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贸毕业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振兴下电商直播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摘要: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农村电商直播领域迎来爆发式发展,各地对农村电商直播营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受到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然而现有农村电商直播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且专业基础薄弱。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大基本职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农村直播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商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缓解就业压力。笔者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该校在农村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资源、改革考核机制、改善实训环境、深入开展社会培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农村电商直播人才培养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人才培养
0引言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1 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水平飞速提高,互联网迅速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0.4%,较 2020年 3 月提升 5.9%。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 3.09 亿,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5 471 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9%,较 2020 年 3 月提升 9.7%[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我国电商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电商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农村电商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新载体。自新冠疫情以来,电商直播带货快速兴起,直播带货是电子商务新模式、新业态的代表,为推动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了巨大力量,并将持续在促进消费、增加就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借助淘宝、京东、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已经帮助很多种植户卖出了滞销的农产品,切实增加了农户的收入[2-3]。另外,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也将农村原生态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以全新视角呈现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农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极大地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将农业的生产性功能拓展到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等领域。目前,农村电商正由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等模式逐步转变,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农村电商直播人才需求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5 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 14.02%,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比重为 30.0%,提高 0.9 个百分点,其中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 3 507.6 亿元,同比增长 29.0%[4]。《2020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淘宝村开启淘宝直播的共计 4 755 个,通过直播模式实现销售额约 120 亿元。开启直播活动的淘宝镇共计 1 750个,实现 400 多亿元的直播销售额[5]。电商直播已经成为农村电商转型升级探索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2020 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对未来农产品上行电商人才需求作出预估:未来五年,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将达 350 万人,报告显示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普遍学历仅为初中文化[6]。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背后却是人才数量的严重不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的现实现状,如何才能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直播人才,提升直播电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高职院校培育电商直播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
职教校企一体生态发展策略
作者:吴同喜 孟祥玲 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多年实践总结的基本经验和办学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和“浅层次、表面化、油水不融”的“两层皮”现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的校企一体生态系统为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借鉴经验。
一、校企一体生态发展系统的内涵
(一)树立校企一体生态系统观
教育生态理论强调,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应保持合理的教育生态结构,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保持教育生态平衡。这其中,既指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宏观生态结构、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包括学校内部微观的教育生态结构、生态环境的平衡。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企业生态系统超越了传统价值链,是涉及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公司、融资机构、关键技术提供商、互补和替代产品制造商,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客户和监管机构与媒体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在一起,综合价值链、产业链、人才链为一体的动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的战略不仅使公司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统成员共同受益,从而形成生态链上的良性循环,使公司得以持续健康发展。树立校企一体的生态系统观,就是把教育生态观与企业生态观进行有机整合和高度提炼,达到学校教育教学的生态流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生态流程相同步、相匹配,共同构建校企一体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二)培育校企一体生态系统
校企一体的生态环境就是在企业与高职院校各自内生机理的两条“红线”之间构建各个环节相匹配、内容相贯通、过程相同步的生态链条,即构建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相统一的“专业链—产业链”、“课程链—技术链”、“能力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价值链”的横向对应,纵向保持各自生态逻辑发展链的社会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以各自的自然生态逻辑结构为发展纵向,保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独立的教育生态特征和企业生态特征;再在两个体系中搭建相匹配的横向链条,这样就建立了各个要素间的能量、信息相互交流、转换的网络系统。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生态发展原动力成为校企一体生命体的内生力、合动力。同时,外在的行为规则、组织架构是该生命体发展的“外因”,起到保证和监控的作用。因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这个系统的开放性、全面性、均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校企一体办学机制就是这样的有机生命体,依靠高职院校与企业信息、能量的交流互补,推动校企一体系统的健康发展。
