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业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业经济

我国工业经济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走势,2017年企业营收、利润等名义增速快速回升,企业和研究机构普遍感觉形势好于2016年,但工业实际增速回升的力度并不强,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背离,PPI和CPI背离,凸显当前工业形势复杂性。本文通过对大宗商品价格和相关指标的深入分析,从新的角度厘清了当前工业经济回升的性质和走向,提出对工业经济简单的乐观判断和悲观情绪都不可取,对经济L型底部运行较长的时间要有足够的预期。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复杂形势下,更应将经济运行的关注点从总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通过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首次明确提出“十二五”末我国工业发展阶段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在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必须实现经济发展驱动因素从过度依靠房地产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到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工业经济;大宗商品价格;高质量发展;工业化发展阶段

一、引言

2016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走势,2017年工业生产增速摆脱了自2011年以来持续6年的下行态势出现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增速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于这种回升的性质,既有“新周期”来临的乐观预期,也有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的谨慎看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复杂形势下,简单的乐观判断和悲观情绪都不可取。笔者认为从经济的深层次结构中寻找答案也许更能厘清当前工业经济回升的性质和走向。

二、当前的工业经济周期主要是价格周期

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升,供需矛盾明显改善,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企业和研究机构普遍感觉形势好于2016年,甚至有“新周期”[1]的说法。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感觉”和经济实际表现之间的落差比较大,经济实际增速回升的力度并不强。2017年工业生产增速虽然摆脱了自2011年以来持续6年的下行态势出现回升,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际增速为6.6%,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但与这轮下行周期前的增速高点2010年的15.7%相比,回升幅度仍远小于几年来的回落幅度,仅略高于2015年的6.1%和2016年的6%,与2014年的8.3%也相差较远。从形态上看,这种回升仍属于筑底企稳的恢复阶段。从2017年供需指标增速看,供给端的工业生产增速上半年是6.9%,全年是6.6%;需求端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是8.6%,全年是7.2%,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低于上半年。总体来看,工业生产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升势头比较弱,还很难说是新一轮周期的启动。2017年相对工业生产实际增速,企业和公众感受更加明显的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名义增速的快速回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1%,增速比2016年提高6.2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21%,增速比2016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名义增速均创出了近6年来新高,明显强于工业生产实际增速的回升力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大幅提高,代表了企业盈利水平、现金流等财务状况的大幅改善,因此企业的“感觉”会比工业增加值、GDP等实际增速指标反映出来的结果要好。这种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较大反差主要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短期内的巨大波动造成的。2011年以来PPI经历了一个高低落差非常大的过山车走势。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PPI持续下跌54个月,超过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PPI连续下跌31个月的历史记录,从PPI开始下降到谷底历时46个月,而从谷底到由负转正仅用了9个月。总的来看,这一轮PPI涨跌周期呈现下跌深而长,反弹快而猛的特征。这种PPI短时间的大幅反弹,特别是这一轮PPI谷底恰好处于2015年底和2016年初自然年度的交汇点,2016年全年PPI都是单边上涨,年度间相邻名义经济指标增速对比强烈,导致2017年与价格因素高度相关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名义增速均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等实际增速,企业营收和利润的增加又直接带动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大幅增长,以及财政收入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作为PPI反弹的主要驱动力量,其大幅反弹带动了能源原材料等高耗能行业的好转,相应导致用电量边际效应提高,而受煤炭、钢铁等价格大幅上涨刺激,铁路货运量、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格指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相关指标也明显回升,这种短时间相关指标的急剧变化(且不论某些指标的急剧变化还有明显的结构性因素),也会使得相关企业、地方政府感觉形势比工业增加值这个实际增速指标要好,并形成预期自我强化效应(如冬季取暖、环保限产等),进一步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说明这一轮价格上涨企业和公众对名义指标的“感觉”更加明显,价格和名义增长对企业和公众预期的影响更加显著,扭转价格下降比扭转经济增速下行的心理作用更大。从长周期看,这一轮PPI涨跌周期名义增速与PPI上涨的相关度更高,与名义增速相关的指标变化均主要受PPI的影响。价格成为影响经济指标的主要扰动因素,有些地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甚至出现了相反的走势。这种情况说明当前的工业生产实际增长并不如名义增速所感受的那么强,工业经济筑底企稳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

