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路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路建设

乡村公路建设及养护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随着国家投资重点逐渐向农村公路建设转移,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大规模建设中也遇到了许多诸如建设、管理与养护等方面特别是后期养护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逐渐被交通行业及社会各方面所关心。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交通部、省交通厅、地市交通局、县交通局四级行业管理,县、乡、村政府或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   多方参与已经成为农村公路管养的突出特点。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优缺点及组织形式等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建议,为下一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路养护。   该模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在费税改革之前,许多地方都规定了农村居民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这是群众突击季节性模式的基础。该模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县交通局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实用意义更强。该模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尤其是现在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该养护模式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所需费用也日益增加。   随着群众突击季节性维护难以组织以级养护费用不断上升,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出行要求越来越高,农村道路的一般性养护需求逐渐加大,需要相对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养护,因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逐渐形成。一般情况是根据路段等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乡级政府。该模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而且此种小规模零星形式作业模式,也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该模式是与干线公路养护类似的一种养护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作为其在乡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是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从目前来看,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优点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除了大中修外基本能够完成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生产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乡级政府领导的道班金属临时性机构,常常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不够稳定。   当前,针对此种模式弊端开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改革,方向主要是进行管养分离,以工程量计量养护经费,公路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养护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由事业性管理单位向企业性养护生产单位转变。   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的,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执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的要求,有社会性资金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扣,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   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模式,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另一个是资金问题;第三具是目前尚缺乏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优点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管理部门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   鉴于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模式的分析,农村公路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模、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有利于地主经济发展,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维护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秩序,真正做到农村公路“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为此,提出主要建议如下: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这是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的基本要求,督促由企业管理的公路部门下属单位促使其成为真正企业法人,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等不同性质的专职管养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模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p#分页标题#e#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农村公路养护资源的主要途径。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统一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模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农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公路养护新体制。

阅读全文

公路建设论文:乡村公路监管思路

本文作者:于冰 单位:石家庄地方道路管理处

由于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运行机制不顺,相关手续审批繁琐,并需要一定的费用,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难度。危桥数量大,安全状况差我市农村公路桥梁中30%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砖桥、圬工拱桥,年代久远,荷载标准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加之大吨位车辆绕行,使农村公路上的危桥也快速增加。在安全设施方面,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期资金相对不足,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等)没有同步到位,尤其是遇到灾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公路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来,各级交通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但是在“人员、资金、责任、考核、奖惩”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养护资金除税费改革后划转地方财政的补助外还没有其他稳定的来源,责任主体落实仍然不到位,监督、考核、奖惩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许多地方的乡管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技术水平依旧较为落后,仅能达到清扫的要求。总体看,一个长效、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仍未确立。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对策为了促进农村公路和谐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2011年10月份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认为,《办法》确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养护资金筹措及定额标准也得以确定和细化。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办法,真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的养护主体农村公路工作属地方事权,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将农村公路作为县政府日常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要严格按照《办法》中的有关标准要求,落实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将农村公路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我市部分县(市)政府已经将农村公路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中,并按照占年度考核总分的5%的比例计入总分),组织验收考评,严格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标准,研究制定建设和养护规划,组织实施年度计划,确保目标完成。

加强农村公路发展的行业指导交通部门做好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拓展行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行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省、市政府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增强行业管理的话语权。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行为;二是切实加强对县级交通部门的行业指导,加大对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和资金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的督导检查,并作为考核依据。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作的执行主体,协助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主要职责包括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建议计划,执行上级下达的建设计划并做好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养护工程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组织协调、检查考核乡(镇)政府管理养护工作及农村公路设施的保护工作。三是认真细致的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七公开“制度,加大协调力度,理顺资金拨付渠道,为又好又快的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农村公路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计划,注重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全面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条件。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桥梁隐患大排查工作,各县已经将排查情况上报了当地政府。接下来要加快桥梁改造的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桥梁改造计划。一时难以改造的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巡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另外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必要的安全设施考虑进去,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和防灾能力。加大农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现在我市的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公路用地确权,虽说有的县(市)部分县级公路进行了确权,但沿线老百姓不认可。其主要原因是无农村公路占用公路用地确权经费,一方面要协调当地政府对农村公路进行确权。另一方面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源头治理,加强对公路桥梁上下游二百米范围内随意取土、挖沙、采石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杜绝农村公路上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损害农村公路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有效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地区差异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首先是制定长效的养护管理机制,坚持专业养护和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大力推行养护市场化,因地制宜、因路制宜,保证各乡、各村有一种切实可行的养护模式。再次要通过开展示范乡和文明示范路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养护事业全面进步,最后要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培训,不断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广泛运用,提高养护工作效率和水平。

