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体育局年度工作要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科技体育局年度工作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科技体育局年度工作要点

全县教育科技体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县委“一三四”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五型”政府建设要求;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大会决策部署为主线,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样板建设工作,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将教育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品牌,全面提升体育事业水平,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建设开放富裕平安秀美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大力加强教科体系统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对工作的重要要求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校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教科体系统打造成为最讲党性的领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和完善“”、“五日一体”、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制度。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2.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五进”工作,推动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书记为学校思政课第一责任人。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各类研修培训主要内容。严把意识形态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规范课堂教学、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微信等新型媒体的管理。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建立重大舆情报告、研判、应对的工作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县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教科体系统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科体系统宣传工作质量。

3.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合学校实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建示范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党建示范点,全面完成市、县党建示范点工作要求。以《全面实施“以强党风促师风育学风优校风”工程推动学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总抓手,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严格落实“十有规范化”建设,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公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完善教科体系统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改进考核办法,完善教科体系统党建工作考核。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注重从“双高”“非公”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从做好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全面发展党员工作任务,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索党员分类管理,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开展“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活动。加强工青妇、关工委、老干部等工作。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各方面工作,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做好国家、省、市人才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跟踪服务。认真贯彻落实《2019-2021年招才引智计划》中教师招聘优惠政策,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科技人才,健全教育科技体育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教育科技人才计划。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5.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巩固县级巡视巡察整改成果,认真开展巡视、巡察发现倾向性问题自查自纠、未巡先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努力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深化教科体系统作风建设和“五型”政府部门创建。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适时警醒教科体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关键领域的关键岗位人员。

二、扎实推进教科体领域改革创新

6.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开展义务教育新教材应用、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改革研究。举办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重点在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编写工作,充分挖掘县域或乡土文化特色,提炼学校文化内涵,充分梳理学校办学特色,每校均必须编写至少一本校本特色课程。做好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和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改革提质工作。以移动教研(“钉钉”APP)、一师一优课、名师工作室等驱动教学教研信息化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推进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7.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新。着力实施“城乡学校结对精准帮扶”机制,继续纵深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全面落实城区7所优质学校与14所基层薄弱学校结对精准帮扶工作,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理想信念互助、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等6个层面全方位精准帮扶,力争一年时间,实现薄弱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明显进步,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行政队伍素质、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学生意志品质及学业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

8.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用好全省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电子化管理平台。新建高清数字标准化考场。严格执行教育考试政策规定,规范各类教育考试招生管理,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平安招考工作目标。

9.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新型研发机构配套支持措施,围绕“两城两谷一带”建设,推动政府和高校共建产业研究院、行业龙头建设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研发平台、规上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20%。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好赣南安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大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扶持,分层次、分类型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力争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型乡镇1个,提高县域科技创新条件和水平,不断夯实创新型建设基础。

10.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做好“体育+”“+体育”跨界融合,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以赴办好首届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做好体育馆、体育训练场、文体广场的对外开放和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继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网点积极性,积极组织大卖场等多类型销售活动,争取全县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额有较大幅度的攀升。

三、深化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

11.落实教师待遇政策。推动出台《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按政策保障非在编教师权益,提高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使中小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表彰奖励机制,继续对高中考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校长”“师德标兵”“名师”“优秀教师”等先进个人。推动政府结合实际出台方便教师县内办事、旅游等优惠政策,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彰显教师职业荣誉感,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做好长期从教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

12.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配合编制部门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力度,使用聘用教师控制数招聘专任教师,缓解教职工编制不足问题。创新幼儿教师补充机制,争取公办园按标准配齐教职工。做好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教师及“特岗计划”教师招聘、管理工作,择优选调籍县外在编教师返乡任教,多渠道增加教师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做好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小学实习支教工作。深化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优化教师资格面试流程。

13.着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落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分层分类施训”为指导,统筹规划全县教师培训三年计划,构建学校管理干部、学科骨干、新老教师常态化研修机制。组织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提升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和管理干部等培训项目。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展示活动。开展省、市、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乡村骨干教师选拔培养遴选工作。扎实推进优秀教师示范引领辐射创新机制,在五所素质教育推进校实施名师工作室校本研修方式,建立名师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积极有效地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等专项活动,促进骨干教师成长,推动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14.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贯彻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实《赣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问责办法》。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和教师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强化师德师风考评奖惩,完善教师师德信用体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抓好“万师访万家”活动。开展庆祝第35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开展全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全县教育系统优秀校长、师德标兵、名师、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15.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和资格、职数设置、选拔与任用、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监督、交流与培训、退出等事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出台《关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内部机构设置和干部职数的意见》,精简学校内设机构和干部职数,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能。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四、着力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16.推进城乡学校项目建设。推进城乡学校项目建设。加快城区学校网点优化工作,扎实推进城区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城新区学校新建、特教学校扩建、濂江中学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启动实施城西小学、第三公办幼儿园、中专产城新区分校建设项目,确保我县2019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加快实施天心二小新建项目,力争2019年底前全面完工。继续认真抓好中央“全面改薄”项目、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实施。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调整乡村学校网点布局,推进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规范合理处置。围绕苏区振兴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争项争资力度,强化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实施程序,确保各类校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7.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按全省部署建成县级教育城域网和学校校园网,辖区内学校城域网覆盖率达到100%。继续推进“三通工程”建设,打通村小教学点宽带网络接入“最后一公里”,“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到100%,“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到95%以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师生开通率分别达到98%和96%以上。大力推进“智慧(数字)校园建设”,落实国家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条件,大力推进“智慧(数字)校园”建设,继续开展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推荐2所学校申报省级评估工作;深入推进“专递课堂”覆盖教学点项目建设,年底完成39所教学点“专递课堂”建设任务。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及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普及;利用空间开展备授课、教学研究、家校互通,教学和学习成果,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率;完成10%的学校开通“名校网络课堂”,100%教研员能熟练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网上集体备课、评课等网络教研活动,完成市级优秀名师网络工作室3个以上,市级优秀网络学习空间119个以上。提升学校装备水平,加强学校装备管理应用信息化,开展装备工作专项督促检查,提升中小学校装备管理应用水平。

