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验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共实验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共实验

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提高实验人员技术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转变为安全服务,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建设安全文化氛围五个方面,对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工作综合治理提出具体策略,为提升平台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

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是支撑高校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是科研提档的有力支撑[1]。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一流的公共服务检测平台。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要求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高校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作用正好契合了国家这一重大科技战略的精神,使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成为各高校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在巨大的发展契机下,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安全管理成为平台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场所,对承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的管理工作关注较少。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是集成了全校各种分析测试仪器和各种分析方法,开展多学科交叉服务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同时该平台也是集易燃、易爆、剧毒、高温、高压、辐射、触电、机械伤害等所有化学危险因素于一身,它的安全隐患之多,安全管理工作之重是高校内化学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无法相比的。因此,研究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安全管理策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思路,使平台在科学、高效、可行的安全防范体系下运行,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全、优质的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特点

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与校内化学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它的主要职责是科研支撑、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这种学科交叉的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较其他实验室更加复杂和特殊[2],在管理工作中具有以下特点:

1)检测样品及其产生的废弃物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接收的样品普遍具有样品量大、样品种类复杂、样品性质未知的特点。许多新研制的科研样品,即使是研究人员本身对其性质也不完全了解。这些样品进入检测环节后,与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强酸、强碱、有机物等发生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极易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等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检测样品在存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化学试剂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工作繁重。由于化学公共服务平台接收的样品复杂,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对其进行前处理。处理中用到的各种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高氯酸等,以及因实验特殊性用到的易制爆化学试剂,如硝酸盐、六次甲基四胺、乙醇、氨水、高锰酸钾等[3],对这些化学试剂在“申购-保存-使用-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内要进行严格管控。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体制的构建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一)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实现分类授课、小组教学。通过组建专业的实验室,--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发掘不同类型学生的专业兴趣点,实现有的放矢的分类式教学与授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例如,有对电子政务感兴趣的同学河以由电子政务课老师和实验员与学生共同完成相应的案例编写成者通过电子政务软件实现人机对话与相互交流。小组教学是可以通过一个老师与几个学生的方式在一起进行专题讨论的方式实现对案例的解读与分析研究,这种教学形式放开了老师的教学空间,同时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释放学生的争论与思考的能力容易创造出更多智慧的结晶。

(二)为培养职业化、高素质公共管理人员提供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培养专业学生职业化发展取向与打造高素质公共管理人员的实践基地,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学会发现与跟踪社会热点问题、利用方针政策思考问题、创新管理思维与方法主动寻找对策,这样公共管理案例实验室就逐渐具备了实习实践基地的作用。同时在大力倡导府校合作、协同创新的当代,公共管理案例实验室也具备了为政府公务员提供职业培训训的舞台,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专用空间。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物理空间往往分为两类,在具有MPA专业学位点的二级学院公共管理案例本科教学基本设于MPA中心;在没有MPA专业学位点的学校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公共管理案例实验课改为课堂讲授的理论课这样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成者在借用计算机中心的电子设备勉强完成实验课程。由于我国MPA专业学位点是为了适应专业硕士而进行功能设计的因此,它的功能不能完全对应现有的本科学生而对于国内的几百所没有专用实验室的公共管理专业而言其案例实验课往往只能沦为形式。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专业管理与服务人才。现有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明显落后基本延续工科实验室管理方式,缺乏制度设计,对实验室的人、财、物缺乏长远规划责任、权力、利益关系安排失当,容易挫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缺乏专业的管理与服务人才也是制约实验室发展的瓶颈。专业管理人才是指对实验室进行硬件维护维修、软件升级与制定操作手册、配合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案例实验、对实验室内部进行保洁的专职工作人员篙理人才的缺乏易导致实验室硬件运行不畅;服务人才主要是专业的案例编写人员或案例研究员(casewrti-er)s月及务人才的缺乏导致实验室缺乏自主产权的案例与案例库易导致软件更新能力受限。

(三)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长远规划不足。实验室长远规划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是一次采购、持续消耗,缺乏更新理念,容易导致电子设备等加速老化及快速折旧;二是实验室软件采购不能适时更新往往为了节约经费而导致学生利用过时案例,无法达到更新知识与提升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目标;三是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往往没有意识到案例研究员的重要性,缺乏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政策;四是现有高校教学实验管理体制处于教学科研管理的末端导致相应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训与再培训机制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老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类电子政务教学的创新

1实验环节的培养目标设定

1.1形成公共管理实践的基本认识

大多数高校在开设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时,都将电子政务等相关课程纳入其中,而且随着电子政务教学内容的逐渐成熟,部分教学单位以集中式或者分散化形式建设公共管理类实验室,而电子政务相关实验课程构成了实验课程的关键环节。虽然大量的实验软件和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到相关实验室中,但是关于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改成果仍较为有限,这就需要不断探索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或实验课程安排等内容。

1.2具备胜任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

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是一门新兴科目,“综合了公共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众多理论、技术、方法、工具”。特别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以计算机课程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实验环节设计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速度。同样,办公自动化也只能作为公务员考聘过程中的基本素质。那么,该如何培养文理兼招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政务办公环境呢?这就需要通过重新设计电子政务实验环节,模拟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实际环节,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管理和绩效改进的实际情况。

