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2013农业局工作总结,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争创一流、加快转变”的工作主题,认真贯彻全市“重点项目大会战活动”精神,牢牢把握“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富民强市”的工作基调,大力弘扬“敏捷、高效、严谨、守正”的机关精神,按照“目标高定位、工作高标准、成果高水平”的总体要求,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着力打造农业亮点。半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把握重点,积极进取,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超前性、创一流”的工作方针,积极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了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阶段性建设任务,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一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成功获批。今年1月22日,农业部下发通知,计划在原来认定的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选择20个创新意识强、发展基础好的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原则上每个省只确定一个试点市。经过努力争取,我市在全国申报的4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脱颖而出,通过审核、专家评审和现场陈述答辩等程序,成功获批。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成为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唯一入围的市(县、区)。试点期限3年,每年将获国家财政支持4000万元。目前,试点方案已经制定完毕,上报农业部,并签订定了责任书。
二是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项目,安排了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8个,在示范片内,积极推广应用了大区域规模化轮作、小畦改大畦种植模式、小麦“四高一改”等关键性技术措施,适时做好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全力以赴抓好夏粮生产。据统计,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59.43万亩,比上年减少0.57万亩,平均单产464.2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增0.37%。总产74万吨,与去年持平。18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615公斤,十亩方实打单产达到664.2公斤,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625.4公斤,圆满完成农业部、省、市高产创建工作要求和产量指标。我市镇的荆朋锡小麦实打验收亩产达到664.2公斤,位列市今年小麦实打产量第一位。
三是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根据市文件精神,按照突出园区建设,强化两区共建,集中打造亮点园区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今年以来,新发展大泽山葡萄3948.83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36.76亩;新发展大樱桃4902.35亩(云山镇),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09.08亩;马家沟芹菜已验收露地栽植面积680.4亩,新发展设施栽培面积109.35亩、可视农业657.1亩。三大特色产业预计共需补贴资金1707万元,其中大泽山葡萄859万元、云山大樱桃698万元、马家沟芹菜150万元。在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全市果品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发展果品1.66万亩,总面积达到40万亩,收获果品3万亩,主要包括草莓、桃、大樱桃和少量葡萄等品种,总产量4.8万吨,总产值7亿多元。
四是蔬菜标准园建设和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基本完成。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总体要求,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鑫丰泉蔬菜标准园通过上级部门验收,获得50万元奖励资金。古岘蔬菜标准园、仁兆蔬菜标准园和乐义标准化蔬菜育苗基地,已经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实施并完成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其中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3333.7公斤,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3826公斤,十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4143.5公斤,项目区马铃薯良种普及率和脱毒马铃薯种应用率均达到了100%,超额完成了创建指标。在蔬菜标准和马铃薯高产创建的带动下,全市蔬菜生产效益显著,上半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约40万亩左右,产量大约130万吨,产值近20亿元。其中大蒜10.5万亩、马铃薯8.3万亩、西瓜7万亩、圆葱4.5万亩、大姜5万亩。
五是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马家沟芹菜示范园和英里村蔬菜生产基地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顺利推进,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8月份开工建设。园区内以沼气建设、综合利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广猪—沼—菜生态循环模式。建成中小型沼气工程3处,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00户,全部投料启动使用,运转良好。坚持“建管并重”的指导原则,大力扶持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村沼气服务专业合作社3处,在旧店镇建成村级服务网点5个,总数达到110个,全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无公害西兰花、苦瓜、蘑菇、菜花等4项市地方标准,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同时,在进行试验研究和质量检测的基础上,对云山大樱桃、仁兆圆葱、大黄埠西瓜和姜家埠大葱等4个地标产品进行了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初稿已经完成上报市农委,待专家提出意见修改后召开鉴评会。
二是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上半年,组织上报“三品一标”农产品41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6个,认真筛选古岘芋头、旧店板栗2个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申报材料已经整理完毕,待申请通过后,上报市农委。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今年以来,先后对春节期间大棚蔬菜、春季设施韭菜、设施蔬菜、露天韭菜、生姜、大葱和设施西瓜进行了5次专项监督抽检,共抽检农产品样品512批次,进行定量分析检162批次,快速检测350批次,检出2个韭菜、1个大葱样品农残超标,合格率达到99.41%。接受农业部抽检1次,省农业厅蔬菜抽检2次,市农委抽检5次,共抽检样品190多个,所有抽检样品全部合格。
四是加强农产品品牌推介。3月份,为配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市的争取,在北京筹备召开了市名优农产品精品展,展会汇聚了全市22家企业最优质的农产品,通过图、文、表、物等形式,展现出我市特色鲜明、沿海典范、全国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典型形象,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5月份,组织4家企业参加山东名优农产品精品展,取得了丰硕的展销成果。签订购销合同2个,合同金额330万美元,达成初步采购协议4个,采购量达3000多吨,协议金额200万美元。
五是积极开展农超、农社对接活动。5月16日,我们组织我市的3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参加了市“农超、农校、农餐”对接洽谈会,为我市农产品搭建了农超对接平台。5月25日,市地产农产品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市举行,我们组织了37家基地、企业参加了这次活动,有5家企业与社区签订了销售协议,以生产基地进入城市社区设立车载直销点和直营店为主要形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推动农产品直销城市社区常态化。
六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各镇(街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强化监督监管,落实岗位责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强化源头治理入手,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的经营和生产单位。半年来,出动执法人员480人次,检查经营主体117家,查处案件18起,结案18起,没收违法种子1200公斤,违法农药800公斤,完成财源建设任务5.7万元。
