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关键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技术论文

教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新的浪潮正在教育领域引发深层次的变革,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归结为处理谁来研究、在哪研究、研究什么、研究成果等问题的4W模型。通过对2017—2019年公开的论文和专利等文献的检索与分析,反映出教育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总体上成果颇丰,在关键技术上侧重于学习算法的研究,而在应用领域更加关注智能机器人和教育游戏;相较于企业,高校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

关键词:教育人工智能;文献分析;4W模型;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确立的,指让计算机像人那样思考、学习和认知,即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1]。大数据智能的出现、群体智能引起的关注、混合智能在人机一体化技术中的引入、跨媒体智能的兴起、无人系统的迅速发展等都初步崭露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锋芒。

一、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多个国家已将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划,力争抢占科技的制高点。2017年,国务院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即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力助推人工智能的发展。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人工智能新的浪潮正在教育领域引发深层次的变革,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应用新技术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概况与文献综述

2006年Hinton等人提出的深度学习技术拉开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序幕。ImageNet竞赛代表了计算机智能图像识别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水平,2015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识别准确率方面第一次超越了人类肉眼,人工智能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伴随着机器视觉的研究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不同研究领域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微软将英语语音识别错词率降低至5.9%,可与人类相比肩。如今,人工智能已由实验室走向市场,无人驾驶、智能助理、新闻推荐与撰稿、搜索引擎、机器人等应用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相关研究,闫志明团队概括了人工智能的内涵、技术与应用等内容,侧重对美国政府两个人工智能报告的解读,分析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探索了机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2];贾积有探讨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热点问题[2];唐烨伟团队分析了人工智能与STEM等课程的融合[4];吴永和团队构筑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系统[5]。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论文编校中的问题

摘要:结合在《辽宁农业科学》的编辑、校对工作实践,列举出了诸如文章题名、各级标题、正文文字表述、标准化运用中经常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改正方案。以期对广大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校对;问题

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都需要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在期刊上,但是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只是着重于所从事研究的目的、方法与结果及推广技术本身,却忽略了文章在文字表述上的规范和论文写作时的标准化问题,使得所写文章虽然学术水平很高,但是读者读起来却很不顺畅,大大降低了论文的整体质量。本人通过多年在《辽宁农业科学》的编辑校对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科技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有所帮助。

1论文题名及文内各级标题出现的问题

1.1题名中出现的问题

论文题目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精准表述,是文章创新点所在。它不应该过长,最好不超过20字;不应该写得过大,读者看见题名很吸引人,可是读到内容却感觉空洞,没有新意,使人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题名与文章内容要一致,不应该脱节;再有就是在论文题名中最好不要出现标点符号。例如有一篇文章的题名是“我国**种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文章题目很大,看篇名应是对全国**种业的概括总结,是一篇能引领**种业全局的文章,可是在编校过程中,却发现内容并不是很全面具体,只是简单地从个人观点角度对**种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经编辑与作者沟通说明,将题目改为“**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之我见”,这样就避免了文章题目过大,过空,与下面的内容更加贴切。还有一篇文章题名是“**平原苏打盐碱地种稻关键技术”,可是内容并不是单一的种稻技术,而是一篇总结性的文章,是对这一技术环节的归纳总结,所以将题目改为“**平原苏打盐碱地种稻关键技术问题”,加上“问题”二字就更加文题相对了。另外一篇文章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发展”,题目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却不应该有标点符号,应改为“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发展”。

1.2各级标题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责任编辑新使命

科技期刊责任编辑通常的工作是初审所负责方向的稿件,选择外审的专家并提醒专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稿,退修并分析专家意见、与作者沟通专家意见和帮助作者完成修改,送复审并提供作者的修改稿和修改说明,复审回来后分析专家意见并对稿件做出刊出或退稿的最终意见,提交最终意见给领导签字并通知作者,同时通知作者版面费事宜,最后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期刊出版后对刊物的审读等。而在新环境下,科技发展和传播都非常迅速,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再按照老的工作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以前的环境中科技期刊的发展都是依赖自由投稿、纸质媒体,这个速度是非常慢的,现在信息化时代,如果不及时抓住当今热点,那么迟早有一天该刊物要淘汰。所以在现在的新时代,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责任又有了新的内容[1-4]。

