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程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作流程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作流程管理

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PCI围术期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就诊并行急诊PCI的病人186例,将2020年1月―3月的9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2020年4月―6月的93例病人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长、病人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前准备时间(16.88±3.20)min、手术时长(1.35±0.45)h均短于对照组[(28.45±5.46)min,(1.66±0.39)h],病人满意度(97.85%)高于对照组(79.57%),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中应用护理流程进行管理,可缩短病人手术时间,提升病人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PCI术;围术期;流程管理;并发症;满意度;护理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提高AMI病人的救治水平刻不容缓。早发现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抢救AMI病人的关键步骤,其中在导管室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最有效的再灌注方法[2‑3]。临床研究表明,出现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多因不稳定斑块破裂使得梗死相关血管血液供应完全闭塞[4‑5],PCI对AMI病人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6〕。Deluca等[7]研究表明,PCI术每延迟30min,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病死率增加7.5%。早期行介入治疗成功恢复血流灌注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及有效改善病人临床预后的有效治疗策略,但该技术风险高,需要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护理流程管理是以流程为导向制定病房各项护理工作流程,按照流程实施护理操作的一种护理措施。李剑等[8‑9]研究发现,护理流程管理在改善病人预后、促进护患关系、缩短介入手术时长方面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186例行急诊PCI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探究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就诊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186例。纳入标准:符合AMI诊断标准,STIMI的诊断依据为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0];无急诊PCI术禁忌证;发病时间<12h;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基本语言交流及沟通障碍者;正在参与其他研究者;不能保证完成研究,可能中途退出者。将2020年1月―3月就诊的9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45例;年龄41~61(49.56±5.46)岁。将2020年4月―6月就诊的93例病人设为试验组,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43~68(49.20±3.69)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梗死相关动脉(IRA)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干预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管理。病人确诊需要行急诊介入治疗时,立即通知所有参与手术人员,尽快准备手术,将抢救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同时检查急救设备是否完好。在手术中,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心律等相关体征及症状,若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手术医生,以便及时处理。1.2.2试验组1.2.2.1成立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管理小组组织成立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管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5名护士。小组成员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工作流程,并采用专题讲座、交流会等形式不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开展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工作流程管理。将制定的工作流程图打印分发给全体护士,要求所有护士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如导管室辅班护士应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仪器设备,配合主班护士做好手术准备工作;监护室护士实施术后生命体征评估、并发症应急等流程管理。1.2.2.2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工作流程包括入院接诊护理流程、术前准备流程、术中配合流程、监护室观察流程、后期康复流程等。①入院接诊护理流程:病人就诊于急诊科确诊后立即开启院内绿色通道,安置于胸痛诊室,胸痛专职护士进行护理,包括填写胸痛时间管理表、遵医嘱术前化验、用药及心理护理。②术前准备流程:病人签署手术同意书后,导管室护士、技师迅速到位并完成术前准备,包括急救仪器、设备及药品、介入耗材的配备。③术中配合流程:包括手术过程中护士配合术者传递介入耗材,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及心电示波变化,配合用药及对症处理。④监护室观察流程:介入治疗术毕转运至监护室后由专科护士进行介入术后护理。⑤后期康复流程:康复专科医师及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并实施。以上各流程衔接紧密,用于指导护士工作。1.2.2.3质量控制流程管理小组不定期考核护士急诊PCI围术期护理流程操作情况,具体考核指标包括术前急救物品、药品准备情况、术中配合情况、术后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同时,每月定期召开流程会,根据在干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订急诊PCI围术期护理配合工作流程。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护士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长、术中病人满意度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包括心包填塞、出血或伤口感染、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血管迷走反射等。

阅读全文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

摘要: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为我国企业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较多机会,企业需要紧抓住时代的发展契机,积极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内容,尽可能地做到企业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时代的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已经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针对于此,文章主要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工作流程为例,结合信息化要求,进一步提出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工作流程

目前,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较之以往而言,具备更多的复杂性与机遇性。企业若想在信息化市场环境中获得一席之位,唯有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予以实现。结合实践效果来看,多数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方面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改良,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与内容发生较大转变,逐渐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驶进。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事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必须针对既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合理发展。