(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增加市场硬软件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适合上市产品快速检测的高精密仪器,半年来,南村蔬菜批发市场和仁禾生姜市场共抽检蔬菜样品14000多批次,合格率达到99.9%。先后对重点批发市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二维QR码建设,分别在南村蔬菜批发市场和仁禾生姜交易市场安装了QR码查询系统,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力度,采取镇(街道)推荐,市把关筛选的办法,从全市合作社中筛选出了100家先进合作社,重点进行培育,4月8—9日,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对100家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了培训,并在这100家合作社中挑选出55家规范合作社,于4月15日—17日到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班,为建设“四化”合作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上半年,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00多家,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782家。
三是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任务,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以来,新发展经营规模100亩以上的种植业专业大户164家,通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68家。
四是成立新型农业经营联合会。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联合会的成立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联合会已发展团体会员20多个,个人会员100个,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提供信用担保融资600余万元。
(四)科技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扎实推进科技联户。进一步完善局领导联系重点涉农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局属站科室及镇农业服务中心联系生产基地、村庄,科技人员联系带头户的科技联户制度;把科技联户工作与我们的各自的职能工作、承担实施的项目、农户的需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互相结合,共同推向深入;切实为联系单位和联系农户办实事、解难题,把科技联户工作打造成我局的亮点工程。农技站联户对象荆鹏锡,小麦实打验收亩产达到664.2公斤,位列市今年实打产量第一位。标准办为了能给仁兆镇的联户对象提供先进技术,通过电话和网络向临沂苍山请教学习,积极推广“捆蒜薹把”技术,仅此一项,可使仁兆全镇6.5万亩蒜薹增收2000万元。
二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引进粮油、蔬菜、果品等农作物新品种42个,完成小麦田间试验面积10.7万亩,保证合格良种5000万公斤以上,安排16个花生新品种试验和5个棉花新品种实验。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建立了百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10个、千亩示范方5个,万亩示范片2个,全市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80万亩。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防治规模达到164万亩,物化补贴820万元。建立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处、500亩,降低农药使用量50%,节约成本25%以上。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共病虫情报6期,小麦病虫草害防治面积265万亩,挽回小麦损失5.93万吨。
三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520名,培训6000余人次。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农民560人次。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等服务活动6次,赠送科技书籍780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0余份。进一步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教学班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半年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90余次,培训农民3.9万人次。
四是加大农业科研项目实施力度。今年,共组织实施农业科研项目8个。其中,“蟠桃大姜种性复优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和“花生蛴螬绿色环保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大面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花生蛴螬绿色环保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出苗率达到95%以上。
五是不断完善科技推广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江北()农业信息网站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发挥网络覆盖优势。完善了网站服务功能,更新了测土配方施肥平台系统,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精确、实用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化肥施用数据。上半年,网站共技术、供求等信息1000余条,点击次数超过8万次,互联网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做好技术推广刊物《农业》的编发工作,已编发6期,印发2万余份。不断完善“12316”热线服务功能,推进“12316”短信为民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每个村庄设立了1名科技信息联络员。上半年,接听农民电话咨询97起,办理市长公开电话转办单21起,现场评估调查和技术服务118起,办结率100%,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强农惠农政策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惠农强农政策。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目前,我市2013年小麦良种补贴招投标已完成,正在进行品种面积统计和种子款收缴以及良种储备入库等工作,2013年我市小麦良种补贴基准面积150万亩。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部发放到位,补贴款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户,共计发放补贴资金1697.63万元。全面落实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项目,按照每亩5元的标准对全市160万亩小麦给予物资补助,补助资金800万元。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进展顺利,落实小麦承保面积108万亩,承保金额540万元,理赔面积5万亩,理赔金额200多万元。
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截止到5月底,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3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2%,其中经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鉴证备案的15.8万亩。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有效地推进了规模经营。全市已经形成30亩以上的土地经营大户8000多户,规模面积达到45万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空间位置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并确定了明村镇大南营、兰科、辛北三个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空间位置确权登记试点。受理土地承包案件155起,办理和两级政务热线转办件20个,案件处结率在98%以上,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鼓励和指导村民积极开展一事一议。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今年共录入系统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29个,申请奖补资金8742万元。根据今年的政策,可申请市以上财政奖补资金4371万元。这些项目还需要市财政局的审核批复,从而确定今年的准确的项目数量和奖补资金金额。通过与财政部门的联合验收,扣除项目申报不实或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村庄的奖补资金,分两次拨付奖补资金5949.6万元,截止到目前,2012年度的奖补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四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确定了开发区杨家庄村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立了改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改制实施方案,形成了改制决议。目前正在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人员登记和劳龄登记工作。筹建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按照“镇(街道)采集、处理、,市监控管理”的目标要求,以市“江北()农业信息网”为依托,将每宗产权交易标的的信息进行,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各镇(街道)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场所,负责农村产权流转信息的、交易的组织。
