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共区域卫生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思考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防、控、治、研、学、产”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决策部署,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均等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治理效能,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体系现状
1.机构组成。经过长期发展,我省已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急医疗救治机构为骨干,以承担公共卫生功能的医疗机构和第三方独立设置机构等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万个。其中,医院1398个(中医院24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万余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4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各129个,卫生监督机构126个),精神卫生机构183个(精神专科医院36个、设有精神科〔门诊〕的综合医院147个),地方病防治机构4个(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1个,吉县、垣曲县、洪洞县地方病防治机构各1个),职业病诊断机构16个,急救机构10个,采供血机构22个。现有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1支,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1个,省级卫生应急队伍11支(包括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5支,传染病防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防治、中毒处置、卫生监督、核和放射事故处置、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各1支)。
2.各类资源。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6.8万人。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7万人,卫生院2.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万人。全省共有三级医院61所(其中三级甲等43所)、三级妇幼保健机构8所(其中三级甲等7所)、县级综合医院291所(其中92%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乡镇卫生院119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7个、村卫生室28106个,乡镇卫生监督站覆盖率达到93%以上。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22.4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5.8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92名、注册护士3.12名,床医比为1∶0.50,床护比为1∶0.53,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机构能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50个,医疗机构共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660个。全省387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1199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核酸采样点,2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诊室。依托省政务信息平台,初步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数据分析预警响应平台。
谈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十四五”规划
医疗资源主要包括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类医疗机构、床位、人员、医学技术、信息资源和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十三五”以来,我省聚焦健康建设,着力破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率先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统筹协调好省级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依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2030行动纲要》《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十四五”规划》《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编制《省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十四五”规划》。规划范围为省全省,规划的主要对象为省级医院(含2家参照管理医院),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效
省级医院作为全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是我省打造“医学高峰”的主力军、夯实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的排头兵、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领头雁。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医院18家,其中,综合医院8家,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专科医院6家。“十三五”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全面建成卫生强省为目标,深入推进健康建设,推动省级医院多院区发展格局持续扩大,省级医疗资源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活力优势不断激发。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优质医疗资源规模优势明显。2020年,省级医院共有核定床位31030张(含重症床位621张),较2015年增长19.48%,实际开放床位33897张。省级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07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514人,注册护士20520人,医护比为1:1.41,远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9年,省级医院门急诊人次3934.66万,出院人次158.41万人次,“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为6.92%、10.45%。省级医院平均床位周转次数52.09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91天,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1.96次和减少1.98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持续深化,截至2020年底,15家省级医院通过全面托管、重点托管、专科托管等方式,与全省64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办医关系,合作办医覆盖49个县(市、区),助力全省实现省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全覆盖。
——“医学高峰”建设高水平起步。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一院)、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和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3家省级医院入选全国12所“A++”综合医院名单,“A++”医院数量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一。浙医一院感染性疾病、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医儿院)儿童健康与疾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眼视光医院)眼耳鼻喉疾病三个学科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温医大眼视光医院成为全国医疗机构唯一一家拥有三个“国字号”研究平台的单位。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等10家省级医院成功承担并启动委省共建1个国家医学中心、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0个重点培育专科的建设任务,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运行。浙医一院等7家单位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医院,新增2家,全国百强学科数从153个增加至21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612人,国家级人才累计达285人。“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所有省级医院完成号源池整合,网上开放号源比例达80%以上,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84.73%和81.59%。浙医一院建立全国首个公立三甲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浙医二院打造全国首个全数据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医疗体系,全国首创“eICU”托管模式、“5G+智慧急救”体系;温医大眼视光医院开设全国首家5G眼科远程门诊,打造了全新的眼科就诊模式;邵逸夫医院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获得国家卫健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学习。
——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显著提升。面对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充分发挥省级医院一线阵地作用,4家省级定点医院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助力在确诊一千例以上的省份中死亡率最低。省级医院医务人员作为援鄂医疗队主力军参与武汉、荆门抗疫防疫斗争;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等省级医院通过视频连线累计向67个国家近700家医疗卫生机构分享抗疫经验;浙医二院编写的《肺炎疫情暴发下的医院应对策略指南》28种语言全球;邵逸夫医院参与起草修订多个互联网助力疫情防控的国家政策文件。
医院公共空间装饰材料选择与色彩设计
