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大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商大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商大学论文

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

案例教学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论文对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概念和优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阅读全文

宏观经济学教学革新反思

作者:徐爱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能意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有学好宏观经济学的热情。但学生学习、老师的教学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我校宏观经济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1.教考分离对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有限自2004年起,为了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改革。促进了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学质量评判标准还是考试成绩,老师还是以考试为中心;部分教师以“教”取代学生的“学”。学生则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反复讲解,反复讲授练习题;学生也重点关心考试及格问题。老师一般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尽管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经济学实验室,建立了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平台。但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多、课时少、实验课少,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理论精神实质的作用有限。

3.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学校案例教学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相当大。案例分析混于宏观经济学正文教学课件之中,没有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课件或讲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社会经验,不能鲜活、形象地描述案例的社会背景,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目前学校宏观经济学的考核重卷面成绩、轻素质培养。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以成绩来衡量优劣。这种相对单一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依靠考前背一背,作业抄一抄来获得成绩。期末考试实际上只是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前突击能力,谁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强,谁的成绩就好。

阅读全文

食品包装学果蔬保鲜实验设计

[摘要]食品包装学是包装工程专业重要的选修课,课程教学内容中食品变质与包装原理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部分知识,在综合实验里设计果蔬保鲜实验模块,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活学活用知识,锻炼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验设计思路、实验项目内容和实验效果等方面提出果蔬保鲜实验的执行方案和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对于食品包装学课程知识的深入认识,最终达到服务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食品包装学;果蔬保鲜;涂膜;实验设计

《食品包装学》是包装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后续实验类毕业设计的前期理论基础。《食品包装学》课程主要是研究包装食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运用食品包装技法抑制腐败反应发生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其理论内容需要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支撑。在以往的专业综合实验中,很少涉及果蔬保鲜实验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课组教师以本科毕业设计为教学目标,选取多种水果和蔬菜作为食品原料,通过多糖涂膜操作延长果蔬的保质期,旨在为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1实验设计思路

果蔬中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2]。目前果蔬保鲜包装的方法包括气调保鲜、涂膜保鲜、添加剂保鲜、包装材料保鲜等[3],其中多糖涂膜保鲜果蔬的理论成熟、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成为保鲜果蔬的主要方法[4]。本实验选取草莓作为水果保鲜实验的样品,测试室温条件下7d经过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淀粉四种多糖涂膜的草莓的相关理化参数和营养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选取黄瓜作为蔬菜保鲜实验的样品,测试4℃冷藏条件下14d经过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淀粉四种多糖涂膜的黄瓜的相关理化参数和营养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

2实验项目内容

2.1实验药品与设备。过氧化氢、丙酮、抗坏血酸、儿茶酚、酚酞指示剂、葡萄糖标准液、蒽酮溶液、2,6-二氯酚靛酚、3,5-二硝基水杨酸、福林酚指示剂、没食子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三氯乙酸、氯化钡、硫代巴比妥酸等,实验药品均为分析纯。电子天平、高速离心机、匀质机、质构仪、阿贝折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硬度计等。

阅读全文

高效实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孙荣 余鲁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计量经济学是因为人们研究经济现象活动规律的客观需要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同属于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与传统经济学相比,虽然历史不长,但已表现出了强大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对于财经类院校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是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不是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所以需要的是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的一门计量经济学课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要更高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有必要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切实做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

一、理论教学环节的设计

首先要选择好教材。在理论教学上,根据高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的知识水平情况,以及教学计划的课时安排,要注重选择理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其次要能抓住教学主线,这条主线也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线。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这条主线,于是很自然地就减少了其中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上的推导内容,重点说明推导结论与计量分析方法的关系,比如: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等内容重点讲解它们所产生的后果、如何检验,以及补救措施,避免了一部分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其中繁杂的数学公式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课、数学课,继而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情况出现。三是重视案例教学内容的开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体现其工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的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设计高水平的案例。我在课件中安排了一些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案例,比如:居民住房消费,物价问题等方面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案例提出后,引导学生按照“模型设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步骤思考怎么建立模型,怎么估计参数、怎么进行模型检验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后,即提高了同学们认识经济问题、分析经济问题的热情,又更深刻的体会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两个方面,基础实验有五个项目,综合实验一个项目。教学方式采用自主性实验模式,自主性实验模式是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主动性,即在实验主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软件的运用等方面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要先提交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认为具有可行性即可进行实验。从教学过程来看,自主性实验教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开的,理论教学部分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部分则是在老师的严格监控下由学生自愿组成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自愿选择实验主题,然后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应用模型及软件研究所选择的课题,最后写出实验报告,互相帮助以小组实验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1.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认真编制好实验教学计划,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研究课题)。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对学生实验进行布置、指导和检查,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计划中体现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地位与课程性质,安排了实验教学进度,确定了学生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方式等。在实验内容上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6个实验项目,即EViws软件的认识、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修正、异方差诊断与修正、自相关诊断与修正、综合实验等基本涵盖了教材教学内容。

阅读全文

宏观经济创新教学探索

一、“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阅读全文

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学术不端的行为在部分高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是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违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学术道德的内涵,明确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意义,探寻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该如何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术道德;学风建设

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事关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当下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不清、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等情况,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净化高校的道德环境和学术风气,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一、学术道德的内涵

在百度百科中把“学术”定义为:“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因此,简单地说,“学术”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一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结论。“道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被提及,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用来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术道德作为道德中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内涵,主要就是指从事科研和学术工作的学者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改革

[摘要]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院2017级采用“2+2”的大类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应用性的要求。《国际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模块教学改革来适应2+2的培养模式,主要从模块设计、模块教学方面进行构思,同时考虑模块教学面临的首个模块难度大、教师教学水平要提高以及学生难适应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2+2培养模式;《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应用型金融人才