阅读全文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现状浅议

摘要:以农村公路工程为主要内容,对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以此来满足国民的出行需求,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施工单位在开展养护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上、思维上的转变,合理利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手段,以此来确保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能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农村公路;施工建设;养护管理

对于我国区域分布来讲,农村地区地域占比相对较大,且分布呈现着分散化的特征,想要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自然会涉及农村公路的建设。就目前来看,我国施工单位在开展公路建设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施工模式落后,信息管理滞后现象严重,这样不但会使得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更是会诱发较为严重的施工管理问题,使得国民出行与交易质量受限,经济利益也会因此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施工单位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时,自然要明确建设工作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中国的新乡村建设中,加强对农村道路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提高养护管理的整体质量是相关部门所要重视的一大内容。无论是国民的生活出行还是通商往来,公路工程的存在为农村地区与其他城市构建了相应的交流平台,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模式,从而保证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存水平,我国县乡公路路面状况如表1所示。此外,想要满足我国农村地区扩大内需的要求,促进国民消费增长处于良性态势,有关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也是极为关键的。作为流动状态下的管控模式,公路建设与人口总数以及资金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正面和高效的推动。不仅如此,在21世纪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农村公路施工的必要前提,实施这些举措,可以加强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统筹规划,加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存品质得以改善[1]。

2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存在的弊端

21对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

阅读全文

高速公路建设模式及其变革

 

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长春为中心向周边辅射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大大促进了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纵观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是在国内尚无成熟模式借鉴的情况下,在实践中不断认知、探索,努力寻求切合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管理模式中进行的。在当前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对高速公路建立起这一庞大的科学、高效的建设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沿革   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走过的是临时指挥部管理模式到常设职能部门管理模式的历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时,资金的缺乏可以通过亚行融资来解决,但人力资源的缺乏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瓶颈制约更为严重。当时成立了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省长任指挥,各相关厅(局)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共同参与管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非常设机构,即指挥部是针对一个项目。在人员配备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举全省交通系统之力,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长平办公室,由省交通厅的一名副厅长任主任,到项目通车之前共有职工一百三十余人。1995年建设长吉高速公路时,又设立了一个指挥部,同样是非常设机构,也是由省交通厅的一名副厅长担任主任,共有职工一百一十余人。指挥部设立之初尚未考虑两个项目建成后机构及人员的去向问题。随着长营高速公路、营白二级公路、长余高速公路、吉江高速公路、延图高速公路等几条高等级公路的陆续建成通车,两个指挥部的人员已经历了多次分流,但机构依然分设,其中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由于项目储备的原因,无法保证两个指挥部都同时兼有项目,富余的人力资源既不能分流到管理部门,又不能参与其它项目的管理,短期内呈现人力资源的闲置,无法合理充分利用。二是机构分设,虽然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对项目管理有一定益处,但存在缺少沟通交流,有效资源无法共享,优势不能互补等问题。两个指挥部工程管理方式、手段皆有差异,无法使全省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在统一的标准、制度下运行,对高速公路建设总体质量和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指挥部为临时性机构,人员总是面临分流之虞,对于个体而言,难以确定一个可靠的发展目标,对其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构成一定影响。   对于机构整体来讲,具备一定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人员随着项目建成通车的分流,对于人力资源储备而言是一种损失。因为项目管理具有周期性的特点,重新培养一批有经验的业务骨干尚需时日。有鉴于此,2003年,经吉林省编委批准,对长余(平)办、长吉办进行了整合,成立了职能明确的常设机构--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自此,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逐步形成了统一化、规范的管理态势。   高建局成立后,并未象大多数事业单位一样,形成一种程序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按照吉林省“十一五”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我省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建设任务,新建项目达12个,完成投资568亿元,工作量是过去的6倍以上。   过去是由一百多人负责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现在是由一百多人负责十几条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在当前的建设形势下,如果按照原有的模式管理,从组织机构形式和人员配置上都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还需在创新管理模式方面寻找出路,以超常规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组合应对特珠时期的建设形势需要。   2006年12月吉林省编办批准高建局升格为副厅级单位,增加了人员编制。并于2007年3月起陆续在厅直单位抽调了的优秀干部组建了高建局新的领导班子,为高建局完成建设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新领导班子到任后,审时度势,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重新确定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建立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内设机构是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保证   按照吉林省编办的批复,高建局内设机构为10个,业务部门主要包括:计划合同处、工程技术处、项目管理处、交通工程处、征地法规处、试验检测管理处。高建局仅2007年负责管理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就有7个,筹备新建的项目还有5个,如果严格按照批复的内设机构形式,显然无法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因此高建局根据“十一五”的工程建设形势及行业管理的需要,重新调整了内设机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并采取区域化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将项目管理处分设为若干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从各业务部门抽调人员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形成在项目建设期间人员相对固定的机构设置。根据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里程长短等特点,各项目管理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至3名,组成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设的现场调度和指挥,并配置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建项目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外部环境协调等日常管理工作,对委托管理项目、行业管理项目的建设行为、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投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服务。局内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期间的技术支持、服务与指导,参与重要事项的审查工作等。目前已先后成立了吉延、图珲、松辽、营松、长松、省地共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基本上形成了高效、顺畅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3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力争锻炼出一支“观念新,本领硬,作风实”的队伍,为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事业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从而实现工程优质、队伍优秀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原有人员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人员结构不合理,工程技术人员不足,而工程建设形势紧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充分发挥原有人员的潜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开发和岗位管理。高建局原有人员大多在原长余办、长吉办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储备。因而我们注重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对能力突出,成绩显著的人员予以提拔,委以重任。并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人员的业务专长及特点,将我局原人员进行了统筹调配,使其充分发挥在专业、工程管理经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特长,以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p#分页标题#e#   (2)拓宽渠道,广纳人才。在省交通厅的支持下,我们先后从全省交通系统选调了一批专业能力强、工程管理经验丰富、能担当工程管理重任的业务干部,配备在业务部门担任重要职务。   (3)公开招聘,充实基层业务力量。   (4)选聘了多名道桥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安排他们深入工程一线进行锻炼,为改善职工队伍的层次结构打好基础。   (5)吉林省交通厅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到高建局锻炼,改善了原有交通工程类专业人员不足的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高建局道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问题与思考   回顾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采取的组织机构形式,无不与当时的工程建设形势、从事工程建设管理的人力资源状况等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我们所采取的组织机构形式,尽管基本适应了建设形势的需要,为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面临着项目管理人才不足等困难。此外,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在省地共建项目的管理模式上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以期切实建立起权责明确、高效顺畅的管理机制。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培养、锻炼出一支求实、创新、奋进的建设队伍,优质、高效地完成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任务

