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司年会策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广告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分析
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策划、创意、文案撰写能力,艺术审美修养,协同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来看,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设计制作能力逐渐向设计创意能力、设计管理能力迁移。通过对以上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梳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情况,从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武汉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面向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制作、电子商务平台、媒体、影楼等,适应于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意策划与推广、影像处理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适用社会岗位的动手技能(能力),能进行设计制作、设计创意、设计管理,“精设计、能制作,会策划、勇创新”的多层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强调“高、职”特色,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实践性,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基于以上对于武汉地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分析,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跟随市场的需求更新,课程体系的建构也应从市场、行业的实际岗位需要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出发。按照“精设计、能制作,会策划、勇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整合,搭建“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三大学习环节,将工作过程导向这一主线贯穿于每个学习环节中的每个课程内容中,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予以组织实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符合企业工作的过程。在“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中,本着与“市”俱进,“纳新去陈”的原则对本专业原有课程进行整体梳理,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情况,理论课程以“够用”为度进行精简,以培养职业素养为主,强调基础加运用;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实践课程中,优化整合原有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实训、设计比赛、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等形式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本课程体系的“基础”环节中,打破传统单一课程设置方式,尝试整合重组。如:将构成类、绘画类、史论类课程进行精简整合,确立“造型基础”、“构成设计”课程,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弱化三维立体构成,适当引入包装设计知识;将图形创意与图案课程整合为“图形语言与设计应用”课程,强调应用设计;同时在“基础”环节,纳入“字体设计”课程,整合“字体设计”和“POP广告”,强调字体的创新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技能”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设置课程有:PHOTOSHOP、CORELDRAW、广告设备实训(含排版输出软件、雕刻机使用)、摄影。这些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在学习中将真实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课程内容中,强调应用能力。如:针对影楼和电商岗位需求,PHOTOSHOP结合摄影课程,侧重图片的艺术化处理、图像后期美化,与淘宝美工、照片后期岗位零对接。
“学习领域”环节打破传统分科课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工作过程对传统课程进行梳理、归纳、整合、重构,创新性整合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图形图像处理、单页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页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等,并将这些工作任务转化为多个学习领域:单页设计与制作、招贴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站整体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策划与推广、毕业设计与展示推广、顶岗实习。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可以支撑一项或多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循环往复的学习领域训练,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领域教学中,贯穿“应用”这一主旨,融和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特点。
三、依托企业,健全工作室制度,借助线上线下产学研创平台推进课程实施
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搭建模式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步入“互联网+”时代,如何建构起“互联网+管理会计”的运作模式,则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主题讨论,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搭建模式可围绕着:以降低沉淀成本为原则、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有效利用订制通讯平台、建立财务部门中心地位、构建互联网式协作模式等五个方面来展开构建。
关键词:管理会计;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构建
管理会计作为涵盖了管理学和会计学原理的实务操作系统,对于强化企业管理和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网络科技公司而言,针对公司组织架构的扁平化和柔性化特征,通过优化企业组织资源配置则能有效提升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随着我国步入“互联网+”时代,如何建构起“互联网+管理会计”的运作模式,则成为笔者所关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可知,以客户方案策划、设计、运营、服务为流程的工作内容,使得增强业务开展的组织资源配置能力、专项预算管理绩效成为了必然要求。而且,因网络科技中的专用性知识使然,也导致会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不及时,而这又将制约会计人员的财务内控效果。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科技公司背景下管理会计职能分析
具体而言,在本文中管理会计职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组织资源管理职能
组织资源作为管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指代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组织资源进行管理,本质在于以员工为主体,将物力资源合理的配置给员工。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网络科技公司,其人力资源相对于物力资源更为稀缺,所以组织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合理员工的工作任务。随着项目制的引入和实施,员工基于项目来完成工作任务,则存在着在同一空间维度上跨项目工作的需要。这样一来,便能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浅析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建设工程,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停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电力维持着我们的基本生活,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能没有电力这种能源,而我国的电能主要是通过水电站进行发电,水利水电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公共设施,我们需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但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如何保持生态,在建立水利水电这个工程当中不破坏当地的环境,这便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当中需要面对并且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水土保持评价的作用进行总结,指出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水土保持评价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合理性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水土保持评价展开研究,并且针对水土保持评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评价的发展和作用
