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管理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心理教育探究
一、心理教育定义及现状
1.心理教育的定义。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2.心理教育的现状。
云南某学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高校学生关注和接受心理教育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很多学生认为接受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对于缓解心理压力很有效,但对心理教育却存有误解,认为心理辅导的对象只是有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的学生,自己的状态并不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而在心理调节方式上,很多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同学倾诉。这说明,学生虽然认为有必要设立心理教育机构,但是认为心理教育与己无关,表现得对心理教育机构及其活动并不关注。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及心理问题
1.家庭教育造就的心理偏差。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侵犯学生基本权利行为的思考,提出在依法治校境域下如何开展学生管理教育工作,通过构建法治育人环境、完善法治规范体系、实现法治救济途径,维护学生权益,实现法治常态下的学生管理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依法治校;管理教育;学生权利救济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的思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和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教育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到国家建设人才培养和民族复兴大业内驱力量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步伐,施行依法治校发展战略。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生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保障校园秩序稳定。
一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行为存在“非法治化”的状态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有效结合,可见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管理具有主导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学生管理思维及模式的惯性作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致使高校学生管理中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没有引起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致使学校管理制度中不合法、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过程中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学生受教育权实质就是学籍资格,可以具体到学生进入学校获得学籍和退出学校丧失学籍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寒窗苦读,参加各类入学考试,由于地域、层次、学生身体差异等原因,受到分数、名额、体检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学生享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另外,择校、权钱交易等腐败滋生的土壤也无法保证学生享受公平的录取机会。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总是包含着退学、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等改变大学生身份的条令,这些条令本身是否合法就存在着质疑,与“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原则相背离,存在着学校行政规定大于“法”的事实,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2.侵犯学生的隐私受保护权利。隐私权是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作为公民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近年来,学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大批的技防手段得以实施,校园、教室、宿舍走廊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大量的摄像头,对所拍摄的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资料公开传看播放、随便使用,无形中是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还有诸如考试成绩公榜、私拆学生信件、窃听学生语音通话、私自翻阅他人QQ、微信等信息,都是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3.侵犯学生的客观评价权利。我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学业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公正评价权,教育者应该按照师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对受评对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保障受教育者享有这项基本权利。恰恰相反,学校的各种规定剥夺了受教育者的这项权利,诸如受处分者不能享有评比先进的资格、不得享受奖学金待遇、受留校察看学生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有些学校规定没有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和没有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不能毕业等规定,从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教育部颁布法律条款相违背,侵犯了学生享有的客观评价权利。到今天为止,有部分高校取消了过英语四、六级取得位的要求,无疑是推动学校法治化改革进程的一个里程碑。以上所列三种高校学生管理教育的“非法治化”行为,是管理者容易侵犯学生基本权利的行为。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还有其他类似侵犯学生财产权、知情权、自由权、婚姻自由权、生育权等违法行为,都不易引起管理教育者的重视。
二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行为存在“非法治化”的成因
造成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行为存在“非法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保守落后的思想跟不上时代日新月异变化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管理层法治观念淡薄和方式方法欠缺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居高临下的师道强势。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自古以来,师道尊严在人们思想意识中占有重要位置。学校中最主要的关系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这种关系的存在本身就是没有平等而言的,教师居高临下,具有主导权和绝对权威,是教练员也是裁判员,掌握着评价的规则和话语权。而学生相对处于弱势,只能尊重和服从,扮演好运动员的角色,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有意无意间,管理教育者就侵犯了受教育者的权利,还被戴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高帽子,行为上违法了却感觉不到。2.以“规”代法的治校条款。学校管理对象被分为教师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教师法、职业规范、师德规范等制度约束。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学校本身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来进行约束,由于高校管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地位上不具有对等性,所以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存在着重视学校权威、轻视学生权利的失衡现象,大量的条款规定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准怎么样,有些条款无视学生的权利。高校管理教育者在思想观念和规章制度执行上都有侵犯学生权利的危险隐患。3.忍让退步的学子情怀。纵观当前各高校发生的学生维权案件,步步艰难。一方面由于我国教育相关法律不健全,在法律适用上难以找到合适的条款。另一方面重要原因在于高校管理教育以行政化命令为主,有着极其复杂的行政背景,某些行为也是教育相关法律赋予高校的权力,法院难以插手学校与学生间侵权案件的管辖和处理。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行政处理是具有合理性的,作为学生理应接受,并认真履行处理条款,在丧失权利的情况下忍让退步。再加上学生主体本身维权意识淡薄,放任高校管理教育的侵权行为得以存在和延续。