三、多指标背离凸显当前工业形势复杂性

阅读全文

生态经营形式谈工业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缩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面向21世纪的重大行动。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摈弃传统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效益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鲁北化工走过的历程有重要的启示。这种启示在于:建立在渤海南岸千里盐碱滩上的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外部的自然环境与西部具有很大的共性,但是,鲁北化工实施“环境报国,奉献人类”的绿色文明战略,用环保科技产业撑起了渤海湾畔的碧水蓝天,创建的科技创新与资源、环境、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营模式,解决了传统产业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问题,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1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的意义

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是现代企业一种崭新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环境科学基础之上一种新的企业经营观念,企业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在追求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达到企业高效益和社会高效益的同步增长。鲁北化工生态经营模式是指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产业链条托起的绿色环保科技产业,它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创新和技术、产品的结构优化升级。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绿色产业链条,其主体是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工艺。它利用生产磷铵产生的磷石膏废渣(每生产1t磷铵,排放3~4t磷石膏废渣)生产硫酸和水泥,反过来,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在生产过程中,硫酸尾气回收液体SO2,废水封闭循环利用实现了环保治理贯穿每个环节,整个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清洁生产解决了磷石膏占地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世界难题,又开辟了硫酸、水泥所需硫铁矿、石灰石矿山的开采,节省了巨额的原料运输和能源消耗,又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磷复肥,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据测算,按鲁北模式,若在全国推广100套,每年可为国家创造70亿元的综合效益。海水“一水多用”绿色产业链条,其内涵是通过逐级蒸发、净化原理,实现理论组配,形成初级囟水养殖、中级囟水提溴、饱和囟水晒盐、盐碱电联产、苦囟提取钾和镁、盐田废渣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达到海洋蓝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鲁北化工绿色科技产业建立在技术进步、创新的传统化工产业基础之上,经过科学的资源链条衔接与延伸,实现产业重组和产业整合,并为重新社会的资源观、环保观提供了有力佐证,即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进行重复多次的利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了一个多次生成的过程,而这种对环境的保护也同时体现在资源的多次利用和生成过程中。以此为基点,鲁北化工从国家行业和社会需要角度发展自己,从而获得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产业结构布局来看,我国是个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国家,但传统产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其原因在于对资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和产出的相对低效;二是全面过剩。因而传统产业面临整合的巨大压力。鲁北化工的实践在体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统一价值的同时,也为对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找到了有效的切入点。传统产业的企业不一定要进行产业转轨,而要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西部工业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西部工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避免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发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能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多发,远离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推进西部工业经济发展中不能盲目仿效东部经济,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趋利避害,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阅读全文

一季度工业经济工作报告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增长平稳,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稳步”: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8.15%。工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6%。

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全部工业企业共完成开票销售40.12亿元,同比增长7.69%,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3.11个百分点(双沟酒业、永达电源、斯迪克新型材料、晨风服饰等6家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占全部开票销售的52%,其中晨风服饰为新增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入库2.59亿元,同比增长58.35%(双沟酒业超5000万元,晨风服饰超500万元、永达电源超300万元、美迪洋皮革超200万元、美伦服装和鑫源木业均超100万元)。

3.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阅读全文

工业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和困难

摘要:结合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从生产成本、项目储备、生产要素、行业分化和物价上涨等五个角度对工业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进行研究以及分析。

关键词:生产成本;行业分化;物价上涨

引言

要想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要注重工业经济的提升,明确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情况,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目标来突破传统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尽管与其他的经济运作模式相比,工业经济运作的难度相对较高,但是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运作策略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就能够将各类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的范围。