阅读全文

公路建设养护施工技术和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在逐渐发展。在公路建成之后,其养护施工技术尤为关键。公路建设养护施工技术对公路的长期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公路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养护施工技术和改良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简述了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的内容和关键因素,接着对公路建设养护的特点和技术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公路建设养护措施,以期望对我国公路建设养护施工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公路建设养护技术

1.公路建设养护的主要内容。公路建设养护就是对建设公路的保养与维护,这不仅仅是公路建设全过程的养护,也是对被破坏的部分公路进行修复[1]。公路通常在建成通车以后,因为长时间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得公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除了受到来往车辆车轮的磨损,也十分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措施,并且应用相关技术不断进行更新和改善公路路面和路段。

2.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其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好坏往往影响了公路的质量,随着绿色建材的广泛应用,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另一方面,施工技术也影响着公路建设情况。针对不同的公路受损状况,公路建设养护技术往往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的公路建设养护工程中,施工部门需要针对公路的路况、受损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养护技术[2]。

二、公路建设养护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图展示了2013年到2019年的全国公路总路程情况,从2013年的435.62万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501.25万公里,公路密度从4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继续增加,现有公路的压力也在增加。公路养护已成为我国公路运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3]。近年来,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公路建设养护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19年,全国公路养护里程达到495.31万公里,比2013年增加接近7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8%,比2013年增加1.3个百分点。

三、公路养护施工技术

阅读全文

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审计与投资效益

摘要: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与投资效益的本质就是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经济总体状况、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还有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对公路建设项目做出比较科学、全面、具有客观性的评价,它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审计与投资效益不仅关注着经济方面的效益,还有人文社会方面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本篇文章主要是以公路建设项目上的一些部门内容,其中包括:财务审计和投资效益,通过对它们的概念、内涵等多方面做出对比分析,表现财务审计与投资效益体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工作的改进。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投资效益

我国公路建设近些年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规模大,在公路建设项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质量次价位高的问题,如何将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减少损失,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是公路建设项目热议的话题。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是为了在整个建设过程监控项目的实施,在公路建设项目的各个不同阶段,有竣工阶段、验收工作阶段等各项阶段让财务人员做好审计报告,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在公路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上,通过财务审计促进公路建设项目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建筑行业中招投标工作和施工、竣工验收工作是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和与其项目的财务收支。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是建立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上进行的,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有财务评价,还有国民经济评价。

