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客观因素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客观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客观因素

摘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多方面的,只有正确认识并剖析其主客观因素,才能建立更加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也能从中挖掘出提升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关键点。不同的需求层次对应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联系主客观因素,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才能确保制度有效,措施得力,高效落实,从而保障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词:主客观因素;以人为本;实验室安全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更是保障实验室平稳运行、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根本。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左右实验室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秉承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以人为本也成为一种无时不有、无刻不在、深入人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为制度的顶层设计、常态化的管理行为注入了更多的人本情怀。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以人的不同层级需要为出发点,探讨人的心理感知和行为动向的理论研究,具有普适性。其将每一个需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排列,阐明了人类需求不同等级中的相异特性,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项激励措施。对照实验室安全管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每一层次都与安全息息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每一环节都与之环环相扣,二者的共通点能够为制定更加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打下了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内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层次逐级递增,前一层次需求实现后便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以此类推。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类行为按此顺序产生需要、目标、动机和行为,因为有需要才会催生更高一级的目标,而为实现目标而出现的动机和行为是实现自身需求的必然要求。正如文献中所述,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是维持人健康、生命的必备条件;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等具有安全感的需求,是人类保障自身身体和情感安全的需要;社交需求是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融入组织和集体的需求;尊重需求可以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创造价值等,是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是在满足前四项需求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需求。

(二)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需求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方面,从实验师生的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安全制度,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实验场所安全;另一方面,在方方面面凸显出安全管理的人本情怀的基础上,也强调了实验师生在安全管理中所需承担的任务。马斯洛需求理论以研究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出对人行为的探讨,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客观物质和环境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作为实验主体的人的状态,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能够为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二、实验室安全的主客观因素

(一)人对安全的主观管控

客观物质和环境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作为实验主体的人的状态,关系到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客观物质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最好体现。建立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和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实验室的可持续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育实验室安全文化,是人对安全进行主观管控的根本要义。人对安全的主观管控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作为实验主体的人的安全意识是可以在后天长期的正确引导和系统培训下形成的,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冷静沉稳应对,以安全意识和规范动作预防常规性错误的发生,使各方面安全技能真正起到实效;另一方面,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科学性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系统化安全培训的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备,能够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从主观上确保安全的基本举措。两方面相互结合,共同形成人对实验室安全的主观管控。

(二)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

广义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实验环境。物质环境包括设备设施的配备是否齐全以及运行是否正常。物质环境的良性运转能够确保实验师生的生命安全,一旦有所疏漏,造成设施损坏或实验过程的操作误差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危害,即使一小颗螺丝钉的缺损也不可小觑;实验环境包括水电安全、消防安全、化学品存储安全、废弃物存放、实验室卫生等具有不同特点和危险特性的小环境,每个小环境的规范性都是确保实验人员安全与否的重要基础。两种环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实验室安全的大环境。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客观因素的应用

(一)健全规章制度,筑牢实验室安全管理基础

各高校应重视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并以此为着眼点,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制度体系,形成了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制度框架,是落实和规范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依据,对健全监管体系和完善安全责任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第一道屏障。

1.明确责任体系

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分工负责制,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各单位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严格落实院系层面安全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到人,形成了学科特色鲜明、制度建设多样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2.强化安全管理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包括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承压气瓶、废弃物、仪器设备与操作、水电气、设施、消防、内务、建设与改造以及安全培训及准入制度。

3.形成应急预案

制定了学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物污染、特种设备、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基础应急预案。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参考学校应急预案自行制定了专业化、具体化的应急预案。

4.落实安全检查

建立了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制度,明确了检查形式、检查内容和隐患整改的要求,并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在各类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排查清单。

5.规范采购流程

规范了学校实验室化学品的采购流程,并根据化学品不同特性,分别对普通危化品、易制爆化学品以及易制毒化学品作出明确规定,从根本上理清采购程序,在源头上防控安全隐患。

(二)推动信息化建设,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

构建化学品管理平台,打造实现化学品采购、使用台账管理、数据统计和上传、报表生成、报废申请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信息化平台,是学校实现各类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新途径,能够实现与数字化校园及相关软件的数据共享,充分体现学校化学品管理特色。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进行,在实际运行中逐步完善,不断满足实际需求,充分体现管理特色。在学校化学品电子台账生成的基础上,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优势初现,各级单位可根据动态台账及时掌握化学品使用情况,实时统计重量、金额等相关信息,尽显准确性与时效性,并随着后期台账功能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平台使用的优越性将会更加凸显。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罗列,更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主观行为和客观环境要素为实验室安全的建立提出了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解决思路。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文化意识能够从主观上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各项体系制度和技防人防手段从客观上确保了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外部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屏障。

参考文献:

[1]陈海象,林自葵.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250-253.

[2]张珊珊.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16.

[3]栗继祖,李红敏.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矿工安全行为[J].现代职业安全,2019(08)90-92.

[4]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0-12.

作者:张彦茹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