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体系建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程体系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实训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工科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重点问题[1],如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迫切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以培养学生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TOPCARES-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软件工程专业建立了课下与课上一体化、理论学期与实践学期一体化的项目主导、多元协同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践证明,通过该模式培养的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和个人职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果也得到社会、企业及同类型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TOPCARES-CDIO;项目主导;多元协同;实训教学体系

1引言(Introduction)

软件工程专业一直致力于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自2009年学校全面开展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以来,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等)、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TOPCARES-CDIO校企专业共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CDIO课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素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为平台,依照“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从CDIO工程教学理念出发,重点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调整,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实践环境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总结凝练,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各环节覆盖全面的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2]。

2实训体系建设思路(Constructionthoughtsoftrainingeducationsystem)

软件工程专业对实训体系的改革实际上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实施,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渐完善成熟。自2016年开始探索实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与模式,近年来,通过不断调研社会需求、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设置现状,以及深入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保障机制,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软件人才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3]。经过近几年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项目教学资源研发对于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进行有效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整体实践教学效果。学校与企业有效整合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企业项目资源、实训资源、培训资源及系统平台资源等,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效缓解高校发展空间不足、社会教育资源欠缺、师资队伍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有效提升校方整体的软硬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学校与企业的教研合作包括共同开发实训平台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在线教学平台及资源、共同研发教材、共同建设实验室,以及成果与科研课题的共同申报。另外,企业为学生参加各类型比赛提供技术指导等。实践实训体系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建设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实践实训项目教学资源,项目内容涵盖多门课程,并且可以满足各类实践需求。建设指导思想是以IT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设计高度融合、高度关联的IT类课程及项目资源模块,结合数字化平台及工具,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立体化IT类项目资源,从而达到系统化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第二方面,建设慕课资源平台和实训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慕课平台以微课视频作为核心教学素材,与教学交互活动有机组织在一起,通过精心的设计、制作和编排,将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用最有效方式传达给学习者[4]。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测评快速了解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的实际差距。通过阶段性学习及评估测评,树立学习目标,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实训平台根据软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供基于企业真实案例的不同难度、不同规模、不同主流技术方向的优质一体化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包,供教学使用,支持项目实践、项目设计、实训周(小学期)、技能竞赛、双创实践、毕业设计等各类场景的实践教学。企业免费提供实训平台,并结合校企共建专业免费提供专业课程包。实训平台分为课程实训与项目实训,课程实训主要针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进行实践演练;项目实训则是按照企业项目流程进行的综合项目实训。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建模等领域的大型项目的真实案例及资源包,资源类型包括链接、文本、问答、下载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及管理员还可以对实训平台资源进行扩充,上传教师授课或项目指导所需的课件、视频、文档等。通过实训平台,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参与实训;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训平台进行远程项目指导和全程监控,实时跟踪项目进度。

3实训体系中各个项目的关系(Relationshipsbetweenprojectsoftrainingeducationsystem)

阅读全文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为专业建设指明方向。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占据核心地位,关系到毕业要求能否达成。在介绍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过程,从课程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课程体系结构构建、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学分的设定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于1992年开始在中国实施,通过建立衔接工程师制度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高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国际竞争力[1-2]。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自1982年开始招生,随着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名称由最初的“煤田地质”变更为“资源勘查工程”。该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

当前煤炭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低潮期,加之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增高,导致中国多数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符合度不高[3]。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校工程类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能力,同时为推进河北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势在必行。2017-09,河北工程大学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递交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认证申请,2017-12协会受理,由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专业认证筹备工作。校、院、系三级联动,由学校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积极配合,同时积极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认证工作的指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应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而课程体系是毕业要求能否达成的关键,因此,本校重点开展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2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必须保证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达成毕业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前期,应收集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本专业领域最新的政策法规与前沿动态等信息,为课程体系改革指明方向。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查当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教学团队对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注重发挥各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基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工程属性,对课程体系修订时重点突出资源勘探与开发这一专业特色。工程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心理过程[4]。在制定专业的课程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课程间知识的匹配与传承关系,明确各类课程的先后顺序,修订的课程教学计划应遵循从通识类课程到专业类课程、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这一原则。经与工程认证相关标准对比分析,最新修订的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以及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等工程认证所要求的所有课程类别。

