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建设实施方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我县农村农业经济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全县核实上报应该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耕面积97.1763万亩,按112元/亩,已经发放到农民手中的补贴资金10883.746832万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大豆、芝麻、果茶等,全县2019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9.2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54.62万吨。全县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42.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57万吨,渔业总产值28.02亿元。全年共饲养生猪145.8万头,牛(羊)9.7万头,家禽3318万羽,同比猪牛禽分别增长2.1%、0.1%和3.1%;其中出栏生猪88.7万头,牛(羊)2.6万头,家禽1986万羽,累计产肉12.4万吨、产蛋3.2万吨、产奶1.1万吨,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28户、万羽以上养禽户195户,畜牧业产值达25.7亿元。全县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33.476万元,农机化总动力达65.9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化水平达80.61%,同比增长2%。培育种养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6家。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309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52元。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水稻生产。
全县2019年水稻播种面积114.2万亩,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标准粮田建设”、“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和籼改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全县粮食总产量54.62万吨。
2.河蟹养殖。
螃蟹养殖是我县渔业生产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依托鄱阳湖和军山湖的优秀生态资源,打响鄱阳湖系列军山湖牌大闸蟹的名牌。同时通过种草养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等先进养殖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升。全县全年河蟹养殖面积40万亩,养殖企业(户)共投放蟹苗4050万只,总产量达2150吨,年产值3.78亿元。
3.畜牧养殖业。
畜牧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品种改良和畜禽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年共饲养生猪145.8万头,牛(羊)9.7万头,家禽3318万羽,同比猪牛禽分别增长2.1%、0.1%和3.1%;其中出栏生猪88.7万头,牛(羊)2.6万头,家禽1986万羽,累计产肉12.4万吨、产蛋3.2万吨、产奶1.1万吨,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28户、万羽以上养禽户195户;全县现已形成沿进里、进长、进阳三线公路养猪、沿320国道养家禽、沿文港、长山、下埠、钟陵、衙前、白圩等丘陵地带养牛羊的生态产业格局;全县畜牧业产值达25.7亿元。
4.中药材。
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3000亩左右,产量预计可达3370吨左右,产值13723万元左右,比2017年增加了24.5%。全县中药材主栽品种有芡实、黄栀子、吴茱萸、旱半夏、枳壳、覆盆子、菊花、金银花、白术等,种植乡镇主要有:民和镇、三里、钟陵、张公、泉岭、南台、梅庄、下埠集等,全县中药材百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18个,其中:企业8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3、种植大户2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井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已形成了规模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体系。
5.果茶生产。
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果树新品种、实施红壤果园标准化创建、标准茶园建设、大棚葡萄避雨栽培、柑桔园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果茶产业发展,全县实际果园面积12.15万亩,预计2019年水果总产量8.05万余吨,总产值2.15亿元;1.35万亩,主要分布在6个乡镇。2019年茶叶产量预计为4750吨左右,产值4150余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1.1%和1.2%。2019年我县新果园开发、休闲农庄及美丽乡村建设(房前屋后)栽植春香柚、甜桔柚等果树新品种75000余株,我县新发展果园面积1500余亩。其中:新发展春香柚、红美人等优质柑桔500余亩,发展猕猴桃和其它特色水果1000亩左右。全县茶叶面积依然保持1.5万亩,今年茶叶采摘面积近1.35万亩,主要分布在前坊、温圳、白圩、张公等6个乡镇。2019年茶叶产量预计为4750吨左右,产值4150余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1.1%和1.2%。
(三)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深化体制改革,抓好基层综合站基础建设。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抢抓机遇,2011年6月经县政府第6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府办发〔2011〕80号)。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常委和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领导小组。至2014年底全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在全县得到了全面推进,并取得了实效。
1.整合资源,综合建站。
将全县乡镇农技、水产、农机、畜牧畜医四站整合为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2.核定人员编制。
原县编办重新核定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261名(其中:农技岗93人,水产岗58人,农机岗47人,畜牧畜医岗63人)。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241名(其中:农技岗80人,水产岗54人,农机岗44人,畜牧畜医岗63人)全额拨款占比超过95%,农技人员在岗率超过90%。
3.理顺了管理体制。
落实了“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
4.强化公益职能。
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等。
5.落实财政保障。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农技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已列入县财政预算,工资已打卡发放到人,并解决综合站农技人员医保、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6.完善内部管理。
实行了站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制定《关于综合站农技人员实行“三方”考核的实施办法》(进农字【2011】83号)和《农业农村局关于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管理办法》以及《乡镇综合站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细则》。
7.实行“包村联户”服务机制。
每个乡镇农技人员指导2-3个村,培植15个左右农业科技示范户,联系100个农户,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每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10户农户。
8.自筹资金,改善办公条件。
至今共自筹资金300万余元,改扩建了17个综合站房及配备了办公设备。1个在建中,其他3个综合站因选址用地等因素正在洽谈沟通。
二、年度目标任务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农民需要和产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着力推进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创新优化,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注重发挥产业技术团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提升农业公共服务队伍素质。全面推行“农技推广体系+科研院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围绕我县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和四大新兴潜力产业,以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五个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服务。、
三、实施内容
1.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县级农技推广服务创新优化的意见》,努力构建县域范围内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站职能配置和服务模式;按照《江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管理和运行,切实发挥好21个基层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的作用。进一步整合产业技术团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资源,创新推广服务,明确推进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县域范围内的集成与转化。