一、大力发展组稿和约稿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的根本,优秀的稿件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优秀稿源,期刊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期刊质量的提升更是很难达到。而且目前因为科研的评估体系的提升,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对于发表文章要求提高,大量国内优秀文章都流向国外期刊,少量的优秀文章流向国内一流期刊。在这种情形下,留在国内出版的少数优秀科研论文作为稀缺资源,成为各个科技期刊争抢的目标。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项重大科研项目纷纷启动,关于电力方向2016年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就有19项,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分布式光储发电集群灵活并网关键技术及示范,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支撑低碳冬奥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和保护,±500kV直流电缆关键技术,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这些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还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花了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些项目,以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和造就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科技人才,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和工程项目,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其定位是稳定科研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人才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些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反映了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责任编辑在新的环境下应该紧跟各个重大项目,把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及时报道,所以责任编辑要加大力度组稿和约稿。对于组稿和约稿,责任编辑要紧跟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专家的研究方向。约稿,一般是和专家一对一的约稿,首先要了解专家的研究方向,以及他曾经做过的项目情况和他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情况。约稿分约综述和研究型文章两种,对于约综述,包括一直从事某个专业方向研究的专家在这个方向长期的积累而写的综述文章和正在研究项目的相关综述文章,所以还要了解专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这样他的综述才有可能在行业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种是研究型文章,这种文章的约稿通常都是基于专家在研的项目来约稿。组稿,难度还是要大一些,一般也是针对重大项目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选择组稿的内容,下一步就是找专家了,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找一个特约主编来帮助期刊组织稿件,这种通常是找此研究热点或重大项目中号召力非常强的专家,另外一种是责任编辑自己找和组稿内容相关的尽可能多的专家,一一联系(发邮件和短信),通知专家投稿。不管是组稿和约稿,责任编辑都要和专家紧密联系,深度了解专家的研究项目,这就需要责任编辑在平时多留心,加大力度组稿和约稿,并不是就忽略了平时投稿,对平时投稿的文章应该多留意,因为很多作者都是审稿专家,一篇投稿来了,责任编辑要留意专家情况、基金项目情况、专家在其他期刊文章发表情况、引用情况等,通过汇总,能发现不少内容,有部分综述文章就是通过留心平时作者投稿得到的。另外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这样责任编辑可以与专家建立初步印象,回去后可以把专家加入审稿专家库,以便今后更方便联系。最后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目前的基金项目和重大专项,有目的地和这些专家保持联系,跟踪项目的进度和及时发表相关成果[5-6]。

二、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各种资源

以前作为学生时使用数据库,通常是为了写文章时,用以搜索是否已经有类似文章,以免出现重复,即查新;或者搜索相关内容的文章作为参考,即查资料。另外文章写好以后,对文章进行复率,以免文章重复率过高而被期刊拒稿。总的来说就是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与写文章相关,也就是考虑了作者和读者的作用。做了编辑以后,特别是做了某个方向的责任编辑,才发现数据库的资源非常丰富,刚开始工作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数据库来查询本期刊的相关文章的下载情况、引用情况,只是作为了解和分析。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一系列关于科技期刊的排名、奖励涌现,如:科技类期刊排名,电力期刊排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这些排名和奖励荣誉都是和各种期刊指标有关,这些指标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得出。首先一篇论文被期刊录用后一般需要进行印刷出版,印刷出版的周期包括论文的修改时间、加工时间、终审时间、印刷时间、产品运输时间等,再加上许多收稿量多的期刊要排队出版,稿件录用之后还要等待印刷出版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以上。一篇论文完成之后,在出版传播环节时滞过长,将影响作者的成果得到国际国内学界的认可的速度,也影响我国世界领先、先进的创新成果第一时间得到公认;对读者而言,则涉及他们是否能够及时获取科研情报和新知识,是否具备在国际国内的竞争能力。因此这也影响学术期刊是否具有对国际国内稿件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所以为了让更优秀的文章更快出现在读者面前,产生更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力,科技期刊可以与中国知网签订优先出版协议,发表周期可以缩短,下载即时产生。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章,作为责任编辑,不仅要关注本期刊相关方向的文章,还要关注其他期刊相关方向的文章,而数据库这样的一个网络平台就可以提供帮助。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目前科技期刊办刊的一个指挥棒,而评价指标要好,则科技期刊收录的文章质量要好、创新性要高,那么文章的下载量和引用次数要高。在数据库中,可以对某一时段(近期)各个刊物(同行业内)的下载量和引用次数进行分析,找出下载量和引用次数排在前面的文章,可以分析出哪些方向是目前的热点和重点文章方向。还可以对行业内不同热点方向在某一时段(近期)的文章进行总的分析,通过对作者、题名、出版期刊、发表时间、下载量和引用次数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知道不同热点方向哪些作者和哪些团队的文章质量高、引用好。这些信息都是可以为以后的组稿和约稿提供帮助。

