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司医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探析
摘要: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业高层次人才为宗旨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其毕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位的取得。笔者阐述了案例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指导等环节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学位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路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自我调查;增强培养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明细研究主题、密切主题与对象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改进路径
会计专业硕士(以下简称MPAcc)自2009年开始招收以来,由于培养理念、学生指导方式以及培养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广泛青睐,学生招生规模也因此急剧扩大。但由此也带来学生指导上的困难,特别是学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创作方面。根据MPAcc最新培养方案,学位论文一般为研究报告、案例论文与案例分析报告。因此,分析案例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路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研究对会计专业硕士的重要性
(一)培养方案中规定MPAcc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学习、研究与开发活动。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提高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且毕业论文类型一般要求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案例研究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MPAcc毕业学位论文要求也有相关规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遵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指导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开发、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会计实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使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格局。
(三)专业学位论文,需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医药企业营销优化分析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09年至今我国新医改愈加深化,对药企的适应能力也要求更高。如何脱离早已形成习惯的营销模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安然度过“阵痛期”,正是正大天晴面临的难题。文章将以正大天晴为例,通过EFE/IFE、SWOT分析其优劣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以帮助其度过转型期。
[关键词]
矩阵分析;营销策略;转型;SWOT分析
1引言
医药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它的健康规范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国医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后的瓶颈期,对医药的需求依然庞大。同时,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享有人口老龄化、农村基础医疗条件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等诸多有利条件。作为一家制药企业,正大天晴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专利申请已超过100项,其产品疗效在肝病领域具有领头优势;而且正大天晴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代表性,如何转变策略、建立新型的营销模式是正大天晴的难题,也是本论文的主题。
2正大天晴企业外部EFE、内部IFE营销环境分析
美国医学期刊经营理念及措施
作者:马英 胡永成 单位: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编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不断地被灌输“以读者为中心”“作者至上”的观念,秉承“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1];然而,处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后的市场经济初期,医学期刊被赋予职称评定、科研成果鉴定等评估职能的条件[2-3]下,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动从读者、作者利益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服务读者和作者的办刊方向和举措,恐怕是口号多于行动,纸上谈兵者众。本文第一作者曾在《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JBJSAm)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出版社短期学习,有感于这些一流医学杂志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甚至是为患者与公众服务的编辑出版理念,记录一二,与同道分享。
1为读者服务
为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满足读者需求,向读者提供科学、新颖、实用、便捷的信息。设置读者感兴趣的栏目,建立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的平台,吸引读者,占领市场。
1.1科学的读者调研方法《JBJSAm》《NEJM》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投入很大,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如TBICommunicationsLtd)为其制订市场政策、品牌策略及销售计划,进行国际化的市场推广。市场策划包括市场调查、目标决策、运作方案及成果分析等项目,一般3或4年作一次调整。依托专业学会登记会员档案开展市场调研。例如:《JBJSAm》的市场大小分析,通过调查美洲、欧洲、亚太及其他地区各类矫形外科学会的会员人数(2004年约12万)将其潜在的目标市场评估为17万;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查美国矫形外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如平均年龄(51岁)、美国矫形外科学会会员中近期接受基金资助个人所占比例(50%)、最感兴趣的专业(成人膝关节52%、关节成形术51%、运动医学13%等)、最关心的话题(保险、赔偿、论文、起诉、健身)等来评估潜在目标对杂志及论文的需求性,制订杂志报道重点和主要栏目为成人膝关节及关节成形术,并为发行政策提供直接证据。利用网络建设积累用户数据,建立用户数据库是更直接的市场调研途径。网上点击率统计包括点击、访问、页面浏览、文章需求、搜索、文摘浏览、目录浏览等。通过这些数据归纳用户最感兴趣的题目、搜索最多的词,并以用户的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进行分层分析,动态调整杂志的报道重点。只有通过科学的调研方法才能获取及时、准确的读者信息,有的放矢地在选编稿件、栏目设置和销售环节中体现读者的利益。