18.加快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实施我县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扎实有效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和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实施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项目,增加公办园学位。探索公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新建2所城区公办幼儿园和3所村级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园学位1440个,2019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40%以上。根据农村家长服务需求,探索建立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村级公办幼儿园延时服务制度,解决幼儿园学位空缺问题。在有生源的行政村探索小学附属幼儿园委托管理模式,破解小学附属幼儿园师资和管理问题。认定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普惠资源供给,提高普惠园质量,开展2018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按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扶持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给予奖补,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办园质量,指导和扶持一批优质幼儿园创评省市县示范幼儿园,推进2所市级《指南》实验园提升质量,督促我县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达标活动,举办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展示竞赛,多形式培训幼儿教师200人次以上。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强化监督管理,开展幼儿园挂牌督学工作,深入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无证办园专项治理。

19.巩固提升义务阶段教育。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安府办字〔2017〕4号)的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年度实施计划任务,推动实施《城区学校建设(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扩充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提升我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提升我县特殊教育水平,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及随班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按照“全覆盖、零拒绝”原则,采取进入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逐步解决辖区内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2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落实《赣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环境,加强普通高中管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强化高中学生特长培养。进一步扩展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普通高中改造(二中整体搬迁项目)工程,初步适应我县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努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21.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对接落实县委、县政府打好“六大攻坚战”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与本地工业园区企业对接。落实普职招生大体相当要求,稳步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适应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管理和培养培训制度,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活动,确保职校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加强中专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专现代职业教育实训大楼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中职学校办学资源,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使之成为本地的实用技能培训中心、就业转移培训中心和普通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的训练基地。

五、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22.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活动。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及“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活动“我为祖国点赞”。强化党史、军史、国史、县情等教育,深化中小学“红色、绿色、古色”三项文化教育活动,挖掘以东升围为主的客家地域文化,弘扬主旋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发挥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作用,精心设计县域“红色之旅”体验线路,创建县域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示范课堂。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23.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和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3+N”进校园活动,促使学校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和办学品位,提升广大少年儿童艺体及审美素养。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龙头,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辐射作用,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常态化发展。开足开齐开好美育课程。开展中小学生“3+N”进校园艺术类系列展演活动。组织参加省、市中小学合唱节、管乐节、舞蹈节、戏曲节和中小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等艺术展评活动。

24.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推动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继续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逐步推进学校体育美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改革,让学生掌握两项终身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开展校园足球星级裁判员培训。组织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办好第十七届全市中小学“英东杯”文体活动。

25.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围绕“教育生态环境”主题,进一步推进我县制度化家校合作试点工作,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家校合作沿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把家校合作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改善家校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校风、家风和民风,促进教育生态进一步转变。

六、持续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26.抓好中央和省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聚集中央巡视指出教育扶贫工作中“贫困学生资助未落实问题仍然存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不到位”和“校舍闲置现象仍然存在”三个重点问题,切实加大整改落实力度。及时整改省巡视反馈的“有的县片面拔高有关教育扶贫方面补助标准,造成较大财政压力”问题,持续推进教育扶贫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立行立改工作。

27.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抓好学生资助惠民政策监管,提高精准资助资金使用效益。抓好学生资助工作学校与乡镇政府属地双负责制落实,积极做好与扶贫、民政部门对接工作,共同对建档立卡和城镇贫困学生信息进行审核确认与上报。抓好建档立卡和城镇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动态调整工作。建立完善建档立卡和城镇贫困学生信息台账,确保建档立卡和城镇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28.积极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压实“双线控辍”工作责任目标,逐级签订“双线控辍”责任状,把控辍保学工作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乡镇单位和个人,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建立部门联保联控、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摸底调查机制和书面报告制度。完善“双线控辍”工作机制,组成“六对一”劝学队伍开展劝学工作,并同步建立劝学台账及“一生一档”,把“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目标,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不出现因贫辍学、因贫失学。