一、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界定范围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往往可以分为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三种。不同性质的工作流程可以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业务流程主要针对财务信息与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开展。财务会计人员将预先整合好的流程信息与资源信息进行合理分析与记录,筛选出最具价值的财务信息,供管理人员进行参考与决策[1]。一般来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与控制,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做好有关财务工作的评价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冗杂,需要相关人员付诸努力与实践,进行合理优化,从根本上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传统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局限性体现

结合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发展现状来看,在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与内容方面的选择上,仍旧以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与工作内容为主,部分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难以得到及时贯彻与落实。最重要的是,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流程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长期以往,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局限性过大。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呈现出的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必须加以及时解决[2]。一方面,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模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功能,无法对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传统财务会计工作基本上多以手工操作与计算方式为主,在流程管理方面体现为顺序化业务程序,仅是将工作内容机械化的记录下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数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但是在信息化系统及技术的应用方面,未结合既定的规定标准进行实行,使得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无法得到共享,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滞后。另一方面,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运营情况。传统财务会计工作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容易降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如果企业财务信息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企业内部管理就很容易出现隐患问题。久而久之,企业无法根据财务信息反映真实的经营情况,很容易导致企业实行战略决策内容。

阅读全文

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优化对策

摘要:进行有效的物资管理能够有效拓展公司的获利空间,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同时能够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是提升公司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而言,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控制公司经营成本的基础,更是保障自身运营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对优化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对策进行探究,分析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提升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对策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是保证公司安全生产运营的重要基础,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很多公司也将如何优化物资管理工作流程,作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进行讨论,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弊端影响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对其工作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对于促进公司综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储存以及生产供应等环节,为保证优化对策提出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工作流程的涉及环节进行针对性分析,其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物资管理工作现状

天然气公司保障日常生产经营的原材料相对较多,其体制系统也较为庞大,总公司下设诸多分公司,保证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生产和社会供应,很多公司都会采用分公司独立采购的方式,这种采购方式失去了集合式采购能够享受到的价格优惠,也减少了原材料的可选择空间,原材料的质量性价比远低于总公司集中采购模式,分散式的采购方式还有可能造成重复性采购行为,未能合理利用便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公司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阅读全文

航空装备维修工程精细化管理

摘要:航空装备维修工程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管理三个方面,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通过过程精细化控制实现,并不断增强工程管理的协同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航空设备;维修工程;精细化管理

我国航空装备维修目前缺乏对先进科技的运用,也缺乏较为系统性的规划,由此导致维修的效率和品质都难以达到最优。精细化管理是采用更为精准化和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航空设备维修的工程管理过程,其能够有效把握航空装备的具体问题,通过精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最简易的方法,通过最小化的成本投入来解决问题。

一、航空装备维修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素

(一)组织结构管理精细化

组织结构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良好的组织机构应当具有目标一致性、信息畅通性、结构完整性和适应协调性。整个组织机构应当明确其目标是通过精细化管理过程,增强航空设备维修工程质量,在保障维修效果的情况下控制成本。维修过程是涉及众多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系统工程,还应当保持信息的畅通,确保各项命令、通知、反馈和沟通能够顺利到达相应的主体,促使项目的协调推进。在组织结构中,一般应包括外场团队、内场团队和保障团队。外场团队负责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安全监察等工作,其应具有较强的维修经验,负责在飞机起飞前后的检查、维修和保障等事项。内场团队则应由安全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在内场对航空设备进行长时间的检测和维护。保障团队则主要进行航空器材、维修器材、财务支持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各个团队之间必须相互适应和密切协调,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流程管理精细化

阅读全文

基于工作流程的优质护理论文

一、护理工作流程优化的原则

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在优化流程过程中,应以护理人员和患者为中心,设计简便、快捷的患者服务程序和自主、高效、追求卓越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以流程为中心

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打破、缩减不必要的环节,重建完整、髙效的工作新流程,使护理品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最终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以价值为导向

优化护理流程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达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阅读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研究

一、内部控制与流程管理

随着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趋复杂。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控制和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企业流程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流程是公司战略、理念、策略和有效内部控制的载体,流程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行为。企业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情况,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资本的作用。流程管理最终希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二、企业流程管理发展现状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并在国外得到了普遍应用。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业务流程,并认识到流程对于企业建立竞争力的价值和关键意义。所谓流程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最终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流程管理思想的最早提出是在泰勒时期,当时被称为:“方法和过程分析”。在这一时期流程管理虽然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但是他们都是面向企业的单个环节而非整个业务流程。到20世纪80代到20世纪末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流程管理已经开始针对流程再造,着重强调战略管理特性,期望通过流程再造来改善流程。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时期的流程管理主要侧重于流程建模语言和流程管理系统的建立,创建一个集成以往所有流程管理系统的平台。受我国工业基础和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我国流程管理起步较晚。从80年代的初次引进MRP-II,到MRPII-ERP的应用发展才只有20多年的过程。目前看来我国企业进行的流程管理只是一种技术的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而且我国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将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解决问题。