1.2多元化、实用性强的栏目设置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读者兴趣所在,设置实用性强的栏目。《JBJSAm》有一个国内医学期刊讳之莫深的《临床实践伦理学》栏目,栏目中阐述的伦理学问题都是临床医生在每天的工作中可能遇到并密切关注的(如比较敏感的器官捐赠和移植涉及的伦理学问题)。这类文章会针对容易引起伦理学争端的领域及相关法案、医生应承担的伦理学义务及具体的执行方案予以分析,指导临床医生工作。评论性文章和教学类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Commentary》《Editorial》《Perspective》等栏目。此类文章可占全部版面的30%左右。由编辑部邀请医学专家或由编辑撰写,配合每期重点推介文章,引导读者阅读。综述由编辑部定期约稿,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综述内容渗透专家的观点和评论,保证文章的高质量和导向性。一般只引用3年以内的文献(如《Currentconceptsreview》栏目),甚至全部是1年以内的文献(如《Specialtyupdate》栏目),保证读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的医学研究信息。《给编辑的信》栏目(Lettertoeditor)为读者开辟了一个对近期刊出文章提出异议、发表感言、报告病例及展开讨论的园地,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互动性栏目,甚至有审稿人对稿件的不同看法与稿件同期刊出的情况,极大地调动了读者和同行评议专家的参与热情。杂志社每年可收到大量的《给编辑的信》栏目的投稿,刊出率居各类栏目之首。2004年《NEJM》刊登论著213篇,刊出率为5%,而读者来信达982篇,刊出率为26%[4]。
1.3形式多样的外延服务措施杂志社注重增加外延服务措施,以服务带动效益。在纸版杂志中插入订阅明信片,方便读者订购。在广告等不重要页码的背面印有刊出研究类论文的摘要,裁下后可制成卡片。文章题名、作者署名等相关信息均以文献检索的格式著录,目的是方便那些有制作读书卡片习惯的读者归类整理。杂志社受执照委员会委托,一般都设有继续医学教育《CME》栏目,由编辑部拟定与当期刊出论文内容相关的测验题目,读者提交答案后可获取由专业学会颁发的继续教育学分。无论纸版或网络版都设有书评、商品服务、医疗市场、人才招聘等大量信息类板块,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如早在2004年《NEJM》每年刊登的医师招聘广告就多达2万4000多条。杂志社对网站建设和电子版的投入远远高于纸版,网站上的服务措施灵活多样。如《JBJSAm》与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合作在网站上开设了矫形外科手术录像(VJO)板块,是延伸纸版报道内容的增值服务产品。手术演示的选题均来自纸版报道文章:如果读者对纸版中某篇文章里的手术技术感兴趣,可以登录网站观看Video中的手术操作演示;如果用户关注Video演示手术技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等问题,也可以再去购买并阅读原文。提供全文HTML和PDF格式,HTML格式能够实现各种超链接,便于报道内容的二次利用。用户可通过“Podcasts”“Audiosummary”“Video”等板块将文章摘要和评论等延伸报道内容下载到iPod或掌上电脑收听和阅读,激发用户对纸版期刊的阅读兴趣。近年《JBJS》还专门成立了“jbjsjobs.org”网站,它并不局限于工作职位信息,还能将矫形外科企业雇佣者和求职者的需求进行匹配,有助于双向选择。
学术期刊的自身创收
一、学术期刊的经济机制是非市场化的
“机制”具有四重含义:一指机器构造与工作原理;二指有机体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三指某些自然现象物理化学规律;四指一个工作系统组织或部分间相互作用过程与方式,如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等。而狭义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功能。经济机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全过程。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因此,它又被称作“经济运行机制”。无疑,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包括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学术期刊的收入包括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广告收入、论文使用权收入、会议收入、政府投入、政府经济政策优惠、民间基金会拨款等;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支付、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以及印制费用等;同时包括世贸组织(WTO)有关规则约束导致的经济性措施以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筹措等。这一系列环节因素的内在统一,构成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总和。由此可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界定为:学术期刊在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出版诸环节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内在统一的经济联系机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具备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市场化的也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由此形成所谓市场机制。因此,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也往往不具备商品属性。而国内学者经常不经意地将“经济机制”等同于“市场经济机制”。同样,业界不少人常常不假思索地将学术期刊定性为“商品”。事实上,“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因为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上述诸环节、诸要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为交换对象的市场行为,并没有形成像马克思界定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364这一本质属性,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为客体的“用来交换”的市场,相反,有的只是学术期刊本身外围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术成果传播活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就主体而言,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形成市场机制。与中国一些业界人士的想象迥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费来源主体也往往是非市场化的“单位”出资、政府拨款、基金资助,等等。杨琦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出版组织有三种形式:政府出版机构、商业出版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2]“三种形式”的其中两种是非市场化的。因此,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机制实质上是经济上依赖于全社会无偿资助而得以运行的机制,该机制要求学术期刊尽可能降低出版成本,尽可能借助学术期刊影响力吸附社会商业化广告等途径以达到盈利的机制。这与中国一再强调的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事业“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政策宗旨不谋而合。可见,学术期刊出版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二、学术期刊的自身创收
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自身创收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5个方面,形成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重要收入来源。
(一)广告收入