2.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进一步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导向,积极培植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引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推介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和我县农业特色优势,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点,重点推广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11项(关于做好推介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实施方案)。
3.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县、乡、镇农技人员为主体,在21个乡镇落实农技指导员241名,每个指导员连接一定数量的示范户。农技指导员定期和不定期对示范户及其它服务对象开展农技服务,并将服务情况进行记录。县级相关部门专家要定期和不定期协助农技指导员做好对示范户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工作。全面实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岗位绩效考核与考评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建立县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同时按产业调整完善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五个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重点对面上农业技术开展指导。各产业技术团队要与省、市团队紧密协作,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有机对接,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和成果推广应用。
4.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和考核激励机制,立足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围绕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等五个主导产业,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遴选,在全县21个乡镇新培育或再培育1205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贫困户不得少于105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热心公益农技推广的农业科技示范户,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或获得信息登记)的新型职业农民,每个乡镇至少有5户以上贫困户应优先作为培育对象。科技示范户选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行政村推荐、乡镇审核并公示后,列为正式示范户培育。对入选的科技示范户做好登记并存档,悬挂示范户标牌,并优先接受各类科技培训、分户指导和技术服务;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并给予一定的物化补贴。通过培育,强化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应用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确保每个示范户承担起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的作用,成为农民身边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加快推动成果应用。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示范主体,把农业生产投入品供给和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发送到示范主体,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和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5.建设长期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围绕我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通过合作方式,建设5个长期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将基地打造成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的展示窗和辐射源、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示范基地建设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倾斜。规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运行管理,明确年度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技术示范展示档案,并进行考核验收,与基地主体签订技术示范协议。基地要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标明示范内容、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将示范基地名单、认定文件、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照片、技术示范实施方案、示范协议、示范推广总结等按时报送上级单位。
按照“长期稳定、见形见效”的要求,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教育实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科普基地、农技服务基地等,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领先、设施装备优良、示范带动明显的要求,在全县范围遴选5个技术先进、功能多元、设施配套、带动明显、运行规范的的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统一树立“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每个基地试验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4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每个基地选择1-3个县级以上科研、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支持力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经乡镇推荐,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公示认定江西芡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军山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进贤中铁中基农业有限公司、江西农旺特种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春香柚扶贫基地等5家农业经营主体为2019年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情况表
基地名称规模基地位置经营体性示范类型备注
江西芡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9300亩前坊三阳马咀湖公司中药材带动贫困户32户
军山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7800亩南台乡东港湖公司稻虾、稻鱼出资57万、79万按出资额的10%与贫困户分红
进贤中铁中基农业有限公司3000亩梅庄公司弥猴桃出资90万元与贫困户1:1联合开发
江西农旺特种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2350亩民和镇院泽村500亩、民和城郊350亩、梅庄邹坊湖1500亩公司特种水产
养殖企业扶贫资金10万元
春香柚扶贫基地700亩二塘、南台、前坊等专业合作社春香柚8个产业扶贫基地
6.加强农技人员、产业技术团队和科技示范户知识更新培训。
在前几年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2019年继续组织县、乡农技人员、产业技术团队成员到省部级认定的培训机构超过1/3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10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其他基层农技员的培训,结合其它继续教育由农业农村局或各产业农技推广机构组织培训。
同时由县级农业教育培训部门根据产业分类,适时对示范户进行为期1-2天的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示范户带动能力。
7、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
支持有条件的乡探索农技服务增值取酬有效路径,允许基层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的增值服务并获取合理报酬。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在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枢纽作用,通过派驻人员、共建平台、合署办公等方式,实现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引导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支持其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技推广,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加大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可量化、易监管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8、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工作,为基层补充一批年纪轻、素质高的农技人员。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立足需求选准培训对象、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式。从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专业技术权威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职人员中遴选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由省农业农村厅统一组织进行脱产业务培训,实行动态认定管理,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成为指导服务的行家里手,支持其进入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站等进修深造,针对性地弥补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提升实操水平和专业技能。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和低学历人员,通过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