三、流程管理重要性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不少企业经历了初期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例如工作繁忙而效率底、执行率低等管理问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员工首先是组织的一部分,然后参与到流程的关键环节,最后才进行组织分工,这就是造成企业很多工作效率低。流程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战略实施和组织运作的具体载体和方式,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流程管理渗透了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项业务战略的实施都肯定有其有形或无形的相应操作流程。进行流程管理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传统管理理念,减少组织运作过程的冗繁环节并打破部门间原有壁垒,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质量。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流程管理按照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分为: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再造。

四、流程梳理与分析

阅读全文

信息管理系统报纸生产探究

不同行业的管理模式差异往往非常明显,信息管理系统同样具有行业性。一般来说,ERP等软件通常对不同行业分别提供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印刷业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如从制造方法角度,印刷业属于订货生产,而不是备货生产,即只有承揽不到业务的压力,不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卖不掉的问题,因为印刷企业是按客户下达的订单生产,生产出的成品是客户的,而不是自己的;另外,大多数印刷企业是按订单生产,而不是按产品生产,以报纸印刷为例,今天和昨天印刷的报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产品。即使都是印刷企业,报纸印刷企业同书刊印刷又有明显的差异。

一、报纸印刷的生产特点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印刷企业,报纸印刷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从计划角度,报纸印刷的生产计划相对稳定,不过一旦有变动,提前期可能非常短。(2)从生产过程来看,报纸印刷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时效性很强,时间管理非常重要。(3)从生产质量角度,报纸印刷相对于其他商业印刷在色彩、套印等方面的要求较低,但是由于生产周期极短,因生产指令或信息沟通不准确导致的质量差错成为质量管理重点。因而生产过程当中指令下达和信息沟通的规范、准确至关重要。因此,为保证报纸印刷的质量和周期,需要在生产过程当中,有一种规范高效的信息沟通手段,以实现生产指令的实时下达和各生产环节信息的动态反馈,从而减少差错,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出报时间。事实上,影响整个出报时间的因素不仅仅是各工序生产设备的速度,同时也包括生产过程当中信息沟通的速度。对于报纸印刷品种少、印量大的报纸印刷企业,生产设备起决定作用;而对代印报品种很多,每种报纸印量不大的报纸印刷企业,信息沟通的速度对缩短出报时间也很重要。我们可以把信息管理系统和CTP对缩短出报时间的作用做一下比较,CTP可以缩短每一张印版的生产时间,而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是前后工序协调一致,即告诉各工序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队列顺序进行生产。如果能够将信息系统延伸到报纸印刷的生产末梢(如各个印刷机台),其效率无疑将大大提升。时间管理对报纸印刷企业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报纸印刷企业目前普遍存在重设备轻管理的思想,而实际上,只有管理投入与设备投入相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设备方面的资源优势。

二、报纸印刷生产流程管理

在ERP系统中,报纸印刷生产流程根据其生产特点被分为三个部分:事前生产计划、事中生产过程控制和事后统计报表。

1.事前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主要包括周计划、订单和日计划三部分。由于大多数定期出版的报纸以周为循环周期,因此很多报纸印刷厂也有一份以周为循环周期的机台生产计划。ERP系统使用初期首先要求建立一个周计划,每天根据周计划系统自动检索当天要印的报纸,再加上当天的全部临时订单,从而生成当天的日计划。将日计划下达到各生产工序和印刷机台,就进入了生产流程管理阶段。

2.事中生产过程控制。生产流程管理包括版面接收管理、CTP输出管理、印刷机台管理、印后管理和生产调度管理等。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各机台通过网络实时接收指令,并实时进行进度反馈和工作记录。彻底解决无单生产、错单生产和事后回忆录等问题,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管理。在规范的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更快地传达指令和反馈信息,使前后工序协调一致,可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佳的调度决策,从而实现均衡生产,提高效率,缩短出报时间的目的。

