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思考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形式的变革,郊区城镇化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其对建筑物质量和功能需求明显增加,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大。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三大要素为质量、安全和进度管控,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密切关联。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让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进项目的安全生产,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内容冗杂,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施工前要组织员工认真分析周边的环境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制定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企业的经营收益才有保障,为社会回馈更多的优质产品。综合以往项目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要及时调整制度,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工程在施工方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将安全落实到基础工作。建筑工程品质越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越稳定。
1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建筑施工中,需要从以下内容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首先,提前做好防护措。其次,普及安全教育,提升全员的安全认识。建筑企业本身综合性较强,工序复杂多样。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兴起,安全系数明显上升。如果在现场施工中,工作人员不能提前发现问题并作出积极地防御,那么会严重阻碍到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项目正式实施前,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了解现场的环境,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从以往失败的经验案例中获取经验教训,提前做好防御,有效规避类似事件发生。安全管控要在注重基础工作,实时关注施工现场的变化,及时排除危险因素。由此可见,只有将安全认识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始终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全员共同防范,才能提高安全管控的整体水平。
1.2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推进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都明显上升。正常状态下,在现场施工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单凭现场施工人员的力量无法及时扭转,不仅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影响其在行业中的信誉,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项目正式开始前,工作人员要展开全面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管理工作越规范,项目才能按照预期计划有序实施。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实现企业增收的同时,稳固其市场地位。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就我国建筑行业现行的管理政策而言,部分企业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人员入场制度不健全。从现场的安全培训来看,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员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过于片面,没有专门针对安全管理制定管理体系,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建筑类工程本身的特征决定了现场管理的环境变化较大,影响到管理制度的落实,隐患频发,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2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
根据建筑行业施工中的实际需求,在工作开展中,大多数问题是由于制度不够规范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考虑到制度的约束,过于形式主义,时间久了,制度更是失去了其约束作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第二,由于在现场施工中,各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虽然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未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导致安全工作的效率持续低下,人员安全无基本保障。
2.3施工场地的防护设施不到位
由于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现场施工中,很多危险作业保障措施不够全面。有些工作仅仅是表面敷衍,根本无法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节约资金,安全帽管控制度不规范,设备老化严重,已经失去了防护的作用。即使佩戴也是为了应付检查,真的有危险出现,安全帽性能受损,早就失去了安全防护作用,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外,影响安全的问题还有现场的防护器材是否性能稳定,安装是否到位,是否能真正起到防护作用。如果达不到使用标准,会失去了防护的意义,无形中浪费了资源。所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随时核验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和完备,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2.4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就目前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来看,大部分管理者是基层员工提拔上岗,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从思想观念来看,其安全责任意识有待于提升,无法有效推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工序衔接,对于现场突发状况也缺乏应变能力。项目施工方也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但是大多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与施工现场严重脱节,无法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培训工作大多形式主义。所以,项目的施工方要及时转变思想,健全现有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现有领导层的安全监管意识。此外,现场施工的基层员工大多数为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思想认识差,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操作与自身利益的切实关联,影响到项目的顺利推进。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应对分析
3.1加强施工现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的现场安全管控而言,大多数企业都达不到行业标准。甚至一部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并不能妥善安排内部问题。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命令也是采取敷衍的态度,整个工程实施中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内部安全管理效率明显不足。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大大增加企业风险发生的机率,企业的收益无保障,项目安全指数下降。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安全管控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现有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完善管理措施和方案,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3.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现场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安全管控有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工程按照预期进度顺利开展,内部管理水平明显上升。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认真研究国家颁布的最新管理条例,在政策指导下加强现有员工的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系。制定一套科学标准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失误率,为项目的安全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国家要从法律方面加强对市场安全的约束,并强制实施。如果发现企业违反制度规定,必须要予以严惩,为人们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安定团结保驾护航。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制定明确的实施标准,让企业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准则进一步强化现场监管效率。进一步规范整个建筑行业的安全管控能力,实现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完成现场安装的工器具,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相关操作。待整个工作完成后,要进一步查看其性能是否良好。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设备,如大型起重设施、升降设施和特种操作设备等等,都必须有专业机构出具的合格文件,资质齐全后方可开始应用。现场施工人员要经过考核后,具备相应操作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做到专人专岗,证件齐全。用于工程建设的专业器材,要根据性能分类保管,定期养护和修复。并建立专门的台账,领用和养护信息都要做好登记。除此之外,设备的入场日期,安装日期,验收和养护工作都要做好详细记录。