1生产成本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工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不断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不同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许多企业在生产以及运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首先在原材料上,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我国2018年上半年企业的钢材购进价格与去年相比有了40%的增长,另外对于造船板来说,实际的购进价格与去年相比有了37.9%的增长,总体的造船成本实现了35%的增长,其他的生产企业也面临着相似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这一点对于许多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其次则是能源价格的上涨,我国2017年的柴油价格为每吨6000余元,但是2018年实际的购买价格比去年则有了29%的上涨,直接用于材料购进的支出增加了13亿元左右。再次,对于劳动力来说,在推动我国劳动法改革以及实现之后,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有了20%到25%左右的增长,同时大部分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些导致企业的用人成本持续增加,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难以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最后是技术壁垒,尽管我国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企业的出口成本却无形的增加,其中水产品的出口检测费用有了60%左右的上升,企业因此出现了一定的经营困难以及经营压力。

2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导致投资增值不足

阅读全文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内容提要〕党的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本溪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本溪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素有“煤铁之城”称号。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煤铁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发展相对滞缓、新动能培育不足、一钢独大、一业独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钢在本溪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溪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举全市之力支持和服务本钢。为本钢实施混改、技改、用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方面都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托本钢,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在上游,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思山岭铁矿、宇航矿业等一批项目,建立本钢与地方采选企业合作机制,敞口收购地产铁精粉,近两年来供货量达867万吨。在下游,利用本钢政策优势建设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北方恒达物流园、桥北钢铁精深加工园区、南芬铸造产业园,引进了建发集团废钢铁加工、金桥焊材、银龙预应力等一批大项目。本溪在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和发展其他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中国药都建设,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643.7亿元,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虽然本溪工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自我研发能力不足,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偏低甚至为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申报省级研究中心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究其原因,目前本溪大多数企业产品是以初加工或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区域产业竞争能力偏低。2.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溪大多数龙头企业缺乏和本地关联性,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够理想,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工业要求相差甚远。传统的钢铁、建材等企业往往自我发展、自成体系,未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3.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大突出问题。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有些企业举步维艰。4.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有限。本溪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近年来几乎未享受到国家和省工业类专项的政策红利,主要原因是本溪的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工业项目投入不足,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满足相关工业专项的硬性指标要求。因此,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亟待加强。5.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2017年初,本溪市两县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于2019年初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126亿元,但所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与本溪市付出的经济代价不成比例。根据辽宁省有关文件要求,本溪两县应将钢铁、平板玻璃、采矿业等产业调入禁止类,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对两县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和采矿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对本溪市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另外,辽宁省委、省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煤矿铁矿行业约束管理的文件,进一步限制全省铁矿开采项目建设,也将对本溪两县的铁矿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本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6.人才匮乏。近几年,虽然本溪加大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但由于诸多原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工非常短缺,这很难与高质量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阅读全文

市政办工业经济运行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筹资设立1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本级中小企业发展、设备投入补助、直接融资补贴、技改项目贷款贴息、“一事一议”专项支持以及重点项目前期费用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预算管理、滚动使用。   二、设立50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结合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市财政给以相应配套,主要用于增加市本级担保机构的国有资本金和降低担保费率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   三、对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进项税率与销项税率的4%差额部分,由受益财政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补贴。   四、以年为基数,对新进规模以上企业,其所得税受益财政地方留成部分,2年内实行即征即补,专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   五、实行社保“五缓四减三补贴”。一是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费。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前提下,缓缴期限暂定6个月,到期视情延长。缓缴期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与经核准的企业签订缓缴及补缴协议,缓缴的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二是降低城镇企业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四项保险费率,降幅不低于40%。三是可使用失业保险结余基金支付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补贴额不低于上年度结余额的30%;参保企业人均工资低于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数可按企业实际工资总额核定。   六、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严禁乱收费,严厉查处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自文发之日至年12月31日,对工业企业,暂缓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对工业项目,暂缓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白蚁防治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基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七、控制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列入政府定价目录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控制在标准下限的40%以内收取。   八、切实加大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力度。银监部门要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规定,对顶风违规者从严查处。必要时市政府对违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   九、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已有信贷规模,全力扩大工业信贷投放,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实行贷款展期。对工业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出上年基数的部分,市政府依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   十、暂缓调整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已经出台并于年起执行调整政策的,区别情况通过即征即补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对有税收贡献的工业企业,亩均年度税收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按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增加的税额由受益财政给予100%补贴;亩均年度税收3-5万元(含3万元)的,按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增加的税额由受益财政给予90%补贴;亩均年度税收2-3万元(含2万元)的,按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增加的税额由受益财政给予50%补贴。其中,年及以后投产的企业,投产之日起两年内因购进固定资产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企业税收总额。二是对工业企业合同约定的建设期缴纳的土地使用税,由受益财政给予等额补贴。三是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未按合同约定建设、未达到批准的容积率标准的企业,按实际建设土地面积计算补贴等次和补贴数额。   十一、对闲置土地依法清收或实行回购,重新“招拍挂”,增加土地供应量;对新建3层以上标准生产厂房的,由受益财政给予每平方米50元的补助。鼓励“零增地”技改,企业利用原有厂房或场地进行改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建厂房的房产税,实行即征即补,并在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支持。   十二、本意见由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自年1月1日起与《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文件一并执行,有效期至年12月31日。两者若有不一致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扶持企业。其中,号所规定的各项补助资金在今年5月中旬前补助到位。