(1)水土保持评价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不停进步,水土保持设计也在一直得到发展,随着规定的日益完善,至2002年为止,绝大多数报告书将水土保持设计的内容加了上去。水土保持评价在2004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2007年,水土保持评价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不仅仅只限定于主体工程的选址问题上,即便是取料场,或者是弃渣场,也展开了水土保持评价和工程占地评价等内容。国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实施,里面的内容从全面上将水土保持评价方法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即全面,又完善,主要的内容有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评价、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评价、料场、渣场选址评价、占地评价,主体工程中有着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以及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等。
(2)水土保持评价的作用①优化选址和施工布置。对主体工程、弃渣场、施工布置等进行选址的工作,除了考虑到水土保持,同样,还是为了能够在工程任务的目标上做到圆满完成,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节省成本,施工方便,工程在运行上可以得到便利,在某些时候,还需要考虑占用民地所衍生的移民安置等问题,所以,水土保持专业需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所列出的标准,对水土要求的基本规范,对主体工程、选址进行分析,针对违反规定,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做出改善,②优化工程布置与设计。水土保持评价必须建立在工程安全这个条件的前提之下,以生态理念为基本,对主体工程的设计和策划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优化,主要的目的是不影响生态环境,甚至,还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③为水土保持策划做准备。水土保持专业通过对主体工程弃渣场、料场等方面的选址以及策划布局、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发生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发掘,并且解决或者避免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水土保持措施的策划和布局进行准备,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上的消耗,在效率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增长。
2.水土保持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的依据不够清晰:目前,许多工程当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方案将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水保〔2007〕184号文作为水土保持评价的主要依据,这是一种不恰当且不负责的行为,国家产业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主体工程的立项以及方案是否符合标准并且是否达到批准资格的主要依据,但是并不能作为水土保持对主体工程进行评价的依据,同样,水保〔2007〕184号文也并不是针对水土保持评价所存在的依据,它主要针对的是水土保持方案是否得到批复所应该符合的控制条件,也不能做为水土保持评价的依据。
主编在学术期刊创刊中的职责
1引言
近年来,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态势[1]。据统计,1980—2013年我国年平均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约为7种,2014年度则爆发式创办了18种,2015年度创办了9本。国内一批新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在国际化办刊之路上大胆探索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学术期刊能否创办成功,创刊主编的专业素质、科研洞察力和国际同行认知度起到关键作用,决定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于从零开始的新刊,创刊主编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和关注来建设期刊。近年来,我国不少期刊出版机构在创办英文期刊时,都将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担任主编作为提高期刊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对遴选主编、发挥主编作用来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激光杂志社)创办PhotonicsResearch(以下简称为PhotonRes)的过程,探讨了创刊主编在提高新刊刊物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分析了主编在创办新刊中的重要职责,包括建立编委团队、遴选优秀文章、策划前沿专题、提高审稿质量以及与编辑密切合作等,并为新刊遴选主编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试图为国内英文期刊的创办和快速发展提供参考。2主编在创办新刊中的重要职责2013年6月PhotonRes创刊,2015年2月被SCIE收录,2016年6月获得首个影响因子3.179,在JCR收录的90种光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3位,进入全球排名的Q1区。PhotonRes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与美国光学学会(TheOpticalSociety,OSA)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PhotonRes从创刊之初就坚持走国际化道路,期刊编委会由世界知名光学与光子学专家组成。截至2016年6月,PhotonRes已经在线出版了来自33个国家的205篇论文。PhotonRes创刊短时间内,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和期刊有一位优秀的主编有很大关系。PhotonRes创刊主编由具有多年留美经历的北京大学教授周治平担任。周治平教授用一种科学家的创新探索精神,坚持创刊实践。他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热情诚恳的为人,为PhotonRes在光子学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学术凝聚力。
1.1组建编委团队,邀约重量级文章
主编是刊物的灵魂,对于一本从无到有的刊物,主编的人格魅力和人脉关系尤其起到决定作用。编委会是刊物的重要元素。邀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担任编委成员是创刊主编的一个重要职责。主编需要对编委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所有编委成员活跃在该领域各学术团体,是重要研究团队的学术带头人以及工作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同时,主编要严格按照编委会运作的国际规范,使编委成员在任职期间积极地履行工作职责。在PhotonRes创刊筹备时期,周主编邀请了光子学领域的15位核心人物担任PhotonRes编委,形成了一支学科分布均衡的国际化编委团队,海外编委比例为55%。周主编亲自向编委们解释创刊理念,和编委们一起制定期刊发展目标。PhotonRes没有挂名编委,所有成员从策划内容、组织同行评议到国际宣传等均全方位参与期刊工作,齐心协力把PhotonRes塑造成高水平的国际一流期刊。在周主编的带领下,编委们积极向全球知名光子学专家约稿,最终为创刊卷邀约到15篇高质量文章。这些优质文章的出版,迅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同和肯定,为PhotonRes形成并提高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PhotonRes已经被SCI收录期刊引用超过900次,单篇最高被引70次。其中周主编邀约美国两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DavidMiller的论文,由于观点新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已经被世界著名期刊Science引用2次。
1.2把握领域热点,组织前沿专题
