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匠精神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服务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的基地和蓄水池,要培养出满足《中国制造2025》中所指出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必先渗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学校、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影响和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让学生形成工匠素质,推进“工匠精神”的传播。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服务类专业;对策
1引言
工匠精神氛围的形成、培育和弘扬,需要政府积极倡导,学校有效配合,及全社会达成共识,学校作为养成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基地,尤其是技术性技能知识传授较强的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养成指明了方向。
2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所秉承职业财富,也是一种自我的职业品质,在当下社会追求“短、平、快”效率的同时,“工匠精神”所体现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创造性显得尤其重要。在传统观念理解中,“工匠”往往是社会的中、下层的劳动者,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和应有的社会认同感,劳动者身上所体现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职业能力没有有效传播和弘扬,对“工匠精神”一词的误解,造成了忽视“工匠”、不重“精神”的误区。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真正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岗位职业操守层次上来看,劳动者要从思想上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高度认可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待工作从始至终都保持着热爱、严谨的态度,只有时刻保持对职业岗位的热情,职业操守才会永葆新鲜。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涉足了这个行业,就不能太过于追求名和利,而是应该沉淀下来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技能水平,让职业能力进一步升华。从职业岗位操守层次上来理解,工匠精神不应该只是一线工人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而是应该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体现,在每一名劳动者身上被诠释。第二,从行动层次上来分析,劳动者应该只看到实践问题的表象,而应该专注于细节结合自身所学,擅于创造创新。工匠精神中体现的专注于细节不是简单的重复、照搬照抄,而是运用传统技艺的优势与现代先进制造水平相结合,实现除旧布新、铸新淘旧。在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和上辈人的技艺接力,而应该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让传统技艺的老枝丫长出时代的新芽,来体现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第三,从工匠精神的灵魂和精神上来说,劳动者应该有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精神特质,也就是要有一股和技术、品质较真的倔强脾气。对一名社会劳动者来说,除了满足生活经济基础保障和养家糊口的职责外,更应该秉承一份执着严谨,对产品质量不断追求完美的信念。
3培育工匠精神对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的意义
畜牧兽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价值及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等方面,探究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畜牧兽医专业群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畜牧兽医;工匠精神;培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其主张构建以现代学徒制教学为载体,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发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是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已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体现了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国家现阶段对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迫切需要。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高职院校应根植于实际工作之中,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中国制造输送更多“中国工匠”。因此,在教学与生产结合,实习与就业联体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视域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1畜牧兽医行业工匠精神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紧密围绕企业岗位标准,校企联合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工匠精神是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为一体的一种职业精神。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订单班在职业院校日益增多。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先后与北京恩宠天地商贸有限公司、中粮家佳康(张北)有限公司、陕西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现代畜牧企业共同开设“恩宠班”“中粮班”“本香班”等,实现了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兼顾基础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感受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当前,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迅速,为全面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群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状况,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畜牧工程技术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专业2016级在校生和2018届毕业生共785人为研究群体,进行行业工匠精神特征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50份。调查结果显示,72%的同学了解工匠精神,但对畜牧兽医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了解甚少,86%的同学认为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75%的同学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的正确引导及灌输,特别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阶段需要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实习学生职业素养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素养能力和人才培养标准。
2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2.1拓宽学生成才就业渠道
工匠精神理念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由于受到病毒的影响,为确保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大学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改为网络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不能面对面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会让一些不自律的学生偷懒。为保证线上教学授课质量,文章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分析,构建了一门满足学生线上教学要求的课程,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宣传校园网络文化,把“工匠精神”理念融入课程内容,以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受到病毒疫情的影响,学生上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线下授课变成线上授课,授课方式的改变无疑是给师生带来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巨大挑战,为保证网络授课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就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停课不停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是至关重要的育人方向,育人要育思想,思想达到了,行动上就有效果,而最能体现思政育人关键要素的是要求学生具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会在无人管束下依然认真听课学习,并在遇到不懂知识的情况下会主动提问,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达到在线上获取知识的效果和线下教学一样。所以,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线上教学模式是时代赋予的新特征。
一、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线上教学形式———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
2020年3月2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正式线上开学,和以往开学形式不同,学生今年的上课地点是在自己的家里,授课方式也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房屋建筑学”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授课对象是19级工程管理1—2班,19级工程造价1—4班,共227名学生,采用的线上教学平台是中国大学慕课,选择的是异步SPOC类型,并利用线上已有授课资源(重庆大学谭琳副教授主讲的房屋建筑学)进行线上授课,并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对该课程内容进行增加(工业建筑知识)删减(门窗知识),以达到我校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要增加不同类型的习题,如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绘图题和简答题等。
(一)构建有效学校网络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态度
学校网络文化是基于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是符合学校学生健康成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求的一种无形力量。而线上教学特别需要这种网络文化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线上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以此时疫情为切入点,多宣传前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典型先进事迹,并进行专题报道,让学生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感知现有的幸福生活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让学生引起共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写感悟,并把感悟深刻的文章进行校内报道,多宣传正能量事迹,构建符合工匠精神理念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工匠精神融入防雷技术专业策略研究