9、示范推广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
结合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求,遴选推介各地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等要求,我县推广3项以上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秸秆高效还田技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等。组建5个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等开展展示推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
10、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
发挥信息服务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等优势,推动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等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实时的指导服务。积极下载中国农技推广APP推广使用,提高其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示范主体培育等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线上动态展示和绩效管理。
11、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重点在衙前、下埠、白圩、张公、罗溪、南台、二塘、七里、池溪等9个较为贫困乡镇,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且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人员中聘请3名特聘农技员。组织特聘农技员按照增强农技服务供给、支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等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农技指导、咨询服务和政策宣贯,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服务力量,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特聘农技员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进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按照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等程序进行。特聘农技员招募要全程公开透明,广泛进行公示。招募的特聘农技员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或服务协议,约定服务期限、服务任务和服务收入等。
四、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推荐遴选科技示范户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9年9月)。
以每个乡镇按农技指导员的5:1为推荐示范户为主体,经乡镇综合站审核后确定1205个示范户培育对象,每个乡镇不得少于5户贫困户。
2.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备案。
3.遴选指导品种。结合省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调查研究,遴选本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加强技术指导,树立基地标片、发放农技指导员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科技示范户门牌等工作。
4、对各综合站及各农技指导员进行考核并根据相关要求按不同等级发放进村入户补助(2019年12月-2020年2月)。
5、报送补助物资招标采购并组织发放(2020年4月-2020年6月)。
6、完成项目实施(2020年7月)。
(1)根据推荐情况,遴选确定1205户示范户培育对象;安排农技指导员,落实接对;开展对接技术服务活动,做好服务记录并存档。
(2)对按程序遴选确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对接技术服务单位,重点指导和督促试验示范基地及时完成有关建设内容,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
(4)对科技示范户按产业进行分期培训,每期时间1-2天;组织各级农技人员赴省有关基地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每期培训不少于10天;对其它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5)督查考评。一是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行及时进度督查及考评验收;二是对农技指导员服务情况进行督查考评;三是按照上级部署,对整个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绩效考评。
五、经费使用安排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48.67万元;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9.69万元;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9.69万元;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9.69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
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等补助29万元;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58万元。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
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29万元;手段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科技书屋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以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在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重点围绕高效创新工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鼓励创新农技推广方式,促进农技推广多元化。
上述经费安排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允许作适当调整。
六、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如下:
七、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县政府办、县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全县各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推动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及项目督查管理的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加强技术指导。
进一步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专家组和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的作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健全技术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对接,提高技术指导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加强项目管理。
要规范项目实施,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责任落实、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到位。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自我绩效评价,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审查,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尤其注重农业试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的考评工作。
4、强化绩效考评。
继续按照市对县、县对乡镇的分层考核原则,对2019年全县各乡镇综合站进行绩效考评,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农业主管部门、各乡镇政府、服务对象满意度、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实效等为主要考核标准,按照《江西省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通过线上考评与线下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会商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等方式,对2019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程绩效管理。建立全程实施的绩效考评机制,加强任务进展情况调度、工作监督和绩效考评,提升项目实施成效,强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5.加强总结宣传。
对积极投身生产一线、认真开展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农民满意的单位和农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农技推广成果、先进事迹,努力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