组织热点专题是提升期刊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优秀的专题能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引导和推动学术研究,引领学科发展。一个成功的专题,可以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为期刊带来更多领域内同行的关注,以及更多的下载和引用。周治平主编对光子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前瞻性的认识,并与世界知名的光子学专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创刊以来,他用实际行动帮助期刊组织了7期优秀专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2015年,他关注到二维材料光子学这个极其有潜力的前沿学科,及时邀请深圳大学教授张晗等青年专家,为PhotonRes组织了二维材料光子学专题,发表国内外高质量文章15篇。截至目前,该期专题已经被SCI收录期刊引用超过100次,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波兰弗罗茨瓦夫技术大学的两篇文章被汤森路透集团的权威数据库基本科学指标(ESI)评为“HighlyCitedPaper”。同年,周治平主编主动联系PhotonRes编委浙江大学教授戴道锌,鼓励他组织一期集成光子学的热点专题,成功邀请到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等集成光子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团队为PhotonRes撰写了6篇综述文章,大大提高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周主编在专题组织中,为期刊逐步建立了一个公开、高效的专题出版流程。首先,主编明确专题编辑和专题方向;第二,专题编辑撰写征稿启示;第三,专题编辑提供邀请作者名单,开展组稿工作;第四,收到稿件后,专题编辑进行稿件送审;最后,专题出版。在上述的一些关键环节,周主编几乎全程参与,并积极与专题编辑和出版机构协调沟通,确保了专题的高质量、按时出版。
1.3提高审稿质量,遴选优秀文章
行业类科技期刊融合发展路径
行业类科技期刊依托于某一特定行业,通过整合行业专业力量,传播行业科技,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是国家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共5000多种科技期刊,约有70%是行业类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借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契机,在服务行业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壮大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早已不再是信息发现和的垄断者,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以文字、数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流。而定期出版、单向传播、低效编读的专业期刊,仍然重编辑、轻经营管理,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没有根据市场变化适时革新技术和调整办刊思想,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在新技术革新迅猛的当下,如何在逆境中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是行业类科技期刊急需攻克的难题,同时也是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的要点所在。
一、行业类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推动力
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在中央和行业的大力推动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行业类科技期刊应抓住国家媒体战略的带来的发展机遇,在继承传统出版优势的基础上,全方位整合内容、专家、编辑等资源,建立数字产品营销体系,推动期刊向集团作战、网络营销转化,增强中国科技期刊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质量与认证》杂志的融合发展之路
《质量与认证》杂志(原《认证技术》杂志)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办,是质量领域、认证检测行业较具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作为检测认证领域重要的媒体平台,《质量与认证》杂志率先开始新媒体建设及媒体跨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基本建成一刊一网三平台的出版格局。实践证明,科技期刊与新媒体不是“有我就不能有你”的单一选择,而是“我中有你、你有中我”的复合型协同发展。
1.开通“质量与认证”和“慧眼消费”两大微信公众号,准确定位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质量与认证”平台以行业监管部门、检测认证机构从业人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自开通五年以来,用户实现了5万、10万、20万三级跳,目前拥有订阅用户34万,是质量认证领域用户量最大的平台之一,也是检测认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平台之一。“慧眼消费”平台以社会普通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以倡导科学消费、识别质量陷阱、引领品质生活为宗旨,提供监测产品质量、推荐优质产品等消费指导服务。目前订阅用户近2万,是消费者了解产品检测认证及质量的首选平台。
2.通过评选活动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2009年,《质量与认证》杂志开始将行业十大新闻盘点作为每年1月刊的重点关注栏目。2014年,随着官方微信平台的开通运营,行业十大新闻评选开通在线投票功能,将用户投票作为考量指标,纳入评价体系。2015年,评选内容除行业十大新闻外,还新增了年度人物、创新业务、变革力因子等项目,通过初选、复选、专家评选、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以会的形式,将评选结果对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风云榜”评选以来,参与机构上百家,共评选年度人物24人,创新项目40个,参与网络投票人数超百万人次,是目前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最具品牌价值的年度评选活动。
思想工作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摘要】从集团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人才培训工作,对于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化、系统性地规划设计,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有效性,可以大幅提升培训促人才成长的现实意义,落实工作战略部署培养一支优秀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切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理念,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事业薪火相传。
【关键词】顶层设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
新模式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早已不同于常规认知上的人力资源工作,而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岗位技能培训,那么可能获得的只是一个岗位工作的熟练工,而非一个具备个人智慧、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人才。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重在能唤醒个人的智慧,促使个人将自身作为一项整体的过程来加以了解,自觉自知,逐渐成长为一个极具开拓创新能力的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肩负意识形态塑造的重任,如何打造一支极具创新创造活力的人才队伍,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广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单位,近几年来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培训为抓手,通过不断强化培训顶层设计,探索出宣传思想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路子,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切实推动了集团公司出版能力和出版影响力持续提升,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大幅提升。
一、顶层设计强化培训,激活人才队伍活力
