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和市委“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的要求,全镇上下以党精神为引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始终坚持“四个围绕转”,紧紧咬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落实“十大扶贫工程”任务,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现就我镇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基本情况
我镇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大捷”的发生地和同志亲手创建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位于县的南部,镇政府距离县城16公里,国土总面积1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万亩、林地21万亩,主要产业有水稻、油菜、油茶、果蔬、花卉苗木等。境内“红”、“绿”、“古”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六个一”景点,“一山一水一座桥,一塔一舞一支部”,即:一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绥远山)、一水(水库和被称为小丽江的龙源河)、一座桥(中国革命上第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发生地——大捷桥)、一塔(佛教古塔—阿育塔)、一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盾牌舞)、一支部(同志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乡党支部),与三湾乡同为全县全域旅游试验区。全镇辖12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12个村小组,其中“十三五”贫困村5个;总人口6621户244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5户2880人,占比11.75%。截止2018年底,共脱贫601户2690人(2014年脱贫80户425人,2015年脱贫150户716人,2016年脱贫190户839人,2017年脱贫165户662人,2018年脱贫16户48人),剩余未脱贫人口84户190人,贫困发生率为0.78%,退出贫困村5个,2019年预脱贫157人。
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主要致贫原因有因病、因残、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学、缺资金、缺劳力、交通条件落后等,其中因病336户占比49%,因残127户占比18.5%,缺技术71户占比10.4%,自身发展动力不足49户7.2%,因学38户占比5.5%,缺资金30户占比4.4%,缺劳力24户占比3.5%,交通条件落后及其他10户1.5%。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帮扶机制
1.健全帮扶工作和第一书记管理机制。我镇5个贫困村均有上级派驻帮扶工作组,其中省派1个,市派3个,县派6个。在此基础上,镇村干部组成了12个工作组,实行全覆盖。在干部帮扶方面,实行了村扶贫第一书记全覆盖,其中省派1个,市派1个,县派3个,镇派7个。实行了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加大了考核力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干部由镇纪委进行约谈,并要求其立即整改,确保工作到位。
2.强化协调调度。为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精准扶贫调度会议制度,分析讨论研究各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第一书记对贫困户进行了遍访,做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二)严格程序标准,精准识别退出
1.识别程序坚持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民主评议、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公告的程序进行。
2.退出程序坚持村民主评议、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公告、批准退出进行。
3.贫困村退出程序坚持对象初选、精准扶持、调查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
4、坚持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三)因户施策,实施“十大扶贫工程”
紧紧咬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落实“十大扶贫工程”任务,因户施策、精准施策,围绕贫困群众“增收、减支、提升”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围绕增加收入实施:
1.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实现产业全覆盖。按照县委党政经“三位一体”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四个一”产业发展,成立产业合作社10家(包括捷壹商务有限公司及丰禾种养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入股全覆盖,由政府提供入股资金不低于5000元,年度分红不低于500元。发展“一家一窝”家禽产业,帮贫困户实现增收。二是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基地。依托十里脱贫产业带建设,先后建成了大棚果蔬、油茶、猕猴桃、黄桃、稻虾轮作、荷花套养、花卉苗木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920亩。三是推进光伏扶贫。贫困户单户安装光伏81户,总容量381.68KW;集中点安装12个,总容量432.76KW,覆盖贫困户126户。四是积极推进金融扶贫。扶贫产业贷款共发放192户,贷款金额942.49万元,其中117户共567.49万元自主发展农业产业;75户以户均5万元光伏小额贷款,入股大捷光伏产业专业合作社,户均年增收不少于2000元。五是推进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大捷景区建设,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带动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建设十里脱贫产业带,沿路发展800余亩的油茶、黄桃、杨梅等产业基地,旅游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2.就业扶贫工程。一是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动员贫困户务工。根据统计,贫困户中共有825人在外务工,大部分在发达地区。二是针对缺技术致贫以及其他有学习生产技能意愿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我镇在镇内以“理论学习+现场实践”模式组织集中培训,共培训829人次(18年培训132人,2019年培训200余人)。同时,各村再根据实际对本村的贫困户全面进行技能培训,通过镇内集中培训及各村分散培训,实现了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全覆盖。三是推行公益性岗位。目前,我镇为249人设立公益性岗位,其中215人为贫困户。