摘要:医院作为公共场所,由于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在装修和装饰上有区别于其他公共空间。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精神财富方面也更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医院内公共空间的装修情况。当下,医院面临的竞争力除了为患者提供更高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效率,完善医院的各项服务以及管理职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舒心的治愈环境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医院公共空间装饰材料的选择以及色彩的设计进行了浅显说明,以期与更多的建筑装饰工作者共同探讨医院的装饰装修问题。
关键词:医院;公共空间;装饰材料;选择;色彩设计
0前言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于温饱问题,对精神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装修角度来说,无论是家庭住房还是公共空间的装修,人们都以更高的审美视角来对待,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格外注重建筑装饰带来的“美感”。医院作为大型的公共服务场所,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要格外重视室内装饰工作,要以独特的风格视角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1我国综合医院公共空间装饰材料选择及色彩设计的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我国部分综合医院,对我国的医院建筑以及室内装修情况做了一定的了解。医院的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医疗区,这是医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医疗救治工作的主要场所,一般由门诊、急诊、急救以及住院部组成。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活动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②医技区,主要是医护人员活动的地点。③后勤区,主要是以配套设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大多数医院都设有综合性大楼,多数是为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其室内空间装饰的重点部分包含综合大楼的门厅、分诊服务台、候诊大厅、公共卫生间、电梯厅、餐饮服务以及便利店等商业设施等。这些室内装饰的特点因为风格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给患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相比较一些欧美国家,我国综合性医院往往就医人员较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三甲医院。为了确保人员正常通行,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医院的公共空间进深的尺度较大,空间的职能相对比较广泛。同样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医院的公共空间的装饰上要尽可能的简洁明亮,突出重点,最为关键的作用是要为患者提供极为便利的指引,便于患者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就医和服务点。但在实际的考察活动中,笔者发现,我国有部分综合医院由于建筑的年代时间较长,在室内公共空间区域的装饰过程中,材料的选取不够科学,色彩不够鲜明,灯光等环境较为缺乏人性化,这些问题都将给患者带来不好的体验,从而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现状,这就要求医院在旧楼改造工程中格外注意室内空间装饰材料的选择,对于色彩以及灯光环境等都要在保证满足医疗卫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设计,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给患者提供更加温馨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2装饰材料的科学选择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法治应对分析
〔摘要〕医疗废物具有危险性、污染性、毒性等特征,一旦得不到及时、安全、妥善处置,就可能产生二次传染,对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文章针对我国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立法体系、法律机制和监督问责制,建立多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是公共卫生与健康的重要防线,一旦处置管理不当,可能给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危害。根据目前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暴露出的不足与漏洞,结合本次疫情防控经验与措施,为了应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加快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立法,将其纳入公共卫生法制体系,构建完善法律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机制,能够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
一、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立法体系
首先,尽快修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所依据的唯一一部行政法规,随着两部上位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该法也应尽快修订实施,使其成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健全最严格最严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重要立法体系内容。其次,梳理上位法和下位法之间的冲突,填补专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法律空白,重新界定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程序,进一步制定操作性强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应当重新修订《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细化医疗废物分类,提升其科学性、操作性和精准性,重新梳理处置程序,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方法与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工艺技术的分类方法相统一,解决目前医疗废物分类与处置脱节问题。最后,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状况和处置技术发展水平等,积极制定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借鉴《山东省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全国第一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省级层面关于医疗废物管理的专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经验,重视地方医疗机构废弃物的规范管理,以立法的形式从严管控医疗废物处置,防范可能由医疗废物产生的次生灾害。
二、牢固树立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健康意识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而言,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化建设不仅要吸取疫情发生的经验和教训,更要牢固树立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立法部门应梳理公共卫生立法中的矛盾与冲突,加快公共卫生法制体系建设;行政机关应依法履职履责,维护疫情防控社会秩序;监察部门应监督行政执法权力,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司法部门应公正司法,提升司法效率;全体公民应自觉守法,服从管理,认真主动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2019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公民的健康权”,以法律形式规定“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可见,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应当重点突出公共健康理念,加强风险控制和健康评估,积极推进健康社会建设,构建“以全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与健康法律体系和法治状态。
外国医疗卫生机制启发
作者:管新 单位: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澳大利亚实行的全民免费及公私并存的医疗卫生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一,值得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借鉴。
1澳大利亚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
1.1三级政府共同管理的医疗卫生体系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体系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级政府管理,各司其职。联邦政府承担患者一般的治疗和药物费用,为公立医院、家庭、居民区卫生保健等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州政府主要为居民提供切实的医疗服务;地方政府主要负责环境控制,同时提供一系列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和预防性个人免疫服务。
1.2全民拥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合理地分解了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健康责任,规定了每个公民都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险。公民无需缴纳过高的保险费用,就医只需自付很少的医药费。鼓励公民参加私人医疗保险。
1.3相互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健康保险体制,公立、私立医疗机构并存互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以及老年护理服务中心、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药店等都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责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