美国护理教育与管理的差距
作者:陈兰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信息技术为美国护理管理效率的提升创建了平台
计算机的应用已在美国的护理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中普及,护士的护理记录、护理程序、护理计划和评估等护理内容均被输入计算机内,并且作为患者病历的主要内容。美国的护理部主任/护理副院长可随时从计算机上查阅任何护理内容并进行质量审阅,及时将审阅中发现的问题及指导意见通过互联网反馈给病房,对改进病房护理工作起到直接指导作用,而且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益。护理部主任/护理副院长也经常不定时地深入到各个病房,对所有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查房与指导,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及病房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或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同时,他们也会将每次查房结果和有关内容输入计算机,方便年终考核时查阅。除此之外,病房内日常护理质量的监、管、控则依靠各病房的护理管理者负责把关。病房危重患者或当天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监察是护理管理者每日工作的侧重点,并在每天下班前1小时检查病房内当日所有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以确保病房每日的护理质量。护理管理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医院使用标准化管理软件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不同岗位的护士长每天都要将该科的管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质量评估和信息办公室做综合处理并对科室进行反馈,这使管理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提高了管理效率。
法律法规为美国护理规范执业的环境提供了保障
美国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行行业协会管理,护理质量标准全国统一。美国法律规定,任何性质的医院都要执行国家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委托的联合调查团制订的《医院质量标准》。联合调查团每3年对医院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出版一套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的质量标准手册,包括了护理质量的全部内容。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根据JCAHO护理质量标准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护理质量管理手册》。医院各层护理管理人员都把JCAHO颁发的护理标准做为质控依据,并根据《护理质量管理手册》将标准落实到各个环节,患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哪一级医疗机构,都能接受到统一标准的护理服务,充分享受到优质护理。我国目前每个地区的发展不同,医院的等级不同其护理水平不一,因此患者享受到护理服务也不同。病房布局为美国临床护理工作的场所提供了方便美国的病房在设计上与我国有所不同,大多数病房呈“回”型设计,四周为病房,中间为医护人员工作区和生活区。每个病房都配有小型药库,各种科内常规药品按一定基数配备,并由计算机进行管理,低于一定数量时由药剂科的人员去临床进行相应补充。科室的各种仪器管理方式也是一样,均由院内统一安排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相应检查,出现故障随时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护理人员来回到药房领取药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减少了护士参与非护理工作的时间,真正做到了“把护士还给患者”。
美国经验中的借鉴点
健康护理很可能为新时代的发展主导,护理管理者及护士都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护理教育的发展也许会逐步转向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的教育,护理管理工作也将会因此而全面从医院扩展到初级保健、社区服务、家庭护理和个案管理。我国卫生行业在国家发展的背景下,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全民实行居民医保,就医的人群越来越多,加床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加上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少数地方医保结算率低下,部分医院为了节约成本,不能储备机动的护理人力资源库,所以,导致护理人员长期加班,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丰富化,要求卫生行业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质保量地提供诊疗、护理等专业服务。在这样的需求与现实下,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护理管理者都应该冷静思考,如何应对及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何借鉴先进经验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者的岗位培训制度,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如何更好地使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等等。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做出相应的教育制度改革,而根据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中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人才必须要同时具备管理、经济、理财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而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体系将会变的更加复杂,所以现代的财务管理人才要想适应今后的社会经济的需要,就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才能够处理各个方面的财务问题,这也是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现代社会也是要求财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协调发展。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如今的高等教育教学中,财务管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仍然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现代财务管理的培养目标并不符合,因此要想实现现代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的财务管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具体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专业特色课以及选修课几个部分,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部分的教学作用。