2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角色定位

2.1教学环节的定位不同

阅读全文

谈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提高实验人员技术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转变为安全服务,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建设安全文化氛围五个方面,对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工作综合治理提出具体策略,为提升平台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

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是支撑高校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是科研提档的有力支撑[1]。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一流的公共服务检测平台。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要求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高校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作用正好契合了国家这一重大科技战略的精神,使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成为各高校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在巨大的发展契机下,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安全管理成为平台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场所,对承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的管理工作关注较少。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是集成了全校各种分析测试仪器和各种分析方法,开展多学科交叉服务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同时该平台也是集易燃、易爆、剧毒、高温、高压、辐射、触电、机械伤害等所有化学危险因素于一身,它的安全隐患之多,安全管理工作之重是高校内化学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无法相比的。因此,研究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安全管理策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思路,使平台在科学、高效、可行的安全防范体系下运行,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全、优质的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特点

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与校内化学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它的主要职责是科研支撑、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这种学科交叉的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较其他实验室更加复杂和特殊[2],在管理工作中具有以下特点:1)检测样品及其产生的废弃物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接收的样品普遍具有样品量大、样品种类复杂、样品性质未知的特点。许多新研制的科研样品,即使是研究人员本身对其性质也不完全了解。这些样品进入检测环节后,与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强酸、强碱、有机物等发生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极易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等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检测样品在存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化学试剂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工作繁重。由于化学公共服务平台接收的样品复杂,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对其进行前处理。处理中用到的各种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高氯酸等,以及因实验特殊性用到的易制爆化学试剂,如硝酸盐、六次甲基四胺、乙醇、氨水、高锰酸钾等[3],对这些化学试剂在“申购-保存-使用-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内要进行严格管控。3)安全投入较大,需要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硬件设施。从检测平台硬件方面来说,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包含的仪器设备较多,类型复杂,针对不同类型设备的特点需配备不同安全防范措施。例如,辐射装置人员须具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定期参加职业病体检,工作时佩戴计量笔等;进行可燃性气体实验时须配备防爆柜,安装通风报警装置;前处理房间须安装喷淋系统,高温室须配备灭火毯、灭火器等。这些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针对以上化学公共服务平台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平台安全管理新思路。

2化学公共服务检测平台安全工作综合治理策略

2.1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阅读全文

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现行的大学生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与必修课、专业课一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上课方式、教学评价方法、学生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基础课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掌握书本知识,更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缺少对公共基础课的基本认知、授课形式无法实现有效监管、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等几个方面。如何利用公共基础课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结合东北林业大学7年课程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进行跟踪与分析,探讨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模式融入授课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亦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改变现有的授课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增加实践考核内容并计入公共基础课评定成绩,通过多种鼓励政策提高公共基础课地位,从而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实践能力;教学模式;课堂参与

当前,我国现行的大学课程体系中将课程大体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几个种类。这些课程之间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由浅入深掌握相关知识,进而达到大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1]。公共基础课多开设于大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包括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它既是学习后续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大学生学习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因此,公共基础课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各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作用却与预期相距甚远。本文在结合东北林业大学7年课程教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跟踪与分析,探讨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以为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

高校公共基础课是指高校某一个专业或多个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包括需要大学生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因此,公共基础课往往是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起点。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不仅在中国的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在欧、美国家的课程设置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德国,其优势专业———机械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分比例占课程总分的30%。在美国,公共基础课不仅学分比例高且涵盖范围广泛,从数学基础到历史,既包括天文,也包括艺术。这些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与国外相比,我国公共基础课的比例也占总学分的30%左右。根据我国10余所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统计,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3类:第1类是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如大学语文、英语等课程;第2类是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开设的,如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基础、法律常识等课程;第3类是为了学习专业奠定基础而开设的,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等课程。这3类课程都以课堂讲授为主,由此造成了诸多问题。

(一)学生缺少对公共基础课的基本认知

公共基础课,被学生们评为“最好拿学分课程”。根据一项针对中国毕业生毕业后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70%的学生认为“学习和实践环节不够”[2]。大量学生不愿意上课,特别是公共基础课,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根本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大量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是可以逃课的,并且可以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根据对武汉某重点大学进行的抽样调查,70.3%的学生认为“如果有适当的理由逃课是可以接受的”,还有18.18%的学生对逃课这一现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为逃课对公选课的成绩基本没有什么影响[2]。由此可知,近90%的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的知识是可有可无的,无论上还是不上都不会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提升产生影响。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多以了解现状、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掌握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为主,这就使课程在设置上简单,容易理解掌握。而大课的授课形式、宽松的课程评价要求、与专业关联度低的课程内容更让学生放松了对课程的认知要求。本研究于2016年通过在线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5份。在回收的28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超过50%的同学对公共基础课的认知不足,他们认为只要坐在教室里就能够获得及格成绩。由于这种认知,在公共基础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做其他课程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3]。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授以及教室内学生千奇百怪的听课状态成为公共基础课的普遍现象。通过我们发放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5.8%的学生表示会认真听课,58.3%的学生表示会去听课,更有8.3%的同学表示会选择最大程度的逃课。

