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农村局2019全年工作总结,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全县农业发展态势
年初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名县”目标定位,对标对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农业农村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油料作物扩面增产。全县油料播面22.17万亩,平均单产113.47公斤,总产2.9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9.8%和11%。
(二)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全县粮食播面133.17万亩,平均单产423.8公斤,总产56.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29%、2.0%和2.3%。其中水稻播面120.32万亩,平均单产438.64公斤,总产达52.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2%、2.11%、2.44%。
(三)果蔬产业持续发展。新增果业面积0.57万亩,其中井冈蜜柚0.35万亩;蔬菜播面22万亩,产量3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9%和3%。
(四)特色畜禽扩规增量。全年出栏肉牛15.15万头,比上年增长0.27%;乌鸡饲养量1850万羽,出笼1480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和2.30%。
(五)水产品产量继续攀升。全年总产量达2.61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0.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57%和0.12%。
二、农业农村工作主要亮点
一年来,面对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全局上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农”工作目标,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六新”:
(一)农业农村改革有新进展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启动了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了示范合作社建设,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全年新增合作社40家(累计696家)、家庭农场23家(累计513家);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引导农民依法开展土地流转,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95万亩,累计30.6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9%;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并全面启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二)富民产业发展有新起色
一是调结构、壮特色。积极策应省九大产业工程和市六大富民产业工程,大力发展乌鸡、绿色水稻、井冈蜜柚、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立了泰井线特色中药材、苏马线有机果茶、万石线优质果蔬、泰禾线绿色大米、山区乡镇特色竹木等五大产业示范带,培育了飞尚林产等5个千亩蜜柚精品基地,建立了4个千亩优质高产中药材示范基地,打造了桥头大鲵、螺溪稻鳖等8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全县绿色水稻播面15.6万亩,新增井冈蜜柚面积3500亩、井冈稻米1.6万亩、绿色蔬菜2500亩、特色中药材2210亩、有机茶叶1000亩;二是强龙头、促融合。一方面,大力实施“龙头企业+”行动,拥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4家,建立产业基地452个,带动6.3万农户(其中贫困户2200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150家,其中规模以上电商企业11家,建立益农信息社116家,对接贫困户1170户,全年电商交易额有望突破1亿元;三是抓标准,育品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方位打造精品名牌,南溪上垅井冈蜜柚基地获出口资格认证,优质稻米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等井冈大米品牌建设成效明显,被列为全省现场会参观点,乌鸡地理标志获中华品牌商标会博览会金奖。新增“三品一标”2个,累计拥有“三品一标”35个,其中无公害21个,绿色5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3个;四是攻项目、抓提升。以全省“大干项目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万亩稻虾基地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高标准农田实际完成建设面积5.185万亩,占任务数的115.5%,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9年度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在年底可竣工。市批复我县的14个生猪生态小区目前已落实投资主体13个,完成土地流转小区10个,已启动9个,建成投产4个,建设总量居全市之首。通过加快推进生猪生态循环小区建设,提升小区建设质量,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措施有力,恢复生猪生产产能走在全市前列;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规划标准高、体量大、投资额度大,目前园区500亩核心区已完成建设,种植的蔬菜品种市场适销对路,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万亩稻虾基地今年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增面积6000亩,通过举办龙虾节,市场反响良好,目前稻虾种养已覆盖到全县11个乡镇,新增面积达1万多亩。
(三)农业生态建设有新力度
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和地理标注工作,禁养区内499家生猪养殖场已全部关停退养,没有发现复养现象;非禁养区内353家生猪养殖场,已通过环保复核的281家,关停退养环保不达标的72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顺利推进,已全面完成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完成肉牛、家禽养殖场粪污配套设施设备提升改造任务的60%,区域性沼液收集暂存处理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把抓好秸秆还田作为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机械粉碎及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全县秸秆还田率达到90%,既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了粮食单产和质量,又有效防止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三是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快推进。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和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3.5%,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8%,农药利用率达43.5%。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了在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应用面积达81.4万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1.2万亩。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在赣江流域实施放流鱼苗种850万尾,开展渔政亮剑专项行动8次,常规执法行动60多次,立案查获渔政案件8件,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完成了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三区”划定工作共22442个水体,面积5.58万亩。另外,按要求开展好了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试点等工作。由于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今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2个、全市唯一。