(一)通识教育基础课教育基础课的教学作用主要就是为了加强现代教学的中的素质教育,从而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让大学生在学生别的课程而打下基础。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要牢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基础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育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制式、数学、体育以及文化艺术学等多种课程,这些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经济中能够应对各种问题。(二)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学习了通识基础课之后,自然需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了,这也是整个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强调学生知识的覆盖面,同时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跨度,让课程跟上时展的脚步。专业基础课程中主要就是包括与财务管理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说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网络经济学等。
(三)专业特色课
专业特色课主要就是财务管理专业特有的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各种基础课程之后,要想真正的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财务管理的特色课程是其中的关键,学生将在基础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应用到专业特色课来,主要的财务管理特色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专题、财务软件应用以及财务战略管理等。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旅游管理教育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相关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鉴于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找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趋势,遵循教育改革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以培养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为宗旨,让院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旅游管理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进行校企合作已经是促进人才发展和企业进步的首选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其初衷也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满足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旅游管理的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市场变化趋势,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把握侧重点,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虽然以往的教师能够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这就需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随着与企业合作的加深,教师能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把握教育方向,不被社会淘汰。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时间比较短,使得相关的合作不深刻,一些学生实习能力差。另外,企业提供的岗位发展空间小,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没有实质的进展和效果。如何顺应时展,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是每个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面对的难题。
二、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旅游管理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人们外出旅游的增多,相关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也日益扩大。为了解决企业人才匮乏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更好的就业,实现校企有效对接,就需要平时多加强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教学目标,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众所周知,校企合作就是为了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工作应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位,通过分析需求特点,设立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地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又快又好地发展。甘肃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校企双方从专业招生、教学、管理到学生就业等开展全方位合作,这种“企业深度融合,产教密切结合、校企共育人才”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对接。
(二)提高教师水平
交通管理教育及执法
1概述 据汽车化发达国家经历和有关研究资料证实,过去与现在多注重技术装备,把技术装备和道路设施作为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看待,而忽视对贯通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人群参与的交通特性研究近I一儿年来的城市交通发展i正实,单靠修建道路,难以满足新的交通需求,也不是治本的办法。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从制汀交通政策和交通管理角度出发,寻求与交通增长需求相适应的发展策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水平,近年来被视为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制定交通管理策略的依据,也是充分挖掘交通设施潜在效能和根治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 2石家庄市交通安全教育认知分析 交通认知表示交通参与者对交通环境信息加以选择,确定其意义并运用自己的认识来处理交通行为的过程。由于生理、职业、文化和交通条件等特点的差异,人们的交通行为的选择、加工、处理过程等活动也有所不同。考察城市交通安全认知情况是分析与研究交通管理教育效果的基础,同时,交通安全认知水平也是研究和制定城市交通策略、规划、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根据石家庄市交通管理现状所涉及到教育对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分别采用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走访和询问等方式,对驾驶员、城市居民、中小学生和流动人口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调查,采集人次样本数37634人,累计交通运行观测2446h,其整理分析结果如表I所示。 2.1职业驾驶员人群认知特征 从驾驶员认知情况调查分析可知,有近80%完全了解有关交通安全常识,但仍有20%的驾驶员只是部分了解或不了解。结合驾驶员人群年龄、职业、文化以及交通违章与事故分布数据研究分析表明,认知水平较低的20%驾驶员群体大多分布在低年龄、低驾龄或干部职业的组别中,这与高比率的交通违章和事故分布相一致,说明认知水平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在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方式和频率方面,主要以强制性的集中培训和综合教育为主,而个人自觉或主动学习的比例明显减少。