三、使用投稿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科技期刊的稿件处理以前一直是采用的邮件处理,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科技的进步,科技成果涌现,投稿的文章也越来越多,科技期刊开始使用投稿网站。目前投稿网站的功能有期刊介绍和编委会成员、作者投稿、编辑办公、专家审稿、稿件查询、过刊浏览、期刊订阅、广告服务、编辑联系方式、公告等。投稿网站上还有该刊所有的作者信息和专家信息,这个是给我们编辑作为一定参考的,可以帮助责任编辑把作者发展为审稿专家,分析作者团队投稿情况。过刊浏览给读者免费提供了文章参考,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期刊订阅、广告服务、编辑联系方式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相应的联系方式,加强了编辑部与读者、作者的紧密联系。专题组稿通知、栏目设置、会议通知一般都放在公告中,可以更快地让本刊物的读者和作者了解。除了刊物投稿网站外,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几年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非常迅猛,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一个高潮期,各大互联网站点都开始了移动布局,相继推出客户端和专用于手机的移动站点,比如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其中微信又是这些移动app中佼佼者,用户量和平台成熟度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却也不仅仅具有社交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方式。这种新兴的传媒方式用于科技期刊,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期刊每期文章及目录、论文推介微文、专题介绍微文、会议报告ppt、实验室介绍微文、攻关团队介绍微文、科普知识微文、征稿通知、会议通知等,方便快捷,使期刊文章及期刊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大。部分期刊还把改刊物微信公众号和刊物投稿网站链接,可以直接用手机处理稿件,审稿专家和编辑出差在外,即使手边没有电脑,也可以不耽误审稿和处理稿件,大大加快了期刊的工作流程。责任编辑的责任就是充分利用刊物投稿网站和微信平台对期刊文章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充实投稿网站和微信平台的内容,积极参与其中,为期刊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阅读全文

技术预测工程类学科建设论文

1技术预测

人类的技术预测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二战期间其应用逐渐广泛,战后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对未来科技的研究,尤其是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科技发展的重心从军用方面向民用部门转移,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领域变化加快、复杂性增大,传统预测方法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技术预测研究陷于低谷;直到20世纪末,在全球创新需求愈发强劲,以及新的预测方法和形式的带动下,技术预测研究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技术预测的重要性,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韩国等国家都在积极开展技术预测和关键技术选择等前瞻性研究。如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1991年以来每隔2年就要一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对未来国家关键技术进行预测和选择;日本科学技术厅从1971年开始大约每隔5年进行一次技术预测调查。而我国的技术预测研究活动起步较晚,虽然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发展也非常迅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有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的《从预见到选择:技术预测的理论与实践》,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等。在技术预测方法的研究上,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未来技术研究所(JointResearchCentreInstituteforProspectiveTechnologicalStudies,JRC-IPTS)分别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11年召开了四届FTA(Future-OrientedTechnologyAnalysis,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研讨会,用FTA来涵盖包括技术预测、技术情报、技术评价、技术预见等各类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方法和实践,极大地推进了技术预测相关研究的发展。由于FTA涉及许多与未来技术有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因此拥有众多的技术预测方法,一些作者根据各自的理解,试着对现有的技术预测方法进行梳理或分类,如Slocum、Martino和Yoon等。

2技术预测与学科建设

2.1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选择及建设、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完成等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作为学科人才的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科研工作时,申请科研项目是科研的基础,科技创新是科研的关键。目前,高校在进行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选择时,一般是采用召集学科专家进行讨论的方法,也即德尔菲法。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时,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学术知识理解和运用及专业思考来开展的。显然,这些进行研究方向选择、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所采用的方法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全面了解,也比较缺乏判断和决策的客观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分析轻预测的缺陷。工程类学科知识直接涉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因此工程类学科的建设更加需要紧密结合当下的最新工程技术现状,紧跟本学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协调推进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或科研工作者在开展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选择、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工程类学科建设工作时,很有必要通过分析与预测本学科领域的技术来全面、客观了解某一个学科领域内的科技现状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此增加进行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选择时判断和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项目申报和科研创新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将大大地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2技术预测应用于学科建设的现状

有关将技术预测直接应用于学科建设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少见。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间接采用技术预测方法及成果的案例却不少,这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上。如前所述,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技术预测和关键技术选择等前瞻性研究,而其研究成果主要就是用于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或指引科研导向的指导性纲领;同时,高校的学科建设往往是紧密结合政府部门的这些规划或指导性文件来进行的。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是间接采用技术预测方法及成果。但必须注意的是,政府部门所开展的技术预测活动往往是比较宏观的,也即技术预见;而具体到高校学科建设的层面,相对而言是比较具体的,再到科研工作者个人的层面,就更加具体和细化。因此,即便有了政府部门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也很有必要开展更为具体的技术预测,以协助和指导学科的发展。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试图采用一些客观分析或预测的方法来协助学科建设。如赵坤等提出通过科学预测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但并未见有具体的应用;张婷对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的梳理和描述,试图演示科学传播领域研究前沿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发展趋势,为技术预测和学科发展提供借鉴;侯剑华对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梳理出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7个研究热点和15个具体的前沿研究方向,构建了中国工商管理学科体系,并将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国内外比较,预测出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黄晓颖和张文超以高校学科建设为背景,先后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高校学科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于江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我国基础学科领域发展状况作了分析,揭示学科发展状态、识别研究热点、发现学科交叉,为学科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参考,从而指导科研人员选题,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尹仁芳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学、SWOT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明确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未来重点研究领域、主要任务、具体保障措施及实施计划。