一、2+2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一)2+2培养模式的特点

2017年融智学院金融学院人才培养计划采用2+2的大类培养方案,前两个学年主要学习金融学模块相关课程和知识,后两学年开始细分专业,包括银行、证券与期货、信用管理和保险以及投资学,分专业学习各专业模块相关课程和知识,主要通过全方位的实验实训培养实践能力。2+2的大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类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学类一个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职业应用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实现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2+2培养模式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2+2培养模式重视学科基础;第二,2+2培养模式注重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应用能力;第三,2+2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第四,2+2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采用2+2培养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人才培养的改革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教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求学校各专业重新做出严谨、有效、可行性的培养方案,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目标;其次需要学校同时配套相应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上不仅要有充分可用的实验室和设备,还要有校外的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实习场所;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应用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教改来推动教学的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而课程又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应2+2培养模式对《国际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非常重要。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变

编辑活动和出版活动历来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出版活动的发展和出版物的演变,编辑工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王波指出,网络出版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出版行业的技术改善和管理加强,但是对编辑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①。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幅提高了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在此背景下,编辑职能形成了开放性、交互性、同步性、即时性以及互动性的新特性。王兆国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提出网络出版时代编辑亟需强化版权意识、内容把关意识、全程策划意识以及交互意识,并指出了加强这些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②。廖坤、崔玉洁基于网络时代出版模式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③;李荷君则分析了网络出版的营销模式④。可见,在网络出版形势下,编辑职能产生了新的特点,学术期刊出现了新的出版模式和营销模式,给编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就很有必要厘清网络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究竟发生了哪些转变,并找出提升编辑能力的途径,以完成新时期编辑角色的新定位,促进学术期刊的快速发展。

编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编辑的工作,需要满足人们的阅读、视听等精神需求而出现的专事文化选择的社会角色。随着网络出版的兴起,原有的选题策划、审稿、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传统工序简化为网上信息的传递与,也改变了原有的编辑过程,对编辑的工作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网络采编系统的广泛应用,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多环节的工作逐渐向系统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⑤。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的编辑技能,还要具备熟悉和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更加有效的编辑工作。网络出版给学术期刊出版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得原创作品、编辑加工以及印刷发行都通过网络完成。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认同与转变,也极大地转变了编辑的职责和理念,进而改变了现有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编辑专业技能和职责理念的转变

王树槐指出,期刊编辑是期刊社的核心人才,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期刊。当下网络出版潮流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应势而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识别文章的学术价值,以适应纷繁庞杂的信息来源和转瞬即变的信息更新速度。尽管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形式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纸媒出版形式尚需时间来检测,但传统出版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网络出版对学术期刊的选题、审稿、排版、校对等流程化技能的要求。作为多元出版方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出版面向的受众更加广泛,传播更加迅速,由此要求编辑人员的能力素养要符合网络出版的新特点。结合国家颁布出台的《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和总结网络出版工作实践经验可以看出,网络出版至少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发生了明显转变①。首先,网络出版搭建起学术期刊与作者、读者之间更加生动和深入的沟通互动平台,意味着学术期刊编辑从后台走向前台,实现了与作者、读者的零距离互动交流。这就对编辑人员的沟通耐心、反馈速度、应变能力等服务型职业素养以及编辑本人的学术素养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超星的“域出版”就允许读者对学术期刊评论,实现与编辑的即时沟通。编辑则需要对读者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及时做出专业的回复和解释。其次,相较于传统出版模式,网络出版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基本的网页实现能力,如素材整合、内容加工、网页制作、受众调查、论坛管理等能力,以保障网络出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传统文字编辑人向出版策划人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中,编辑的主要角色作用是进行文字的加工和把关审查,不断利用编辑工作扩大信息的交流和积累,来提升自身的文字编辑能力。相对而言,传统纸媒出版模式较为固定和僵化,在长期制式的出版活动中,各种期刊均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形象特征。对此,应当辩证地予以看待:这虽然能够笼络一批本专业领域内的稳定受众,在圈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但也在无形中为自身设定了准入壁垒,限制了圈外受众的流动进入。编辑在传统出版模式下,业务角色相对简单,只需要做好文字处理工作,做到对单位负责、对期刊负责、对少量专业群体负责即算是达到了合格。然而在网络出版愈显生机的情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内容的筛选、整理和加工已然成为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其背后深刻地体现出网络出版编辑从文字处理向文本策划转变的趋势。整体性出版策划对编辑人员而言,不仅仅意味着文字的编排和校对,更意味着对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通盘把控,统筹考量各类资源的搭配比例和结构布局②。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完整地呈现单篇论文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如果适当运用图像(如重要作者的头像)、音频(如编辑录制的编者按),或者专家学者为推介作品而录制的视频等资源,甚至以专题的形式推出一组文章,则既保留了学术论文的严肃性,又能体现编辑和期刊对文章的重视,也能让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论文的学术背景和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期刊与读者和作者沟通的交互性、共鸣性和可视性,也进一步增强网络媒介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年来一直坚持以专题的形式组稿约稿,并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和学报网站,以及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国家社科期刊库、中邮阅读网等网络出版平台,加大与作者、读者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外学术推荐,积极扩大期刊影响力。因而,对于一名优秀的网络出版编辑人员而言,对出版内容的定位策划、对信息资源的采写加工、对传播内容的监督把关和对传播途径的设计反馈等四个方面的知识是相依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在网络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更应注重全方位能力的整体性再塑造,从而转变成为能够独立担当的网络出版策划者。

三、专业工作者向市场营销者的角色转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