3.3强化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
安全管控效率的提升,要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及时发现和消灭风险源,才能有效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工作人员要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实施内容展开工作,及时找出潜在危险元素。安排专门的检查人员,随时排查风险的变化情况,加大管控力度。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按照风险源确定等级,并逐级防控,确定最佳的管控方案。每项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都必须明确主要负责人,对于安全风险问题,要严厉追责,提高安全管控工作的认识。危险源排查时,如果发现可能会危险到人员的生命安全或者阻碍工程正常开展的因素,应该及时消除。如果排查不力,发生安全事故,要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
3.4增加安全管理投入
正常状态下,建筑项目施工中的人员管理,要根据建筑工程本身的特征,全面展开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施工中所需器材的管控,并由专人进行登记和管理,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组装后,需要对其质量进行验收,并不断完善后期维护措施。对于起重类器材的管理,要认真规范各部门的职能,并在技术规范指导下严格约束员工行为,以免管理失误而影响后期维护的效果。其次,对于建筑工程中,脚手架应用阶段,要深入分析现场的需求以及脚手架自身特点,完成模板搭设操作。验收工作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实际需求,现场施工中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技术能力考核达标方可开始工作。第三,在基坑的挖掘作业中,要按照工程的技术要求,随时关注结构稳定和周边的变形反应等。进一步明确安全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
3.5施工现场的临建要符合规定
临时工程是建筑项目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项目建设中的临时建筑要选择适宜的位置搭建,并与现场施工区域有效隔离,保证其安全距离达标。比如,现场施工分布包括了项目实施操作区和办公区,员工生活区等。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都要做好区分,并有效隔离。只有各区域之间的分隔距离达到安全值,方可提高员工的安全保障。此外,为了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一般工地都建立了专门的食堂。为了保证人员安全,食堂的卫生要达到国家标准。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界定要划分明确,禁止在操作区安排员工休息场所,对于临时搭建的建筑工程,其材料性能也要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此外,建筑工程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一些声音和粉尘污染,同时还会产生固体垃圾。为了降低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建筑企业要按照国家规范来完善处理方案。尽量避开夜间施工,以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如工期较为紧张时,需要提前以公告的形式通知居民。
3.6确保安全防护用品的有效使
用第一,对于员工的生产中的必须防护品,必须由单位提前配备齐全,并发放到员工手中。在项目实施中,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防护器具的佩戴情况。企业要加大员工的思想安全教育,严格约束员工的行为,在规范指导下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对于违反操作流程的行为,要立即予以制止。施工中应用到的机械设备要认真检查其性能,并完善养护措施。性能达不到使用标准的设备,坚决不允许其进入到施工现场。对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建设项目,应该由专业人员提前确认方案是否可行,以及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现场应用到的材料和设备都要在制度约束下进行管理,并按照维护制度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第二,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第三,对于现有员工的考核,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训工作完成后,要检查员工的掌握情况。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人员,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只有考核结果达标方可以上岗作业。外聘员工需要经过安全培训,成绩达标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第四,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意外,必须要立即找出事故原因,马上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疏散周边的员工。
3.7完善应急救援制度
第一,作为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提前做好事故防范工作。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要提前规划好应对方案,将事故带来的威胁降至最低。完善的应急体系可以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提高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第二,为了提高应急救援效果,要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编制应急方案,考虑问题要全面。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其中一些不可控制的社会影响等等,都要在应急预案中予以体现。第三,项目的施工方要结合工程的风险防范需求,组建专业的防御小组,并根据人员的技术水平分配相应的任务。同时要定期模拟救援场景,不断提升救援人员的整体水平。
3.8强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第一,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无论是领导还是基层员工,都要通过学习提高安全认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推行才会更顺利,以保证各项工作按照预期计划有序推进。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对员工的行为展开规范化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以推进项目的稳定发展。第二,员工上岗前要开展岗前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并考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具备足够的个人安全防护能力,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正式开始工作。管理人员要严格规范员工的行为,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安全防护。同时,要时刻考察他们安全知识的掌控情况,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对于专业技能有特殊需求的岗位,更要随时考察员工的专业水平,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突发事故应变能力。第三,对于基层操作人员,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较为危险,更要注重安全防控能力的提升。丰富他们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4结语
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建筑行业施工中,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及时消除潜在风险。安全隐患抑制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阻碍了行业水平的提升。因此,施工单位提高安全管控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高拥军 单位:兵团第四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