摘要: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主题上,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型的需求。高职学校应以防雷技术人才的市场需要为导向,将价值取向与防雷技术人才培训系统相结合,引导其正确认识“工匠精神”。通过分析当前防雷技术人员非常具有功利的“工匠精神”状态,提出具体实施策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需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关键词:防雷技术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策略
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就是从事工匠业的人所应奉行的一种职业态度,以及应该适当使用防雷工艺。高职学校只能向社会输送防雷技术的专业人才,其学生技能水平对防雷行业的提高有直接作用。根据我国制造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应不断深化,在培养受教人的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努力解除“工匠精神”制度的障碍,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的结合,开展现代徒制,营造出良好的工匠文化气氛,积极探索"工匠文化的发展方向。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是多样性的。
1高职院校防雷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普通高职专科院校由于多年改革发展,形成了以就业优先的教学理念,使许多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在教育培养应用防雷专业技能人才方面往往投入了巨额时间和精力,忽视了如何培养他们传统的“工匠精神”。长期以来,功利主义职业育人的教学方式和现代职业教育基本价值之间的严重偏离,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严重缺少了“工匠精神”的思想品质。
1.1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与欠缺。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战略的背景下,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日益突出。高职学校的使命就是为社会输送“大国工匠”,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等专业院校都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对培养学生职能定位存在偏差,将“工匠精神”这一理念融合到高职院校中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高等专业院校只是单方面寻求“技能速成”,把学生培训的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这种情况窥豹一斑。高等专业院校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提升,重技术水平轻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学科的办学理念也不够重视。这种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缺乏的教育方式,必然导致高等专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社会需求背道而驰。
1.2融入“工匠精神”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等专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离不开教师言传与社会实践的锻炼,更离不开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体系。长期以来,高等专科院校的职业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这一实训机制的建立不完善之处,“工匠精神”仅能停留于个人专业技术突出的大环境中,“工匠精神”也不能成为国民的精神。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培训制度和就业资格的准入体系尚不健全,职业教育中的一些基础问题还没有真正地解决。目前,大多数高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看不出前景,在就业时是“矮人一截”。高等专业院校的学生很难在学校里接受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因为它与普通教育相连接的程度很低,学校也缺乏相应的专业鉴定系统。当前,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不够注重工匠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致使在实训管理过程中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即在实训过程中养成了“走过场”,这将让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体会“工匠精神”。所以,限制“工匠精神”与高等职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合的重要因素是欠缺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
CDIO工程教育下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培养铁路行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和高适应性的工匠型人才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根本目标。本文在分析“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困境以及CDIO工程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提出将CDIO理念融入高职“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构建理实融合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校企协同实践训考基地,按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四个步骤完成每一个教学情境,在习得教育中培育学生爱业、敬业、乐业、精业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CDIO;实践教学;工匠精神
CDIO工程教育以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整个情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和技术能力培育,它符合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规律,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CDIO非常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注重培育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铁路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的实践”教学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和技术,利用CDIO理念,为“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服务,培养适合铁路行业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工匠型人才值得深入研究[1]。
1CDIO工程教育的内涵
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瑞典的三所大学(皇家技术学院、查默斯技术学院和林雪平大学)和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于2000年提出,其发起的初衷是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系来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行工程教育,指导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一种普遍模式。CDIO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育学生主动学习、实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基于CDIO的教学大纲分为四个主要部分:1)技术知识和逻辑能力;2)个人和专业技能及属性;3)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企业和工作环境中的系统。总之,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养成工程态度是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本质。
2“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培养工匠精神
在国外,许多学校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采取与企业协同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弥补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训练的不足和企业文化的缺失。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工厂和高职院校进行,使在企业中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新加坡推行“教学工厂”模式对学生进行工艺培训,学校建设与实际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低年级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高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在生产车间内进行实际的生产操作[2]。近年来,“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有所改变,但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安全意识等与学生就业后实际现场工作需要的“工匠精神”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毕业生往往对铁路现场的生产与生活只是简单的了解,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实际,更不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此,以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将企业作为主体引入实践教学,将企业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培育渗透到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教育教学当中非常有意义。
工匠精神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创新创业学习的最主要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理念。因此,本文就关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该进行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改革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业教育;高职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科学的教学精神融入到相关的教学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树立学生的工匠意识十分重要,工匠意识不仅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在任何领域中,工匠精神都是一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潮流的关键精神,其蕴含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一件东西上。特别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就像是在完成一个作品,因此,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中,同样也需要进行工匠精神的融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