阅读全文

谈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社会管理和服务

摘要:标准是检验检测机构必须要使用到的工具,在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按照质量体系运行,这就为标准化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我国保有大量的公益性质的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他们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力保障,那么,在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实现标准化,将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行为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来执行,就能够使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工作更加规范,从而使提供的检验结果更加可靠。

关键词: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

标准化是各行各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标准化体系也就应运而生。在标准化体系的统一协调下,各个生产环节相互衔接,各个独立分散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有机的整体。我国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尤其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正在加快推进标准化改革。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可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化,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种象征。石家庄市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中心作为畜产品检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已经顺利通过了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考核评估,成为河北省第一家通过省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的检验检测机构。

1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的意义

1.1 检验检测机构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必须使用标准,因此,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也是标准化的实践;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活动也必须通过标准来约束,因此,标准化是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1.2 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将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并且通过标准化将检验检测分成紧密联系的不同模块,从而使人员在工作中有规可依,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1.3 获证实验室出具的数据结果是承载法律效力的报告,数据结果的准确、可靠是检验检测机构最基本的要求,而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检验检测机构中,各部门的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办事,遵守标准化的要求,在质量体系范围内进行检验检测活动,确保每一次的检验过程都是符合规范的,从而在各个环节实现了质量可控,最终就能够出具准确、可靠、真实的数据。

阅读全文

工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了使地方高校能够迅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加强计算机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提出了当前地方高校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内容和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出发,探索了教学改革的方案,可为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

1引言

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召开了综合性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的新工科研讨会,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1-2],进而提出“新工科理念”。新工科就是对新兴产业的加持,是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3]。基于此,地方高校关于计算机的公共基础课程便成为了非计算机专业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以计算机的公共基础课为主。这些课程开设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为社会的信息化培养了大量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各行业人才。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

2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现状

2.1教学内容

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都采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模式。《计算机基础》大多讲授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及常用办公软件,《程序设计基础》基本上选择的都是C语言。然而同一门课程在面向不同专业时,一般都选用相同的教材,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专业之间的差别。同时,由于学校的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省份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不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论文(共10篇)

(一)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

高校教学秘书岗位显然是公共部门的一种形式,有其运作的特殊性,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于高校教秘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是高校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必然趋势。新公共管理学派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新公共管理”各有不同的观点,但其基本思想理念大体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激励。激励是新公共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了达到激励目的,必须明确目标,设置业绩目标,并且注重建立和运用绩效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从物质和精神上对管理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强调专业化管理。管理成为一项需要技能的职能,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确定工作范围,这样才能提升部门绩效,对所工作事务负有个人责任;同时也意味着,要选拔、聘任和培训具有专业能力的管理者,来从事这项工作。三是强调竞争机制。通过准市场的运作方式,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有效的竞争。引入竞争机制,将大大调动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缩小成本开支、提高效率、创新工作模式等目的。四是重视产出控制,即重视公共服务输出的效率和质量,以“顾客”为导向,结果成为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事实上,许多高校已经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其管理工作中,如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高校职能部门管理效能、学生党支部激励机制建设等。这说明将新公共管理理念引入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是具有一定可适用性的,它对改进教学秘书工作,提高其工作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学秘书,顾名思义是指从事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具有辅助性质的管理人员,它是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基层工作者,具有从属性、被动性、事务性、综合性等特点。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人们对该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等原因,导致该项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教学管理效能的提高。

(一)工作内容繁琐,职责范围不明。一方面,从工作内容来看,高校教秘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工作对象有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生,研究生,教师等;在业务内容上,包括招生、学生注册、学籍管理、课表排定、考试、重修、补考、毕业资格审查、学位资格审查,以及教师的教学检查、科研成果统计、导师管理等。在许多高校,教秘还同时承担着学术活动、培训班等多项组织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范围界线,这大大增加着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从领导结构来看,高校教学秘书既受学校教务机构的领导,又受所在院系教务管理负责人(比如院长、副院长或系主任等)的领导,既要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务任务,也要根据院系的要求,制定目标,完成工作。在一些缺编严重的学院,教学秘书同时兼任科研秘书、行政秘书、党务秘书、人事秘书一项或多项工作。可以说,当前高校教秘普遍存在工作内容繁琐,职责范围不明现象。

(二)工作重复性高,缺乏创新。不同于辅导员指导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也不同于专任教师每个阶段各不相同的教学或科研工作,高校教学秘书每一学年,甚至每一学期的工作都具有较强的重复性。一般来说,开学时期,教秘主要工作是新生报到、学籍注册、重修、补考等;期末阶段,主要工作是考试、成绩录入、毕业生事宜、学籍异动、下学期排课等;学期内,主要处理学生成绩单打印、评奖评优、学籍证明、举办学术讲座等,年复一年,如此反复。而由于教学秘书工作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加上日常事务琐碎繁杂,往往令教学秘书身心俱疲,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无心于创新和改进工作效能,久而久之,便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许多常年工作在该岗位的教学秘书的常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