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商管理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策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这一经济新形态也得到了迅速的推进,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正在顺应互联网的融合思想而不断发生变革。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阐述和分析了在互联网视域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然后结合了互联网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以期加强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二零一五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1],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长,深入开展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新经济形态的打造工作。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点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路径也应该与当前的时展路径相吻合,只有将互联网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更为全面、更为综合地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体系改革。

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因此加快并丰富该专业的研究进程将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创新创业的新理念融合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成了每一位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接下来具体分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1.1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之外,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企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行为之中,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成果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设置、回答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以团体形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合作意识[2]。但是从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无法培养出复合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阻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发展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还是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主,即通过培养学生的通用化能力来适应当前的时展潮流即可,但是这一做法根本没有考虑“互联网+”这一经济形态新背景,如果不能将当今的社会需求作为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就无法培养出真正引领时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从选修课的角度来看,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种类比较单一,且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这些都将导致学生无法有效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就无法积极投身于未来的工商管理工作中。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新时期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随着战略方针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变化。当下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转变和改善教学思路,培养适合新时期的现代化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阐述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内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一、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深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立足本国社会的基础上,加大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2013年,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旨在建设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经济体,加大与西亚和欧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和社会交流。经济全球化是在冷战结束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已经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出现新的局面。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工商管理领域的人才。

2.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快,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复苏,加大力度对污染的治理,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在我国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将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新时期的工商管理教学工作,应该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环境的发展与社会资源的控制放到工商管理的重点教学任务中,以便能够使学生掌握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更好的投入新时代的工商管理工作中去。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构建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国内外管理类专业教育经验,反思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提出培养突出理科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基于理科生源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构建“数理分析能力”“信息化能力”和“管理素养”的宽口径通才培养课程群,剖析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构建凸显核心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才培养课程体系,形成通专兼备的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理科特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一、引言

工商管理类专业自恢复高考以来,历经了40来年的发展与变革,专业名称及学科门类数次演变,如今广义的工商管理大类,涵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随后,一些院校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或独立,或自成体系。因此,本文仅研究大多数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均有设置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些专业因培养目标严重趋同缺少特色,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难以满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差别化、多样化的要求,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就业困难[1],因此需要重构专业教育理念[2]。近年来,围绕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力求在专业培养特色方面有所突破[3-4]。一方面,从实践环节寻找特色,包括强化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5-6],加强学科竞赛与能力实践,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1,4],以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另一方面,结合所在行业、领域突出培养特色,如:外语类院校国际化特色[7],石油化工、纺织类院校面向行业寻找特色[8-9],农业类产业特色[10-11],工科类院校的“技术+管理”特色[12]等,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开辟了新途径,但这些尝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寻求发展特色方面的困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管理类专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理科招生特点,利用学生的知识背景,构建突出理科特色的培养目标,规划专业建设重点,重构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课程群,为理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突破发展困境探索路径与方法。

二、国外经验审视与思考

国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历史悠久,积累的培养经验比我国更丰富,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人才需求与专业匹配、职业发展方面有更深入的探索。

(一)对培养目标的思考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专业认知问题及办法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依照自制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对问卷中的10道选择题进行百分率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整体认知不够清晰,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对专业的核心课程了解不多,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对专业只存在字面意义上的主观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满意程度不高。37.8%的受访者当被问及“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时选择“不满意”,仅有7.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另有18.1%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更有46.5%的受访者表示对“专业核心课程”“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4.6%和27.7%。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不了解也不认同,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2.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界限模糊,竞争力不强。调查结果显示,41.2%的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开设了“专业实践类课程”,但仍有41.8%的学生对是否开设了此类课程或课程效果表示“不清楚”,即这41.8%的受访者可能对已开设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根本不知道或不认可。换言之,此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效果并不明显。何况在这41.2%的已确定开设此类课程的受访者中,又仅有14.9%的学生认为“效果好”。当然,这其中包括47%的受访者可能处在低年级,不排除他们有还未接触到此类课程的可能性。然而在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的问题中,高达41.0%的受访者认为“不知所学”,25.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由此证明,此类课程的核心技能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或者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技能不够突出。

3.学生的期望值偏高,与现实状况差距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1.9%和37.2的受访者表示所学专业知识或技能对今后就业或工作“不起作用”和“不太清楚”。受访者了解的本专业对口就业的“不满意率”高达34.1%,对口就业职位“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4.3%和11.0%。受访者就业首选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比高达61.7%,选择“企业单位”和“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的比率之和都不超20%。另有18.4%的受访者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由此可见,除去所谓国家“体制内”的6成以上的受访者,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意向是盲目的、迷茫的。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然而在“国考”越来越热的现实情况下,专科(高职)生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已越来越难,只有少数人能顺利通过“国考”,大部分人只能从事其它工作。这就必然导致此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职位与期望不相符。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性取向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重点要落在实践教学上。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工商管理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指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资源较少等不足,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行各业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日趋明显。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专业“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巨大挑战。要想培养创新创业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势必要对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本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分析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教育信息化提出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郑州轻工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随着探索与改革的不断深入,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已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专业影响力等条件的限制,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较少,实践教学往往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从而弱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中西方工商管理专业区别

