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根据《林业局关于印发<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保护特色,点缀亮点,将打造为生态秀美和谐宜居的省级森林乡村。结合实际,特制定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村情概况

位于东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G45高速路出口仅7公里,东与万安县为界,南与巾石乡及万安县为界,接圩镇,西、北面与本镇丰林、珠湖两村比邻,省级重点名胜区白水仙景区位临境内,因白水仙地理区域优势明显,故誉名白水(村),全村共辖5个村民小组,共210户,811人,全村总面积21089亩,其中林地面积19679亩,水田、旱土、水域等非林地面积141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3.5%,全村山场以毛竹为主,竹林面积19393亩,占林地面积的98.5%,毛竹株数达266万株,是名副其实的万亩毛竹林村。其它针阔林286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064立方米。除此以外,境内山场上主要有杉松、楮栲类、冬青、漆树、木荷、枫香、苦楝等;灌木类主要是油茶、继木、山苍子、杜鹃等,草本有禾本科植物、辣椒草、薄落回、芒箕、苦菜、鱼腥草、节节草、蕨类等;四旁及庭院绿化树种主要有桂花、罗汉松、红叶石楠、红花继木、女贞、楠木、竹柏、茶花、桃、李、杏等和原生古樟、朴树、棕榈等,物种资源非常丰富。

原是一个矿区,主要开采黑钨矿、白钨矿;1924年起便有人开始利用原始工具采挖钨矿。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小龙钨矿良碧洲分场,由此开始良碧洲矿山的规模采矿历史,一直延续至2002年小龙钨矿关停,共向国家交售钨精矿8400余吨。碧洲矿山人民和人民为祖国的矿业开发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的山场和林木一度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新时代的人民在国家深化体制改革之后,特别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来,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牢牢把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必须在全村的低产低效林和原有采矿区实施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补偿、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扶贫等生态建设工程;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毛竹这一特色支柱产业,当好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就必须通过“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绿色发展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干净、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中。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结合实际情况和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南风面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水仙片区)建设、白水仙景区创建国家AA级景区及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等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万亩毛竹林(海)优势和特色,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建设总目标,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注重保护特色,点缀亮点,将打造为生态秀美和谐宜居的省级森林乡村。

通过省级森林乡村创建,一是将进一步推进白水仙风景名胜区建设和新一轮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建设等生态林业工程,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林分质量,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3.5%以上。二是全面提升村庄四旁和庭院绿化美化品位;补齐乡村生态建设的短板,提高生态宜居水平,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变成美好现实。三是强化乡村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主要是村庄风貌真实性、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四是加强山水林田系统治理,村庄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生态修复及提升系统生态功能。五是健全保障措施和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确保森林乡村创建成果。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布局

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原则;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的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分区实施的原则。

为了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需实施7个分区建设,一是在白水仙风景区按景区建设规划实施;二是在毛竹林山场实施毛竹丰产林和毛竹低产林改造建设项目;三是在其他山场实施封育保护或更新造林;四是对矿山、公路建设等裸露地进行生态复绿;五是对四旁和庭院进行绿化;六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建房用地规划审批;七是加强对公路、河流等排污管理。

四、建设依据

1.《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

2.《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

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4.《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

5.《关于开展“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的意见》林业局;

6.《省级森林乡村拟创建名单及有关要求》林业局;

7.《村规民约》;

8.农村垃圾处理相关规定;

9.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及营造林技术国标等。

五、建设内容和规模

1.深入挖掘毛竹林生产潜力,做大做强毛竹富民产业

一是加大毛竹丰产林抚育力度,实施抚育示范林100亩;二是开展毛竹低产林改造,实施抚育示范林100亩。力争通过抚育和低改措施的示范作用,推动全村毛竹总量达到480万株,年新增毛竹量达70万株以上,年毛竹采伐量达到60万株,实现毛竹产值达600万元,竹笋产值达170万元,人均毛竹(含笋)收入达9500元,并不断挖掘毛竹产业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值。

2.封造结合,进一步完善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

采取宜封则封、宜改则改、宜造则造的措施,对其他286亩林地实事求是地开展封造模式,大力发展种苗花卉业,稳步发展珍贵用材林、林下经济,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应充分利用进村道路、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塘边、河边、溪边等地广种树木、灌木和草皮,按照突出“景观、特色、布局、配置”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特色景观;采取块状、点状、家庭绿化相结合,积极增绿添绿,特别加强和注重对现有的绿化、树木的保护,实现村庄周边和住宅四旁的绿化美化,农户需在庭院及其它空地上规划栽植果树和观赏树种,公共场地或乡村(公)路边等空旷地由村集体组织开展绿化及复绿。