从集团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人才培训工作,可以有效激活人才队伍活力,对于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媒体融合时代,集团公司在面临新形势和任务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曾面临诸多挑战: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梯次失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从外引进人才难,难以填补较大的人才缺口;现有人才队伍“自身造血”功能差,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一段时间以来,培训与人才培养结合度不高,选派培训多以对照参培条件选人,缺乏个人能力系统化发展考虑;自办培训主要以完成每年规定学时任务为主,在培训主题、参培人员范围等方面欠缺长期规划考虑。加之作为企业,面对生产压力,工学矛盾一直比较突出,最终导致员工参训意愿较低,轻视培训,培训常处于“走过场”的状态,培训收效不尽如人意,培训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各子公司在培训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依赖心理,依赖集团办培训,不愿过多投入资金、人力。针对以上情况,集团公司主动摒弃“轻培训”的旧观念,对人才的培养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岗位技能培训,而是突出人的个体发展。通过“培训”这个抓手,从集团层面做顶层设计,关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早已不同于常规认知上的人力资源工作,而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岗位技能培训,那么可能获得的只是一个岗位工作的熟练工,而非一个具备个人智慧、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人才。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重在能唤醒个人的智慧,促使个人将自身作为一项整体的过程来加以了解,自觉自知,逐渐成长为一个极具开拓创新能力的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肩负意识形态塑造的重任,如何打造一支极具创新创造活力的人才队伍,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广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单位,近几年来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培训为抓手,通过不断强化培训顶层设计,探索出宣传思想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路子,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切实推动了集团公司出版能力和出版影响力持续提升,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大幅提升。
二、壮大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做法解析
(一)顶层引领开局,从管理上“看到人”宣传思想工作
1+X证书下邮轮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摘要]“1+X”证书制度为我国高职邮轮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在分析高职邮轮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全面研判,为做好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邮轮运营与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奠定基础。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学场地五个方面出发,确定已经纳入和将来能够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推进专业教学与获证培训的有机衔接。同时以邮轮营销实务课程为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以实践推进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邮轮专业“课证融合”的具体操作提供示范版本。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邮轮专业;高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04年以来,全球邮轮旅游消费市场需求伴随着亚太市场的崛起与欧美市场的复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邮轮游客规模攀升至3000万人次,我国邮轮游客也增长至300多万,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行业的发展带动邮轮人才的培养,全国目前开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共105家。伴随着邮轮产业的不断发展,邮轮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邮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试点,“1”指学历证书,“X”指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在传统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学历教育与工作岗位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增强学生职业岗位操作技能,对接企业人才需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融入高职邮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邮轮专业教学改革。“课证融合”是指将高职邮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与职业岗位技能证书考试相融合,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够持有行业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因此,“课证融合”成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路径与媒介,以此为切入点改进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有利于邮轮人才培养与邮轮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对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意义重大,从而能够为我国邮轮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邮轮专业课程与职业等级证书现状研判
(一)高职邮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高职邮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船员培训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邮轮运营与管理、国际邮轮母港概况和邮轮服务心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够对邮轮专业具备初步的认识,为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邮轮实用英语、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邮轮前厅服务与管理、邮轮酒吧服务与管理、邮轮购物服务与管理、邮轮娱乐服务与管理、邮轮营销实务,其中邮轮实用英语是邮轮各岗位专业知识与英语服务能力的融合课程,其余课程分别对应邮轮餐厅、客舱、前厅、酒吧、免税店、娱乐、邮轮运营营销岗位的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岗位服务技能、双语交流能力等。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茶艺鉴赏、调酒知识与技能、咖啡研磨、葡萄酒鉴赏、插花艺术等服务技能兴趣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专业特长选择相应课程。船员培训课程包括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船舶保安意识培训合格证、国际航行船舶船员专业英语考试合格证和客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这四门培训课程是邮轮专业学生获得船员证的必备课程,通过该类课程学生获取上邮轮工作的基本证书四小证,为毕业后到邮轮工作做准备。
双主体视阈下创业教育论文
1"双主体"创业教育实施举措
(一)强调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主体意识
教师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作为"双主体育人"思路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教材的研究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必须清楚的认清自己的位置,必须积极主动的投入课程教学中,必须努力提高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帮助学生成长的需要。为此,我系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
(1)结合专业教育,设置创业课程
系部特改革创业营销类、技能类、管理类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在教授此类创业课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整合、调整,不断探索创业知识的更新,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系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让学生分步了解创业实践所必备的相关企业管理知识,培养创业意识,萌发创业激情。
(2)紧抓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也不是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批专业素质高、教学手段新、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导师团,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创业动机,培养创业能力,减少创业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