虽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不及“消费类”的广告收入丰厚,并且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有广告业务。比如美国的大众性消费类期刊《体育画报》2002年的广告收入达6.44亿美元,美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的新闻”大众读物《时代》周刊的广告收入为4.66亿美元[3],而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没有如此丰厚,即使是鼎鼎大名、世界首屈一指的《自然》杂志年广告收入也仅有1亿美元,同样著名的《科学》杂志年广告收入仅为2000万美元,更何况占主体地位的其他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几乎没有广告业务。但是作为知名度很高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广告仍值得研究。为容纳更多广告,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页码很多,如美国学术期刊广告与正文之比大都为1:1,每页广告收入6万美元80-98。德国学术期刊发行量收入大约占总利润的30%,广告占70%。西方其他主要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从英国的《自然》广告来看,其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年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以及总部设于德国施普林格等地出版的学术期刊在许多国家都有广告,广告收入动辄以几千万、数亿、数十亿美元计。再如美国专业学术期刊《化学化工新闻》,其历任主编在广告上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其广告创刊时仅为12页,经过不断做精、做细、做大的过程,通过广告本身的美化达到了美化学术期刊的功效,以此争取了更多的广告业务,实现了更多的广告收入,目前《化学化工新闻》已成为学术期刊界广告收入最多的期刊之一。与广告相应的是,学术期刊的广告页码与正文相差无几,据美国2000年统计,期刊广告页与正文页的比例平均为50.3%:49.7%;英国医学会的《英国医学杂志》正文与广告之比为7:3;日本许多学术期刊广告已达100多页,正文与广告可谓平分秋色。美国一些学术期刊还做封面广告,《学校家长媒体》副总编辑兰德尔坚称:“只要广告主愿意,我们会经常刊登这样的广告。”[9]。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刊登广告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广告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因期刊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大致有以下类型:(1)综合类学术期刊广告;(2)医学类学术期刊广告;(3)快报(Letters)类学术期刊广告;(4)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没有广告业务。在西方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能够或者乐意刊登商业广告。因为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是由高校、学会、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及其他纯学术性期刊,这些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这类学术期刊及其刊载成果的出版和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这些学术期刊大都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政府拨款、各种基金资助,以及学会、协会的会员会费等维持其运作和生存。
(二)发行收入
信息化医院作业标准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
信息经济时代,医院管理已步入网络协同管理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医院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医院成本管理必需思考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深入分析,对信息化技术下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构建了信息化视角下以作业为基础的医院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模式。
关键词:
作业;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管理已深入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日常行政管理、药品管理、临床诊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等,但对于成本管理仍停留在进、销、存数据记录的层面上,这种传统成本管理已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科学的成本管理需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将成本管理理念和信息植入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成本管理信息自动化记录、分析、整理和控制的功能,成本管理创新已势在必行,信息化视角下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医院传统成本管理普遍是以预算控制为目标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标准成本制定方法是以医院历史会计数据或同行业经验数据为基础制定病种标准成本或科室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内容主要是病种或科室消耗的药品或耗材。医疗服务是特殊的准公共产品,由于病人的不同体质和病情,治疗过程的不同会影响药品耗材的消耗,医生技术水平和医德差异产生过度治疗或恰当治疗亦会影响药品耗材的消耗,这种仅以历史或经验数据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忽略了上述差异性或不合理性,导致成本控制和考核无目标,成本管理失效的现象。同时,医疗服务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服务比重大,忽略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成本管理是不全面的成本管理。
学术社交平台与学术期刊的结合
在目前学术社交平台与学术期刊的合作中,学术社交平台在理念、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已走在了前面,学术期刊则略显被动。同时,数据库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学术内容传播者的角色,纷纷向学术传播产业链的上端(内容生产,如审稿、编辑、排版等)和下端(内容传播,如二次加工、学术评价、知识服务等)延伸,开发学术社交媒体、建立学术社交平台也是其努力的方向之一。例如中国知网推出的腾云系统,已将学术服务延伸到收稿、审稿、编校乃至在线排版等流程,并通过全球学术快报将学术传播与社交互动结合起来。超星公司力推的域出版服务则从移动学习的角度介入学术传播。数据库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学术期刊则拥有品牌优势和人员优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术期刊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培养并团结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在学术期刊的日常工作中,作者与编辑间存在着真挚的情感交流,学者与编辑、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可以获得同步发展。面对新形势,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编校水平,还要不断强化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和经营学术社交媒体的意识。学术期刊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依靠编辑的主动性,占据学术共同体的核心地位,以服务学术、传播学术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与学术社交平台密切合作,不断优化学术社交平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术社交,吸纳更多感兴趣的人关注学术问题,加入学术共同体。
1争取制度扶持,坚持内容为王