1.4以人为本的区域卫生规划澳大利亚在每个州的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以人群为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医院、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等部门作为一个有机的服务体系,注重公平性和可及性,合理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加强医疗卫生水平构建健康屏障
作者:高开焰 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2008年初,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0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新格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卫生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泛长三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1经济发展概况2010年,泛长三角(皖沪苏浙,以下同)常住人口占全国16.09%,GDP总量占全国32.31%,人均GDP是全国1.80倍。在泛长三角地区,安徽省常住人口占27.60%,GDP总量占12.62%,人均GDP仅占泛长三角人均的45.75%;财政收入仅占沪苏浙的7.43%,见表1。
1.2卫生资源现状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占全国15.60%,安徽省占全国3.93%。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沪苏浙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只有安徽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卫生人员占全国15.76%,安徽省占全国3.77%。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沪苏浙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安徽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
1.3卫生资源利用情况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分别占全国22.95%和17.90%,安徽省分别占全国2.75%和3.81%。2010年城乡居民到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人次,沪苏浙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安徽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省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总量的71.0%,较沪苏浙所占比重高。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人口及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不相适应,低于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截止2011年6月底,安徽省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和90%村卫生室基本实现标准化,86.9%的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88.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覆盖91.8%的城市人口。特别是在2010年底,安徽省村卫生室覆盖100%的行政村,高于全国92.3%、上海82.6%、浙江46.6%。在资源利用上,安徽省医院床位使用率较全国高0.64个百分点,与东部平均水平基本相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27.8%,在全国居第6位。
2泛长三角医疗卫生事业合作与发展机遇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作者:李海威 单位:广东省计算中心
1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存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供需不平衡等情况,从医疗卫生信息化角度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城市与县乡、城市与农村间的区域协同医疗和信息共享。但由于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各异,底层数据结构和网络规划状况也不同,导致医院内部和医院间出现很多信息孤岛,增加了区域协同医疗的难度。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信息共享与协同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社区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在医院、社区之间的共享以及基于协同的开展实施,让我们对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共享模式逐渐的清晰化。
2平台技术架构
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是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医疗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使用此平台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医疗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其包括以下方面: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数据中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决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标准规范体系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营。
3平台详细解决方案
3.1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医疗卫生设施配备及发展趋向
广州市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心城市,在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今天,评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各方面综合指标都在更新。高雄市是台湾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纬度与广州市大致相同。台湾地区优质的医疗水平与医疗制度享誉全球,高雄市亦是如此。广州与高雄两市均为区域内经济较发达城市,具有一定实力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相似性。城市化的提高使得两地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及水平达到可比性的标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医疗卫生设施,广州及高雄市的医护单位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疾病预防能力;应对急、重、难、罕等病症时的救护能力;以及医护单位的服务能力。
1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1.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从广州市整体医疗资源现状分析,已达到供需平衡。全市整体水平与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较,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资源居中,医生数量居于高位,护士数量居低位。本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水平暂时仍低于北京,水平与上海相当1)。但从城市中心各区来看,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老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密度较高,将医疗服务的区域更为集中化。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及医务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位于前列;而新兴城区由于功能区及居住区相对发展缓慢而造成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导致偏远城区的居民无法及时就近的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品质较高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和社区诊所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剧老城区大型医疗院所的服务压力,使得中心城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发展势头更为猛烈,空间发展的矛盾进一步突显,而偏远城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因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止步不前。从目前状况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远远未能达到解决居民就近解决小病治疗及预防保健的设置初衷。
1.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
1.2.1以诊所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在高雄市政府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协调与区域统筹下,诊所作为最基层、最适宜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已经在高雄市住宅区得到良好发展3)。高雄市中心城区内,90%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均为诊所4)。由于开设诊所的限制较为宽松;医疗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服务对象的针对性较强且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服务半径尽管有限但普及率较高,这也是拥有医师执照的医务人员愿意开设诊所,以及民众愿意选择诊所作为投医问药首选地的原因。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一旦新流感疫情大流行时,民众可以就近到诊所接受初步的治疗及快速筛查。
1.2.2严格控制数量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台湾地区整体的医院医疗服务量因2003年SARS之故皆有下滑趋势,各大综合医院的门诊数、急诊量也大不如前,加之台湾本土居民生育率普遍下降,呈现负增长态势,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选址、设计、建设时更为谨慎的考虑其今后发展的可行性。
2广州与高雄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