阅读全文

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体系建设

摘要:工程造价可以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项目立项策划及项目竣工结束,主要分为几个阶段:立项和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化、施工工艺复杂化趋势,必须合理有效地对造价进行管控。本文以田林街道社区服务综合楼新建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基本原理,针对性地对各阶段的动态控制展开体系建设,最后对本控制体系有效性展开分析。期望本文撰写,可对同类型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0引言

工程造价管控的难度增大,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控逐渐重视。在当前需求增长环境中,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如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工程概况

田林街道社区服务综合楼新建项目,建筑面积为9223平方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及装饰、水电安装(不包含消防工程、VRV空调工程)等。财政批准总投资11188.44万元,其中,建安费用为8186.69万元,其他工程费用为1898.02万元,预备费为361.85万元。

2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基本流程

阅读全文

分离工程课程量化评价体系建设

[摘要]课程量化评估体系建设对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在ABET认证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了可量化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和课程的持续改进机制,并通过数据反馈不断改进教学,使专业培养目标在本课程中完美体现。课程量化评估体系的建设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推进化工专业的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分离工程;量化评价体系;ABET认证;达成度;持续改进

2013年11月,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接受了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认证专家的现场考察,并于2014年8月顺利通过ABET认证,获得最长的9年认证有效期(有效期可向前追溯到2011年10月1日,截至2020年9月30日)[1]。作为中国大陆高校中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该专业的认证为国内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2-5]。根据ABET认证的EC 2000标准,化工专业提出了对毕业生能力的基本要求。2017年前,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有11条,而2017年试运行、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标准将毕业生能力要求改为7条[6]。在此背景下,我们加快了分离工程这一化工专业核心课程的国际化进程。基于ABET认证标准,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课程团队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以匹配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可量化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采用明确、具体的评价手段评价学生能力的达成度;建立了课程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数据反馈不断改进教学,使专业培养目标在本课程中得到完美体现。

一、匹配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培养

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工及其他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7-8]。分离工程课程的总体目标为: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分离设备的设计模型,了解分离工艺的开发方法,重视现代分离技术的前沿发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ABET认证新标准中的7条毕业要求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支撑以下3种能力的培养:1.应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等基本原理识别、规划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1);2.在考虑健康、安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工程设计解决具体需求的能力(毕业要求2);3.在工程环境下,考虑工程方案对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认可伦理与职业责任并且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毕业要求4)。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详细研讨了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工作的实现途径,以及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的匹配关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为了更好地匹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课程总体目标和毕业要求,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化为: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分析与表达过程工业中分离技术的工程问题,建立平衡级分离和速率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正确求解(支撑毕业要求1);2.能够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判断分离过程的设备条件和操作变量对分离成本和效率的影响,提出优化的分离问题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1);3.能够针对待分离混合物的具体特性,确定分离设备和操作条件,进行分离设备和过程的设计优化(支撑毕业要求2);4.了解分离工程学科的前沿领域,认识到分离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中的应用潜力(支撑毕业要求4)。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构建可量化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团队根据ABET认证标准的要求,改进学生评价手段,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小组讨论、阶段测验和考试题目,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数据分析与评价体系。特别是在考核评价环节,我们对考题的类型和分值进行了深入讨论,以确保考题既体现专业课程知识的覆盖面,又反映学生能力。针对毕业要求1,我们详细讲授如何基于化工热力学和传递过程基本方程,通过数学计算、合理的工程简化和建模,求解以精馏和吸收为代表的平衡级分离过程和设备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针对毕业要求2,我们通过对精馏、吸收等分离单元的系统教学,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符合工程要求和惯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离过程和设备的设计,并掌握分离过程的最优化方法;同时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及创新课题研究等,使其掌握分离工艺优化的方法。针对毕业要求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专业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文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介绍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阐述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和目的。从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个方面,总结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能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有效提高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针对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的国际协议中,权威度最高、体系相对最完整的是《华盛顿协议》,我国于2016年6月正式成为第18个成员[1]。对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在国际标准的规范下提升通信工程教育质量,有效地扩大我国通信专业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国防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61年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时就设置了相关专业。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通信应用的不断更新,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迅速发展,专业内容涉及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涵盖了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等多方面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2]。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已经以5A评分成功完成了湖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并被评为教育部“双一流”,军队院校“双重”建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鲜明的通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其非常适合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进行规范性建设。课程体系是专业内不同课程的有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建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中都将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描述和明确要求。从2019年开始,笔者全程参加了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申报工作,同时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下面分别从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出发,阐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探索。