从接受教育次数的年龄组分析可知,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龄组,同时也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事故的高发年龄组。 2.2城市居民人群认知特征 从石家庄城市居民总体认知水平分析来看,完全了解的仅占到20%,部分和不了解的约占80%。与接受教育的方式渠道和次数相结合的分析研究证明,只有极少数居民有过集中学习交通安全教育的经历,而近80%接受有关交通教育为空白,所认知的初浅交通安全常识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来自于声像和报刊这种中间传播媒介。研究分析表明,石家庄市居民交通认知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单位和组织没有对交通安全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加之社区宣传教育组织不力,硬件设施缺乏,使石家庄城市居民整体交通安全意识水平严重偏低。结合城市居民、行人、非机动车出行违章和事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市中心区约近56.43%的市民处于违章行走,社会中的不文明交通行为随处可见。 2.3中小学生人群认知特征 中小学生接受的交通安全教育60%一80%来源于学校和家长平时的要求,其余还有一定比例受警察的讲课教育。但与整体教育效果的认知水平相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总体认知水平较低,不了解的约:‘了32.06%,部分了解的占53.56%,r解的为10.3()%。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的不重视,能够纳人教学大纲、有固定教材和一定学时数、实施交通安全教学管理的学校为数很少,从而缺乏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行车走路的良好习惯,给今后社会文明交通带来巨大的教育任务,这与国外作常重视儿童和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形成明显的差距2.4流动人口群体认知特征流动人口能够了解交通安全认知水平的仅为12.9%,充分显示出受教育少,认知水平低的特点,是城市交通安全教育的盲区人群。 3交通管理教育研究 交通管理教育主要侧重研究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规划配置。 3.1硬件设施的规划研究 路面交通管理宣传教育设施。主要针对石家庄市道路交通条件、驾驶员与交通参与人群在城市不同区域所表现出的交通行为,在城市道路路口与路段设置能指示或警告人们正确交通行为的宣传教育设施。从交通管理教育的意义上讲,它是根据不同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配合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一种更为直接、明确和现实的宣传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教育手段。 路面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牌主要的规划和设计问题是视认性与表现形式,设置的地点与更新时间,而其中的表现形式是使宣传牌达到相应教育效果的核心,应根据城市区域的不同地域特点、人群构成特征、道路设施情况和交通运行特性,尽量运用间接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图案、文字,有明确心理渲染目的指向,把交通安全教育、警示主题表示出来。 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该设施是针对石家庄城市交通的特点,旨在建立一个具有交通管理教育组织管理培训和教育研究与决策的科学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实现城市交通管理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连续性和长效性。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的教育功能如图1所示。 3.2软件设施的规划研究 交通管理教育组织机构。交通宣传教育属十社会开放系统,涉及到的部门多、因素多、范围广。具体实施需要进行广泛的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非某一个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所能完成。 因此,必须有总揽全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领导部门和工作机构来负责实施。制订交通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初步决策方案。该机构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如公安交通管理、教育、宣传、法制、精神文明办、城建、交通等组成的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订石家庄市交通宣传教育发展规划政策和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解决交通宣传教育管理和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相关职能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p#分页标题#e# 交通管理教育内容研究。交通管理教育的对象一主要是人的宣传教育。由于人的职业、年龄、文化、单位之间的差别,构成各种人群的交通认知心理和行为结果也是千差万别。为此,运用传媒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将不同人群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和再生传播媒介,有针对性、有计划、分层次地研究交通管理教育内容。 4交通管理执法研究 从本质土讲,交通管理执法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它是通过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是一种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具体的直接的和强制性的行政执法管理。 4.1交通管理执法影响因素的均等性 研究证实,在交通管理执法过程中,无论所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多么微小或多么间接、多么重大或多么直接,其影响因素作用的重要性程度都是均等的,都会影响到交通管理执法目的的最终实现,这就是交通管理执法影响因素的均等性特征。因此,在实施交通管理的执法中,必须关注和重视每一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和外延,尽可能地避免影响因素的缺失或认为是次要因素而导致执法目的无法实现。石家庄市交通管理执法建设根据这一研究思路,重点进行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地方交通管理法规的规划建设。 4.2交通管理执法规划研究 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重视交通管理和执法管理的现代化,理解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提高执法的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主要借助于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交通警察培训制度,重点在科学的培训机制和教学计划的建设上,加快提升交通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交通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交通管理中各项原则的基本法律规定;部门法(或单行法规)是对交通管理法律的具体规范;地方法规是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和实施的规章,三者构成了我国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地方性法规是具体实施者,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如果地方性交通管理法规建设一成不变,跟不上外部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对交通活动的规定或部分规定就会失去应有的调节作用。 从法理研究理念的基础上,将石家庄市交通管理法规建设规划侧重在交通管理处理行为(狭义行政行为)和交通管理执法处罚、检查、监督(最狭义行政行为)层面上,由此结合上位法构建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又相互统一的多层面、多角度、多九位的交通管理法规框架体系。依据这种研究思路,制定出了适合石家庄城市交通管理的16部地方性交通管理法规体系。 