3.强化对名木古树的管理,弘扬传统森林文化

对村内的古樟及其它古树名木全部登记造册,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信息,改进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对破损的古树名木进行修复,所有古树名木需设置管护区域和公示牌,落实专人管护,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4.全面落实林长制,科学管理和配备生态护林员,切实做好各项林业工作

以林长制统领,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考核任务,切实落实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发展目标,确保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逐步提升;确保林地保有量、湿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不减少;加强白水仙景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强采伐管理和林地、湿地保护;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和抓好4个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和创新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效机制

5.进一步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彰显美化绿化特色

对每一户庭院进行进一步整治,彻底消除脏乱差。以空间换绿地,通过对屋顶、墙面的绿化,形成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的立体绿化新格局,使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美结合和充分发挥。

6.打造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提升知名度

进一步对白水仙和矿山生态文化、人文古迹和传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进一步协助抓好南风面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水仙片区)建设;大力促进白水仙景区创建国家AA级景区及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白水仙及矿区林业景观资源优势,提升地域知名度和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大发展;同时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

7.严格技术措施,确保创建成效

一是营造林必须严格按技术措施抓好树种配置、密度配置、乔灌草搭配、种苗管理、水肥管理、减少人畜危害和防火防病虫害等;二是对乡村自然风貌进行保护和挖掘,主要采取维护生态多样性、原貌及人文保护挖掘等措施;三是做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和落实,主要是做好垃圾处理和分类、避免出现违建等现象。

六、建设进度

1.部署发动阶段(2020年1月15日前)

制定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召开创建工作会,宣传有关精神,部署创建工作。

2.提名审定阶段(2020年1月20日前)

按林业局《省级森林乡村拟创建名单及有关要求》提名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

3.实施方案编制阶段(2020年1月31日前)

按照《省级森林乡村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要求编制《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4.实施方案审定阶段(2020年2月10日前)

完成《实施方案》送交林业局申报审核。

5.方案实施阶段(2020年2-4月)

由镇林业工作站进行技术指导,镇创建森林乡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村委会统一组织施工,严格按审定的实施方案开展创建。

6.创建申报阶段(2020年4月前)

由镇创建森林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省级森林乡村申报表、县级自评打分表等相关材料至县林业局审定。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毛竹丰产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示范林需4万元(资金来源为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和村、农户自筹资金)。

2.针阔林封造改需1万元,村庄庭院、四旁绿化、复绿等需12万元,共计13万元(资金来源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和村、农户自筹资金资金)。

3.古树名木修复、建档资金预算2.0万元(资金来源上级补助及村民自筹)。

4.村庄环境整治资金预算每年需1万元(资金来源村集体资金)。

5.生态护林员每年需4万元(上级补助资金)。

6.白水仙景区升级改造费用由景区承包人自行预算和自筹解决。

以上合计资金需24万元。

八、预期效益

1.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森林乡村创建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四旁、庭院增绿工程,预计全村森林覆盖率可提高0.2%;毛竹每年可新增70万株以上;其他林木年蓄积量可增加120立方米以上;经白水仙景区测试:以白水仙景区为主的森林乡村负氧离子含量达12万个/立方米,属当之无愧的“中国森林氧吧”,人们有美好的生态宜居环境。

2.经济效益

实现毛竹产值达600万元,竹笋产值达170万元,人均毛竹(含笋)收入达9500元;其他林木收入12万元;其他林下经济及林下种养等收入;白水仙景区门票收入260万元。

3.社会效益

进一步继承弘扬村庄传统生态文化,植绿爱绿生态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将得到进一步美化;人们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素质将得到提升;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对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九、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分管林业的乡村干部对接好,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开展,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2.强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倡导生态道德,传播生态知识,使广大公民自觉地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形成全村上下共建省级森林乡村的良好氛围。

3.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生态建设等项目资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健全制度。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及其它规定、制度、管理办法等,严格执行生态护林管理办法,压实职责,确保制度到位、措施到位、管理保护职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