一、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OBE即Outcome-BasedEducation,是指基于产出的教育,该理念于1981年由Spady(斯派帝)率先提出[3],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产出导向下,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需紧扣培养目标,围绕毕业要求开展建设。与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校不同,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院校。习主席训词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必须在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更大作用,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加强重大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做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将训词落实到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就是要为我军努力培养通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通信保障人才,紧跟世界军事通信发展潮流,将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专业。专业定位明确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此基础上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再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整体思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共制定了14条毕业要求[4],除了包含工程认证标准中普遍要求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以外,增加了第13条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第14条具备初步岗位任职能力。这体现了我校培养高素质新型通信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和地方综合性高校相同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根本性区别。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完备的课程支撑矩阵,实现对毕业要求的紧密支撑。以我校专业课程军事通信系统为例,该课程学分3分,分别支撑毕业要求第1条工程知识中专业知识(分值0.4),问题分析中的识别(分值0.2),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检索(分值0.1);以及第14条具备初步的岗位任职能力(分值0.3)。该课程以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立足军事通信系统讲原理和关键技术,要求学员掌握军事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掌握几种常用军事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类比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类似地位的移动通信课程[5],该课程同样支撑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使用现代工具。在课程的主要内容上讲授民用蜂窝移动通信的进化、架构、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撑这些技术的基本理论,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类比两所学校的这两门专业课即可发现,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校,其课程体系在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传授知识体系架构上与地方高校有显著不同。国防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服务于“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生长军官培养,因此把思想过硬和军政素质过硬视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鲜明地体现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首先,整个课程体系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了多门重要的思政教育课和军事理论与实践课,使得该类课程比重超过24%,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比的基本要求只有15%。思政教育课中包含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军事理论与实践课有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等。此外,为保证学员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众多的军事素质训练和军事体育课,例如野战生存、轻武器操作、军事体育等。军事素质和思政教育课程贯穿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个阶段,体现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办学定位。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指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培养,课程设计内容需要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应该按照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这一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评判,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由于工程论证是一种合格性评价方式,因此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教育服务对象的特征,关注他们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和预期目标,按照循序渐进、重基础、强应用的思路,构建贴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所有课程按照培养阶段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背景课(包含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首次任职课程。这些课程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自修课和讲座课4种类别,方便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修读。在入学的第1-2学年,主要夯实通识教育,打牢学生工程基础,因此安排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和工程基础课。通信工程专业较为重要的工程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在第一学年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在大二上学期完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以及电磁场与电波传播在大二下学期完成。第三学年开设了较多的专业基础课,完成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信息论与编码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大四上学期主要面向应用开展专业课修读,完成军事通信系统、通信对抗原理与应用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大四下学期则充分考虑提升学生的专业任职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安排了面向实际装备应用的卫星通信系统与装备应用、移动通信系统与装备应用等首次任职课程和本科毕业设计,同时辅以多样化的工程实习和专业实习实践。上述的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了对学生每一阶段知识接受度的关注和考虑,在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中既考虑与高中基础教育的紧密衔接又帮助学生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跨越,第二至第三学年课程则搭建起至下而上的工程与专业基础知识架构,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第四学年重在提升学生面向就业的任职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体现了从通用基础到专业应用、再到实践创新的有序进阶。围绕着高素质新型军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改进过程中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全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意见和问题,切实解决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跟踪评价的问题。在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设计的问题包括:(1)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学科专业是否匹配?哪些课程知识能帮助您快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哪些实践课程对于胜任部队岗位最有用,哪些感觉没有用或不太有用?(3)为胜任部队岗位,母校教学安排和训练中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需加强?哪些教学环节需改进?等。这些不记名问卷面向同一课程体系培养的所有毕业生发放,最后通过统计找到了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几个痛点问题:有同学反映理论课程虽然学的比较扎实,但是到单位以后缺乏面向通信装备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有毕业生反映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存在内容重复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新版课程体系修正中得到了针对性解决。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我们通过随机抽选大一至大四教学班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做到了每一条意见有记录、有回答、有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阅读全文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下设4个专业方向,其中包括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目前,国内有多所院校开设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相关的专业,如何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办出专业特色,是需要潜心研究的课题,在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地铁、城市综合管廊、铁路及公路隧道、矿山地下采场、地下军事工程、地下水利水电工程等的建设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这些领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1]。2000年,吉林大学等五所院校合并后成立新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为拓宽专业研究领域、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地方和国家建设需求,于2001年创建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下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四个研究方向。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方向是在原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专业基础上新拓展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已经有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院校设立此专业方向,而对于在该专业方向的学科建设发展中应如何定位,形成带有自身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如何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是需要潜心研究的课题[2-3]。

