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要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要点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是"两山"理念发表十五周年,也是我县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县文体旅游系统将深入学习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一零三六"改革发展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以发展全域旅游五百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保持定力、敢谋善谋、咬定目标、合心合力,全面推进新时代浙江()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标杆县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开创文体旅游产业事业综合性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奋力夺取中国最美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2020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突出民生优先、注重成果共享,基本实现全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现代公共服务省级标准化,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以资源开发和产业壮大为关键,按照"品质景区+休闲城区+度假乡村"联动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亲子旅游、研学旅游、运动旅游、水上旅游、团建旅游以及旅游文创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全力指导65个文旅项目的开竣工和再推进,力争实现旅游人次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5%;门票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10%;旅游产业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2年底,力争旅游人次保持基本稳定,年度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达15%;坚持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引领,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争创浙江文旅融合改革试验区,创建一批文旅融合"金名片"和文旅融合IP,不断打响国际乡村生活示范地、中国全域旅游第一县、一代宗师吴昌硕、浙江自然博物院、古城国家大遗址公园、美丽文化集群、长三角度假胜地等文旅品牌,全面建成百花争艳满庭芳的文旅融合样板地。坚持体育+生态+旅游,聚焦高质量体育竞争现代化,着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

一、着眼从严从实,聚力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020年,文体旅游改革于"破旧立新"中全面起势,在新的历史使命中,我们要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根本,坚决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推进新时代"两山"实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强化"不忘初心"政治引领。全面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主题党日、、红色文旅活动机制,开设"机关夜学堂";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季度意识形态领域重大情况分析研判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各类文化阵地、演艺场所和旅游景点景区的意识形态监管,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二是推进"从严治党"落地生根。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强化主体责任动态监管,构建"四责协同"闭合链条。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定期召开党风廉政专题工作会议,指导各馆所开展财务内审工作,并对党风廉政建设、"三重一大"执行情况情况进行常态化自查自纠;三是完善"三位一体"党建体系。加快建设机关、系统、行业"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采取"行业+协会+党委"的模式,统一抓好景区景点、酒店(饭店)、民宿(农家)、等7类涉旅行业的党组织建设,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旅游行业内应建尽建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同时,在旅游项目招引、规划、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联盟党委统筹协调作用,实施"1+2"支部联系服务制度,开展党建区域结对活动。四是建立"争先创优"拼比机制。以五百行动和拼比争工作为总抓手,运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四要素",主动谋划、全力对接、抓牢不放,打好争取资源要素主动仗,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标准和效果。组织干部全面参与、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优化营商环境、驻村驻企等中心一线发展大局和全域旅游全面推进工作,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激情和活力。五是锻造硬核年轻干部队伍。加强文旅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引育高端人才,培育领军服务人才,优化老中青三结合机制,健全教育培训、导师帮带、岗位交流、上挂下派、一线磨炼、引进选调"六个一批"机制。结合深入开展"三服务"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服务保障重点旅企,打造一支"有情怀、敢担当、善创新、讲服务、守纪律"的文体旅游铁军。

二、着眼创新创强,聚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

按照牵头抓总、科学预审、好中选优、督查推进的要求,加强高质量重大旅游项目招引,全力推进现有在建旅游项目建设。一是加大项目牵引。按照先策划再规划的要求,精心指导各类休闲项目规划的具体实施,确保全县休闲项目协议投资不少于400亿元,2020年力争完成旅游项目投资不少于30亿元,其中全县现有景区(点)服务和产品设施改造提升投资不少于10亿元。重点推进总投资超10亿元和省市县长类、省市重点类的重大文旅项目,加快白茶文化小镇、昌硕艺术小镇、海游天地度假城、古城文化遗址公园、云上草原二期、余村-竹博园5A级景区等建设进度。二是狠抓能级提升。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优化"1+5"布局,全面提升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即"1"),优化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报福和鄣吴省级风情小镇以及溪龙中国白茶小镇、鄣吴吴昌硕艺术小镇建设(即"5")。加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招引与建设力度,统筹"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大力招引标杆型龙头项目,完成民宿村落建设和田园嘉乐比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程,建设夜光经济示范带,推动休闲度假等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投资与管理模式,完成报福省级风情小镇及省级景区镇创建,优化提升鄣吴省级风情小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及文旅融合示范镇建设品质,推动省级风情小镇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坚持好中选优。加强文化、体育和旅游类规划管理,规范规划编制和报批程序,维护规划严肃性,强化规划批后的实施监管,探索制定县级文化、体育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同时,按照休闲产业项目导向目录,严格控制同质化、地产类旅游项目引进,从严把关纯酒店类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生态保护和投资方财务状况评估。选择签约率、开工率、形象进展等核心指标,对通过预评审的休闲旅游项目实施"回头看",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和工作时效。