一、当代工匠精神的缺失与时代呼唤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精神概念,早在古代的时候,我国的手艺人在进行施工建造的时候,其对待建造内容一丝不苟的精神就被称之为工匠精神。古代的工匠,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将这一领域内的制作内容研究透彻,形成自己的制作逻辑,制作出精美的物件。例如,古代卖油翁的故事、庖丁解牛的故事等,其中的主人公所塑造的精神,都是工匠精神。在目前阶段下,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对事负责,对手头工作严谨仔细的一种工作作风。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工匠精神不仅是制造行业中的精神,工匠精神已经覆盖到更多的领域。在任何一个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领域中,工匠精神都可以作为指导人进行精细工作与规范行为的精神。例如,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在进行学业深造中,也如同在雕琢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样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不断深化,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工匠精神中展现出的精益求精、求实创新、追求实践等精神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成为促进我国发展的一个主要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衰微。工匠精神是自古以来产生且传承下来的精神,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工匠精神逐渐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古代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情况下,重视学习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深入人心,好好学习以后进入仕途,是更多人的生活理念。以至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人即使用几十年去考取功名,也不愿意用几十年去研究一门手艺。在历史这样发展的趋势下,工匠精神逐渐走向没落,重视商业发展,重视当官的风气在社会上横行,手艺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在后期的时候,工匠精神可能都会成为一个手艺人的累赘。另外,在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技术与工业文明进入我国,在社会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的生产与工业化的生产,更使手工业走向没落,工匠精神更是出现了传承危机的情况。在近现代的工业化发展中,采用机械制造,一体化建造,工匠精神中细雕琢的精神很难在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下有着明显的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其主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因此,在那个时代下,工匠精神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
(三)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工业制造业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当下创新形式下,我国工业制造业呈现出的是一种规模大但是水平不高的局面。制造业要想有着快速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制造创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在目前阶段下,阻碍我国制造业进步的主要阻碍就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少有关的创新技术性人才。另外造成我国制造业处于低端发展模式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工匠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下的制造业生产中,不论是制造设备的建造还是对加工产品的制造,工匠精神在其中都有着明显且重要的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国的加工制造业中,都有着明显的时代意义[3]。在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中,我国的制造业及相关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社会进步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工匠精神需要重新回到有关行业的视野中,以先进的工匠精神文明继续指导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工业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下,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在当下发展改革趋势下,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才能够更好地确保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当今时代下,更多的行业需要工匠精神作为理论指导,不断提高生产与发展的科学性,保证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方向始终正确。
工匠精神融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智慧物流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更多技术技能型工匠。学校要树立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思想,通过典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培养物流行业一线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严谨务实、脚踏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文中从五个方面提出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以期解决企业对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协调的矛盾。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近日,对我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的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作为高职院校要更加牢记和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和使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1]。现代学徒制自2015年8月开展试点以来,全国已有包括行业组织、地区、企业、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在内的562家试点单位获得教育部试点资格,同时全国各地大部分职业院校已成为省级试点。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成效,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背景分析
世界上的工业制造强国都特别重视工匠精神。日本长寿企业的数量居全球之首,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就有2万多家。日本职业文化之中的“职人精神”与“师徒制”传承,是日本企业长寿的秘诀。德国职业教育是各国学习的标杆,德国把现代学徒制叫做“双元制”,教学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交替完成。在校期间所培养的“工匠精神”,已经厚植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之中,为德国工业4.0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当前我国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目标的实现的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成千上万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给予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支撑。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学生成为当下新时代的少年工匠楷模。因此,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口号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准培育,更要以培育少年工匠为目标,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融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挥校企共同体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制度与文化的协同效应实现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2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搜索期刊论文共120篇,其中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宏微观环境影响,企业发挥主体效能作用不高,存在学校组织实施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法律和制度保障,行业中介机构融合校企资源优势方面不成熟等问题[2];二是工匠精神目标实现存在困难,现代学徒制形式大于实质,工匠型师资队伍配置缺乏;三是人才培养现状是职业核心素养有待提高,职业价值观个体利益深厚,缺乏大局意识。以关键词工匠精神和物流管理搜索期刊论文共7篇,综合观点是培育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是校园“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不浓,文化建设滞后,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工匠精神”的培育,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的融合度不深入,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具有“工匠精神”[3]。
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摘要: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了该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匠精神
一、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了《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十年制造强国纲领,勾画了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重要国家战略部署,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发产业变革,加快我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转型[1]。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恪尽职业操守,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科研人才,也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为引领的制造业转型,必将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对岗位职业人才的要求,从而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教育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消化和响应国家的战略要求,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输送更多技艺精湛、敬业勤勉的能工巧匠。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掌握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机器人,具备机械、电气、气动控制、传感器技术等专业技能,同时能独立完成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编程、运行维护等任务,在生产管理方面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通过课堂教授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各种类型机器人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如:按照项目任务编写机器人程序,规范操作机器人;具有读懂电气原理图与接线图的能力;使用专用工具完成设备的调试、排障以及定期保养。
(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的工业机器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机器人装配与调试以及后期的维护与维修,踏实、耐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尤为重要。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维修工作需要精益求精、反复改进,枯燥的设备维修调试更需要设备工程师耐心踏实的钻研精神。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过程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做到彻底掌握工业机器人运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