3.社会保障扶贫工程。一是落实低保、五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及五保人员全部纳入低保及五保保障,2019年第二季度我镇共发放农村低保859户1378人108万元,农村五保20户21人共补贴9.8万元;二是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18年,发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290人25.4万元。三是对全部贫困户和非贫困低保对象代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经费。
(2)围绕减少支出:
1.健康扶贫工程。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实行“五道保障线”全覆盖。2018年,全镇共1351人次贫困户享受了五道医疗保障防线,实现了贫困户住院治疗个人负担费用在10%以内。二是为贫困户及非贫困低保对象代缴参保费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办理慢性病门诊。全镇共有1241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其中贫困户办理667人,非贫困户574人。四是实现贫困户685户2880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五是大力推进基层卫生室建设。全镇有1个中心卫生院、11个村级基层卫生室。
2.教育扶贫工程。一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9年春季共431人享受教育补助。二是落实雨露计划。2018年共发放补助58户共23.65万元,2019年共申报12人。三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实现6-16岁适龄学生无一辍学。四是落实金秋助学,争取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对教育的支持。
3.安居扶贫工程。我镇将安居工程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爱心公寓、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居提升”三大工程。2014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250万元,完成CD级危房1306户,新建544户,维修户722户,爱心公寓40户(惠及贫困户282户)。
4.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引导边远山区、库区、地质灾害点的贫困户有序向县城、集镇和中心村庄搬迁安置,14-17年易地扶贫搬迁共16户70人。其中2015年13户59人,补助资金20.65万元,2017年3户11人,补助资金24.2万元,并加大对搬迁农户的后续扶持力度,制定扶持发展致富的政策措施,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的目标。
(3)围绕生产生活条件提升:
1.村庄整治扶贫工程。按照“规划先行、七改为本、亮点提升”的建设要求,在全镇12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工。一是推进危旧土坯房拆除工作,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镇共拆除危旧房486栋,面积58360?,土坯房10462间,面积136000?;二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2014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496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35个,覆盖125个自然村;投入涉农整合资金1717万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项目89个。项目的实施覆盖了全镇所有的自然村,真正让农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镇共配保洁员221名,保证了每个自然村至少有1名以上保洁员,按照“户分类一村收集一镇中转一县处理”处理模式,投入资金80余万元配齐配全垃圾处理设备,探索运行了农村垃圾外包方式,全镇环境清净整洁。
2.生态保护扶贫工程。通过生态保护扶贫工程为贫困人口增加收益,将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聘为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等。截止到目前,我镇共12个村的部分贫困户均已落实护林员及保洁员岗位,工资实现了按月发放。绥远山村也已落实了每年17.235万元的生态林补助。
3.基础设施扶贫工程。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在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3000户“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工程,完全实现了村庄入户路硬化。全镇100%实现安全饮水、通电、通网、通电视,12个行政村全部接通生产用电,免费为贫困户安装有线电视、自来水、用电等;因地制宜配套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全镇12个村点全面配齐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在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点建设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群众活动场所,5个贫困村按照每个村点5万元的标准统一采购了音响、乐器、广播等设备,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四)严格督查问责
坚持层层压实责任,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制订下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镇纪委不定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一经查出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或未按照要求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按照《问责条例》进行责任追究。到2018年底,在扶贫领域中有1名镇机关干部被镇纪委通报批评;对3名村干部作出了党内警告处分处理。
三、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巩固提升计划
在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求还需更高标准增收渠道,在强化“志智双扶”、培育贫困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还需狠下功夫。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拿出“绣花”的功夫,继续做好扶贫政策落实;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因户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巩固脱贫成效;继续利用本地优势,打造帮扶村脱贫典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