一、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与投资效益内涵

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审计的内涵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还有一些其他的会计法律法规为基础,这些法律法规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财务方面的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公路建设项目主体的行为,提高收益。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内涵是指公路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有关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仔细审查、核对、分析,依据既定标准,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提高项目效。它是一项提高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效益的一项审计活动。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财务审计本质上就是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

二、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投资效益的特征

1.审计依据

阅读全文

智慧公路建设体系研究

智慧公路建设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车路协同乃至无人驾驶的先决条件。我国首条具有现代意义的“智慧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之前实现通车。目前,智慧公路通常被理解为“交通+新技术”,这里的“新技术”就包括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与当下“新基建”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实际上,正是顺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才孕育了“新基建”的发展理念。“新基建”发展理念主要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建构新一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特高压、充电桩、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与应用。作为基础建设中重要一环,“新基建”理念下智慧公路建设已迫在眉睫,如何实现融合“新基建”发展理念的智慧公路建设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未来智慧公路建设势必会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为抓手,构建“交通+新技术”更加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智慧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慧公路建设和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属于在探索性发展、尝试性应用和不断完善的积极进程中。由于智慧公路理念及相关研究比较超前,要想真正实现理想中的公路“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结智慧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慧公路建设标准及相关规范的缺失由于理念超前,相关技术施工应用还处在摸索和实践中,短时间不可能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应用规范,使得现有的智慧公路建设无法找到统一的认证标准及规范。介于“新基建”理念和内涵的提出,将有助于制定暂行的行业标准和评价手段。(2)公路智慧化程度及发展进程难以确定当前我国公路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理想中要实现的“智慧公路”建设标准还相距甚远,公路智慧化程度无法考量,智慧化程度也无法判断。现阶段来看,智慧公路建设及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智慧化未来似乎存在无限的可能。因此,应该赋予公路智慧化一个阶段性的定义和发展进程的量化标准。(3)智慧公路建设运营带来新问题随着智慧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内涵的不断丰富,相应的配套技术和任务也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发展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整个大的交通系统,比如如何在前期已建成的较初级的智慧公路上改进新的智慧建设,而新的建设又如何实现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养护一体化体系的重构等等。因此,智慧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难题。

二、“新基建”理念下智慧公路建设体系构建

在融合“新基建”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我国智慧公路建设将会在传统道路建设中更多融入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围绕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养护各个环节,将会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并尽可能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1)传统公路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融合传统的公路建设,如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功能区、收费站及路内路外附属设施等,将融入信息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智能情报平台等信息交互的系统,通过图像、语音、红外等感知体系采集人-车-路-环境信息,再以5G基站数据传输,大数据比对和人工智能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供车路协同、车车协同,最终实现传统公路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融合满足无人驾驶的智慧道路建设。(2)智慧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基于上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构建智慧公路的路网监测、运营管理、应急管理、养护管理、交通管理等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快速整合、云计算与及时共享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使整个交通系统的运维实现信息化高效管理。(3)高效的数据集成与精准的数据处理融合以往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然后做出决策的模式,现在在“新基建”理念下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应用转变,轻松实现机器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决策和控制,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数据集成处理平台,如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信息交互共享平台等。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处理,采用机器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更新等手段提高系统整合数据信息与快速处理数据的融合发展能力。(4)系统整合与信息服务的融合将上述系统整合的信息及时与道路各参与方共享,并为公众出行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同时为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提供万物互联的信息网络平台。此外,系统整合与信息服务的融合还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如定制交通出行的私人路线,实现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功能等,为更好的实现交通的智慧提供可能。

三、结语

面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未来智慧公路建设需要全局谋划、科学统筹和有序推进。不仅需要预先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还需要加快智慧公路的标准体系建设和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重点领域科学研究。总之,要做好智慧公路建设各环节的相关保障工作。

阅读全文

全镇公路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我镇公路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县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建路修桥,民生基础设施大提升

(一)公路建设联网见效

2019年全面完成村组公路硬化,全镇范围内的国道、县道、乡道等干道及村道,村组道实现联网,达到村村通,自然村村通水泥路。彻底解决村民行路难,农资产品运输难问题。为民通行,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初到11月底,我镇通过国开行贷款项目筹资519万元,硬化最后一批通自然村水泥路18条共13公里,村道拓宽5条15.7公里。

(二)危桥改造全面完成

今年初我镇组织村组干部对全镇各村桥梁运行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所有桥梁建档立卡。排查出2座危桥并组织项目立项和申报,同时镇村开展资金筹集,促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1、星村石子河危桥改造项目,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117.8万元,于2019年元月竣工验收,2月份通车投入使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