29.抓好挂点村精准帮扶工作。落实局机关挂点帮扶村工作任务,督促、指导驻村工作队做好日常帮扶工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七、进一步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30.强化校园管理,提升学校品味。继续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92条规定,积极落实《赣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要求,结合《中小学生守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园管理考评方案(试行)》,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夯实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提高学校校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课业负担重、上学放学早”等热点问题。

31.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做好学校安全常规管理工作,切实落实防溺水、设备设施、教育教学活动、消防、防汛、危化物品、食品饮水、医疗卫生、交通、学校周边治安等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重点,着力抓好重点时节、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定期开展安全工作自查和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建立台帐,分类跟踪,及时消除隐患。积极开展学校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校规校纪、交通安全、防溺水、消防、用电、危化物品、防震减灾、食品卫生、禁毒、防拥挤踏踩、网络()安全、疾病防控、珍爱生命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广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认真排查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全力做好矛盾化解,纠纷处理,严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发挥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作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置机制。做好校园周边治安治理工作,在政法部门的组织下,主动联合公安、城管、交通、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法依规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确保学校周边环境良好。加强学校“心防”工作,积极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减少心理问题导致的人身伤害。

32.切实推进学生营养餐工作。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食品安全法》和省教育厅《学校(幼儿园)食堂经营“十必须”、采购“十不准”》等文件精神,加强学校营养午餐供餐工作日常监管,确保营养餐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积极协调和配合县疾控中心,建立、完善学生营养监测评估系统,定期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及时、准确录入并上报系统信息和数据。加强资金使用监管,认真做好全县每月学生营养餐供餐汇总和资金拨付审查工作,与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加强营养餐专项资金的监管,严禁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行为。督促配合县城投集团做好57个企业供餐模式学校转为食堂供餐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2019年秋季学期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一体化供餐全履盖。

33.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意见》,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加大教育经费管理力度,确保教育经费合理高效使用,紧紧围绕有关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加强教育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优秀的教育财务队伍,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强化学校内部审计监督,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加强校长任期内财务监督,开展校长离任责任审计。

34.持续推进教育治理。继续做好教科体系统“放管服”改革,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共享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推进教科体系统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加快健全以学校办学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两随机一公开”和明察暗访的方式,加大对义务教育择校、中小学违规补课、校外教育培训、违规收费、违规推销教辅材料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

35.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抓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巩固提升,推进我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和教育重点工作考评。推进我县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创建工作。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综合开展各项专项督导督查。

八、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

36.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争取全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64%以上,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以上。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3个,新增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专项2项,组建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体1个;组建市级科技研发平台2家。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增长10%以上,争取项目资金增长50%以上。指导协调安全生产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37.加强企业培育体系建设。选择发展潜力大、成长性较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在研发、融资、用地、资本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动“高转规、规转高”工作,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转为规上企业,一批规上企业转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具有排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涌境,打造层次分明、规模庞大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入推进科技入园入企,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服务队伍,抓好科技入园入企、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等科服务,推进科技政策、机构、项目、资金、人才入园,引导类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建立星创天地1个,联合打造1个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带动作用,落实科研后补助奖励政策、定期督促机制、调度通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有研发活动企业覆盖面。加强重点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加大力度推荐申报国家“万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争取更多科研人才纳入国家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积极争取省“双千”计划相关重大人才工程、重大人才计划和人才培养项目,力争引进产业领军人才2名以上、高层次人才3名以上。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速行动,梳理重点项目和责任清单,创新和完善试点示范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专项成果与企业的转移转化,实施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机器换人”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应用样板。

38.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落实与清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国内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协同创新,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学广、优秀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在我县设立分支研究却构感产业研究院。积极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等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

九、进一步做好体育工作

39.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认真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农村、老年人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好全县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展演、太极拳、武术、微马、健身气功、门球、地掷球等体育赛事,举办全县中小学游泳、篮球、足球比赛;认真做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推动科学健身服务普及。推进“3+N”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以“快乐足球”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月”活动。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开展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和上报工作。

40.大力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做大做强传统田径、摔跤、篮球等优势项目,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抓手,做大做强濂江中学摔跤训练基地,建设好城北小学攀岩训练基地;加强教练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做实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工作,建设好后备人才基地,积极响应《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开展校园足球训练工作,抓好足球推广和普及;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体教结合,巩固体教联合办训成果;加强教练队伍建设,加强教练员业务培训,引进高水平人才,力争参训项目多元化。积极组队参加全省百县运动会、全省青少年锦标赛、赣州市中小学生体育赛事、赣州市第五届运动会。

41.加快体育项目建设。协助城投集团新建产城新区全民健身中心、改建龙泉湖游泳池,启动“新时代重走长征路”健身步道项目建设。做好乡镇及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申报、建设指导工作,争取完成鹤子镇新围村、版石镇虎板村、重石乡黄坑村、重石乡大坑村、重石乡官布村、车头上丁村、双芫乡合头村、塘村乡三联村、塘村乡黄沙村、鹤子镇大?村等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主动对接省、市体育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建设城西运动场和城北小学攀岩训练基地,争取启动城西运动场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