三、着眼提质提效,聚力深化文旅供给侧改革

深入分析精准把握文化旅游业的新需求、新格局、新市场、新诉求,变数量为质量,从注重景区(点)构建加快向目的地建设的高质量方向转变。一是景区质量提升。全面提升20个国家3A以上景区质量。按照全域旅游新六要素,深入实施景区"五名"工程、"文化润景"工程、"服务设施"提升工程、"二次消费"工程和"满意100"工程,以点带面高质量完成A级景区质量大提升围绕景区投资开发、管理运营、市场营销等重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灌输发展新理念,研发产品新业态,开拓运营新思维。二是乡村社区营造。按照"基础设施景区化、服务管理星级化、营销宣传市场化、日常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推动景区城、景区镇以及景区村庄建设提升。2020年B类乡镇要率先实现A级村庄景区全覆盖,3A级以上村庄景区每年要确保增加或改造提升1-2个新产品。原则上所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经营示范村都要打造为2A级以上村庄景区,逐步推动乡村景区串点连线成为精品旅游线路。借鉴吸收民宿村落整体开发模式,以上墅董岭、报福景溪农家乐为试点,启动全县农家乐整治提升工程。三是涉旅工作融合。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五百行动计划,强化文旅农旅项目布局多规融合,推动游业与文化、体育、康养、会展等新业态加速融合。深入研究发掘地方文化,不断加快文化基因解码,以产业化、产品化、项目化形式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新建文旅游融合示范村6个。充分发挥七山一水两分田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使运动旅游成为新亮点。

四、着眼多元多维,聚力推动产业品质消费升级

借势借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契机和高速高铁建设成果初显的关键时期,强化智慧旅游建设,统筹优化城市、乡村的多元多维空间布局创新。不断优化旅游质量管理体制机制,注重旅游人才战略,变引人为育人,培养培训一批优秀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一是加快数字赋能。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涉旅部门大数据运用,全面提升智慧旅游网络建设,精准分析主客源市场变化,将旅游营销的重点手段放在新媒体、移动端上,加强重点移动媒体的对接与联系,继续在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及携程、同程、马蜂窝OTA客户端方面发力。在积极做好"中国亲子旅游第一县、国际乡村生活示范地"目的地形象的基础上,策划出台能代表,印象深刻便于传播的旅游形象口号并大力推广。持续开展重点产品营销活动,继续做好年味在、玩水节、亲子旅游节、到去-团建四季主题品牌营销和味道、非遗、研学等重点产品和线路推广。不断巩固重点客源市场,借势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和高铁开通机遇,加大与申苏浙皖等地重要城市联动,共推文化和旅游产品一体化、平台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品牌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二是加强人才培育。积极引进高校师资力量,以余村、鲁家等政务考察重点村为突破口,重点培养金牌导游(讲解员)队伍30名。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引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智囊团,重点在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开展改革创新、创作研究、展演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重点扶持文化领军人才20名;建立优秀营销员名录库,定期组织互动业务交流,吸引更多的OTA平台、网络媒体等各方面的人才加入营销队伍,加快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重点培训金牌营销员30名;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加大对旅游景区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文旅融合、产品策划等领域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帮助余村、鲁家、龙王、潴口溪等一批重点乡村景区进一步壮大文旅产业,实现专业化经营,重点培育职业经理人20名。三是加速产业提升。新建一批文旅融合示范单位:深化文旅融合三级联创,新建文旅融合示范乡镇1个,文旅融合示范村6个,主题文化民宿村落3个,形成文旅融合纵深发展的三级体系;创建一批省级产业融合基地:进一步发挥"旅游+"功能,推进文化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等增量增效,2019年新建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2个以上;开发一批文创旅游产品:结合茶文化、竹文化、昌硕文化、古越文化等元素,举办文创产品大赛、旅游商品博览会,推出一批具有"符号"的文旅商品;挖掘本土地道菜肴,赋予餐饮更多"文化的味道",打造一桌能够展示文化底蕴的特色菜肴,打响"百县千碗.中国百笋宴.好味道"品牌;开展一批民宿品质提升计划:建立特色民宿标准,开展首届特色民宿评选,举办特色民宿业主素质提升培训班,筹建特色民宿领袖队伍。以首创精神修订完善民宿村落认定办法,力争上升为市级标准。扶持夜间经济,出台引导扶持政策,重点鼓励发展旅游夜间经济,逐步推出夜间购物、夜间美食、夜间景区、夜间展馆、夜间乡村等产品体系,建立打响夜游品牌,提升二次消费能力。