(六)机关建设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推动农业服务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进一步完善机关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全局2013年中心工作,采取单位考核与个人考核挂钩、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工作目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市农业局2013年目标绩效考核工作意见》,去年是我局实施个人进行绩效考核的第二年,考核办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今年,我们根据去年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对考核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使考核重点更加突出、考核结果运用更加合理,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新的考核办法的制定将非常有利于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五标”和“我的中国梦箴言践诺”等机关文化活动。为活跃机关文化生活,陶冶机关干部情操,营造一个既紧张有序,又活泼愉快的工作环境,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活动。制定了《市农业局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我的中国梦”箴言践诺活动实施方案》,局属各单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对照目标寻找不足,制定赶超措施,然后达标、夺标,最后创造新的更高目标。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我的中国梦”,确定了自己的箴言,并开展践诺活动。机关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凝聚了机关团队精神,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也使机关干部愉悦了身心,提高了品味,陶冶了情操。
三是加强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坚持每周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上级文件、政治理论、科普技术、社会科学、党史知识等,全面落实每月讲堂制度,采取学习交流、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有力的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全局88名同志参加了市农委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全局66名同志参加了全市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组织15名公务员参加干部在线学习。
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积极与农业部党校合作,在我市建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教研基地,并委托农业部党校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研究,总结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我市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中国品牌农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教研基地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介宣传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窗口。积极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联系,加大对我局亮点工作的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我局亮点工作30余次,发表各类宣传信息100余篇,其中被两办信息采用30余篇,在大众日报、日报等报刊发表9篇。半年来,我局在全市“两办”信息考核中继续名列第一。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继续实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一岗双责”、“”、党员监督管理等制度。组织观看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专题片,增强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研究制定了《农业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办法》,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资金和机关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机关经费合理节约使用。
另外,在常州路东侧区域旧城改造项目的房屋征收安置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任务明确、时间紧迫、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大力发扬“5+2”、“白+黑”精神,全力以赴靠在项目推进上,并对个别被思想存在顾虑、留恋故居的征收户,积极主动上门做工作,基本完成了房屋征收工作,获得了领导肯定。
二、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全面完成2013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下步工作中,全局主要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高端农业引领传统农业发展,以建设特色鲜明、沿海典范、全国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围绕粮食、花生、果品、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按照“巩固提升传统粮油,重点突破园艺果菜”的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重点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中国品牌农谷,争当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具体要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高产创建,提升粮油生产水平
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出发点,以高产创建为切入点,认真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和市百万亩花生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18个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任务,带动提升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努力实现“十一连增”。完成万亩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任务,带动提升全市花生生产水平。
(二)全力推进特色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
一是完成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云山大樱桃三大特色示范园区建设任务。今年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上半年,云山大樱桃和大泽山葡萄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半年,我们重点在马家沟芹菜的发展上下功夫,以李园马家沟芹菜产业园和乐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改善基础条件,提升生产水平。
二是壮大大沽河流域蔬菜产业。根据市统一规划,结合我市大沽河沿岸蔬菜产业特色优势,加快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沿河旅游业发展,力争将市大沽河沿岸打造成现代农业聚集带。计划建设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4个,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露天蔬菜园区6个。下半年,争取把南村镇后北村、仁兆镇管村等设施栽培园区建设好,仁兆沙北头、南村姜家埠等露天蔬菜园区布局要初见成效。
