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文化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寓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寓文化论文

高校公寓内寝室文化论文

1高校公寓寝室管理的难度大为增加

1.1公寓寝室的管理难度大为增加

公寓式管理,就是响应一些大学生的号召,管理稍微宽松一些,尊重学生的自由,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私人空间,让学生在寝室内有住旅社的感觉,这就增加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一方面,高校想加强对寝室的管理,保证不出现任何事故,尤其是防盗、防火、防水之类的重大事情,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意管理人员过多的步入他们的生活空间,又盼着提供更为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网络、热水、洗衣等等,这种两难选择考验着管理部门的工作智慧。

1.2大学生情况比较复杂

入住在公寓寝室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来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住在公寓宿舍内,不可避免出现混合寝室的情况,入住在这里的学生,不仅仅是本、专科生,还有高知识群体如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是博士后群体,这种文化层次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公寓管理方式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这种复杂情况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1.3公寓内缺乏富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

公寓式管理,就要求高校后勤部门承担更多责任,后勤人手本来就相对不足,加之管理这么多公寓寝室,他们更是不堪重负,迫不得已,后勤部门在社会上招聘一些人员来从事公寓管理工作。相对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校内职工,招聘来的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加重了公寓寝室管理的难度。

阅读全文

公寓文化建设的公寓管理论文

一、公寓文化建设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寓文化作是校园文化中一种特别的文化形态,其形成慢慢地深入学生的意识中,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着学生。同学们在公寓里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间交流感情、分享思想,营造一个稳定的公寓生活环境,形成公寓特有的文化。我们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们都是来不同区域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养成行为习惯都有差异,各种新思想、信息在公寓内交汇,综合成了公寓内独有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起着指导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公寓文化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是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课外娱乐生活等相联系,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大学教育中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公寓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校园文化的影响,丰富和影响着着校园文化;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学生自我激励的标尺;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因此抓好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出现异常行为及思想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并教育规范其行为及思想,使学生们在公寓内体现出较好文化形态。把公寓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好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同时,也是班风、系风、校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公寓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公寓文化内涵是指学生以宿舍为主要空间在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设施,布置,管理条例,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情况面貌,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动静相融,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沉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设施以及宿舍环境是宿舍文化的基础;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内容是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落实是宿舍文化的保证。宿舍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宿舍文化的纽带;而宿舍内具备的良好调适、慰藉功能及心理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宿舍文化以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开发潜能,全面培养创造思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机会。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使大学生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的能使大家学会与他人共处和沟通;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适应环境。在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中,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是核心,而这些显然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觉悟,活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众所周知,大学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融合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积极、健康、清新、文雅的宿舍文化则是吹起这些功能的强劲东风。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根基

公寓文化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的养成,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以及大学生人生道路的设计与选择,均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时代精神为导向,在学生中确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公寓文化中,使之形成主导作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也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在公寓管理过程中,通过公寓管理员引导,组建公寓党团活动小组,在公寓文化建设中起着示范带头的积极作用;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发展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党政思想,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生活中、校园里的一些行为思想或热点进行讨论,或是相互间交流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在这些交流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无疑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公寓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推动公寓文化和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四、拓宽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容

阅读全文

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寄托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课,每周的晚点名或者通过一些板报宣传安全知识,安全讲座等这些“灌溉式”的教育手段上,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接受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能够深入地去学习,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学生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得安全教育能够有一个很实实在在的、长久的载体。

1.2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被教育者,他们在课堂上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传授知识,而在课后,学校和学生的互动空间就变得狭小。通过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学生公寓的动态和表现,为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提供一些数据。

1.3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窗口

安全教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公寓安全教育基地的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平台,也是展现校园文化的另一窗口。

阅读全文

新型城镇化对养老模式发展的影响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人群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无锡市地处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随着无锡市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养老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对单一的养老模式也不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本论文以无锡市为例,对无锡市新型城镇化下的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行探究,综合分析无锡市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在人口结构老龄化困境与空间分布的城镇化交织下促进两者良性互动,为无锡市未来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双向协调发展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养老模式

一、引言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已成为每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我国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之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见图1)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全国参与普查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640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9064万人,占比13.5%。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压力的问题也在持续加重。图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江苏省“十四五”养老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部署,积极建设更加优质、充分、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苏式养老服务品牌”。养老产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主要依托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将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将会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本论文以无锡市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模式发展的交互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新型城镇化与多元化养老双向协调发展新模式,形成系统化、现实化的产业优化路径,为无锡市未来的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二、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模式

(一)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一种城镇、大中小城市与新型农村社区相互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产业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有明显的区别,新型城镇化更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是一种以人文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产业支撑、居住环境、社会福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转变,真正实现全方位的“乡”到“城”的转变,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传统城镇化式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与人口规模的扩张,以此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无锡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基础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全面并轨、均等享受、均衡布局,重点发展特色镇,以江阴新桥、宜兴太华、滨湖胡埭、锡山鹅湖、惠山阳山、新区鸿山等一批以产业集聚、生态旅游、古镇保护等为特色的城镇,统筹规划打造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根据各城镇的特色,做好统筹规划,培育产业重点村、生态文化特色村等,完善现代城镇旅游休闲、生态涵养功能和城镇文化传承功能,促进美丽城镇与城市和谐共生,走无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阅读全文

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分析

摘要:

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教师育人方面: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灌输式教学;学术风气不浓,学生走进教研室、实践机会少。三是学生工作管理方面:个别学生干部作风不正,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树立榜样作用;评优评先、奖学金、推优入党等体系过于单一;部分学风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浮于表面[1]。本文针对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开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学风建设;现状;思路