阅读全文

教务管理网络建构

 

随着教务工作的深化改革和各个学校规模的扩大,如何将教务管理工作做好,做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务管理研究的重大课题。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命脉,是发展这本,一所院校如果把教务工作做好了,等于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因为教务工作比较繁琐,工作人员压力有时候很大,在如今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基于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开发出一套好的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则会大大提升教务工作的效率,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很多便利。本人长期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在我工作的院校,有一套专门做教务管理的网络系统,本文即针对此系统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讨论。   1教务管理的现状及关于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引进和建设   在任何高校中,教务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极大的提高由于现存高校教务管理体制特点的制约,但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效率低、功能难以实现、数据比较不准甚至数据容易丢失等若干问题,也大大缩短了人力成本和一些繁琐的工作,以下问题尤其明显:1)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与高校实际管理体制不相符,影响着教学改革2)组织机构在职能上与教务管理系统流程不相符,影响系统的效能发挥[1]3)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控制不规范,影响教务管理的效率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采用工作流技术的工作方式,做好现有教务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基于工作流的管理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工作流(Workflow)[2],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工作流技术不但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而且逐渐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基础平台,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是其开发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教务管理系统即是由一系列的业务流程组成,很适合将工作流技术引进到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得到更多的改进,缩短业务处理周期,通过更好的规划工作流程,并行执行相互独立的工作模块,工作模块之间又可以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就教务管理现状而言,一般高校均采取购买现成的管理软件,解决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的问题,快速实现流程管理的原型。   1.2完善教务管理运行规则与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系统的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   首先,教务管理的客观性,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务系统管理教学工作,其基本数据来源全校各个部门,例如学生处,财务处,人事处,各系(院)部等,因此建立和遵守一套规范的教务管理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性。其次,要遵守教务管理运行规则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使用人员必须强化信息化方面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流程管理理念,自觉遵守业务规则,避免发生随意性、盲目性的人为错误。再次,教务管理信息建设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应用,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能力,还需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停的加强学习和提高,能够熟练操作软件等,高校间可以定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交流,拓宽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视野,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日常的教务管理,也可以参与到教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来。   1.3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组织建设,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由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和组织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的程度。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职能化管理的传统模式上,为了保证信息系统通畅、高效地运行,学校应以流程任务为出发点,对原有的组织结构,人员设置,工作任务进行必要的重新划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人员规模、任务进度安排、成员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在保证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   2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流程   我所工作的院校目前使用的高校管理系统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籍、免修重修、教学安排(实践教学/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实验教学)、教学考评、考试事务、等级考试、学生成绩、教材管理、毕业处理、系统管理12个方面,划分为55项教务管理工作,包含172个任务单元,提供800多种统计分析报表;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运行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系统的体系结构。   2.1系统建设原则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个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根据实现目标及要求,应坚持“统一设计、统一实现、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总体建设原则。保证整个系统建设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根据这样总的指导思想确定以下几个原则[3-5]:实用性:符合现实需求,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先进性:在平台的选用、方法设计方面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可靠发挥。标准性:整个支撑平台系统均采用开放式结构,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和扩充,系统整体能够融合新技术,且便于维护,具有灵活扩展能力。#p#分页标题#e#   2.2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定义和需求分析,可将系统划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含若干子功能模块,简单介绍如下所示。1)各院(系)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注册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学生选课申请、学生成绩等)的录入、查询、更新以及各种表格的生成,完成对在校生的基本管理。2)以及对教学人员(教师、班主任、教务人员)的管理。特色与关键问题:对软件过程规范及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2.3功能架构设计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功能涵盖功能规划如下:配置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可以配置各教务管理共用的后台服务参数,统一服务功能。权限管理:平台管理和设定应用访问的权限和角色。统计管理:教务管理平台汇总各校、系,教研室访问记录,分析用户行为,统计结果同用户进行交互。性能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各教务网络的实时教务信息处理情况,包括各系、教研室的反映速度,数据库是否存在异常。   3结束语   教务管理信息化实现,总的来说还是“三分技术,七分努力”。在一所院校引进的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之后,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从无到有的过程[6],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实现从有到优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优化其中的工作模块并使其与每所院校的具体管理要求相互配套,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还值得我们广大教务人员去探索与思考,真正的做到用这套教务管理软件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为每所院校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