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立医院审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反思
摘要:我国目前对于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处于探索阶段,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事项效果性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推进公立医院绩效审计进程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审计
2009年开始的医改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改变,公立医院不能只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应该关注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要,提高医院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效果,以更好的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绩效审计对于公立医院立体化审计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监督公立医院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自身运营效率。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开展较少,可借鉴经验不多,因此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基础薄弱,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加强公立医院绩效审计要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绩效审计,以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价值。
一、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不足
(1)地方政府目前对公立医院的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经济审计层面,只重视公立医院财务处理方面是否有不合规、不合法的事项,对公立医院经济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视程度不够。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没有强制性要求,各地方公立医院开展绩效审计寥寥。(2)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所需要的专业审计人员不足。目前政府审计机关配备的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专业人才,对于医院绩效审计需要的医疗、会计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对于公立医院经济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能力不足。公立医院大多有自己的HIS系统,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需要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3)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各地方开展较少,没有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具体指南,由于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范围更广,不同学者对于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各有想法,对于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加困难,导致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个性化,无法合理的进行横向对比。(4)绩效审计报告缺乏指导性目前我国绩效审计处在探索阶段,对于绩效审计报告还没有统一格式,现在的绩效审计报告主要有两个模式,第一种模式和普通合规式审计区别不大,主要是对经济事项的合规性进行描述,对于医院的社会效益、医疗服务的效果及经济事项的经济性描述不够;第二种模式只注重公立医院绩效方面的表述,对于合规性表述不多。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往往在正面事项进行评价,对于公立医院存在的社会效益低下、医疗服务效果性不够,重点不突出,定位不明确,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层的指导性不强。
二、改进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政府应重视公立医院绩效审计
公立医院工程内部审计
摘要:工程内部审计作为建设风险管理的一道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型公立医院基本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然而在实践中,医院工程内部审计偏重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审计,利用审计手段为管理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的职能未有效发挥。本文分析现阶段医院工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工程内部审计的模式,指出造价审计与管理审计相结合的模式是医院工程审计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程内部审计;管理审计;造价审计;公立医院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工程基建修缮项目随之增加,项目管理风险日益加大。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一道屏障,在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医院工程内部审计多数只停留在造价审计方面,在管理审计方面的探索比较欠缺,能够触及的范围十分有限,为工程建设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的职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一、医院工程内部审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工程内部审计属于医院内部审计的范畴,是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术界目前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针对工程内部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五花八门。本文认为,医院工程内部审计是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对医院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开展全程的监督和评价,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特征
内部审计下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思考
摘要:公立医院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阵地,也是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学术研究的重要战场。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不断进步。“松绑式”“放管服”的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拥有了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者必须将管理目标向科研内控、科研诚信、科研绩效等转变,在防范管理漏洞、杜绝科研腐败的同时,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医学科研政策,以绩效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利于公立医院医疗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医院科研人才建设,进而提升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从内部审计视角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以及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现状进行阐述,指出相应领域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深入思考,探索提升科研经费规范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效益方面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纲要不断推进实施,国家陆续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放管服”工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不断进步。公立医院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阵地,也是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学术研究的重要战场。公立医院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综合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增加投入以支持公立医院加强和发展医疗科研事业。在“松绑式”“放管服”的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拥有了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来源途径更多了,金额更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内涵也更丰富复杂了。与此同时,国家不仅加大了对医学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经费收支管理等的监管,也对科研项目执行与绩效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资源共享、科研收入与奖励分配等逐步提高了管理要求。因此,简单的经费支出管理以及仅仅针对科研财务收支开展审计工作都已不能满足要求,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者必须将管理目标向科研内控、科研诚信、科研绩效等转变,在防范管理漏洞、杜绝科研腐败的同时,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医学科研政策,以绩效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利于公立医院医疗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医院科研人才建设,进而提升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从内部审计视角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以及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现状进行阐述,指出相应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深入思考,探索提升科研经费规范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效益方面的路径和方法,以期能为相关领域实务工作献出绵薄之力。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按照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承担国家、地方政府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由政府财政划拨的科研经费,即纵向经费;二是承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合作完成科研课题、转让科技成果、提供科技咨询等获得的经费,即横向经费;三是由公立医院用自筹资金按一定比例匹配的经费,即配套经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大多由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实施部门与医院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因为资金来源不同、渠道多,其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求也存在差异,而科研项目周期较长,支出范围较广泛,因此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效率效益不高等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建设方面
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路径探讨
摘要:近几年,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我国进入到互联网经济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为了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中获得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各行各业在企业管理及发展中均应用了科学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公立医院的财务审计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创新对策,以保证财务审计的效果。
关键词:财务审计;创新模;公立医院;财务
在公立医院中财务审计有着重要作用,通常财务审计主要指的是组织以及计划公立医院资金筹集、分配以及使用等活动,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财务审计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产品的供给者,公立医院为了发展和生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互联网经济时展中,公立医院应当强化财务审计,对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与方法,继而保障公立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