一、培养对象

就中国而言,培养对象即入学人员条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大专或本科毕业,具有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力求成为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类则集中在大专或是本课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主要专业的人群。比如我现在的学生,他们高考时之所以选择该专业大部分是看中了工商管理专业每一类学科都会涉及,从而拥有广泛的就业面,这也算是为毕业之后做考虑。但是据我了解,这类学生虽然每一个科目都有涉猎,像会计、管理学、人力资源等等,但是他们并不是都精于每一科,相对每科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还是处于弱势竞争状态。所以对各科的专业学习技能还需要加强。在国外,例如一些英联邦国家,他们的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是设置在大学本科或以上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选择工商管理专业,都是直接攻读的是工商管理硕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MBA学位。因为大部分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人都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相对于没有基础知识的普通学生,他们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很多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对课题的研究与数据收集分析中。所以他们能够更好的接纳和运用高级的管理学的知识。或者说,还有少部分人为的只是拿到一个MBA的学位,这样可以便于在以后职业道路上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作为一门涵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行为管理两大方面的学科门类,他的主体课程范围也就十分广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等,其中经济学就被细分为微观、宏观、西方经济学三个方面。就国内的高校而言,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学到的只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类似一些欧盟国家,他们是以修学分的形式来完成整个学业。举个例子,研究生毕业要求修满36个学分,每科4个学分,那么需要学生自己选择12门课去学习。这个选择当然会有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能力、时间安排和学科的难易程度为你提供方向性的意见,但是起码这个学起来自由度相对较高,程度由易到难,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做调整,这也就会比国内高校广开课、门门修的效果要好。一般来讲,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是作为主要科目,也就是必选科目,特别是项目管理,它按照难易程度可以被分为两个等级。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欧盟国家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选择的这种模式,首先,他会有一个难易程度的安排,可以先学到基础的东西再到深入的理解,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其次,以修学分的方式来学习更为灵活,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比较轻松的课程可以选在同一个学期修完,较难的一点的或者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可以单独用一个学期来修完,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年限,一般是本科3年内、硕士2年内修满相应的学分。

三、教学模式

中西方教学模式的差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人口的原因,中国无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的大课堂的方式,40~50人一个班,人多就会有“浑水摸鱼”的现象,偌大的教室老师只能尽可能的使愿意听课的学生认真听课,如果用更多的时间去纠正小部分学生的纪律就会耽误正常的上课时间。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外国的课堂,一般皆为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这样老师可以认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及程度。所以,这就是硬性规定课程的大班教学的弊端之一。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理论知识一直强于实际动手能力,中国的课堂也缺乏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各高校中,因为管理的原因,假如要外出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批准同意,手续复杂繁琐不说,带队老师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五六十个学生外出的安全问题确实必须要引起重视。因此这一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鲜少在国内高校中频繁开展。但是,在相当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西方国家当中,频繁展开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活动是很普遍的。具体而言,就是老师对一个要讲授的题目,是以指导性的提问去引导学生探讨这个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老师除了要求你做好文字性的叙述之外,更看重的是来自真实数据与背景材料的支持与分析。作业和考试内容也不会是单纯的单选多选题,都是实际案例分析或是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描述。充分体现了“教育个体经验的累积、发展与改造”这句话。比如某“项目管理”的作业是关于某航空公司的项目计划,乍一看,连这个航空公司的名字都不认识,因为都是真实的案例,所以还需要自己去搜集有关这个航空公司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的数据,查找相应的资料,甚至是走访到这家公司做详细了解。最后相当于把整个航空公司和这个项目全部深入了解了一遍,最后一步才是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交作业。对条款的细致把握和复述可能中国的教学模式更能出成效,但是对于将条款运用在实践中去分析,这则是中国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弱项。到毕业论文的时候,中国学生更多的是文字性的精彩描述,但是在国外老师看来这些缺乏实际性。他们要求学生进入真正的公司去做实践,每周反馈、交流信息,在经过反复修改、数据统计之后得到毕业报告,当然,最后面对着校长及各科老师做现场演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就国内的学生而言,我更多看到的是对书本的背诵,校园内并不充裕的实训室、鲜少的实训机会。不过,国内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优势,则是毕业之时会有很多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供学生选择,这给学生们减少了求职的压力,另一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算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校外实践的机会,对提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就业前景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摘要: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与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的纽带,在这个环节学生应该循序渐进、针对专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习和掌握实践方法和技能。结合学院的办学经验,总结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训以及第二课堂的拓展活动。

关键词:

实践教学;工商管理;能力

0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科学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的实践方法。而目前,国内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各环节衔接不上,离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相差较远。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根据十几年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专业要求和特点,设计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校内、校外实训和第二课堂三个方面。

1校内实训包括课内实训与课程实训两个方面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围绕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基础、提高、专长、综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基地、共享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商管理;专业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民族的兴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我国应用型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专业群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原来各专业间的条块分割困境,使整条知识链条串联起来,各专业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共生,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创业的重要地位,形成学科整体合力和竞争力,共同促进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从专业到专业群的演进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和契机,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提供了战略性的突破口。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点专业,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建设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群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以及专业、学校发展的迫切性。

1构建“平台+模块”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商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通管理、懂财务、有品德、能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优化、重构理论课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核心平台+个性化选修模块”的培养思路,即强干扬枝,在保证基本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选择,促进创新创业的特长和能力提高。构建4—2—1—1“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优化、重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核心平台+个性化选修”的培养思路,尊重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选择,促进特长和能力提高,形成“4—2—1—1”“基础、提高、专长、综合”的四段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前四个学期是创新创业基础理论阶段,第五、六学期是创新创业理论提高阶段,第七学期为创新创业专长研究阶段,第八学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提高阶段。形成“层次递进,四年不断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驱动。“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体系中的模块由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业分工变化而设置,以期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

2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

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必然形成教学团队。高校要积极创新内部培养机制,拓展外部引进途径,形成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首先,加强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培养。通过高级研修、强化校校交流、校企交流等方式,培养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其次,兼职企业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在稳固专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兼职企业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工作力度,聘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定期走进讲堂,为师生作报告,拓展学院师生的视野。借力知名企业高管、创新创业典范作为师资力量,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保障工商管理专业群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教学团队建设。以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企业家参与,突破学科壁垒和人才壁垒,培养和建设一批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创新思维活跃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形成团队合力,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