1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的确定

为了确定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专门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地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同时对需求这方面专业人才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在进行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确立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容确定、实验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一系列完整、全面的专业教学体系,总结其他院校宝贵的专业和学科建设经验,并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围绕这一整体思路,制订了我校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对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社会对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提高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竞争能力的需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为“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各个方面都能得以全面的锻炼和发展。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弹性理论、土力学、岩体力学、地下建筑结构、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岩石地下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地下与隧道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在地下工程、隧道工程等设计、施工、研究、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阅读全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减少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增加工程性,更符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思考,建议对标能力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设计能力为中心,通过知识领域划分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应用性本科高校定位的工程人才。

关键词:成果导向;反向设计;知识领域

0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在大部分的高校中均有开设,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均为沿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新课程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方式无法适用于目前新技术、新业态下机电行业的深刻变革,从而使得教学脱离行业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并不匹配、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技术应用能力始终无法提升等一系列问题。武昌首义学院是一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工科建设专业,其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强调理论分析,工程应用性较差,其课程体系对应的能力要求与学生毕业所需能力需求不匹配问题,自2018年开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采用工程教育认证中成果导向理念,结合调研结果及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需求,梳理学生的能力缺项,通过能力成果导向方式,反向设计并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建立从理论到综合性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梳理知识单元,强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了一条符合工程应用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

1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三个新思路。1)以“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机械专业教育五大知识领域”为核心,梳理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来进行,专业参考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生能力需求,以机械专业教育五大知识领域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2)成果导向,对接行业需求,调整课程支撑,优化实践体系。通过举办行业专家座谈、对毕业生访谈及企业调研等活动,确立专业学生能力需求,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以上座谈及调研数据统计中发现,企业及学生均认为目前课程系统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缺乏;二是专业课程无法满足现在先进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成果需求,反向梳理课程体系对应的能力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并结合学生已有条件,融入先进制造相关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系统与产业发展现状的匹配度。3)以专业建设成果为基石,强化专业特色。在前期的专业建设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拥有模具和数控技术专业方向,具备完整的实验室和课程体系。除此之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2016年初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完成机器人综合实验室。自2016年起,专业两次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于以上条件,后续课程体系建设中,专业以传统制造类体系为基础,结合校企合作资源,以学生能力需求为中心,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构建融合先进控制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的先进制造课程体系新方向。

2修订培养目标,依据知识领域梳理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工业项目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建设探思

[摘要]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建设是对既往数据进行总结、统计,以达到指导未来工作目的的工作。本文介绍了工程造价体系的类型和数据来源,提出了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方法和内容。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应按照“建设项目-区域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层次结构编制,具体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建安工程造价指标、设备价格指标、单项工程造价指标等。应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更新和维护工程造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编制层级;编制内容

0前言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是对历史工程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和加工维护而建立的一套数据系统。数据收集的对象包括历史项目的结算资料(如设备采购资料等)、施工图预算资料、招投标资料、其他咨询资料等[1]。通过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工程指标造价体系,有利于加快数据整合分析,有效指导限额设计工作,便于对拟建项目进行初步判断,提高建设工程决策效率和质量,提升项目建设成本的精细化管控水平和项目建设成本标准化水平,便于盘活静态数据,实现通过数据要效益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及要求,对日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类型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按内容属性可分为建设投资指标、主要综合性指标、实物工程量及价格指标、消耗量指标。

1.1建设投资指标。建设投资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水平或强度的总纲性指标,可综合反映项目建设成本的高低,可作为衡量建设企业投资强度的标尺。建设投资指标可根据建设投资的构成按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等指标分列。其中,工程费用指标又可按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设备安装费、主要材料费、材料安装费等单位指标分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指标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建设项目费用的相关投资指标;依据不同项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形,这类费用指标涵盖的具体分项指标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费、建设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环境影响评价及检测费、工程勘察费、工程设计费、工程保险费、联合试运转费、专利及专有技术使用费、生产准备及开办费等。建设投资指标可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生产能力、总建筑面积等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参数来编制,并量化相关费用占比。

阅读全文