在我国现有的期刊管理体制、期刊评价体系、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学术期刊“内容为王”的核心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学术期刊对学术信息源仍然拥有垄断性的控制力[7]。面对这样的指挥棒,作者和学术期刊对学术社交平台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因此,要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社交平台的合作,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服务学术、推广学术成果,必须获得制度的扶持,使学术社交平台在学术评价与人才评价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以此激发学者、编辑、学术期刊与学术社交媒体的合作动力。学者紧跟学术前沿,实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尽快有针对性的学术成果;编辑借助学术期刊的品牌优势,积极吸引作者、组织稿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源和知识服务,创新出版流程,在确定录用后就可以作者的创新点;学术社交平台拓展受众面,利用大数据优势挖掘潜在的需要—内容与技术的同步发展,既能继续提升学术期刊的品牌效应,又能不断增强学术社交媒体的用户忠诚度。日前,已经有高校尝试将网络传播的影响力纳入学术考核、科研奖励和人才晋升的评价范围,例如浙江大学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如果学术文章在“两微一端”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即可认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这场改革不仅引发本校师生的热议,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争论,学术圈内对这条新规的看法褒贬不一。浙江大学新出台的学术考核标准为学术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学术出版界正可以此为契机,考察在制度扶持之下学术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学术新媒体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文章,进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更高层面来看,这项新规有助于改善大学治理,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10]。无论如何,打铁仍需自身硬,通过学术新媒体传播的论文仍然要有过硬的学术质量,“内容为王”是扩大影响力的先决条件。
2高效匹配作者与期刊,缩短学术成果发表时间
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面临投稿难、周期长的困境;对于一般的学术期刊来说,又面临好稿难求、好作者难觅的局面。在学术成果发表过程中,作者与期刊都有着相似的痛点。借助打车软件等供需匹配软件的思路,学术社交平台可以将学术期刊分散的投稿系统整合起来,甄别剔除假冒学术期刊网站,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为需求方(学术期刊)和供给方(作者)提供互相选择的机会,从而提高匹配成功率,缩短学术成果的发表时间。在学术社交平台中,用户如果选择作者的身份,可以按专业、领域、研究热点等类别投递稿件,也可以选择投递期刊的范围,形成稿件集群;期刊编辑实时在线,初步筛选符合本刊定位的稿件,交给审稿人进一步审阅;审稿人选择感兴趣的稿件,实名或匿名发表评价。编辑确定稿件质量后与作者接洽,确定作者的刊发意愿,再将审稿人的意见反馈给作者。学术社交平台不仅要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未雨绸缪,切实保护好作者的版权,保证信息安全,保证双盲审稿。这样,在学术社交平台中,作者与学术期刊能够及时匹配,按照各自的条件各取所需,作者缩短等待时间,学术期刊也能获得更多稿源,在作者与学术期刊的双赢中促进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同时,避免了论文先发后审等网络出版模式的一些弊端。此外,学术社交平台的单一性入口还可以切断山寨学术期刊、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诈骗途径。
3引入评分机制,及时反映学术成果的价值
目前,国内对书籍、电影、电视等文化作品的评价机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既能及时反映作品的水准,又能为观众挑选书籍、电视或电影提供参考意见。例如豆瓣电影评分已经是一个相对权威的评价体系,公信力较高。专业的影评人、一般注册用户都有评分资格,但计分权重不一样,经过多种算法累计再取平均值,最终分数能够反映作品的真实口碑。学术社交平台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在实名制注册的基础上开放用户评分系统,权威专家、专业学者、学术大众乃至普通用户都拥有评分权,对不同等级用户的评分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对单篇学术论文进行评价。专家学者的意见可以代表同行评议,经过审核筛选后的普通用户意见可以作为社会评价,精确计算的得分能够直观、量化地反映学术成果的价值,为学术评价和人才考核提供参考指标,从而破解“以刊评文”的弊端。此外,根据学术社交平台中单篇文献的评价结果,重新建立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回归“以文评刊”。
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新形势下医教协同政策和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八年制医学教育代表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在培养模式上应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育及“5+3”模式有所区别。加强人文素质培育,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临床全面融通课程整合、临床能力培养贯穿全程、科研能力训练不断线,打造“科学脑、人文心、有技术、有温度、有态度”的卓越医生应成为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共识。
关键词:医教协同;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为了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最早由协和医学院于1919年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只到2001年协和医学院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教育部允许一批主流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目前全国共有18所高校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1]。国家在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鼓励百花齐放,以打造医学精英为目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近期任务是构建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八年制医学教育如何应对现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冲击,体现自身特色和精英地位,这既是医学教育者更是医院管理者思考的重要课题。大学附属医院在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为教育部原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在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利用长学制八年一贯制的优势,采取“2+4+2”的培养模式,即2年医学前教育、4年医学教育(3年医学课程+1年通科实习)、2年一级学科基础上二级学科培养,以“科学脑、人文心、有技术、有温度、有态度”为发力点,打造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卓越医生,以应对当前主流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挑战,并为其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临床思维与科研训练
1.1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