阅读全文

机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成果研究背景

大型数据中心机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以上证所金桥技术中心基地项目为载体。该项目由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能源动力、生产辅助4个功能区组成,共包括18个单体,90个模块化数据机房,2万台标准数据机柜,是亚洲最大、建造规模最高的新一代金融数据中心,按照UPTIMETIERIV级最高标准进行设计。在上海地区数据中心设计中首次采用了中压耦合不间断电源系统、弥漫式侧向送风系统等先进技术。该成果针对数据中心2N机电系统冗余设计的管线预制化施工、管线支吊架结构化支撑及共用的设计施工、大体量大型设备的吊装运输分析、弥漫式送风方式的仿真模拟验证、多级保障电源的切换调试等重难点进行了探索研发,形成的关键技术在保证数据机房运行平稳、绿色环保、增效等方面都有极大地提升和改善。

二、主要创新点和关键技术

该成果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没有类似工程经验可以借鉴。主要创新点和关键技术如下:

1.BIM+VR+管线综合布置装配式施工技术。对各数据机房单体内冷冻站及屋面的机电管线进行BIM建模深化设计,合理划分模块,通过三维扫描方式对现场机房环境进行测量;采用VR技术模拟安装、技术交底。

2.结构化管道支撑体系及多层共用支架技术。采用BIM综合机电管道排布,复核计算管道重量,管道支撑体系设计等步骤,利用结构式网架体系作为管道支架,既保障了支架受力安全,又达到美观、有序的效果。

3.基于BIM的大体量设备安装协调管理技术。利用BIM+工期管理、BIM+施工模拟(吊装),二维码设备追溯等技术手段,精确规划设备生产、运输、进场、吊装等工序,保障各大型设备有序安装就位。

阅读全文

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目前,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以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论文主要介绍了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其应用,给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应用

1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很多先进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利用遥感系统测绘复杂区域,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大优势,为后续工作人员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并对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2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2.1数字正射影像技术

在无人机测绘过程中,应用专业的地理信息遥感软件对原始遥感影像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后,消除各种畸变和位移误差,获取包含地理信息和各种专题的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地图,这项技术的影像信息齐全、饱满,整体色调清晰均匀,反差适中。

阅读全文

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培训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宋智芳 盛建东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农业推广硕士是我国新设置的农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学位之一,2000年6月成立了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并于同年试点招生,具有特定农业职业背景,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探索之中,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工作的研究,有助于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为进一步完善农科研究生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从中央到各地方省市、社会各界,对新疆的发展均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新疆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新疆现代化农业也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已经显现出令人惊喜而振奋的“新疆效率”。新疆农业的大发展不仅为自治区也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证,同时,为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新疆农业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农业各领域现有人才素质,显的及其重要。

一、扩大招生规模

目前我区农业推广系统中普遍存在人员学位、学历偏低的现状,大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农业推广、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人数较少,加之对农业推广硕士招收对象的条件要求较高、学费较贵,致使生源的数量匮乏。扩大招生规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认识,加大宣传力度。面向社会、面向农业部门、面向基层,广泛阐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打消考生与用人单位的等级顾虑,吸引更多的优秀在职人员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农业推广硕士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与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的一种专业学位,与MBA、MPA、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同属于一类型的学位,是一种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培养方式、知识与能力要求等方面有所差异,不能说谁高谁低,谁优谁劣。

其次,面向经济主战场,积极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办学”或“合作培养”,解决学员的学费问题。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全部来自本自治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应该要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近年来,新疆人才流失相当严重,面对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提高各农业领域骨干人才素质,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提供智力障。只有招生规模扩大,才能在充足的生源中择优录取,保证生源的质量,提高培养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阅读全文

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年回顾

摘要:经过十年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但学位授予总体规模偏小。实践创新能力是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点,“两段式、双导师”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最有效途径,高新科技企业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坚定力量。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首次增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开启了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会议还审议新增另外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等文件,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制度完善阶段[1]。2017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硕士,增长幅度达到43%,远超研究生总招生数20%的增长幅度[2]。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发展专业学位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截至2020年1月,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开展十年,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由2010年首次增列的43个增加至48个。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之际,笔者回顾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总结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继往开来,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以全面提高本校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1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情况

1.1招生规模与质量

1.1.1招生规模

2011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12倍,由2011年首次招生的4人,增长到2019年48人,占全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比重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36.4%。与之相对的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年均增长率仅为0.1%,见表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