5研究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 在交通管理教育和执法的具体做法方面,从深层次的观念上,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一个是要高度引起政府与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把交通管理宣传教育当作社会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品质和城市市政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去抓,成立由政府牵头的专门的、综合的协调机构,建立起一种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从交通管理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和资料分析研究来看,政府部门的重视都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个观念上的重点转变是改变以往将交通管理教育对象看成是被动的、静止的和孤立的观念,要以科学的态度和传播学的眼光,把各类不同的交通管理教育和执法对象看成是交通教育宣传的再生媒介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对一些特殊的宣传媒介,采用请进来或善待的方式,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赋予相适应的宣传教育方式,进行二次三次再生宣传,形成交通管理教育全方位、立体和连锁式波动效应。 —通过交通宣传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在每一个社区建立交通宣传联络员;设立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栏。根据当前的交通安全形势,时常更新宣传内容,在教育内容上以交通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为主,多一些具体内容,少一些口号。 —在社会交通执法层面管理上,采用“交通卡”违法记分制度,由路面执法交警记分登记,及时通知市民所在单位进行组织教育;无单位的自由职业者,违法登记记分满后,定期到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集中培训教育。 —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管理和监督,把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纳人幼儿园的幼稚期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校的正规素质教学中,会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立法把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建立起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编写交通安全教材;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实施措施。 —调动广大市民关心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广泛开展有奖征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警句、交通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警民共谋畅通路”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市民的沟通和联系,让市民出谋划策。 —开设“交管热线”和“局长信箱”,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普遍关注的交通问题必须限期整治。 —开展“多警联动”措施,组成由户政、经保、文保、巡警和交警互动,既各有任务、又互相配合的交通安全宣传队伍。大中专院校由文保负责、企业由经保负责、流动人口由户政负责、中小学校由交警和当地派出所负责的联动措施。 —制作“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指南”,使交通安全服务进社会、进家庭。“指南”内容由机动车篇、非机动车篇、行为篇、标志篇、服务指南篇构成。 —依托商家,有针对性地与商业宣传活动做得好的企业相结合,进行场地交通游戏或其它方面的合作,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在公共汽车上设置语音交通安全宣传,有条件后可逐步向电视图像宣传形式过渡。 总之,运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管理教育的切入点和具体措施就会有很多种方式。因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客观存在的规律,随时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施行交通管理教育的切人点。#p#分页标题#e#
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
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弱化这一不良现象说明了学校管理核心价值弱化,教育意义走向了歧途,教育管理成了学校的核心而凌驾于教育之上。本来,学校的正常运转需要教育管理,教育性是学校的核心性质,而管理应该也有教育性,学校管理教育性要建立在学生的可塑性之上,要易于管理,所以为了学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管理的教育性,使教育变为培养人才的真正场所。
一、学校管理实践中教育性的弱化
1.学校管理目标的功利化
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目标是什么,目标又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对学校教育工作产生实践活动的影响,但是,学校很多时候把目标定位时带上一些功利化色彩,这种功利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现象:第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学校经常会有物质奖惩机制,教学成绩是通过经济利益体现出来。老师们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时就会以损坏学生发展为前提,老师对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第二,只看重升学率。很多学校评价老师的教学好坏,是简单地用升学率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情况,所以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看中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老师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学生没有在教育中得到身心的会面发展,导致教育的片面性。老师不懂礼貌、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快乐。
2.学校管理机构的科层化
学校的组织管理机制为校长负责,下设中层领导,再下设普通老师,上级具有权威性,下级需无条件服从上级。这种管理组织会产生严重的官僚主义,上下级容易产生矛盾,老师们没有主人翁的感觉,没有独立意识,使教学工作成了一种压力下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创新,没有主动性,缺乏合作,严重限制学校的发展。
3.学校管理过程的程序化
高职学生管理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重视纪律,尊重纪律,但却忽视了管理在学生教育中的功能,造成了学生对于管理教育功能的缺失是学生管理教育在中国的现状。据此,就高职学生管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问题;教育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管理教育功能分离(即表现为学与管的分离),重管理轻教育,管理队伍水平不高(高职院校管理教育的队伍一般为任课老师,并不是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和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到位等问题。
1.1高职院校管理教育功能的分离
管理与教育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管理的表现主要为宿舍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个人卫生管理等,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在管理中实施教育是高职院校管理的特殊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教育中,高职往往只注重管理,忽视了教育的作用,再加上管理部门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们瓦上霜的冷漠态度,以及各自为政的策略,使得管理教育达不到良好的功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