负责学院及各系的工作环境及实验室的安全。各院系均聘有一位专职安全员及多位兼职安全员,协助大学安全办公室在各学院系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这种层层负责的制度,对于学校及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大学的整体安全框架下,结合各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办法,基本上涵盖了实验室的相关安全领域:
1.消防安全,包括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疏散演习规定、个人紧急疏散规定,消防安全处罚条例、火灾事故条例、火灾自动报警报告等。
2.化学品安全,包括化学品实验安全评估规定,废弃物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办法,危化品管理条例,通风橱的管理规定,威胁健康危险物的控制等。
3.工作场所及设备安全,包括电气安全测试,建筑物石棉安全规定,工作状态下设备使用及防护规定,仪器设备及教学设备操作规定,设备例行检查及维护规定等。
4.电离辐射安全,包括镭射安全管理,辐射防护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等。
5.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生态管理办法,生物/医药废弃物的处理等。
6.一般安全规定,包括健康安全手册,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定,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健康和安全标识管理规定,无烟规定等。
7.意外,包括事故与意外报告流程,事故调查规定,急救处理流程等。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深入
1.实验室危险评估系统。建立实验室安全危险评估系统,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对人身产生伤害的可能性,从而决定规避伤害的方法。具体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各学院指派的学生导师,行政管理者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做出相关评估。同时,每年年底要设计下一年的实验计划以及预计使用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进行安全评估。若未经过安全评估的实验是不能进行的,未申报的化学品也无法购买。国内高校及研究所对于实验计划的管理深度相对较浅,缺乏深入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机制。
2.重视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向来是国外高校重视的环节。在约克大学,安全培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广义的安全培训,由院系的安全负责人负责,主要培训内容为用电、用气、安全逃生、疏散演练等广义的培训,每个学期培训2-3次;第二阶段为实验室安全培训,由实验室安全员负责,主要针对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具体按照人数每周进行。培训结束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重视和强化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步。
3.严格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有相关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必须彻底整改通过后方可使用,几乎不考虑实验的进程等其他因素,安全位一票否决制。笔者曾接触到一个做碳材料的实验室,因墙壁上有黑色未知不明材料沾污导致关闭一个月,采样检查结果黑色不明物质为非碳材料,然后整个实验室彻底打扫检查后开放。虽然这感觉有点吹毛求疵,但是确实是以安全为第一考量。实际上,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是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共同的课题,单单制定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并且当出现与制度相悖时,则严格进行监督和追责。
四、结语
本文所述为英国约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他们的安全体系能有效的运行,得益于培养安全意识、完善的安全架构、监督体系以及更深入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没有通用的模式,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尽量把实验室安全隐患降低,从而有力的保障科研教学的正常进行。
作者:陆晓鸣 靳琰 李梦影 单位: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