1公立医院的财务审计的问题
在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医药供应、患者消费以及医疗采购等活动均可利用互联网有效快速地完成,并且现金已逐渐被电子货币取代,成为了互联网交易市场结算的主要工具。在此种变化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互联网财务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相互影响引起的结算困境、常规财务审计模式过渡到互联网财务审计的创新问题上。现就当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1]。
1.1公立医院审计职能弱化
因公立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足,因此忽视了对财务审计的重视力度,导致财务审计效果得不到发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经济体,公立医院业务比较单一,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管理,其会计处理较为简单。正因为如此,公立医院领导未提高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另外,大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在医学领域中成就较高,具有精湛的医术,未接受过系统财务教育,潜意识认为财务审计工作便是算账和记账,因此,造成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不被重视,导致财务审计工作落不到实处[2]。
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路径反思
摘要:随着中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取得了长足发展。公立医院开展财务审计工作,首先就要明确审计工作对于医院工作带来如何的影响。财务审计工作可以推动公立医院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公立医院财务安全性,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就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路径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推动公立医院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审计是重要工作之一,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发展,因为现实和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效果始终不理想,所以需要探索创新路径,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努力推动公立医院发展,尽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让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一、基于党建的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作力点分析
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根本保证。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管理决策能力决定公立医院的发展。加强医院党支部建设,从严治院,加强党的建设与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关键问题相结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违反“八项规定”行为敢于亮剑。如公立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及业务流程,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设置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是否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是否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三重一大”是否报经集体决策并报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从事后审计移动到事前审计
就公立医院的财务审计来看,审计大多数是选择事后审计模式,这样的审计虽然可以监督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如果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失误,审计只能够在后期责任排查中发挥作用,就本质来看,这样的失误已经给医院带来了损失,所以,想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经营管理,就需要积极的调整审计方式,从事后的审计逐渐转移到事前的审计上来。就应该建立有效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针对财务管理开展跟踪审核,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另外,转移审计时间节点,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针对部分容易出现财务风险的环节加大审计的力度,有限的审核收支数额较大的项目,并且严格财务预算管理审计,这样才可以避免因为预算不合理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同时在审核过程中不仅将财务原始凭证及规划控制作为审核依据,这样才可以利用上述审计方式的转变,从而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要求[1]。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思考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与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意义,从内部审计的定位与权责、机构与人员、制度健全、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医院管理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概述
公立医院承担着守护人民健康的职责,国务院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随着国家大卫生、大健康政策的提出,人民群众从看病到健康保健的需求提升,对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立医院面临着提升管理能力、转换服务理念的诸多挑战。2016年召开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我国宣布要让非基本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018年7月,上海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等审批,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逐步实行自主决定。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年末全国共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8万个,民营医院数量已经是公立医院的1.5倍,公立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在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正在探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治理机制。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公立医院运营安全性、公益性,提高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包括内部财务审计与内部管理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整合。随着公立医院发展的高要求,内部审计视野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工程建设、采购等经济事项扩大到了全面管理、风险警示的范畴,需要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在公立医院机遇与挑战并存,求生存求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部审计对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自我改进、完善内控机制、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等方面都具备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存在定位不明、权责不清的问题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尚处于建设阶段,并未形成规范的体系,多数是为了达到上级的要求而设置,由于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缺乏推动工作的原动力。医院决策层对内审工作缺乏足够了解,有时心存顾虑,认为如果审计查出问题会自曝家丑,对内审工作支持不够;职能部门也不了解内审工作,尤其涉及审计整改时,认为审计人员总是“挑毛病”,增加工作量,配合度并不高。与此同时,正因为内审部门没有明确的定位,相应也就没有被赋予必要的权限开展工作,不参与医院高层会议,不涉及医院管理领域,重要事项被边缘化,无法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摘要: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各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其中包括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做出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此,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新要求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新要求
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而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用于对公立医院财政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公立医院中不会出现以利益为最终目的、不合法经济活动的现象。
一、维护国家法律能够深切落实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在我国已经进入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确保医院各项业务的开展能够依法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的检查出一切违法行为,深切落实法律制度[1]。
(一)对医院内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监督
第一,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具有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相关各项法律的落实情况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比如: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同时需要对发放的福利、津补贴补助等,各项开支情况是否违规,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进行监督。第二,为了防止不符合药品政策、医疗服务政策“乱收费”的情况出现,需要对各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规范医院收费的行为。第三,对各项公费活动的支出情况进行严密监督,以免出现浪费的情况。
公立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论文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应用的先决条件
增值型内部审计要在公立医院有效开展,在笔者看来,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先决条件。
(一)必须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
目前公立医院的组织架构中,内审部门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等级医院评审的需要而设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内审机构受财务分管院长或纪委书记领导,内审工作的独立性缺失,无法自主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的公正、客观性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医院应该提高内审地位,单独设立内审机构,并直接受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向院领导班子报告,从组织架构上确保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
(二)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许多医院的内审人员大多数由财会人员转任或是兼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内审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范围往往局限于财务审计,难以满足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需要。因此,医院应优化内审人员结构,构建一支由财务、审计、计算机、医护人员等组成的跨学科、多元化的审计队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考虑到医院业务的特殊性,内审人员需要积极深入了解医院临床、医技等各部门的业务和工作流程,为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