“校协园企”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培养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注重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创新“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系统化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市场要素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基于过程监控的教学管理等。充分发挥协会和园区优势开展专业建设,在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校协园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融合创意、科技、艺术、商业、人机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才四十多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工业设计的强大杠杆作用,通过发展工业设计开发产品占领市场,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企业通过工业设计迅速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企业也将工业设计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在当前的工业设计人才教育中,其培养体系中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滞后于专业发展趋势、实践教育不能满足现实岗位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设计教育中的问题,2007年,彭亮指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存在重“道”轻“器”、重“艺”轻“技”的问题。2013年,耿蕊指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014年,教育部推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尝试工程教育的改革,为解决高校设计教育停留在效果图或外观模型式的假设上,林立等人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思想提出了“B+CDIO”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各大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重要的课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
(一)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职作为培养适应地方产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为企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材料应用和产品创意流程及方法,能熟练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从事产品的创意、造型、结构、功能设计与研发、策划与推广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具有高职教育的普通特点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工业设计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对高职而言,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一直是实践先行,如果对生产工艺、流程、销售等环节不了解,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3.当前设计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是供需关系上的错位,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众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直接对接企业的设计岗位。
(二)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困境和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过程中,通识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通识教育理念,这就导致相关课程体系比较混乱、缺乏条理,师资队伍建设未能得到较好重视,学生在认识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偏差。本文主要是通过强化通识教育理念,建立较为全面的通识教育体系,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通识课程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困境;对策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是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进行的,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自身修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识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学科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获得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拓宽其获得其他学科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文化以及思想体系,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现在,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已经慢慢成为了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大学推行的“元培计划”。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育领域中,通识教育的实施情况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际的实施情况,都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1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1.1尚未形成通识教育理念,重视度不够
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人进行工具化,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识教育理念,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一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培养技能作为教学宗旨,将顺利就业作为教育导向,即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二是通识教育的成效不像专业教育那样明显。高职院校开展的通识教育一般是针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教育大量的技能竞赛成绩相比,通识教育显得润物无声。三是高职院校通常将专业教育的成效作为衡量育人工作的指标。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通识教育的发展。虽然通识教育的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通识教育却往往被忽视。
1.2通识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平衡,教学研究不足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论文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实训形式的单一。教学实训作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主要还是按教材的章节展开逐步进行的,缺乏对于职业综合操作能力的锻炼,显得较为分散。作为教学实训应该是在实践中对于教材所学知识进行的验证,在学生真正走入工作岗位时,需要做出职业判断,应对许多综合经济业务。目前的教学实训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实训主要以作业形式展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考核方式的不科学。目前,在许多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生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应试型为主,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操作过程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也很难真实的评价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必定会影响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会计电算化是与实践教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于会电的综合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在教材的使用上,为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准备应以“学校教师自编为主,校外购买为辅”。学校应积极联系企业提供会计相关岗位,组织会计电算化任课教师分批次深入企业单位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再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实训教材。
(二)加强对于会电师资队伍的培养,积极建设具有“双师”资格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多对教师们进行关于会电的系统性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到权威性的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或到会计师事务所体验、鼓励教师们多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考取“双师”资格等方式,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学校骨干型教师;学校还可以多聘请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给教师们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实际参与教学等,通过多方面途径,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师资力量。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岗位需求的零距离。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其仿真性。在会计基本理论掌握的前提下集中实训,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和所练的内容。ERP沙盘教学就是很好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ERP沙盘对抗训练,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ERP沙盘对抗训练,就是将学生分组,每组7到8人,然后设定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工业企业,每一组学生各代表有一个虚拟公司,互相竞争。在这个训练中,每一个成员分别轮流担任公司中的各种重要职位。让学生亲自体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公司如何保持不断成长和成功。通过沙盘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的密切结合。
