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特制定本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教兴农、品牌强农,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产品专项整治、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创建等重点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治理能力,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一)严守底线不放松。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对主要农产品实施全覆盖抽检,全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创建精品树标杆。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70%,有效期内“两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17个。
(三)整区推进搞创建。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第三方测评群众满意度达到75%以上,社会共治氛围进一步形成。
(四)全面推广合格证。追溯“六挂钩”机制全面落实,符合条件的生产主体合格证使用率达到100%,依托省平台实现电子追溯的规模主体数量达到30家,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工作重点
(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为引领,提升全程治理能力
1.抓创建,做名片。对照创建方案加强自评自查,查漏补缺,重点做到“五强化、五提升”(即:强化产地环境治理、提升源头控制能力;强化投入品监管,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强化标准应用,提升标准化水平;强化准入准出,提升产品追溯能力;强化主体培育,提升规范生产的自觉性)。努力把我区打造成标准化生产样板区、全程监管样板区、监管体系建设样板区。
2.抓队伍,强体系。压实镇政府属地监管责任,推进镇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配齐镇级检测设备,推动其发挥区域监测职能。发挥村“两委”作用,强化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
3.抓宣传,造氛围。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生产、消费知识,提升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引导放心消费。
(二)以农产品专项整治为切入点,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4.抓整治,除隐患。围绕非法添加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问题,扎实开展农药、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生鲜乳、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针对风险隐患大、合格率较低的品种实施单项整治行动,确保整治一项管好一项。强化日常监管,监督指导规模生产主体规范投入品使用,落实农兽药禁限用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完善生产档案;对问题较大的生产主体开展“回头看”,固化排查整治成果,确保风险隐患真正消除,防止出现反弹。
5.抓监测,找风险。发挥监测“预警”作用,针对主要风险点、不同品种、区域和季节特点,加大“双随机”抽样力度,增加产地、“三前”环节、禁用药物的抽检比例,确保监测品种和范围全覆盖。做好风险监测数据的运用,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点分析研判,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主体实施重点监控,及时跟进开展监督抽查。
6.抓落实,保成效。一是对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群众举报、媒体披露等途径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和隐患,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制度,能整改的要及时整改到位,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做到整改措施、责任、时限“三落实”。二是对禁限用农兽药使用、非法添加、私屠滥宰、销售病死畜禽等重点问题,查处情况实施督办,坚决做到“五不放过”(问题产品的来源和去向没有查清的不放过;涉嫌单位责任没有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生原因查找不全面、不透彻的不放过;对相关责任单位查处不到位的不放过;后续整改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三是完善检打联动、行刑衔接、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监管、监测、执法工作“三同步”,用足用好行政处罚手段,追根溯源处罚到人,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7.抓应急,守红线。一是强化应急体系队伍建设,形成上下协调、横向合作、跨区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化危为机的能力。二是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反应机制,对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按要求及时上报、快速响应,迅速查明问题源头并妥善处理,坚决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三是加强舆情监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负面舆情保持高度敏感,强化分析研判;对不实的、恶意炒作的报道,要主动应对、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三)以推进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
8.抓标准,控过程。一是重点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品,以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对近10年农业地方标准进行梳理,逐步构建农业地方标准体系。二是强化标准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发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和技术专家作用,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制定与标准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三是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菜篮子”基地整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
9.抓认证,树品牌。一是制定“两品一标”发展计划,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总数增长不少于2个,确保“两品一标”数量年增长率不低于10%。二是严格落实年检制度和再认证制度,督促获证主体落实全程管控措施;开展经常性市场监察,对假冒产品予以坚决打击,维护“两品一标”品牌公信力。三是加大“两品一标”产品监督抽检力度,完善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严厉查处,提高认证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以精品示范基地为抓手,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10.抓基地,树标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为目标,围绕特色农产品,创建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示范基地,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和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打造一批“大而精”的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小而特”的高品质产品,重点塑造精品中的精品,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到2022年基地数量达到5个。
(五)以“挂钩”机制为依托,提升全程追溯能力
11.抓挂钩,推追溯。一是对追溯“六挂钩”文件实施前已完成的各类国家级认定认证,在3月底前完成核查和结果上报工作;已完成的各类省级认定认证,在9月底前完成核查和结果上报。未达到追溯比例和数量要求的一律取消有关认定认证。二是对追溯“六挂钩”实施后的各类认定认证,各业务主管科室要将追溯挂钩和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各负其责抓好追溯挂钩工作;农安办要对申报主体追溯实施情况严格审核把关,未达到追溯要求的不得推荐和申报。三是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沟通协调,以入市索取追溯凭证为手段,建立倒逼机制,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衔接,逐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管理。
12.抓制度,明主体。一是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主体进一步摸清底数、查漏补缺,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做到应录尽录,完善农产品生产主体档案数据库。二是以规范开具和出具合格证为核心,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合格证制度大宣传大培训活动,确保试行主体全覆盖,确保合格证填写规范、信息完整、真实有效。三是将合格证制度试行情况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督促相关生产主体规范开具和出具合格证,严防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行为。四是及时总结合格证试行过程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一种有效推进模式,扩大合格证推广范围,提高生产主体应用率,实现开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13.抓线上,推平台。一是督促已纳入追溯“六挂钩”范围的生产主体依托省平台建立电子追溯,择优确定一批追溯标杆企业。二是将监管、检测、技术指导及巡查等工作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由传统监管的“人盯人”向线上线下智慧监管转变,构建“严管”加“巧管”的新局面。三是抓好培训,重点抓好监管人员和企业人员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比照《规定》要求,进一步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地方党政领导、部门领导、协作单位、具体岗位职责以及督查考核和奖惩等制度,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二)健全考核机制。继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食品安全和质量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在标准化生产、案件查处、追溯体系建设、合格证试行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考核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实行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