五、着眼共建共享,聚力放大惠民利民效应

打造主客共享、线上线下一体的城市、乡村文旅公共服务空间,大力提升公共文体和旅游服务的覆盖率和实效性。一是基础设施广覆盖再提升。按照"主客共享"原则,深入推进乡村游憩地、慢行绿道、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灵峰湖和灵溪公园建设,打造主客共享休闲度假新空间。建设位居县城区北面、南面的营盘山体育公园、灵溪公园。逐步推进城市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全年预期投资150-200万元,在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小区建成2个市级百姓健身房,8个县级百姓健身房。同时,充分发挥"七大美丽集群"效用,对7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设、提升,开展全县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回头看",2020年计划建设旅游厕所建设62座。二是惠民服务拓阵地加热度。以纪念"两山"理念发表十五周年为契机,持续开展"美丽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开展送文化下乡150场、文化街景200场,承办2020年浙江省群文书法工作会议暨群文书法年度作品展等省级会议、赛事,开展"玩转博物馆"等文旅结合惠民活动;分片区多村联办乡村体育节,加大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场馆开放数量和力度。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赛事各6项以上,县级赛事(活动)30项以上,协会级赛事40项以上,举办第八届县运会。组队参加国家级比赛3项、省级赛事19项、市级赛事11项(阳光比赛)。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加强文体设施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力度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县级"1+20"体育社会组织模式,力争全县体育社会组织3A级以上达到10个以上,乡镇(街道)级体育社会组织基本实现"1+8"模式。三是文化遗产重保护、巧利用。强化文化支撑,加大古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力度,完成考古保护中心、八亩墩大墓发掘展示、博物馆酒店及田园景观营造工程。争取龙山越国贵族墓园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开发区、示范区文物区域评估工作,助力破解"标准地"供应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难题。出版吴昌硕生平艺术图述《吴昌硕艺术人生》书籍,积极与上海王一亭后裔达成合作,在吴昌硕纪念馆内筹建"海上双璧(吴昌硕与王一亭)"王一亭艺术馆。以"竹"文化为重点,推动优秀传统竹文化的活化、升华和转化,做好"非遗+"文章。深入挖潜和解析文化基因,出台文化基因解码相关指导意见,挖掘、传承、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把文化基因转化成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优秀文化艺术进余村、鲁家等明星村。四是产业竞技竞争力、现代化。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体育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启动体育"十四五"规划编制。着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以及国家级高水平人才基地。建成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建成省级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公园)1个,建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游泳池(含拆装式),2个小康体育提升村30个。建成市级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公园)6个,实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90%以上提供导航、查询功能。全年力争完成运动休闲小镇培育1所,入选浙江省体育产业项目库资金入库项目1-2个,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基地1-2个,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条及以上,浙江省精品体育赛事1项及以上,承办全国"两山"户外多项赛,新增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运动休闲基地1-2所。积极备战第十七届省运会,落实皮划赛艇及攀岩两个项目的组队、招生、训练、注册等,完成轮滑、马术、高尔夫、桥牌、五子棋五个项目的相关工作。

六、着眼有序有为,聚力打造有序繁荣文旅市场

坚持"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改革要求,优化环境、守正创新、科学管理,提高市民和游客满意度,营造文明有序的一流文旅市场环境。一是提质拓面深"跑改"。推动"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率100%;进一步减少办事材料、缩短办事期限、优化办事程序,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和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力争实现"跑零次";推进改革向公共服务、公共场所延伸扩面,巩固便民惠民改革成果;持续完善"1+3+N"运行机制,推进实施旅游投诉、旅游纠纷处理和旅游案件审判"最多跑一地"。二是市场监管再加强。结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科学精准梳理文体旅游市场管理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强化依法办案。加强市场日常动态巡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联特别是在重大活动与时间节点,加强市场安保维稳工作,合多部门开展旅游黑车、低价游、强迫购物等重点治理行动。

继续完善基层旅游质监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建设,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和"动态退出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诚信体系。继续重视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重拳打击"黑电台"、非法地卫设施等。进一步发挥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和抱团发展,推动品质旅游饭店、品质旅行社创建提升。完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大对旅游市场新兴业态的监管。优化民宿(农家乐)办证审批审核,指导乡镇建立"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启动水上旅游(漂流)项目十四五规划研究,优化产业布局,突出规划的刚性约束,强化漂流项目开漂验收,进一步规范管理。继续深化旅游住宿业绿色服务观念,在全县星级饭店、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绿色饭店和纳入财政指点接待饭店全覆盖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酒店用品。制定全域旅游绿色标准体系、编制全域旅游从业人员讲解词参考工作手册。加快文旅市场科技防控能力建设,整合原有文化市场视屏监控和旅游市场视屏监控平台,构建文旅市场科技防控新体系,力争全年旅游投诉处理件数较上一年度下降15%。三是安全生产守红线。按照安全生产"三个必须"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坚决扛起安全生产的责任,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底线。继续加大技防监管力度,完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聘请专业机构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完成2轮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解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风险。紧盯公共文体机构运行、文物保护、涉外旅游活动等重点,健全隐患排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整改落实等防控体系。以管好各类阵地,严格项目、活动审核审批把关为抓手,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