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其中“贯穿、衔接、整合”是核心[3]。南方医科大学于2014年启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临床全面融通”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综合改革。整合课程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14个模块组成,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卓越班中实施。南方医院牵头呼吸、消化、泌尿、五官、临床技能等5个模块的建设,近4年累计派出7批,总计53名教师赴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行课程整合和PBL教学改革专题学习。整合课程采用PBL授课方式,该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自主撰写了31个PBL教学案例并获得学校立项资助。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旨在模拟优秀临床医生的思考过程,注重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强化临床思维的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目前,学生对整合课程的接受度高,尤其是PBL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探索解决临床问题,为今后临床实习及行医打下坚实基础。
1.2实行全程导师制,科研训练不间断
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如何获取足够多的科技文献信息,而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有效地甄别和筛选符合自己工作需求的精准信息,科研需求正在由单一的信息索取向线性化、层次化、连接化的数据分析,乃至向结构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探索利用转变[1]。如何转型升级,以满足科研工作的新需求,进而服务于科研创新,是传统科技出版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从国际上传统大型科技出版商的发展实践来看,以期刊集群为基础,打造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1国际大型STM出版商服务于科研工作的数字产品
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之一,旗下拥有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参考文献管理器和学术社交网络Mendeley以及ClinicalKey超级医学平台等数字产品。其中,ClinicalKey于2012年上线,以爱思唯尔拥有的医学相关的500多种期刊为基础,整合了1000多种图书、13000多个视频以及众多合作的第三方资料和数据,与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相辅相成,支持如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疾病管理和预测等多种临床活动。平台的内容都经过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操作界面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同时,该平台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完善,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升级平台功能。ClinicalKey为期刊集群服务于科研创新提供了范例。2015年,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与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MacmillanScienceandEducation)多数业务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所拥有的科技期刊数量甚至超过了爱思唯尔,同样拥有专业领域海量、权威的资源,并且整合了行业其他出版商的优质内容资源。旗下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类在线全文电子数据库平台SpringerLink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其内容资源已进行了XML结构化拆分,将图书的内容单元(篇、章、节),期刊内容单元(文章)以及对象数据(图片)分别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关联,实现了一键式精准检索[3]。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期刊资源还包括Nature、BioMedCentral和SpringerOpen。在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源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专业化的数字产品。例如,用于药品研发、疾病治疗和决策的数据库SpringerNatureAdisInsight;材料科学平台SpringerMaterials;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实验室指南、分步骤指导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使用及改进的平台NatureProtocols;数学数据库zbMATH等,从而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2国内服务于科研创新的数字产品简介
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是国内最大的两家信息服务商,收录了国内出版的大部分期刊数据,特别是中国知网,通过全文数据独家购买的模式,收录了国内绝大部分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的全文。除了期刊以外,它们还收录了大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标准甚至报纸的内容资源。这种“大而全”的数据库虽然为信息检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上,缺失了与期刊同样重要的一类科技出版资源——图书资源;其次,缺少各学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前端内容质量的监控,导致内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资源的优势被稀释;再者,缺少对检索系统的优化,导致检索结果精准度差,冗余信息多,检索效率低。近些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也在探索开发基于自身海量数据的科研服务产品。中国知网主要开发了行业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平台、研究学习平台、出版平台与评价、专题知识库等,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定位上看,涵盖了行业、科研、教学、出版等各个方面。万方数据开发的产品有万方医学网、EarthInsight(地球与环境科学一站式知识发现平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创新助手(科技信息挖掘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这些数字产品各具特色,在科研领域发挥了一定的支持科研活动的作用。但与国际出版商的数字产品相比,比如与科研工作的契合度、数字内容的颗粒度、支持工具的丰富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基于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除了上述这些基于全学科海量数据资源的数字产品之外,国内还有一类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线上数字产品,即以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该学科领域的行业资源与最新资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学科专业化平台。下面以“材料期刊网”为例,分析这类平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