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究

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需要资金投入的管理活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流程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科学内容,需要具备系统性的决策与控制体系及完善的组织架构,才能做到落实企业及内部各岗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从组织,技术,资金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消除和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高能量、高参数的工艺逐渐增多,事故隐患越来越多,事故也更加有破坏性、突发性和社会性,近些年一些重特大事故教训表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工人安全意识薄弱是企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往往基于事后控制模式,在重大安全隐患或事故发生后被动开展补救措施,进而完善前期的过程控制措施,存在安全管理比较延后的特点,部分企业在安全软件、硬件设施上的投入较低,本质安全设施已经不符合行业规范的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更多地是依靠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因此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的安全管理现状。随着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安全管理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相比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更能提升基层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笔者所在的火力发电企业,机组装机容量较大,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存在较多的高危作业,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在机组维护及计划性检修高峰期间,公司及相关方人员最多能达到3000人,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管控难度较大。近几年,企业一直注重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建设,依靠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持续开展了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工具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从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方一体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分享。

一、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据统计数据,高处作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占电力行业所有事故类型比例最多,约为40%,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为了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会经常使用脚手架等作业平台,这些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决定了作业人员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近年来,电力行业因脚手架等作业平台不稳定连续发生了多起事故,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引发了负面的社会舆情,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开发研究脚手架信息化管控系统,对脚手架实行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并结合现场管控手段,共同促进脚手架等作业平台的使用安全性,是企业高处作业安全管控工作的一个有效思路和解决办法。脚手架在正常使用中按照时间、工艺顺序应遵循以下流程:

1.申请搭设。指在工作开始前,需要工作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员确认该项工作是否需要搭设脚手架,如果需要,应联系专业脚手架搭设人员对脚手架搭设情况进行提前策划,对于大型、悬空、异型等符合一定规模要求的脚手架还需要策划专项搭设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相关技术人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2.组织搭设。指脚手架搭设人员根据脚手架搭设方案完成脚手架的搭设工作,搭设人员必须持有正规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如果在搭设过程中因为技术、施工或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变更搭设方式,应该重新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对搭设方案进行修改并重新履行审核手续。

3.验收使用。脚手架在搭设完毕后,工作负责人、搭设单位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联合进行验收,确认脚手架搭设的规范性和结构安全性,验收合格的脚手架方可允许作业人员使用,严禁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脚手架。

4.脚手架拆除。工作结束后,需要将不再使用的脚手架进行拆除,恢复现场原状。通过使用信息化方面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技术,将脚手架日常使用的每个流程做成可操作并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将企业脚手架的管理要求在系统内呈现,能够方便搭设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的相关人员时刻掌握不同地域空间脚手架的使用进度和状态,企业自主设计的脚手架管理系统分为申请、确认、搭建、验收、使用、拆除共六个模块,涵盖了脚手架管理的全部流程。脚手架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化、可视化、流程化、专业化管理的特点,软件可以安装在企业内部服务器中,并设置网址,电脑和手机只要接入互联网,都能直接登录使用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人员和相关方的工作效率,便于增强工作计划性,统筹调配人员、物料等,相关人员可以实时查询不同位置脚手架的状态,便于安全监督管理。

二、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控制事故的重要措施。事故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操作规程等管理要求,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起事故隐患,就有可能发生29起轻伤事故,还可能发生1起死亡或重伤事故。可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安全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管理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现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在隐患排查方面,企业应该关注两方面内容,即如何发现事故隐患和如何跟踪事故隐患的闭环整改。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依托企业内部网站,构建“不符合项”曝光台栏目,具有统计与查询、重点问题、未完成项统计、部门责任划分等内容,企业每位员工包括相关方员工都能登录该平台,可以将在生产现场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填入该平台,描述清楚隐患内容,并可以上传隐患照片,明确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责任人登录平台即可收到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将按照法规和企业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上传整改图片和整改说明,然后由责任人的分管领导进行核实确认,确认后该隐患就得到了闭环。“不符合项”曝光台的设立旨在通过曝光现场存在的隐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时整改闭环。通过每一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使每一位员工自觉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达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目的。企业可以每月对曝光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进行管理提升。该平台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将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发动全员查找隐患;另一方面针对隐患各责任部门要有整改、有跟踪、有落实。此外,对于曝光的隐患和问题,其他部门也可以借鉴学习,避免本部门也发生类似的隐患和问题。该平台会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对安健环工作管理、监察的力度,对全面规范安全行为、促进现场整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相关方一体化管理

相关方,指和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工作关系的团体和个人。发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需要进行机组设备试验、维护、检测、检修等工作,会涉及比较多的相关方,如长期维护相关方、检修技改相关方、设备厂家等,这些相关方普遍存在经营结构复杂、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且相关方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普遍比企业正式员工要低,应该作为企业安全管理重点关注的人群。相关方一体化安全管理,指从选择相关方、明确安全责任、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信用评价等过程进行一体化安全管理,需要涵盖相关方安全管理的全部流程。企业首先必须对需要遵从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企业标准进行梳理,明确现场管理具体要求及相关方的准入机制,明确相关方的人员构成(如项目经理资质、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等)。在相关方单位入场施工之前,需要签订安全协议,明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管理要求和奖惩制度,相关方单位及人员的入厂材料需要经过专业负责人、部门、公司三层审核,审核合格后方能办理入厂手续,这种管理模式重点关注的是相关方的事前管理手段,通过严格把关相关方单位资质、人员资质、工器具、设备材料质量等内容,为后续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相关方入厂之后,就进入了事中安全管理阶段,施工中高风险作业较多,管控难度较大,企业应从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监督检查、“两会一活动”(指开工会、收工会、安全活动)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如企业可以要求管理相关方的技术人员定期参加相关方的两会一活动,对近期的工作进行提醒和交底,并对近期内外部的安全事故事件进行集中学习,针对性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可以持续提升相关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在高风险作业方面,开工前应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确保相关措施执行到位,开工前还应该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都能熟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在相关方工作完成后,企业还可以对相关方开展评价活动,从安全、工期、质量、进度等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对于发生严重安全隐患的相关方建立黑名单制度,督促相关方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时,一方面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管理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和高效、便捷的特点,设计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创新管理措施,并在应用中逐步优化,从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地,确保顺利完成每年的安全目标。

作者:李京 单位:铜山华润电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