(三)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的发展重点是抓规范。要按照规范化的发展方向,采取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监管制度和利润分配制度,逐渐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扶持壮大一批规范合作社,争创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
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项目,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南村、仁兆、古岘等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积聚区,实行综合配套服务,集中打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样板区,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梯次发展的格局。
三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南村蔬菜、仁禾生姜两大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和全国交易量最大的花生集散地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对明村西瓜、旧店苹果、云山大樱桃等较大批发市场进行规范完善,发展一批季节性、产地性的批发市场,在全市逐步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传统的集贸市场为依托、以村边地头市场为补充的左右相连、上下贯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
四是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制度,规范镇级流转服务工作,健全我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帮助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
(四)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向精致化跨越,打造中国品牌农谷
一是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建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推行力度,实现农产品有标生产、达标上市。进一步完善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安全信息有效追溯。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并把认证重点从无公害向绿色食品和“地标”产品转移,争取年内完成10个以上产品的认证。
二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依托各类媒体和农业展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启动市十大名优农产品评选活动,进而争创、省、国家级名牌农产品。在北京中国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建立展位,集中推介我市名特优农产品。充分利用江北()农业信息网,进一步丰富“农业名牌”专栏,宣传推介我市农业名牌产品和企业。全力协助办好“四节四会”,提高节会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
三是建立促进农产品销售长效机制。首先,依托我市江北()农业信息网站、政务网站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平台,拓宽信息采集来源,加大信息采集频度,加快构筑我市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第二,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南村蔬菜、仁禾生姜两处农业部定点市场和何家店花生、明村西瓜、旧店苹果、云山大樱桃等较大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抓好市场升级改造,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第三,注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农产品流通主体的规范发展,通过加强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销组织化程度。最后,通过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和电子商务,加大对农产品宣传推介的投入,创新营销促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五)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6万元,重点扶持我市16个镇(街道)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条件建设,购置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等农技推广服务设备,改扩建业务用房等,实现工作有场所、下乡有工具、服务有手段、经费有保障的“四有”目标。
二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科技联户活动。从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选聘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每名技术指导员联系1个村庄,培育100个示范村庄,每个村遴选5个科技示范户,培育科技示范户500名。同时,完善联户方式方法,创新服务模式,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做好一产向二产、三产的延伸服务,确保联户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组织100名科技指导员分期分批参加知识更新培训。
三是加大重点品种、重大技术的推广力度。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精心筛选确定农作物主推品种和农业生产重大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良法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四是不断创新科技推广载体。进一步增强江北()农业信息网站、《农业》等载体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的12316农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新型载体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五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围绕良种培育、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控等环节,确定一批重点科研课题,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集约生产、科学生产,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六)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切实抓好良种补贴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步骤,确保良种补贴不折不扣落实到户。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健全完善落实农业保险扶持政策的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符合我市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可靠的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同时,抓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防止截留、挪用。
二是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按照“扩大范围、增加数量、规范运作”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村级“一事一议”,加强村内道路、村内小型水利、村内公共环卫、村内公共绿化等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机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认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清理和登记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完善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调解工作程序,不断提高仲裁工作水平。
四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大村级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严格操作程序,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全面落实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重点解决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坐收坐支、借支挪用和集体资产在购建处置、发包租赁上不民主、不公开、不报批等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轮训,提高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