中职学校高效课堂微课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时代成为了21世纪的代名词,同时也融入到了教育之中,俗称为“微课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微课堂成为了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其中部分中职院校就开展了微课堂教学,例如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中职院校的微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微课程的效率。因此,微课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其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将微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
关键词:
微课;中职院校;经济类课堂
所谓微课就是利用视频片段教学以构成一个丰富的、结构紧凑的资源包,具有真实的情景。随着时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微时代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微课程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微课不再是仅仅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程方式,而是多种在线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内涵也不断地在变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更广了,国际化的经济合作逐渐步入新阶段,交流日益扩大,国内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不断递增,这意味着新时代的发展对外贸人员的要求不断朝着高素质、高业务的方向扩大,这使得作为培育职业化人才的中职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必须朝着更强的外语应用交际能力、扎实的外贸知识等综合化发展。然而目前中职院校针对经济类专业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课程的目标定位模糊、设置不合理等突出的问题使得中职院校所培育的人才大部分都不能满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这给我国的企业和毕业生的就业方面都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广大中职外贸类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的经济类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中职院校微课程发展的必要性
中职院校的经济类人才在中小企业之中具有非常大的人才需求,经济类的人才对企业的对外贸易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意味着我国的各级政府及教育机构都必须提高对中职院校经济类人才的培养,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充分保证教学的环境和资源,为中职院校经济类课程的改革提供基础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微时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以此“微课程”也成了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经济类课程更是需要微课程的融入。而在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重视外语应用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外,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在经济贸易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就目前的全球化经济发展态势而言,中职外贸类课程极需改革,并且需要不断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高效的微课程。
机械设计情景教学运用
摘要:
目前,技工学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使用的是江苏省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系列教材,根据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难理解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生动的例子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本文主要介绍了情景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举例;激活;课堂
机械设计基础是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只是初中毕业水平分数不高、基础又不扎实的技校生来说真的是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学生们对学习这部分内容没什么兴趣,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可以把那些抽象、又难于理解的内容,通过形象、恰当的比喻,举例加以解释,再配以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形成很好的师生互动,就能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对比引申法
在第四章介绍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的几何尺寸计算的公式时,会涉及很多齿轮公式和概念,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想要把这些新鲜的概念记忆清楚是困难的,对于老师来说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螺旋传动的已知的概念来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可以跳一跳就能够达到“摘苹果”的地步,顺利地将知识进行迁移。比如可以把螺纹的大径迁移成齿轮的齿顶圆,螺纹的中径迁移成齿轮的分度圆,螺纹的小径迁移成齿轮的齿根圆,区分清楚两者一个是线一个是圆,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没有那么困难,心里没有抵触就更容易学习。这样温故知新,一箭双雕,同时将两者的区别分析透彻,让学生在以后的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启示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而“双元制”是德国颇有成效且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其教育模式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而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我国现阶段职教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行动导向;人才培养
2018年6月17日至7月7日,笔者很荣幸地参加了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教研室组织的“职业教育骨干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赴德国法兰克服和柏林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查调研,共考察了德国黑森州行政学院、德国工商行业协会和手工业行业协会等部门、2所高校、4所职业学校以及2家企业等地的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感受了双元制培训模式下的培训成果,也目睹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互动性和取得的成效。也让笔者对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的地位、框架、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德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入手,全面了解德国国民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详细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企业的“双元”管理和教育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所扮演的政策主导、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作用。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善,结构呈现多样性。根据德国《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各自高校可以自己管理学校,而各州的文教部对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具有管理权及监督权。所以,德国的各州教育体系在结构上有所区别,上图为德国大部分行政州的教育体系结构。从下图可以看出,整个教育体系大概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几个层次。在教育功能上又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二、德国职教专业教学体系
经过学习、参观交流、讨论研究,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更清楚的一个认识,同时也对德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有更多启发。虽然德国国情与中国国情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德国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国内的中职教育及教学工作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首先,要了解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含义和特点。1.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含义。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含义,就是指在职业教育中,由一元(指学校)与另一元(指企业),来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以及教学的任务。而且学生在整个教学日常的活动中,企业、学校就一起参与,学生以企业实习为主。学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学习,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学习。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学生入读职业学校前,一定要联系好自己想要去的实习企业。一入学,学生就是以这种学习模式,直到学生毕业。可想而知,学生通过这一种学习方式,到毕业时,学生已经可以成为企业的合格的技术工人了。这种结果,对学生本人和社会来说都是非常理想。2.总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1)技能的实践要与理论的学习紧密相结合。(2)企业的广泛积极参与。(3)法律和法规相对比较健全。(4)多种教育形式的互通。(5)第三方的考试,保证了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