阅读全文

智能制造助推工业经济发展探究

摘要: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在详细分析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基础上,剖析重庆市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重点发展目标,研究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合理路径,为重庆积极融入“双循环经济”格局,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重庆

一、引言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和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对实现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重庆智能制造发展分析

制造业是重庆实体经济的“主心骨”,推动智能制造是实现重庆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引导重点企业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升级,累计推动实施226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67个智能工厂和359个数字化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44.7%,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6.9%,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20.5%,生产效率平均提升70.2%。

阅读全文

工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研究

摘要:人居环境和工业经济发展分别代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协调好生活环境与生产经济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8~2017年哈尔滨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23个指标数据,使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并构建工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1)工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度总体为较高水平,经历高水平、磨合和拮抗耦合三个阶段,中间年份的耦合度呈现“波浪型”。(2)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逐年协调的趋势,2008~2016年耦合协调度从失调到协调,呈现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五种类型。研究人居环境与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增加区域经济总值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时序耦合;哈尔滨市

引言

人居环境最早由C.A.Doxiadis提出[1],人居环境与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影响城市的人口结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等人类生存条件[2]。但是由于人类密集型的活动和不可避免的城市化,人居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工业未达标废水、废气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源头之一[3]。如果工业发展过度,将会导致环境超过其自身的承载能力,破坏严重的环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才也会趋向流动到经济发展更好、环境更易居住的城市生存与发展,阻碍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引进优秀人才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源与能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4]。因此,本文选取人居环境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两个大指标,计算各自的权重后进一步评价两者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协调程度,辅助工业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更好的处理人类工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耦合度是指两个以上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协调发展程度,良性耦合是系统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当出现失调或阻碍现象时则称作不良耦合[5]。国内研究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李雪铭[6]等人通过构建权重评价体系和GIS空间分析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辽宁省人居环境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离散格局。李陈[7]等人利用突变级数法构建长三角群的中心城市的人居环境系统耦合模型,并对长三角城市群进行时空格局演变研究。李伯华[8]等人构建湖南省14个城市的人居环境系统耦合模型,研究表明耦合协调度略有上升但变化不明显。张静[9]等人利用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耦合模型,对15年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针对青岛市U型耦合协调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研究很多,耦合模型可以运用到多学科多领域中,大部分以耦合模型和权重评价体系为方法支撑,对一座城市或一个省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早期主要跟随国家的政策和号召研究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者从近几年开始研究城市的人居环境,以上学者对于人居环境系统的研究,主要分析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度,较少文章研究有关人居环境两个系统以上的耦合协调度,目前鲜有文章研究工业经济与人居环境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本权重计算法、构建工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之间耦合协调模型。

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哈尔滨市(125°42′E~130°10′E,44°04′N~46°40′N)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辽阔的松嫩平原地区,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但不均分,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哈尔滨市有着多样的土壤类型、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方面,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产业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且第二产业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发展重工业。

1.2数据来源。研究人居环境系统与工业经济发展耦合情况,分别选取人居环境系统和工业经济发展各三个一级指标,总计23个二级指标(表1)。本文的生态系统指标数据,工业水平中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值来自2009~2018年《哈尔滨统计年鉴》,其余工业发展中的分指标数据来自2008~2017年的《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www.tjcn.org),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补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