(四)人居环境整治有新气象
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深化巩固“连点成线、拓线带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建设格局,按照“七改三网”要求,全面推进586个新农村点村庄整治建设,截至目前,有551个村点已基本成型,占总任务数的94%。同时,以“三沿两岸一区”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打造了苏溪镇高溪岱头村、冠朝镇冠朝村、澄江镇上田村等5个县级特色村点,并在每乡镇打造了1-2个乡镇特色村点,使美丽乡村美出内涵、美出特色。与此同时,紧扣“清净整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从抓宣传引导入手,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实施了末位村管理、农村“八乱”整治、农户“门前三包”、通道沿线整治、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等工作,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县已完成23个行政村的末位管理与考核评价工作,并全部实现整治和“摘帽”目标,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样板,并带动了全县农村“八乱”整治和农户“门前三包”工作的开展;7座垃圾压缩中转站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农村垃圾6.52万吨、沟渠6713公里、水塘4984口,残垣断壁5726处、村庄杂草9.7万平方米、杂物13.63万处,整改庭院7.13万户,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3236户,新建村庄公厕16座,改建村庄公厕31座,旱厕拆除率达98%,让清净整洁彰显在乡村每个角落。
(五)农业安全保障有新加强
一是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宏观调控措施,1-10月粮食收购总量4.38亿斤,销售总量为2.04亿斤。按照“有仓必查、有帐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开展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切实加强了粮食市场准入许可管理,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11次,检查企业137个次,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县粮油市场平稳有序。二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个乡镇配备了2-3名质量监管员,全年开展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6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6家、农资经营户270多户、设施农业合作社15家,立案查处涉农案件15起,其中农药案件被评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优秀案卷;三是保障了动植物疫病防控安全。发放病虫情报20期55.5万份,进村率100%,入户率80%,经济损失控制在5%之内;累计免疫猪24.54万头、牛33.59万头、羊0.69万头、禽1362.95万羽,免疫密度均达100%。全力以赴做好了非洲猪瘟疫病各项防控工作,累计排查猪只数量5996万头次,排查生猪养殖场133359场次,无害化处理中心414次,生猪屠宰场4918场次,非洲猪瘟防控在接受农业农村部督查时,在全省反响最好;四是保障了农机生产安全。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和整治力度,在全县建立了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和21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及10个“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通过示范引导,有效防范了较大以上农机事故的发生。五是化解了农业生产风险。全县参加投保水稻政策性保险面积98.97万亩,覆盖面高达83%,为2.33万户受灾户9.17万亩水稻理赔809万元,有效化解了今年上半年持续阴雨和下半年持续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六)产业脱贫攻坚有新成效
以产业扶贫“春季整改”、“夏季提升”和“秋冬巩固”三大行动为抓手,一是大力发展主导扶贫产业。结合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意愿,因地制宜,精准到户,形成了肉牛、乌鸡、井冈蜜柚等“2+2”多元化产业脱贫体系。二是用活小额信贷政策。贫困户评级授信覆盖率达83.58%,按照“户贷户用”“贫困户+光伏”“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每户贷款3-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今年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380.52万元,累计贷款达到7577.41万元,惠及2201户贫困户,户贷比达36.25%。三是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建立“贫困户+合作社”长期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筛选农村种养合作社,引导834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劳动入股并参与合作社种养过程。四是实行能人带动。在贫困村择优选拔10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等活动,通过就地就业、带动产业、引领创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充分利用“田教授”产业资源,采取“田教授”与贫困群众“1+1”精准结对帮扶的方式,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3000多户贫困户在“田教授”的帮带下发展乌鸡、井冈蜜柚、烟叶等种养产业脱贫致富。
三、当前农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投入不足。目前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总体偏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标准粮田占比相对较低,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与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龙头带动力不强。现有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多数以粗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力,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内部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与农民联结还不紧密。三是产业融合水平不高。目前我县农业经营方式大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产加销、贸工农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仍很艰巨。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清洁工程环卫作业质量不高,监管巡查力度不够。五是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上半年持续阴雨和下半年持续干旱,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加上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生产产能出现下滑势头,给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