1落实“五抓”学风建设体系,培育校园文化孕育学风建设

抓教育,树学风。针对大一新生,抓好入学教育,开展理想信念与适应性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展校史校情、院史院情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学校、学院精神,培养学生爱校、爱院之情,增强学生荣誉感;举行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新生作指导。抓教风,促学风。配合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根”理念,强调教风建设重要性,以教促学。结合学生教务网评、师生座谈等形式促进教学方法、课堂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其次,督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进度,毕业班辅导员(教导员)不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抽查、考勤,检查进度。日常考勤由指导老师负责,规范过程管理。抓纪律,正学风。落实早签到、晚自习及零报告制度。辅导员(教导员)不定时检查学生到课率、早晚自习率、课堂及考试纪律,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督促。严抓考风建设,按照“严格、严肃、严厉”原则,进行考前教育、诚信考试及无人监考班级创建等活动,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观和理性分数观,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对违纪学生不姑息、不迁就。关注后进学生,建立档案,开展“一帮一”帮扶,辅导员、学业指导老师深入宿舍跟踪指导督促,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进广大同学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强化其认同感和责任感,把工作落到实处。抓管理,建学风。学院领导牵头,分层次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要求,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面向低年级各班主要学生干部,了解班级情况,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了解学习状况;面对高年级学生召开就业实训座谈会和毕业生特殊情况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的了解各类学生情况并进行指导。辅导员(教导员)加强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日常情况、上课情况,及时反馈沟通,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积极性,带动周围同学勤奋学习,优化学习方法,共同进步。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抓榜样,带学风。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突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班委应率先垂范,团结同学,落实日常自我管理,在早操、自习、考勤等方面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不足,分析原因,积极弥补。加强典型带动作用,营造氛围。加强先进典型的总结、宣传工作,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学习进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社团建设、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优化学风建设氛围,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借此积极引导和宣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是学风建设的有效延伸。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进行工作体验,了解工作实质、了解社会,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对接用人单位需求。通过吸引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发挥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将活动重心下移,结合专业特点,营造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邀请校内外老师开展学术性讲座,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孕育、培养工作,对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加强角落文化育人功能,因材施教搭建人才特区,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不用同一标准或固定模式去塑造学业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的学生,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在激励中超越自我。组建校企俱乐部,引进对口单位资源、平台,汇聚人才培养能量,争取更多对口单位实践机会,主动对接用人单位人才培养需求导向。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发挥班级校外导师作用、强化教学实践锻炼,实现学业促发展。

2构建全生涯育人平台

阅读全文

高校文化建设探索(8篇)

第一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

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价值观愈发多元,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充分利用网络提高高校的软实力,使高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成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高校首先需要内外兼修、创新实践,才能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与人才保障;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与时俱进、立足本职,积极学习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高职学生应主动作为、找准定位,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实现职业理想。

关键词:

网络文化;高职教育;创新

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谈到:“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2015年零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网民群体中占比98.3%,平均每天上网时长6.1小时,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长3.4小时。网络正在深刻地影响且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抓住信息技术时代的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延伸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的培育与引领。信息化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成为校园精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让学生主动加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入手,探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路径。

一、学校需内外兼修、创新实践

阅读全文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探析

摘要:高校学生社区是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以来出现的新事物,是伴随着高校扩招、学分制以及后勤社会化等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学生住宿模式。各个高校逐渐把学生宿舍区定义为学生社区,并组成了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等组织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不断扩展和丰富。其中,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新领域之一。社会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教育管理对象还是教育管理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也要求学生管理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完善与创新,以更加适应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本文想通过对相关概念理论的梳理概况以及“双工联动”模式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路径思路,希望能为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学生社区;双工联动;学生社区管理;社会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也给经济增长形式和产业转型路径带来改革。2015年中央深改组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给高校学生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方法、内容与措施等大多都还停留在传统依赖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阶段,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服务的需求,存在着众多的缺点和问题。如何立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创新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和管理,以更科学、更专业的方式,应对大学生成长议题,解决现代大学治理难题,对于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而将社会工作特殊的专业理念、价值观、独特的技能和知识体系,灵活高效地应用到高校学生社区服务之中,发挥社区教育和服务的功能,创造“双工联动”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正成为其中一个可能的借鉴与合作选项。

1“双工联动”高校学生社区管理

1.1“双工联动”内涵

“学工+社工”双工联动模式是指在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中采用“学工引领社工开展工作,社工协助学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整合了社工、学工的人力资源,实现了二者“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构建学生工作队伍与专业社工团队的常态化工作联动体系。双工联动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工为主导,以社工为支持者、以学生社区为平台,合作者和部分授权执行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工的工作管理、尊重社工的专业性,促进“双工”互动与结合。

1.2学生社区管理内涵

阅读全文

高校文化建设思考(10篇)

第一篇:高校艺术教育公寓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

高校公寓文化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且将持久地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职业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因此,将高校艺术教育融入公寓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公寓文化建设;思考

一、前言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它是对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即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的专业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的画家、作曲家、歌唱家、导演、演员、艺术设计师等。这种艺术教育隶属职业人才培育的教育系统。而本文关注的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文化范畴,即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美育为核心,普及艺术基本知识和原理,并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来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通识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以及出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投入人力、物力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在教育部2006年下发的《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导下,各高校均开设了相应的“公共艺术”课程,此外还有社团、演出、讲座、展览等第二课堂作为补充,这种课内课外的互补有效地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开展。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生活区域,即大学生公寓这一阵地。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将其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试图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将艺术教育形式与内容渗透到公寓文化建设中,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